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愛”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愛”也能變化成其他各種各樣的形式。各種各樣的情感會被捲入這份愛,而這些情感並非全都是積極的。北村氏當然知道這一道理,我很清楚這一點。在知道這一道理的情況下,北村氏僅用一個“愛”就道盡了所有,這就是北村氏厲害的地方。
我就是喜歡寫推理小說,喜歡得不得了,無論別人說什麼我都喜歡寫。最開始是天堂,但一直走下去可能就會到達地獄。埃勒里?奎因一定是世界上跨進地獄最深處的推理作家。
我喜歡得不得了,情到深處,痛到極致卻難以自拔。乾脆恨一下可能還會好受一點,但我還是喜歡。當一個人的喜歡已經到達這個地步時,便已不是單純的“愛”就能說清楚的。“業障”、“性情”都包含在裡面。有時候,甚至不得不說這個人已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靈魂。
變幻自如且頑固不化——每次看到作家泡坂妻夫對“騙局”表現出的非同尋常的執著時,我都深刻地感受到類似“業障”一樣的東西。
想行騙,想迷惑他人,想讓他人感到震驚,想使他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徹底愛上了本格推理小說(及魔術),所以他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得不這樣做。這是他的“業障”。對於這種說法,泡坂妻夫自身肯定會帶著和平時一樣的笑容說道“啊,這樣啊?”,一笑而過。
如果你們還未讀過泡坂妻夫作品,我向你們推薦這本書——《幸福之書》(新潮社,1987)。這是由妖術師約吉?甘地擔任偵探的系列作品中,唯一一篇長篇小說。
創造出世界小說史上的稀有作品,需要花費不一般的熱情和勞力。不能以“賞玩的心態”或“堅強的毅力”來簡單評價。僅憑對待工作的良好素質及對讀者的奉獻精神,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震撼的工作的。這是一種沉重的,令人痛心的執著。我甚至能夠感覺到一種與死亡相鄰,仍不斷奔跑的悲壯。我腦袋是不是有點問題呢?
當然了,泡坂妻夫自己是不會露出這種悲壯感的。“這是一種痴狂”,他這樣說道,輕笑而去。我只有佩服了。
○關於《湖底的祭典》
《湖底的祭典》是泡坂妻夫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連載於《幻影城》1978年6、7月合刊、8月號、9月號及10月號刊。同年,在《幻影城》發行單行本後,於1980年被收入角川書店的文庫系列中。
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泡坂妻夫的作品,每一部我都非常喜歡。尤其是他初期的幾部作品,我認為非常耐人尋味。而在當時,能寫出這類作品的作家少得可憐。他的第一部長篇《11張牌》(1976年)如此,第二部長篇《失控的玩具》(1977年)亦是如此,亞愛一郎系列依舊引人深思……不過比起上面這些作品,《湖底的祭典》帶給我的衝擊及感悟更加巨大。
初讀該作品已經是14年前的事了。
雜誌連載該作品時,我還是一名高三學生。當時知道《幻影城》的存在,也經常留意它的消息,但坦白地說,那時的我更喜歡SF。而且,由於我當時只是一介窮學生,沒有足夠的錢供我每個月買雜誌,更沒有購買精裝本書籍的經濟實力,於是角川文庫版出版之後,我才得以閱讀該作品。
在拜讀該作品之前,我讀過《11張牌》和《失控的玩具》這兩部傑作,因而對《湖底的祭典》的期待更加高漲。和平常的書一樣,這本書在封面的襯頁上記載有內容簡介以及宣傳語——“由本格推理構成的結構之中,追求幻想之美!引人注目的推理浪漫!”我並沒有在意這些內容。不管怎麼說,該書的作者是寫過《11張牌》和《失控的玩具》的泡板妻夫,這部作品也一定會體現前兩部作品所蘊含的那種富有技巧的真實感。可誰知——
只是讀了開頭的一小部分,我就發覺不一樣了。這部作品與此前的作品毫不相同。它帶給讀者的感受也不同。
第一章是精心描繪的自然風景。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名女性的心情。某種相遇、醉生夢醒的一夜情。奇妙的鄉村祭典。然後,在第一章結束的時候,終於出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謎團……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記得當時自己抱著一連串的疑問,繼續閱讀下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作者要告訴我什麼呢?這裡將要發生什麼,又發生過什麼呢?
我的迷惑不久變成了驚訝,接著轉化為強烈的眩暈感。
在被重重濃霧包圍的朦朧氛圍中,故事進入了第二章。事情追溯到一個月以前。然後,在那裡發生了……
我不能再透露劇情了。我知道即使在這裡註明“沒讀過這部作品的請先閱讀作品正文”,還是會有人不聽勸的。這是一位最傑出的推理作家嘔心瀝血創造出的傑作,我不能把多餘的信息提前告知給還沒閱讀的讀者們。
角川文庫版收集了一篇被稱為連城三紀彥絕品的文章,作為本書的附加解說。裡面有一句話:“泡坂妻夫是用幾條繩子都捆綁不住的難纏作家,《湖底的祭典》是該作家以畫筆來行文,用文章描繪出的一副畫——而且這還不是一副普通的畫。無論寫出怎樣的小短篇作品,泡坂妻夫始終是耍花招的大騙子,而《湖底的祭典》是大騙子用大規模騙術描繪的一副巨大的‘騙局繪畫’。”
我就是喜歡寫推理小說,喜歡得不得了,無論別人說什麼我都喜歡寫。最開始是天堂,但一直走下去可能就會到達地獄。埃勒里?奎因一定是世界上跨進地獄最深處的推理作家。
我喜歡得不得了,情到深處,痛到極致卻難以自拔。乾脆恨一下可能還會好受一點,但我還是喜歡。當一個人的喜歡已經到達這個地步時,便已不是單純的“愛”就能說清楚的。“業障”、“性情”都包含在裡面。有時候,甚至不得不說這個人已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靈魂。
變幻自如且頑固不化——每次看到作家泡坂妻夫對“騙局”表現出的非同尋常的執著時,我都深刻地感受到類似“業障”一樣的東西。
想行騙,想迷惑他人,想讓他人感到震驚,想使他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徹底愛上了本格推理小說(及魔術),所以他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得不這樣做。這是他的“業障”。對於這種說法,泡坂妻夫自身肯定會帶著和平時一樣的笑容說道“啊,這樣啊?”,一笑而過。
如果你們還未讀過泡坂妻夫作品,我向你們推薦這本書——《幸福之書》(新潮社,1987)。這是由妖術師約吉?甘地擔任偵探的系列作品中,唯一一篇長篇小說。
創造出世界小說史上的稀有作品,需要花費不一般的熱情和勞力。不能以“賞玩的心態”或“堅強的毅力”來簡單評價。僅憑對待工作的良好素質及對讀者的奉獻精神,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震撼的工作的。這是一種沉重的,令人痛心的執著。我甚至能夠感覺到一種與死亡相鄰,仍不斷奔跑的悲壯。我腦袋是不是有點問題呢?
當然了,泡坂妻夫自己是不會露出這種悲壯感的。“這是一種痴狂”,他這樣說道,輕笑而去。我只有佩服了。
○關於《湖底的祭典》
《湖底的祭典》是泡坂妻夫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連載於《幻影城》1978年6、7月合刊、8月號、9月號及10月號刊。同年,在《幻影城》發行單行本後,於1980年被收入角川書店的文庫系列中。
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泡坂妻夫的作品,每一部我都非常喜歡。尤其是他初期的幾部作品,我認為非常耐人尋味。而在當時,能寫出這類作品的作家少得可憐。他的第一部長篇《11張牌》(1976年)如此,第二部長篇《失控的玩具》(1977年)亦是如此,亞愛一郎系列依舊引人深思……不過比起上面這些作品,《湖底的祭典》帶給我的衝擊及感悟更加巨大。
初讀該作品已經是14年前的事了。
雜誌連載該作品時,我還是一名高三學生。當時知道《幻影城》的存在,也經常留意它的消息,但坦白地說,那時的我更喜歡SF。而且,由於我當時只是一介窮學生,沒有足夠的錢供我每個月買雜誌,更沒有購買精裝本書籍的經濟實力,於是角川文庫版出版之後,我才得以閱讀該作品。
在拜讀該作品之前,我讀過《11張牌》和《失控的玩具》這兩部傑作,因而對《湖底的祭典》的期待更加高漲。和平常的書一樣,這本書在封面的襯頁上記載有內容簡介以及宣傳語——“由本格推理構成的結構之中,追求幻想之美!引人注目的推理浪漫!”我並沒有在意這些內容。不管怎麼說,該書的作者是寫過《11張牌》和《失控的玩具》的泡板妻夫,這部作品也一定會體現前兩部作品所蘊含的那種富有技巧的真實感。可誰知——
只是讀了開頭的一小部分,我就發覺不一樣了。這部作品與此前的作品毫不相同。它帶給讀者的感受也不同。
第一章是精心描繪的自然風景。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名女性的心情。某種相遇、醉生夢醒的一夜情。奇妙的鄉村祭典。然後,在第一章結束的時候,終於出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謎團……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記得當時自己抱著一連串的疑問,繼續閱讀下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作者要告訴我什麼呢?這裡將要發生什麼,又發生過什麼呢?
我的迷惑不久變成了驚訝,接著轉化為強烈的眩暈感。
在被重重濃霧包圍的朦朧氛圍中,故事進入了第二章。事情追溯到一個月以前。然後,在那裡發生了……
我不能再透露劇情了。我知道即使在這裡註明“沒讀過這部作品的請先閱讀作品正文”,還是會有人不聽勸的。這是一位最傑出的推理作家嘔心瀝血創造出的傑作,我不能把多餘的信息提前告知給還沒閱讀的讀者們。
角川文庫版收集了一篇被稱為連城三紀彥絕品的文章,作為本書的附加解說。裡面有一句話:“泡坂妻夫是用幾條繩子都捆綁不住的難纏作家,《湖底的祭典》是該作家以畫筆來行文,用文章描繪出的一副畫——而且這還不是一副普通的畫。無論寫出怎樣的小短篇作品,泡坂妻夫始終是耍花招的大騙子,而《湖底的祭典》是大騙子用大規模騙術描繪的一副巨大的‘騙局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