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上前一步,我就讓這三人一蛇全去見閻王。”“米小雨”大聲笑道。

  翡翠一怔,退後兩步。

  “我知道你身手很厲害。”“米小雨”笑容邪魅,猶如荒墓里的女鬼。

  “別傷害他們,你想怎樣?”

  “我要知道你手上的秘密。”“米小雨”死死地盯著翡翠手中的小包裹,緊了緊手中的長刀。

  這一刀下去,他們三人就真的沒命了。翡翠來不及思考,脫口而出:“這是顧玲瓏取得的,他不在,我真的解不出。”

  “解不出,那他們三人……”她比了比手中長刀,要向崖壁捅去。

  “別,我馬上解開它。”

  別無他法,翡翠放下了包袱,從裡面取出了兩幅畫卷和三份東西。

  兩幅畫卷的作用就是找出三份東西,所以翡翠不管畫卷,徑直拆開包裹了布層和油紙的三份東西。原來是分成三份的一幅畫。

  翡翠蹙眉,按著順序,迅速地把三幅畫拼起來,那是配了圖畫的日記。作記載的是位明初的道士。裡面有長長的文字記述和四幅完整的女道士圖,分別是:“上之天、著山上”的《臨山求道》《巧捉花鬼》,“埋之地”的兩面合二為一的圖畫《脫胎換骨》和《地獄眾生相》,“沉之水”的《返璞歸真》。更令人驚訝的是,這裡面的四幅畫才是真真正正的原作,而單獨成幅、分開收藏的四幅女道士圖不過是衛之道士照原畫臨摹而得,並且刻意漏掉了本該屬於“埋之地”的《地獄眾生相》。

  怕“米小雨”不相信,翡翠把三幅圖分別舉了舉,讓她瞧,語速飛快地說:“衛之道士就是女道士圖的原作者,他是明代有名的專門畫道教題材的畫家,而分開的四幀女道士圖不過是他照著原畫臨摹的,並且為四幅畫都加上了畫名。”

  “我不要聽廢話。”“米小雨”有些急躁。

  “別急,秘密就藏在這些畫中。”翡翠淡然一笑。

  果然,“米小雨”安靜了許多。

  “這些畫的內容與畫名有些衝突,這是古畫鑑賞家都公認的事實。正因畫裡暗藏了世人難以窺見的玄機,反而使人對它更是趨之若鶩。但古往今來,也沒有人能破解玄機。”翡翠頓了頓,“所以說,畫名本身就已經隱隱將答案告訴了我們。‘畫名’也不過是‘化名’罷了,作者把答案‘化’在了裡面。”

  “是什麼?”“米小雨”微微向前傾了傾身體。

  翡翠放下舉著的畫,語速飛快地說:“這要從道教的一些內容說起。衛之的‘之’字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其實它是‘五斗米教’的一個隱含的教徒標誌。”她用手指點了點衛之的日記,“中國人,尤其是古人,取名字是有規矩的。這一點在女道士圖里已經是一個相衝,也是衛之要向世人展現的第一個隱蔽的答案。其實這個答案就隱藏在了每個人的身邊,因為現代的人也還有許多人用‘之’作為名字。而‘之’沒有實際意義,只不過是個語氣助詞,這在講究咬文嚼字,名字要起得有含義的國人眼中,這個語氣助詞‘之’也就毫不起眼了。

  “而這毫不起眼的字卻隱藏了一個遠古秘密。其實,名字避諱的出現,經過史學家考證,是出現在東周時。如天子的名號,世人是要避諱的,不能與天子同名,而父與子、孫之間亦是如此。但到了王羲之時,卻有了父子同‘之’、祖孫同‘之’、兄弟同‘之’的現象出現。就以王羲之作例,他的兒孫們大多含有‘之’字,如:他的五個兒子分別叫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子中有王楨之、王靜之等。據考證,琅琊王氏至少在十代內,都有人名字中含‘之’字。不僅如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王氏幾代人共享‘之’字入名外,當時琅琊的顏氏、范陽的祖氏、東海的徐氏、山東的孔氏、河間的褚氏、陳留的阮氏、南陽的范氏等有名的家族都有‘之’字入名的現象出現。又是什麼,使得這群人放下了傳統、祖宗避諱呢?

  “就連許多古時的名人也從王羲之那兒繼承了這一習慣,把不起眼的語氣助詞,有時也作代詞、形容詞來用的‘之’字用入了名字當中。如:晉宣帝的弟弟、安平獻王叫司馬孚之,兒子汝南王叫司馬亮之,後代還有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等;東晉時著名將領劉牢之,為《三國志》作注的南朝宋人斐松之,北魏著名道士寇謙之,名字中都有一個‘之’字。不講究傳統的避諱,不分長幼尊卑,其實只是為了保護一種暗記,隱藏著一個宗教大秘密的暗記。”

  翡翠的神色越來越明朗,她已經猜到這種暗記的秘密。她清清嗓子,指著日記繼續說:“東晉末期曾出現過‘孫恩之亂’,後被平叛,但許多名字里含有‘之’字的人受到牽連、被殺。而五斗米教這一秘密宗教也就越加低調。正因為五斗米教的實質是農民起義團體,是反對腐朽的朝廷,發起農民起義的,所以被朝廷污衊為吃人肉人血的邪教,稱其為‘米巫’‘米賊’。

  “如何辨別入教者和非入教者?其中的一個辦法便是:在名字中使用‘之’字作為入教的一種暗記。但也並非信徒的名字里必須要有‘之’字,帶不帶‘之’字,不過是像王羲之如此風骨,不懼權貴,淡漠名利的部分人的選擇。正因王羲之這樣的人物,使得‘之’字成了一種潮流的風標,許多非五斗米教的名士都以‘之’為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