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我收斂了驚訝的神情,也沒有表現出過分的熱情,在我看來,莫名其妙地遇到過去的熟人,就像做了奇怪的夢一樣,總是意味著什麼。
“不在敦煌工作了?”
“還在那邊工作,我是到北京開會的,過兩天就回去,抽空來香山轉轉。好久沒來了。”
我們說著,並肩向山上走去。我們選擇的是一條相對陡直的山路,由石階鋪成,從這裡向上爬就跟爬樓梯差不多。我打算下山的時候去走“香山古道”,它更像是一條野路,要比石階路或水泥路幽僻得多。
我曾在一本莫高窟壁畫圖冊里見過兩幅龍的圖像,一幅畫的是一條淺藍色的龍在同一隻類似鳳凰的大鳥搏鬥,一幅畫的是一條黑龍馱負著一位仙人在飛。說是“淺藍色”、“黑色”,但畫面上的色彩其實難以形容,那的確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象。除了龍,還有馬、鹿、白虎、氂牛、孔雀……此時,我的這位同伴漸漸喚起了我對那些畫的印象。同時,我抬起頭,看著天邊幾縷裊娜的雲彩,恍惚也映現出那個世界的色調。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陣雨,這會兒卻是晴空萬里的樣子。昨天剛下過一場雨,山間的草木上仍帶著水珠,它們反射的光芒連成一片,給整座山谷罩上一層光暈。
“你現在還研究龍的壁畫嗎?”
“不研究了……本來也談不上研究,只是喜歡。後來得了場重病。”
“重病?什麼病?”我打量著呂安。我意識到這麼問不太禮貌,甚至含有惡意,不過我只是在將隱約感到不妙的東西驅退吧。
他沉默片刻才回答我,他說其實不是病,是受了一次重傷。隨後,他指著自己胸口下面的位置,看著我說:“這裡穿了個窟窿。”
我看著他手指的地方,那件白襯衫在太陽下反著微光,仿佛此刻解開鈕扣,就可以看到那個窟窿。
“那你現在做什麼項目?”
“項目?”
“大家不都喜歡說‘項目’嗎?”
“隱士遊戲,”他說,“要是這能算項目的話。”
上到這裡,我已經氣喘吁吁了,於是坐到了山道旁的一塊石頭上。
“休息休息吧!”
“哎,你不行啊,才爬了十分鐘不到。”呂安笑了笑。他氣定神閒,站在我旁邊,並不像是受過什麼重傷的人。
“上歲數了。”我開玩笑說。
“你在忙什麼,還去聽哲學課嗎?”
“早就不去了,我覺得好多問題只能靠自己想。”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哲學系那間教室窗外的松樹。
“什麼問題?”他一副轉守為攻的架勢。
“比如黏滯性的問題。”我立即說。這個關於黏滯性的問題我向許多人講過,越說越流利了。
“你是說薩特那一套?”
“不完全是,可能跟薩特講的正好相反,不是說物有黏滯性,世界就像粘蠅紙一樣把人粘在這裡,人怎麼掙扎也解脫不了。事情不是這樣,人才充滿了黏滯性,世界是光滑的,人非要附著在上面,死死不放,黏性十足,這種黏性大到讓人產生了自己是被粘住的受害者的幻覺。其實世界才是那隻小蒼蠅,人才是那張無邊無際的粘蠅紙。”我一口氣說下來,直到我頭腦中的那隻蒼蠅漸漸飛遠,留下一片空空如也。
“要是一個人沒有黏滯性呢?”
“那他馬上就能離開這個世界。”
“你想這些不覺得可笑嗎?”他忽然來了這麼一句。
我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這麼直接的譏諷讓我愣住了。“哦,我不是在笑話你,我是想說,你講得很生動。”他遮遮掩掩,看來想收回方才的話。這些年來我習慣了這樣的譏諷,並不太在意,站起身準備出發。
“你渴不渴?前面應該有賣礦泉水的。”
“一點不渴。”
山路越來越陡了,我們旁邊的幾撥遊客也是走走停停,都是缺乏鍛鍊的人。這條路上的一道圍牆被翻修過,有一年冬天我獨自上來,遍地都是碎石塊,在冬日午後的陽光下,那些石塊的色澤暗淡得就像骨骸。
“剛才你說的‘隱士遊戲’,具體是指什麼?”
“暫時保密。”呂安那古人般的面孔上浮現出怪異的笑容。
“好吧。”我低聲說。
我心緒有些煩亂,埋頭登山。所幸山的氣息漸漸滲透進我身體裡,一陣微風拂過,格外清涼。我精神一振,同身邊一個年輕學生較起勁兒來,奮力攀登,想超過他,但不久便敗下陣來,只有駐足喘息的份兒。
此時我已到了半山腰,我走到一座平台邊,眼中是漫山的樹木,枝葉蒼翠,重重疊疊,隨風輕輕搖動,仿佛在製造某種幻覺。我想起去年這個時候由公司組織到張家界旅行,先坐纜車,再換乘山中的旅遊車蜿蜒向上,到了深山中一處雲遮霧掩的叫作迷魂台的觀景台,從護欄向下張望,是幽幽的綠色深淵,著實令人目眩。當時我還跟同事說,“迷魂台”這個名字是從“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這句來的。
天色陰沉下來,看來真會下雨。我想,等我順著古道下到香山寺遺址的時候,又能透過雨幕看見那道月亮門後搖曳的竹影了,穿過那道門,會像穿過記憶一樣吧。我就這樣一面胡思亂想,一面向上走。一輛輛空蕩蕩的纜車從頭頂滑過去,台階上出現了用紅油漆畫的小箭頭,旁邊標著距離山頂還有多遠。我更頻繁地歇腳,站在道邊看景色,吹山風,直到中午時分才登上香爐峰。
“不在敦煌工作了?”
“還在那邊工作,我是到北京開會的,過兩天就回去,抽空來香山轉轉。好久沒來了。”
我們說著,並肩向山上走去。我們選擇的是一條相對陡直的山路,由石階鋪成,從這裡向上爬就跟爬樓梯差不多。我打算下山的時候去走“香山古道”,它更像是一條野路,要比石階路或水泥路幽僻得多。
我曾在一本莫高窟壁畫圖冊里見過兩幅龍的圖像,一幅畫的是一條淺藍色的龍在同一隻類似鳳凰的大鳥搏鬥,一幅畫的是一條黑龍馱負著一位仙人在飛。說是“淺藍色”、“黑色”,但畫面上的色彩其實難以形容,那的確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象。除了龍,還有馬、鹿、白虎、氂牛、孔雀……此時,我的這位同伴漸漸喚起了我對那些畫的印象。同時,我抬起頭,看著天邊幾縷裊娜的雲彩,恍惚也映現出那個世界的色調。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陣雨,這會兒卻是晴空萬里的樣子。昨天剛下過一場雨,山間的草木上仍帶著水珠,它們反射的光芒連成一片,給整座山谷罩上一層光暈。
“你現在還研究龍的壁畫嗎?”
“不研究了……本來也談不上研究,只是喜歡。後來得了場重病。”
“重病?什麼病?”我打量著呂安。我意識到這麼問不太禮貌,甚至含有惡意,不過我只是在將隱約感到不妙的東西驅退吧。
他沉默片刻才回答我,他說其實不是病,是受了一次重傷。隨後,他指著自己胸口下面的位置,看著我說:“這裡穿了個窟窿。”
我看著他手指的地方,那件白襯衫在太陽下反著微光,仿佛此刻解開鈕扣,就可以看到那個窟窿。
“那你現在做什麼項目?”
“項目?”
“大家不都喜歡說‘項目’嗎?”
“隱士遊戲,”他說,“要是這能算項目的話。”
上到這裡,我已經氣喘吁吁了,於是坐到了山道旁的一塊石頭上。
“休息休息吧!”
“哎,你不行啊,才爬了十分鐘不到。”呂安笑了笑。他氣定神閒,站在我旁邊,並不像是受過什麼重傷的人。
“上歲數了。”我開玩笑說。
“你在忙什麼,還去聽哲學課嗎?”
“早就不去了,我覺得好多問題只能靠自己想。”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哲學系那間教室窗外的松樹。
“什麼問題?”他一副轉守為攻的架勢。
“比如黏滯性的問題。”我立即說。這個關於黏滯性的問題我向許多人講過,越說越流利了。
“你是說薩特那一套?”
“不完全是,可能跟薩特講的正好相反,不是說物有黏滯性,世界就像粘蠅紙一樣把人粘在這裡,人怎麼掙扎也解脫不了。事情不是這樣,人才充滿了黏滯性,世界是光滑的,人非要附著在上面,死死不放,黏性十足,這種黏性大到讓人產生了自己是被粘住的受害者的幻覺。其實世界才是那隻小蒼蠅,人才是那張無邊無際的粘蠅紙。”我一口氣說下來,直到我頭腦中的那隻蒼蠅漸漸飛遠,留下一片空空如也。
“要是一個人沒有黏滯性呢?”
“那他馬上就能離開這個世界。”
“你想這些不覺得可笑嗎?”他忽然來了這麼一句。
我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這麼直接的譏諷讓我愣住了。“哦,我不是在笑話你,我是想說,你講得很生動。”他遮遮掩掩,看來想收回方才的話。這些年來我習慣了這樣的譏諷,並不太在意,站起身準備出發。
“你渴不渴?前面應該有賣礦泉水的。”
“一點不渴。”
山路越來越陡了,我們旁邊的幾撥遊客也是走走停停,都是缺乏鍛鍊的人。這條路上的一道圍牆被翻修過,有一年冬天我獨自上來,遍地都是碎石塊,在冬日午後的陽光下,那些石塊的色澤暗淡得就像骨骸。
“剛才你說的‘隱士遊戲’,具體是指什麼?”
“暫時保密。”呂安那古人般的面孔上浮現出怪異的笑容。
“好吧。”我低聲說。
我心緒有些煩亂,埋頭登山。所幸山的氣息漸漸滲透進我身體裡,一陣微風拂過,格外清涼。我精神一振,同身邊一個年輕學生較起勁兒來,奮力攀登,想超過他,但不久便敗下陣來,只有駐足喘息的份兒。
此時我已到了半山腰,我走到一座平台邊,眼中是漫山的樹木,枝葉蒼翠,重重疊疊,隨風輕輕搖動,仿佛在製造某種幻覺。我想起去年這個時候由公司組織到張家界旅行,先坐纜車,再換乘山中的旅遊車蜿蜒向上,到了深山中一處雲遮霧掩的叫作迷魂台的觀景台,從護欄向下張望,是幽幽的綠色深淵,著實令人目眩。當時我還跟同事說,“迷魂台”這個名字是從“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這句來的。
天色陰沉下來,看來真會下雨。我想,等我順著古道下到香山寺遺址的時候,又能透過雨幕看見那道月亮門後搖曳的竹影了,穿過那道門,會像穿過記憶一樣吧。我就這樣一面胡思亂想,一面向上走。一輛輛空蕩蕩的纜車從頭頂滑過去,台階上出現了用紅油漆畫的小箭頭,旁邊標著距離山頂還有多遠。我更頻繁地歇腳,站在道邊看景色,吹山風,直到中午時分才登上香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