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御史參本更是順理成章,在政績上更是“污筆”。
朱厚照一路走,丘聚、谷大用在左,劉瑾張永在右,一路小心照看,遞布巾,送水囊,甚至扶犁都插一手。
回頭看一眼,朱厚照嘴角大咧。
平日裡,拿著底下官員的孝敬,動著國庫銀錢,沒有絲毫愧疚。
卻不知都是農民的血汗。
個個站著說話不腰疼。
古人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是閒的慌麼,個個跳腳跟父皇去哭說什麼孤行事苛刻,無儲君仁德。
好啊,既然衙門無事,以後個個給孤下田種地去。
農莊不夠,自家田也行。
朱厚照冷笑兩聲,錦衣衛擴員五千,一年下來總能把大明官員看個遍。
濃密的傘蓋下,弘治帝瞧了半晌,終究決定不拆自家兒子的台,只吩咐張易,命隨侍宮侍留意,若有不對,避著點太子,將人抬回來。
桑蠶宮
張儀華得知消息,頭頂翠葉鳳冠兩邊垂下的珠串不停抖動,其上寶石遍布,熠熠閃光。
“快…快,如此熱鬧場面,本宮可不能錯過!”
侍候的宮人,聽得此言,俱是滿臉黑線。
天家喜歡看群臣笑話,聽起來可不怎麼妙啊。
眾女官宮人,默默為遭罪朝臣在心裡點支蠟。
下輩子,投個好胎。
至於品級不夠,無福參加大典的徐員外:怪我嘍。
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大典過後,不過巳時末,太子殿下依舊得回文華殿學習。
徐穆早早等在殿內,翻看最新遞上的奏章,攤開一本,眼光頓亮。
朱厚照臉頰發紅地進來,嘴巴咧到耳根。
“舅舅你可不知,今日可真解氣!”
待喝完三大碗茶,朱厚照依舊滿臉興奮,一臉“快夸孤”的傲嬌樣兒。
“殿下,想不想更解氣?”
朱厚照眼睛眨呀眨,啥意思?
徐穆笑眯眯地遞上奏本,朱厚照一看,乃是秦王、代王的上表。
寧王府找的替罪羊,自然不是全然無辜。
但身為藩王,紛紛言寧王早有反意,府中有豢養多年的死士,更與沿海倭寇勾結,走私攬銀。
半數以上宗室搭其便車,為其提供方便,地方官員多有牽扯。
更有往來書信為證。
英國公世子奉命羈押妖道三清觀真人李廣到案,亦送上八百里加急奏疏,言懷疑李廣幕後主使便是寧王,足以令朝堂炸開鍋。
徐員外敢拍胸脯肯定,若非湊巧,便是天子有意拖延百官消息。
晉王案才過多久,又出寧王案,若非歷史走向發生改變,這一位寧王純屬無辜中槍。
畢竟謀反的那一位,還算是半大少年,如今天下大體平靜,頂多有點小心思。
但豢養死士,這一點,他倒是難以辯解。
朱厚照抓著腦袋,怎麼更解氣?
殿下可記得臣提過的番商?
朱厚照點頭。
現在便是發揮他們餘熱的時候。
徐員外笑意淺淺,攤開白紙,左勾右畫,溯古望今,誓要將厚黑精髓傳與親侄。
打頓棍棒,再給甜棗。
小卒得前,便可乘勝追擊。
捉住把柄,按兵不動,頭懸亮劍,才是好手段。
大明儲君的厚道之路從十度傾斜,漸漸向九十度轉彎。
階下大明文武,面對如此儲君,亦只好自求多福。
弘治八年,三月丁亥。
上命翰林院編修羅欽順為正使,勘察朝鮮。
中書舍人謝正為正使,回訪琉球。
原本徐穆想插一手,畢竟“任務”太重,只怕旁人難以盡心。
但太子殿下監國確需幫手,加之自己如今品級提高,以正五品去勘察外邦,額,職級不對等,又不是番國國主新喪,朝廷派人探視,所以只許推薦旁人。
若說親近的朝臣,除了馬承、羅欽順竟無他人,從這一點看,徐小榜眼可以說有些孤芳自賞,自恃清高。但先是領吏部命外出,又領欽差,在京時間滿打滿算也沒幾個月,群臣也無深感。
在翰林院翻閱七品朝官名錄,中書舍人謝正躍然紙上。
謝正雖如其人,有些古板,但在廣東薰陶許久,想來也能解憂。
為使利益最大化,為小太子儘早培育忠誠班底。
徐員外把王學霸也舉薦上去,畢竟太子伴讀也需儘快進益。
這一點,朱厚照自然無不許的。
加之,二皇子殿下也曾言,對番邦感興趣。
弘治帝乾脆徹底放手,人自己選,父皇只管蓋印。
此言一出,徐員外默默地往李東陽宅子走,商議完畢差點撞上宵禁。
至於三日後,在早朝上“臨危受命”的羅探花如何氣得跳腳,在宮城、家中圍追堵截……
徐員外將羅探花拉到一邊,表示:兄弟,這可是一趟十載難逢的美差呀。
羅探花磨牙冷笑,像你在海上呆了幾個月,憂憤鬱結,五臟俱損?
忍住想拍死羅欽順的衝動,徐穆屏氣凝神,好言相敘。
羅兄只怕不知,去年末,朝鮮成宗去世,如今該是世子李隆繼承王位。
那又如何?
朱厚照一路走,丘聚、谷大用在左,劉瑾張永在右,一路小心照看,遞布巾,送水囊,甚至扶犁都插一手。
回頭看一眼,朱厚照嘴角大咧。
平日裡,拿著底下官員的孝敬,動著國庫銀錢,沒有絲毫愧疚。
卻不知都是農民的血汗。
個個站著說話不腰疼。
古人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是閒的慌麼,個個跳腳跟父皇去哭說什麼孤行事苛刻,無儲君仁德。
好啊,既然衙門無事,以後個個給孤下田種地去。
農莊不夠,自家田也行。
朱厚照冷笑兩聲,錦衣衛擴員五千,一年下來總能把大明官員看個遍。
濃密的傘蓋下,弘治帝瞧了半晌,終究決定不拆自家兒子的台,只吩咐張易,命隨侍宮侍留意,若有不對,避著點太子,將人抬回來。
桑蠶宮
張儀華得知消息,頭頂翠葉鳳冠兩邊垂下的珠串不停抖動,其上寶石遍布,熠熠閃光。
“快…快,如此熱鬧場面,本宮可不能錯過!”
侍候的宮人,聽得此言,俱是滿臉黑線。
天家喜歡看群臣笑話,聽起來可不怎麼妙啊。
眾女官宮人,默默為遭罪朝臣在心裡點支蠟。
下輩子,投個好胎。
至於品級不夠,無福參加大典的徐員外:怪我嘍。
第83章 第八十三章
大典過後,不過巳時末,太子殿下依舊得回文華殿學習。
徐穆早早等在殿內,翻看最新遞上的奏章,攤開一本,眼光頓亮。
朱厚照臉頰發紅地進來,嘴巴咧到耳根。
“舅舅你可不知,今日可真解氣!”
待喝完三大碗茶,朱厚照依舊滿臉興奮,一臉“快夸孤”的傲嬌樣兒。
“殿下,想不想更解氣?”
朱厚照眼睛眨呀眨,啥意思?
徐穆笑眯眯地遞上奏本,朱厚照一看,乃是秦王、代王的上表。
寧王府找的替罪羊,自然不是全然無辜。
但身為藩王,紛紛言寧王早有反意,府中有豢養多年的死士,更與沿海倭寇勾結,走私攬銀。
半數以上宗室搭其便車,為其提供方便,地方官員多有牽扯。
更有往來書信為證。
英國公世子奉命羈押妖道三清觀真人李廣到案,亦送上八百里加急奏疏,言懷疑李廣幕後主使便是寧王,足以令朝堂炸開鍋。
徐員外敢拍胸脯肯定,若非湊巧,便是天子有意拖延百官消息。
晉王案才過多久,又出寧王案,若非歷史走向發生改變,這一位寧王純屬無辜中槍。
畢竟謀反的那一位,還算是半大少年,如今天下大體平靜,頂多有點小心思。
但豢養死士,這一點,他倒是難以辯解。
朱厚照抓著腦袋,怎麼更解氣?
殿下可記得臣提過的番商?
朱厚照點頭。
現在便是發揮他們餘熱的時候。
徐員外笑意淺淺,攤開白紙,左勾右畫,溯古望今,誓要將厚黑精髓傳與親侄。
打頓棍棒,再給甜棗。
小卒得前,便可乘勝追擊。
捉住把柄,按兵不動,頭懸亮劍,才是好手段。
大明儲君的厚道之路從十度傾斜,漸漸向九十度轉彎。
階下大明文武,面對如此儲君,亦只好自求多福。
弘治八年,三月丁亥。
上命翰林院編修羅欽順為正使,勘察朝鮮。
中書舍人謝正為正使,回訪琉球。
原本徐穆想插一手,畢竟“任務”太重,只怕旁人難以盡心。
但太子殿下監國確需幫手,加之自己如今品級提高,以正五品去勘察外邦,額,職級不對等,又不是番國國主新喪,朝廷派人探視,所以只許推薦旁人。
若說親近的朝臣,除了馬承、羅欽順竟無他人,從這一點看,徐小榜眼可以說有些孤芳自賞,自恃清高。但先是領吏部命外出,又領欽差,在京時間滿打滿算也沒幾個月,群臣也無深感。
在翰林院翻閱七品朝官名錄,中書舍人謝正躍然紙上。
謝正雖如其人,有些古板,但在廣東薰陶許久,想來也能解憂。
為使利益最大化,為小太子儘早培育忠誠班底。
徐員外把王學霸也舉薦上去,畢竟太子伴讀也需儘快進益。
這一點,朱厚照自然無不許的。
加之,二皇子殿下也曾言,對番邦感興趣。
弘治帝乾脆徹底放手,人自己選,父皇只管蓋印。
此言一出,徐員外默默地往李東陽宅子走,商議完畢差點撞上宵禁。
至於三日後,在早朝上“臨危受命”的羅探花如何氣得跳腳,在宮城、家中圍追堵截……
徐員外將羅探花拉到一邊,表示:兄弟,這可是一趟十載難逢的美差呀。
羅探花磨牙冷笑,像你在海上呆了幾個月,憂憤鬱結,五臟俱損?
忍住想拍死羅欽順的衝動,徐穆屏氣凝神,好言相敘。
羅兄只怕不知,去年末,朝鮮成宗去世,如今該是世子李隆繼承王位。
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