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了悟大師隨手在綴了補丁的衣擺上擦了擦手,接過兩份庚帖翻開,細細看過後雙眸微合,竟是直接合起了八字。
史真驚疑不定地看看了悟大師又看看顧玉成,背過手掐了自己一把,疼得暗自抽氣。他今天心情起起落落落,萬沒想到還能有這種神展開,不是說僧道都不做顧家生意了嗎?怎的了悟大師好像對顧玉成另眼相看?
莫非傳言都是假的?他真的不該輕信於人?
這邊史真腦子暈乎乎地轉著,那邊了悟大師已經遞還庚帖,給出了「合則兩利,良緣天成」的批語,捎帶手還幫顧玉成算了兩個吉日。
一個在七月底,一個在六月初,都挺近。
顧玉成喜出望外,連連謝過了悟大師,又幫著把這塊地都翻完,然後才告辭離開,臨走還去正殿捐了一筆香油錢。
至於史真,早就趁著兩人翻地的功夫悄悄離開。
打發走兩個不速之客,了悟大師望著翻耕過的這塊兒地,手捻佛珠,口誦阿彌陀佛,在淺金色的陽光下佇立良久。
他終究是著相了。
當初從山下柳樹洞裡撿回來覺緣小子,他就知道這是佛門中興的希望。覺緣果然也不負他的期望,天生慧根,不點即通,十幾歲已經
是聞名四方的高僧,與人論法千場,未曾一敗。
寶華天子信佛,把他們二人都封為國師,了悟心中極是歡喜,甚至想傳佛四方,把天下人收為信徒。
覺緣制止了他,非但如此,還做起了苦行僧,處處與他理念不同。
了悟為此很不高興,多次訓斥,覺緣小子說什麼來著?他說「不絕塵緣,不悟大道」,要韜光養晦,才好將佛祖供奉千年。
後來……
「唉,我佛慈悲。」了悟大師嘆了口氣,繼續在泥土中忙碌起來。
顧玉成說得對,他本人真的不鋪張不浪費。
但他喜歡給鎮國寺的佛祖上供,不是塑金身,就是修殿堂。
在他做國師的幾年裡,鎮國寺大大小小的佛殿都整飭一新,後來沒處下手了,就開始修剪花木,甚至培育出了幾個新品種的蓮花,清香遠播。
那時候覺緣小子就不太高興,慢慢還喜歡上背著人挖地種菜。現在想來,他看得深遠卻獨木難支,胸中痛苦煩惱,何止萬千啊。
不求佛光滿天下,但求大道無絕期,現在,到了他這個做師父的種菜了。
這緲緲紅塵,終究是不了塵緣,不悟大道啊……
.
拿到了悟大師親測的八字和吉日,顧玉成順利開始了娶妻之路。
納吉之後,他將幾乎全副家當拿出來做聘禮,其中還有啟正天子御賜的珍玩。雖說比不得京師權貴之家,但誠意十足,宋家上下俱是滿意。
因宋夫人想早點趕往西南,兩個吉日裡就選了六月初的那個,將婚期定在六月初八。
這個日子有些趕,但顧玉成為成親之事籌劃良久,且行事穩重仔細,搬家時就特特將新房預備好了,還給王婉貞和顧玉榮講了許多宋琢冰的光輝事跡,特別是黔源城下救命之恩,翻來覆去說了好幾次。
是以全家上下三口人,對娶新婦進來格外期盼,還請了顧儀家中相幫,倒也忙而不亂,一應事務整飭得井井有條。
臨到迎親前幾天,王婉貞還特意叮囑顧玉成:「咱們家祖上沒有根基,你雖是個好男兒,宋家卻是將軍,有權有勢的,若是新婦脾氣大些,你可千萬擔待著。」
顧玉成哭笑不得:「娘,你是娶媳婦還是嫁女兒啊?」
「娘這不是擔心嘛。」王婉貞白了兒子一眼,「在村里娶媳婦,人家一看人丁單薄,沒有父祖幫襯,心裡都要掂量掂量。現在你靠自己娶上媳婦了,千萬要好好過日子才是。」
顧玉成鄭重點頭:「娘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顧七娘的。」
他自來到這個時代,睜眼就見顧玉榮像個小黑蘿蔔頭似的滿地爬,王婉貞更是拼命勞作,為他們掙一口飯吃。從那一刻起,顧玉成就把養育母親和妹妹的責任扛在肩上,從此努力謀生,一刻不敢稍歇。
但他種種作為,譬如拼命讀書科舉,又或者冒險詐降,總有那麼一點不得已在裡面。
唯有宋琢冰,是他全心全意主動做出的選擇,是他在沒有任何外力干擾下,一見傾心的姑娘。
他想和她一起,共度餘生。
宋家這邊,宋琢冰是么女,又是唯一的女兒,嫁妝都是從小開始準備的。現在婚期既定,宋夫人和五個兒媳婦迅速忙起來,一邊打理嫁妝一邊添妝,忙得不亦樂乎。
宋夫人娶了五個兒媳婦,還在為六郎相看,但嫁女兒是頭一回,忙裡偷閒不忘叮囑宋琢冰:「日子是兩個人過的,公主下嫁尚且要拜見姑婆,你更不可倚仗家世驕人。我聽說京師近來頗有些流言,你千萬警醒,不要因此與顧家子傷了和氣。」
這些日子宋琢冰藉口備嫁在家中休息,此時剛練刀回來,對宋夫人說的流言一無所知,問過才知是有人嘲顧玉成攀附權勢。
「一派胡言!」宋琢冰簡直要被氣笑,「當初定情之時,我還是個隱姓埋名的流放犯呢,和君哥圖什麼?還不是……嗯,他不是這種人。」
她瞅著宋夫人的臉色,及時將「圖我這個人」咽下去,可惜到底晚了一步。
「什麼定情?」宋夫人放下手中單子,目光灼灼,「你父親知道嗎?」
史真驚疑不定地看看了悟大師又看看顧玉成,背過手掐了自己一把,疼得暗自抽氣。他今天心情起起落落落,萬沒想到還能有這種神展開,不是說僧道都不做顧家生意了嗎?怎的了悟大師好像對顧玉成另眼相看?
莫非傳言都是假的?他真的不該輕信於人?
這邊史真腦子暈乎乎地轉著,那邊了悟大師已經遞還庚帖,給出了「合則兩利,良緣天成」的批語,捎帶手還幫顧玉成算了兩個吉日。
一個在七月底,一個在六月初,都挺近。
顧玉成喜出望外,連連謝過了悟大師,又幫著把這塊地都翻完,然後才告辭離開,臨走還去正殿捐了一筆香油錢。
至於史真,早就趁著兩人翻地的功夫悄悄離開。
打發走兩個不速之客,了悟大師望著翻耕過的這塊兒地,手捻佛珠,口誦阿彌陀佛,在淺金色的陽光下佇立良久。
他終究是著相了。
當初從山下柳樹洞裡撿回來覺緣小子,他就知道這是佛門中興的希望。覺緣果然也不負他的期望,天生慧根,不點即通,十幾歲已經
是聞名四方的高僧,與人論法千場,未曾一敗。
寶華天子信佛,把他們二人都封為國師,了悟心中極是歡喜,甚至想傳佛四方,把天下人收為信徒。
覺緣制止了他,非但如此,還做起了苦行僧,處處與他理念不同。
了悟為此很不高興,多次訓斥,覺緣小子說什麼來著?他說「不絕塵緣,不悟大道」,要韜光養晦,才好將佛祖供奉千年。
後來……
「唉,我佛慈悲。」了悟大師嘆了口氣,繼續在泥土中忙碌起來。
顧玉成說得對,他本人真的不鋪張不浪費。
但他喜歡給鎮國寺的佛祖上供,不是塑金身,就是修殿堂。
在他做國師的幾年裡,鎮國寺大大小小的佛殿都整飭一新,後來沒處下手了,就開始修剪花木,甚至培育出了幾個新品種的蓮花,清香遠播。
那時候覺緣小子就不太高興,慢慢還喜歡上背著人挖地種菜。現在想來,他看得深遠卻獨木難支,胸中痛苦煩惱,何止萬千啊。
不求佛光滿天下,但求大道無絕期,現在,到了他這個做師父的種菜了。
這緲緲紅塵,終究是不了塵緣,不悟大道啊……
.
拿到了悟大師親測的八字和吉日,顧玉成順利開始了娶妻之路。
納吉之後,他將幾乎全副家當拿出來做聘禮,其中還有啟正天子御賜的珍玩。雖說比不得京師權貴之家,但誠意十足,宋家上下俱是滿意。
因宋夫人想早點趕往西南,兩個吉日裡就選了六月初的那個,將婚期定在六月初八。
這個日子有些趕,但顧玉成為成親之事籌劃良久,且行事穩重仔細,搬家時就特特將新房預備好了,還給王婉貞和顧玉榮講了許多宋琢冰的光輝事跡,特別是黔源城下救命之恩,翻來覆去說了好幾次。
是以全家上下三口人,對娶新婦進來格外期盼,還請了顧儀家中相幫,倒也忙而不亂,一應事務整飭得井井有條。
臨到迎親前幾天,王婉貞還特意叮囑顧玉成:「咱們家祖上沒有根基,你雖是個好男兒,宋家卻是將軍,有權有勢的,若是新婦脾氣大些,你可千萬擔待著。」
顧玉成哭笑不得:「娘,你是娶媳婦還是嫁女兒啊?」
「娘這不是擔心嘛。」王婉貞白了兒子一眼,「在村里娶媳婦,人家一看人丁單薄,沒有父祖幫襯,心裡都要掂量掂量。現在你靠自己娶上媳婦了,千萬要好好過日子才是。」
顧玉成鄭重點頭:「娘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顧七娘的。」
他自來到這個時代,睜眼就見顧玉榮像個小黑蘿蔔頭似的滿地爬,王婉貞更是拼命勞作,為他們掙一口飯吃。從那一刻起,顧玉成就把養育母親和妹妹的責任扛在肩上,從此努力謀生,一刻不敢稍歇。
但他種種作為,譬如拼命讀書科舉,又或者冒險詐降,總有那麼一點不得已在裡面。
唯有宋琢冰,是他全心全意主動做出的選擇,是他在沒有任何外力干擾下,一見傾心的姑娘。
他想和她一起,共度餘生。
宋家這邊,宋琢冰是么女,又是唯一的女兒,嫁妝都是從小開始準備的。現在婚期既定,宋夫人和五個兒媳婦迅速忙起來,一邊打理嫁妝一邊添妝,忙得不亦樂乎。
宋夫人娶了五個兒媳婦,還在為六郎相看,但嫁女兒是頭一回,忙裡偷閒不忘叮囑宋琢冰:「日子是兩個人過的,公主下嫁尚且要拜見姑婆,你更不可倚仗家世驕人。我聽說京師近來頗有些流言,你千萬警醒,不要因此與顧家子傷了和氣。」
這些日子宋琢冰藉口備嫁在家中休息,此時剛練刀回來,對宋夫人說的流言一無所知,問過才知是有人嘲顧玉成攀附權勢。
「一派胡言!」宋琢冰簡直要被氣笑,「當初定情之時,我還是個隱姓埋名的流放犯呢,和君哥圖什麼?還不是……嗯,他不是這種人。」
她瞅著宋夫人的臉色,及時將「圖我這個人」咽下去,可惜到底晚了一步。
「什麼定情?」宋夫人放下手中單子,目光灼灼,「你父親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