第176頁
“話是這麼說沒錯……”
有栖川接著更堅定地說道:
“荒木先生與我之間,隔著一道體驗之牆。我親眼見到干鶴在體況虛弱時說話的模樣,而荒木先生並沒有。儘管虛弱,但是那孩子對吹雪局長的問題卻神采奕奕地回答,流暢應答之間不可能會說謊。”
吹雪表達同意這個說法,因此荒木便不再爭辯下去,江神也以手勢要有栖川停止就此發言。
“看不出干鶴有說謊的跡象,要小孩乖乖服從聽話似乎也非易事,無論如何嚴格要求守住口風,但難保他們什麼時候會把實情全盤說出。但最重要的是,千鶴並無受託當嫌犯幫手的理由。”
江神是以不同於有栖川的觀點,否定了千鶴是嫌犯幫手的事實。
“這麼說來,聖洞是兇器唯一進入的管道,而且也只有小孩能通過聖洞。”
“請冷靜思考。兇手的目標是要勒斃擔任守衛的土肥,所以就算沒有共犯,依然可隨意進出聖洞,只要事先將手槍從樹幹根部的大窟窿丟進來,然後自行前往取回就行了。不是嗎?因此,應該不會要隨時可能露出口風的小孩幫忙。”
幽浮迷狀似氣餒地嘆了一口氣,而且這才信服了。
“說得是,的確如你所言。”
我也隨之放下心,最後也忍不住開口。
“干鶴未與事件有瓜葛,真是太好了。如果事後她知道自己帶進來的是兇器,打擊一定很大。”
江神聞畢,接著說:“那孩子雖與命案無關,但她在我們面前也不是把所有事情都和盤托出,握在手中真正解開事件之謎的關鍵尚未登場。”
“這是怎麼回事?”
意外之語讓人驚訝,但他只用一句“到時候就知道”打發了問題。
青田第一次請求允許發言。
“雖然江神先生已定調手槍是從聖洞進入的,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還有其他我們沒注意到的途徑。雖然我沒想到其他好例子,但例如利用遙控飛機送進來不也是方法之一?很抱歉,我的個性比較執著,這樣的情況應該可以採用(摸著石頭過河)理論。”
有這句諺語嗎?
“那我們就試著來摸著石頭過河吧!——手槍從聖洞送進來最站得住腳的論述在於待命室的監視錄影帶被取走。因此,首要問題便是嫌犯為何這麼做?因為他進出聖洞取槍的身影被監視器拍到了。正因為錄影帶消失,才能證明兇手有進出過聖洞。總不會為了干擾調查,而大費周章取走錄影帶吧!否則利太小、損太大,不划算!”
毫無反駁的餘地。青田認表同意時,江神掃視所有人後說道:
“現在我再次確認整個事件的構圖。錄影帶之所以消失,是因為兇手進出聖洞取出手槍,而該槍枝用於殺害子母澤與弘岡;換言之,三起殺人事件是完全互有關係的,並非三起獨立的殺人事件。”
“是呀,你說的都對,而且殺人兇手也不是兩個人或三個人。”由良繃著臉說道。
江神見狀便說:“這是必要程序。”
但她並未因此而高興。
“原來是這樣啊!”稻越很佩服,“雖然是同一人所為的連續殺人事件,但為何只有土肥遭到勒斃?之前,這情形很令人感到不解,如今的說明總算撥雲見日了。如果不殺土肥,他就無法取得槍枝吧?”
“正是如此。”望月搶著回答。嗯,算了。
吹雪似乎回神了。
“我接受手槍是從聖洞進來的說法,這是個合乎道理的推論。但是,這對搜尋嫌犯有助益嗎?你也會經說過,嫌犯先將手槍丟入樹幹根部的大窟窿,所以才進入聖洞取槍。我想請問,在場的每一位,有誰無法辦到這種事?就算是在樹林中撿到槍枝,我不認為受到雨淋日曬的手槍還堪用……”
“到目前為止,這是最好的問題!”
是因為江神的微笑讓她困惑?只見吹雪迅速眨了眨眼。江神左手插腰,看起來非常輕鬆自在。
“誠如吹雪小姐所言,目前已確定兇器攜入途徑,但這還不足以找出誰是嫌犯。你剛才說‘在場的每一位都能辦到這種事’,但這句話說錯了,真正能使用這條途徑的只有三個人,其中一人已經死亡,是遭殺害的。”
織田伸出三根指頭,兩眼直盯著看,儘管手指上並未寫有答案。
5
按捺不住內心的緊張,本庄急著追問:
“是哪三個人?到底是誰、誰和誰?其中遭殺害的是土肥?子母澤?還是弘岡?那結果到底誰才是兇手?”
但吹雪乾咳了幾聲,慌忙以手指抵在嘴角上,這位總務局長斷然說道:
“問名字問不出名堂,請依照順序繼續說明!”
想看看有誰在冒冷汗,但沒發現,只是每一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聆聽江神說話。EMC(英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的每一位成員也同樣專注,麻里亞還將雙手握於胸前狀似禱告。就快進入高潮了,但江神的語調卻連一絲絲的變化也沒有。
“我們暫且將樹林裡那棵大樹根部的大窟窿稱為聖洞的入口,待命室那一端則稱為出口。我曾說過嫌犯將手槍丟進入口,然後進入出口取回手槍,但這並非正確的表達方式。嫌犯並非從入口就這樣啪地把手槍丟進去,就算這麼做,還是無法取回手槍的。”
有栖川接著更堅定地說道:
“荒木先生與我之間,隔著一道體驗之牆。我親眼見到干鶴在體況虛弱時說話的模樣,而荒木先生並沒有。儘管虛弱,但是那孩子對吹雪局長的問題卻神采奕奕地回答,流暢應答之間不可能會說謊。”
吹雪表達同意這個說法,因此荒木便不再爭辯下去,江神也以手勢要有栖川停止就此發言。
“看不出干鶴有說謊的跡象,要小孩乖乖服從聽話似乎也非易事,無論如何嚴格要求守住口風,但難保他們什麼時候會把實情全盤說出。但最重要的是,千鶴並無受託當嫌犯幫手的理由。”
江神是以不同於有栖川的觀點,否定了千鶴是嫌犯幫手的事實。
“這麼說來,聖洞是兇器唯一進入的管道,而且也只有小孩能通過聖洞。”
“請冷靜思考。兇手的目標是要勒斃擔任守衛的土肥,所以就算沒有共犯,依然可隨意進出聖洞,只要事先將手槍從樹幹根部的大窟窿丟進來,然後自行前往取回就行了。不是嗎?因此,應該不會要隨時可能露出口風的小孩幫忙。”
幽浮迷狀似氣餒地嘆了一口氣,而且這才信服了。
“說得是,的確如你所言。”
我也隨之放下心,最後也忍不住開口。
“干鶴未與事件有瓜葛,真是太好了。如果事後她知道自己帶進來的是兇器,打擊一定很大。”
江神聞畢,接著說:“那孩子雖與命案無關,但她在我們面前也不是把所有事情都和盤托出,握在手中真正解開事件之謎的關鍵尚未登場。”
“這是怎麼回事?”
意外之語讓人驚訝,但他只用一句“到時候就知道”打發了問題。
青田第一次請求允許發言。
“雖然江神先生已定調手槍是從聖洞進入的,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還有其他我們沒注意到的途徑。雖然我沒想到其他好例子,但例如利用遙控飛機送進來不也是方法之一?很抱歉,我的個性比較執著,這樣的情況應該可以採用(摸著石頭過河)理論。”
有這句諺語嗎?
“那我們就試著來摸著石頭過河吧!——手槍從聖洞送進來最站得住腳的論述在於待命室的監視錄影帶被取走。因此,首要問題便是嫌犯為何這麼做?因為他進出聖洞取槍的身影被監視器拍到了。正因為錄影帶消失,才能證明兇手有進出過聖洞。總不會為了干擾調查,而大費周章取走錄影帶吧!否則利太小、損太大,不划算!”
毫無反駁的餘地。青田認表同意時,江神掃視所有人後說道:
“現在我再次確認整個事件的構圖。錄影帶之所以消失,是因為兇手進出聖洞取出手槍,而該槍枝用於殺害子母澤與弘岡;換言之,三起殺人事件是完全互有關係的,並非三起獨立的殺人事件。”
“是呀,你說的都對,而且殺人兇手也不是兩個人或三個人。”由良繃著臉說道。
江神見狀便說:“這是必要程序。”
但她並未因此而高興。
“原來是這樣啊!”稻越很佩服,“雖然是同一人所為的連續殺人事件,但為何只有土肥遭到勒斃?之前,這情形很令人感到不解,如今的說明總算撥雲見日了。如果不殺土肥,他就無法取得槍枝吧?”
“正是如此。”望月搶著回答。嗯,算了。
吹雪似乎回神了。
“我接受手槍是從聖洞進來的說法,這是個合乎道理的推論。但是,這對搜尋嫌犯有助益嗎?你也會經說過,嫌犯先將手槍丟入樹幹根部的大窟窿,所以才進入聖洞取槍。我想請問,在場的每一位,有誰無法辦到這種事?就算是在樹林中撿到槍枝,我不認為受到雨淋日曬的手槍還堪用……”
“到目前為止,這是最好的問題!”
是因為江神的微笑讓她困惑?只見吹雪迅速眨了眨眼。江神左手插腰,看起來非常輕鬆自在。
“誠如吹雪小姐所言,目前已確定兇器攜入途徑,但這還不足以找出誰是嫌犯。你剛才說‘在場的每一位都能辦到這種事’,但這句話說錯了,真正能使用這條途徑的只有三個人,其中一人已經死亡,是遭殺害的。”
織田伸出三根指頭,兩眼直盯著看,儘管手指上並未寫有答案。
5
按捺不住內心的緊張,本庄急著追問:
“是哪三個人?到底是誰、誰和誰?其中遭殺害的是土肥?子母澤?還是弘岡?那結果到底誰才是兇手?”
但吹雪乾咳了幾聲,慌忙以手指抵在嘴角上,這位總務局長斷然說道:
“問名字問不出名堂,請依照順序繼續說明!”
想看看有誰在冒冷汗,但沒發現,只是每一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聆聽江神說話。EMC(英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的每一位成員也同樣專注,麻里亞還將雙手握於胸前狀似禱告。就快進入高潮了,但江神的語調卻連一絲絲的變化也沒有。
“我們暫且將樹林裡那棵大樹根部的大窟窿稱為聖洞的入口,待命室那一端則稱為出口。我曾說過嫌犯將手槍丟進入口,然後進入出口取回手槍,但這並非正確的表達方式。嫌犯並非從入口就這樣啪地把手槍丟進去,就算這麼做,還是無法取回手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