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懷迪伸了個懶腰。“好吧,布蘭登,大概就這樣了。不過我們可能要請你來隊上作個測謊,可以嗎?” “你們要逮捕我嗎?” “不。只是測個謊,就這樣。”
布蘭登聳聳肩。“好啊。隨便。” “嗯,這是我的名片。”
布蘭登怔怔地望著手裡的名片。他目光沉著,只是喃喃地說道:“我那麼愛她。我……我想我永遠不會再有這種感覺了。不是嗎?人一生中這樣的機會就只有一次,不是嗎?”他倏地抬起頭來,看著懷迪和西恩。他的眼睛是乾的,但裡頭承載的悲慟卻讓西恩幾乎不忍直視。 “相信我,大部分的人連一次機會也沒有。”懷迪說道。 在布蘭登一連通過四次測謊後,他們終於在一點左右把他送回家。接著,懷迪把西恩也送回公寓,吩咐他好好睡一覺,明天還得早起。西恩走進他空蕩蕩的公寓,聆聽那一片沉寂,感覺咖啡因和快餐凝結在他的血液里,擠壓摧殘著他的脊柱。他打開冰箱,拿了一罐啤酒,坐在廚台上喝。這一晚經歷的噪音與光線,在他腦子裡砰砰作響,他不禁懷疑起來,自己是不是已經老得不適合幹這行了。他已經十分厭倦死亡,厭倦那些愚蠢的動機、愚蠢的罪犯,厭倦那種骯髒齷齪的感覺。 但他厭倦的又何止這些。近來他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意興闌珊。厭倦人,厭倦書,厭倦電視及其晚間新聞,厭倦收音機里那些千篇一律、每一首聽來都像幾年前的一首他從來也沒喜歡過的歌。他厭倦自己的衣著,厭倦自己的髮型,他也厭倦別人的衣著和別人的髮型。他厭倦期望事情有道理可循。厭倦辦公室里的權謀,厭倦那些誰在搞誰、誰又跟誰睡的流言蜚語。他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聽過所有人想要針對所有話題發表的所有意見,於是他的日子便成了某種反覆聆聽同一卷極度無趣的錄音帶的過程。 或許他純粹只是厭倦了人生,厭倦了每個該死的早晨都得花去那麼大的精力起床出門,為的卻只是要去面對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人生。他已經厭倦到甚至無法去在乎一個死去的女孩,關心又怎樣、在乎又怎麼,反正這一個之後總還會有下一個。然後再下一個。就算把兇手送進牢里——就算他們被判了無期徒刑——也再不能為他帶來曾經有過的那種滿足感了;因為你不過是把他們送回家罷了,他們那愚蠢荒謬的一生自始至終就一直是朝著那裡前進的。然後呢?然後死了的還是死了。被搶的被強姦的人還是被搶了被強姦了。 西恩想知道所謂臨床憂鬱症是否就是這樣:完全的麻木,完全的絕望。 凱蒂·馬可斯死了,是的。一樁悲劇。他理智上可以理解,但卻無法感受。她只是一具屍體,就像一盞破掉的燈。 他自己那破碎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老天,他愛她,但是他倆的性格是如此的天差地遠南轅北轍。蘿倫喜歡舞台劇、喜歡書,喜歡那種不論有沒有字幕西恩都看不懂的電影。她很健談、很情緒化,她還喜歡把文字符串成令人頭暈眼花的字符串,再層層堆棧,往某座高聳入雲的語言高塔——某座西恩在第三層樓就迷失了方向的語言高塔——忘情攀去。 他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大學時代的某次舞台劇公演上。她在一出幼稚的鬧劇里負責扮演一個慘遭情人拋棄的女孩;問題是觀眾中沒人能信服世上怎麼有人會捨得下這樣一個神采煥發、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無比豐沛的熱情與好奇的神奇女子。自始,他們就是他人眼中這樣萬般不搭調的一對——西恩寡言、務實,只有和蘿倫一起的時候才能勉強拋開他慣常的含蓄與沉默;而蘿倫卻是一對自由派老嬉皮的獨生女,從小便跟著加入和平工作團的父母以地球為家、遊走四方,她的血液里充滿了那種想要去看、去接觸、去探索人性光明面的渴求。 在劇場的世界裡她始終如魚得水:先是大學劇團里的演員,然後是地方實驗劇場的導演,最後她又加入巡迴劇團擔任舞台經理的工作。然而,她經常性的出差並不是他倆漸行漸遠的主要原因。媽的,西恩甚至無法確定他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局面的。但他猜想這一切應該與他的沉默、與那種所有警察幾乎都脫離不了的宿命有關——你免不了要對世界失去尊重、對人類失去信心,再無法相信這世上存有任何崇高動機與利他主義。 她那些朋友曾一度讓他頗為折服,但時間一久,他們在他眼中卻漸漸顯得無比幼稚,只是一味陶醉在自己那些與現實嚴重脫節的藝術與哲學理論之中。西恩曾花去無數夜晚,在外頭那座水泥競技場中看著人們奸淫擄掠殺人放火,理由無他,不過因為他們就是想這麼做。然而到了周末,他卻得忍氣熬過一個又一個的雞尾酒會,聆聽一群扎馬尾的傢伙整晚為了人類罪行背後的真正動機進行冗長的辯論(參與者還包括他自己的太太)。他媽的動機。動機再簡單不過了——人類就是蠢。像猩猩又比猩猩還糟。猩猩不會為了一張刮刮樂彩票互相殘殺。 她說他的想法漸漸變得僵硬死板而退化。他無言以對,因為他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問題不在於他是否真的變得如她所說的那樣,而是在於這樣的轉變究竟是好還是壞。 然而,他們依然深愛著彼此。他們以各自的方式不斷地嘗試著——西恩試著掙脫那層保護殼,而蘿倫則試著破殼而入。不論將兩個人維繫在一起的東西究竟是什麼,那種天性使然、非與對方在一起不可的渴望與需要他們始終不缺。那需要一直都在。 無論如何,他或許早該看出外遇是遲早的事。或許他是看出來了。或許真正困擾他的不是那場外遇,而是之後蘿倫懷孕的事。 媽的。他坐在廚房地板上,孑然一身;兩手掌根緊貼著前額,再度試圖理清一切——過去這一年中他已經這麼試過無數次了——他試著想去看清楚,自己的婚姻究竟是怎麼走到這步田地的。但他看不到。他看得到的只是片片段段的畫面,散落在他腦海中,像一地的碎玻璃。 電話響了。他知道一定是她。甚至在他拿起廚台上的電話按下通話鍵之前,他就已經知道了。 “我是西恩。”
布蘭登聳聳肩。“好啊。隨便。” “嗯,這是我的名片。”
布蘭登怔怔地望著手裡的名片。他目光沉著,只是喃喃地說道:“我那麼愛她。我……我想我永遠不會再有這種感覺了。不是嗎?人一生中這樣的機會就只有一次,不是嗎?”他倏地抬起頭來,看著懷迪和西恩。他的眼睛是乾的,但裡頭承載的悲慟卻讓西恩幾乎不忍直視。 “相信我,大部分的人連一次機會也沒有。”懷迪說道。 在布蘭登一連通過四次測謊後,他們終於在一點左右把他送回家。接著,懷迪把西恩也送回公寓,吩咐他好好睡一覺,明天還得早起。西恩走進他空蕩蕩的公寓,聆聽那一片沉寂,感覺咖啡因和快餐凝結在他的血液里,擠壓摧殘著他的脊柱。他打開冰箱,拿了一罐啤酒,坐在廚台上喝。這一晚經歷的噪音與光線,在他腦子裡砰砰作響,他不禁懷疑起來,自己是不是已經老得不適合幹這行了。他已經十分厭倦死亡,厭倦那些愚蠢的動機、愚蠢的罪犯,厭倦那種骯髒齷齪的感覺。 但他厭倦的又何止這些。近來他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意興闌珊。厭倦人,厭倦書,厭倦電視及其晚間新聞,厭倦收音機里那些千篇一律、每一首聽來都像幾年前的一首他從來也沒喜歡過的歌。他厭倦自己的衣著,厭倦自己的髮型,他也厭倦別人的衣著和別人的髮型。他厭倦期望事情有道理可循。厭倦辦公室里的權謀,厭倦那些誰在搞誰、誰又跟誰睡的流言蜚語。他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聽過所有人想要針對所有話題發表的所有意見,於是他的日子便成了某種反覆聆聽同一卷極度無趣的錄音帶的過程。 或許他純粹只是厭倦了人生,厭倦了每個該死的早晨都得花去那麼大的精力起床出門,為的卻只是要去面對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人生。他已經厭倦到甚至無法去在乎一個死去的女孩,關心又怎樣、在乎又怎麼,反正這一個之後總還會有下一個。然後再下一個。就算把兇手送進牢里——就算他們被判了無期徒刑——也再不能為他帶來曾經有過的那種滿足感了;因為你不過是把他們送回家罷了,他們那愚蠢荒謬的一生自始至終就一直是朝著那裡前進的。然後呢?然後死了的還是死了。被搶的被強姦的人還是被搶了被強姦了。 西恩想知道所謂臨床憂鬱症是否就是這樣:完全的麻木,完全的絕望。 凱蒂·馬可斯死了,是的。一樁悲劇。他理智上可以理解,但卻無法感受。她只是一具屍體,就像一盞破掉的燈。 他自己那破碎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老天,他愛她,但是他倆的性格是如此的天差地遠南轅北轍。蘿倫喜歡舞台劇、喜歡書,喜歡那種不論有沒有字幕西恩都看不懂的電影。她很健談、很情緒化,她還喜歡把文字符串成令人頭暈眼花的字符串,再層層堆棧,往某座高聳入雲的語言高塔——某座西恩在第三層樓就迷失了方向的語言高塔——忘情攀去。 他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大學時代的某次舞台劇公演上。她在一出幼稚的鬧劇里負責扮演一個慘遭情人拋棄的女孩;問題是觀眾中沒人能信服世上怎麼有人會捨得下這樣一個神采煥發、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無比豐沛的熱情與好奇的神奇女子。自始,他們就是他人眼中這樣萬般不搭調的一對——西恩寡言、務實,只有和蘿倫一起的時候才能勉強拋開他慣常的含蓄與沉默;而蘿倫卻是一對自由派老嬉皮的獨生女,從小便跟著加入和平工作團的父母以地球為家、遊走四方,她的血液里充滿了那種想要去看、去接觸、去探索人性光明面的渴求。 在劇場的世界裡她始終如魚得水:先是大學劇團里的演員,然後是地方實驗劇場的導演,最後她又加入巡迴劇團擔任舞台經理的工作。然而,她經常性的出差並不是他倆漸行漸遠的主要原因。媽的,西恩甚至無法確定他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局面的。但他猜想這一切應該與他的沉默、與那種所有警察幾乎都脫離不了的宿命有關——你免不了要對世界失去尊重、對人類失去信心,再無法相信這世上存有任何崇高動機與利他主義。 她那些朋友曾一度讓他頗為折服,但時間一久,他們在他眼中卻漸漸顯得無比幼稚,只是一味陶醉在自己那些與現實嚴重脫節的藝術與哲學理論之中。西恩曾花去無數夜晚,在外頭那座水泥競技場中看著人們奸淫擄掠殺人放火,理由無他,不過因為他們就是想這麼做。然而到了周末,他卻得忍氣熬過一個又一個的雞尾酒會,聆聽一群扎馬尾的傢伙整晚為了人類罪行背後的真正動機進行冗長的辯論(參與者還包括他自己的太太)。他媽的動機。動機再簡單不過了——人類就是蠢。像猩猩又比猩猩還糟。猩猩不會為了一張刮刮樂彩票互相殘殺。 她說他的想法漸漸變得僵硬死板而退化。他無言以對,因為他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問題不在於他是否真的變得如她所說的那樣,而是在於這樣的轉變究竟是好還是壞。 然而,他們依然深愛著彼此。他們以各自的方式不斷地嘗試著——西恩試著掙脫那層保護殼,而蘿倫則試著破殼而入。不論將兩個人維繫在一起的東西究竟是什麼,那種天性使然、非與對方在一起不可的渴望與需要他們始終不缺。那需要一直都在。 無論如何,他或許早該看出外遇是遲早的事。或許他是看出來了。或許真正困擾他的不是那場外遇,而是之後蘿倫懷孕的事。 媽的。他坐在廚房地板上,孑然一身;兩手掌根緊貼著前額,再度試圖理清一切——過去這一年中他已經這麼試過無數次了——他試著想去看清楚,自己的婚姻究竟是怎麼走到這步田地的。但他看不到。他看得到的只是片片段段的畫面,散落在他腦海中,像一地的碎玻璃。 電話響了。他知道一定是她。甚至在他拿起廚台上的電話按下通話鍵之前,他就已經知道了。 “我是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