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我也在腦海里描繪著月下騎著自行車的兇手的身影。我突發奇想,如果將這幅景致畫成畫不是挺不錯的嗎?如果真這樣的話我就把它弄成拼圖。
“兇手越過幾個平緩的山坡,繞過山腳,到了直路附近再次加快速度。在這段直線路程中,兇手沒有意識到夾在日記中的一張地圖掉下來了。當然兇手後面也沒長眼睛,所以這很正常。接著兇手回到望樓莊,拿著日記和地圖悄悄地回到房間——這麼說有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當然奇怪。
“這和掉下的那一張地圖上有輪胎印相矛盾。”
“這樣啊!”
江神學長仰頭看著天花板。後腦勺“嘭”地撞到了牆壁上。
“這樣啊。如果按我說的那樣,就沒有機會軋到掉下的地圖了。確實很奇怪。我把那張有車輪印的地圖和那張地圖當天晚上在魚樂莊這個事實給弄混了。如果案件發生的夜裡那張地圖在望樓莊的話還能說得通。兇手可能出於什麼理由拿著地圖去魚樂莊,結果在半路上地圖掉下。然後兇手在到達魚樂莊之後還沒有意識到地圖丟了。接著殺人後在返回望樓莊的路上,又毫無意識地騎著自行車軋過了那張地圖。如果這樣的話可以講得通。但是那天晚上地圖在魚樂莊。”
“奇了怪了。”
被我這麼一插話,江神學長收起下巴,直勾勾地盯著我。
“不奇怪。我知道兇手是誰了。僅這一點就告訴我們這個島上只有一個人能殺平川老師。”
“就憑這一點?”
我半信半疑。雖然畫家的日記作為這起案件新的線索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日記上沒有任何暗示兇手的線索,江神學長要說的似乎只是在案發當晚被自行車輪胎軋了的地圖在魚樂莊。但是僅僅憑這一點就可以鎖定兇手嗎?我毫無頭緒。
“我不明白。你給我講講。”
“所以我才叫你來。”
江神學長開始慢條斯理地對探出身子的我講起了他的推理。
“只有一種情況下地圖在魚樂莊,並且地圖上會留下了自行車的壓痕。那就是兇手拿著地圖出魚樂莊,然後途中地圖掉下來,兇手返回望樓莊。之後兇手又再次騎車前往魚樂莊。在這途中兇手沒有注意到掉在地上的地圖從上面騎了過去。”
“啊,什麼?你說什麼?兇手返回望樓莊後騎車又去了一次魚樂莊?兇手為什麼要那麼做?這不是很奇怪嗎?剛才江神學長你不是也說了‘兇手必須要儘早回到望樓莊。我們可以想像到兇手拼命蹬自行車的情景’嗎?拼命趕回望樓莊的兇手為什麼要再次回魚樂莊呢?難道是忘東西了?”
“肯定是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才回去的,這個理由我們暫且不管。二流推理小說中的偵探不是經常說‘可能是忘東西了,會是忘了什麼’嘛。理由先不管,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只能推測為兇手是在第二次去魚樂莊的時候在掉了的地圖上留下了壓痕。對不對?”
“不對不對。”我加強語氣說,“還有其他可能性。那就是兇手有可能是兩個人。我們先假設兇手有兩個人吧。兇手A和B為了殺平川老師騎車前往魚樂莊。殺人後A將地圖綁在后座上,並和B一起踏上了回望樓莊的路。在這過程中,地圖從A的自行車上掉下,跟在他身後的B沒有注意到掉到地上的地圖就從上面騎過去了。怎麼樣?有這個可能性吧?”
“不對不對。”學長模仿我剛才的語氣,“有棲你想想那天夜裡大家的陳述。你、麻里亞、圓部醫生、純二、和人、還有我的陳述。十二點十五分之前你和麻里亞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望樓莊。一點前圓部醫生和麻里亞、一點二十分的時候我和純二都看見兩輛自行車並排停在法式窗戶旁。接著兩點到四點十分這段時間裡我和和人待在客廳里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明白了嗎?十二點十五分、一點前、一點二十分、兩點以後,在推斷的作案時間內的關鍵地點,我們都目擊到了至少有兩輛自行車在望樓莊。雖然十二點十五分到兩點前的這段時間內,停在玄關旁邊的第三輛自行車沒有不在場的證據,但是剩下的兩輛都有。”
我理解學長的意思了。如果兇手A、B在我和麻里亞上樓的十二點十五分以後現身,騎著兩輛自行車去魚樂莊的話,單程是三十分鐘,所以他們回望樓莊的時候應該是一點十五分之後了。但是一點前圓部醫生和麻里亞還看見兩輛自行車好好地停在窗戶旁。而且一點二十分的時候江神學長和純二也看見了兩輛自行車。如果兇手A、B在那之後出現的話,回望樓莊的時候就得兩點二十分之後了,但江神學長和和人都作證兩點的時候三輛自行車都在。所以不可能有兩輛自行車同時往返於望樓莊和魚樂莊之間。
“我明白了。我認同你的想法。也就是說兇手是騎一輛自行車兩次往返於望樓莊和魚樂莊的嘍?”
江神學長搖搖頭。
“不是的。”
我說了什麼不對的話嗎?
“不是的,有棲。”
2
“我剛才說什麼不對的話了嗎?”
我問。
“我們從邏輯上思考。一輛自行車是不可能往返兩次的,你仔細想想就能明白。你和麻里亞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是在十二點十五分。我與和人是在兩點的時候看見三輛都在。這中間只有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單程就要三十分鐘的路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往返兩次?”
“兇手越過幾個平緩的山坡,繞過山腳,到了直路附近再次加快速度。在這段直線路程中,兇手沒有意識到夾在日記中的一張地圖掉下來了。當然兇手後面也沒長眼睛,所以這很正常。接著兇手回到望樓莊,拿著日記和地圖悄悄地回到房間——這麼說有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當然奇怪。
“這和掉下的那一張地圖上有輪胎印相矛盾。”
“這樣啊!”
江神學長仰頭看著天花板。後腦勺“嘭”地撞到了牆壁上。
“這樣啊。如果按我說的那樣,就沒有機會軋到掉下的地圖了。確實很奇怪。我把那張有車輪印的地圖和那張地圖當天晚上在魚樂莊這個事實給弄混了。如果案件發生的夜裡那張地圖在望樓莊的話還能說得通。兇手可能出於什麼理由拿著地圖去魚樂莊,結果在半路上地圖掉下。然後兇手在到達魚樂莊之後還沒有意識到地圖丟了。接著殺人後在返回望樓莊的路上,又毫無意識地騎著自行車軋過了那張地圖。如果這樣的話可以講得通。但是那天晚上地圖在魚樂莊。”
“奇了怪了。”
被我這麼一插話,江神學長收起下巴,直勾勾地盯著我。
“不奇怪。我知道兇手是誰了。僅這一點就告訴我們這個島上只有一個人能殺平川老師。”
“就憑這一點?”
我半信半疑。雖然畫家的日記作為這起案件新的線索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日記上沒有任何暗示兇手的線索,江神學長要說的似乎只是在案發當晚被自行車輪胎軋了的地圖在魚樂莊。但是僅僅憑這一點就可以鎖定兇手嗎?我毫無頭緒。
“我不明白。你給我講講。”
“所以我才叫你來。”
江神學長開始慢條斯理地對探出身子的我講起了他的推理。
“只有一種情況下地圖在魚樂莊,並且地圖上會留下了自行車的壓痕。那就是兇手拿著地圖出魚樂莊,然後途中地圖掉下來,兇手返回望樓莊。之後兇手又再次騎車前往魚樂莊。在這途中兇手沒有注意到掉在地上的地圖從上面騎了過去。”
“啊,什麼?你說什麼?兇手返回望樓莊後騎車又去了一次魚樂莊?兇手為什麼要那麼做?這不是很奇怪嗎?剛才江神學長你不是也說了‘兇手必須要儘早回到望樓莊。我們可以想像到兇手拼命蹬自行車的情景’嗎?拼命趕回望樓莊的兇手為什麼要再次回魚樂莊呢?難道是忘東西了?”
“肯定是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才回去的,這個理由我們暫且不管。二流推理小說中的偵探不是經常說‘可能是忘東西了,會是忘了什麼’嘛。理由先不管,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只能推測為兇手是在第二次去魚樂莊的時候在掉了的地圖上留下了壓痕。對不對?”
“不對不對。”我加強語氣說,“還有其他可能性。那就是兇手有可能是兩個人。我們先假設兇手有兩個人吧。兇手A和B為了殺平川老師騎車前往魚樂莊。殺人後A將地圖綁在后座上,並和B一起踏上了回望樓莊的路。在這過程中,地圖從A的自行車上掉下,跟在他身後的B沒有注意到掉到地上的地圖就從上面騎過去了。怎麼樣?有這個可能性吧?”
“不對不對。”學長模仿我剛才的語氣,“有棲你想想那天夜裡大家的陳述。你、麻里亞、圓部醫生、純二、和人、還有我的陳述。十二點十五分之前你和麻里亞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望樓莊。一點前圓部醫生和麻里亞、一點二十分的時候我和純二都看見兩輛自行車並排停在法式窗戶旁。接著兩點到四點十分這段時間裡我和和人待在客廳里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明白了嗎?十二點十五分、一點前、一點二十分、兩點以後,在推斷的作案時間內的關鍵地點,我們都目擊到了至少有兩輛自行車在望樓莊。雖然十二點十五分到兩點前的這段時間內,停在玄關旁邊的第三輛自行車沒有不在場的證據,但是剩下的兩輛都有。”
我理解學長的意思了。如果兇手A、B在我和麻里亞上樓的十二點十五分以後現身,騎著兩輛自行車去魚樂莊的話,單程是三十分鐘,所以他們回望樓莊的時候應該是一點十五分之後了。但是一點前圓部醫生和麻里亞還看見兩輛自行車好好地停在窗戶旁。而且一點二十分的時候江神學長和純二也看見了兩輛自行車。如果兇手A、B在那之後出現的話,回望樓莊的時候就得兩點二十分之後了,但江神學長和和人都作證兩點的時候三輛自行車都在。所以不可能有兩輛自行車同時往返於望樓莊和魚樂莊之間。
“我明白了。我認同你的想法。也就是說兇手是騎一輛自行車兩次往返於望樓莊和魚樂莊的嘍?”
江神學長搖搖頭。
“不是的。”
我說了什麼不對的話嗎?
“不是的,有棲。”
2
“我剛才說什麼不對的話了嗎?”
我問。
“我們從邏輯上思考。一輛自行車是不可能往返兩次的,你仔細想想就能明白。你和麻里亞看見三輛自行車都在是在十二點十五分。我與和人是在兩點的時候看見三輛都在。這中間只有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單程就要三十分鐘的路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往返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