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最後由那丫頭,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稱那個妾的表兄,為了不讓人傳閒話,每回都是帶了光明正大的藉口,從大門大搖大擺進來的,當然,事先都與兩道看門的人遞過賄賂。
這話由那妾貼身的丫頭嘴裡講出來,十分地令人信服,張棟的臉,瞬間就綠了。
林依望著氣定神閒的楊氏,由衷地佩服,原來她特特趕到東京住了兩個多月,不是為了向那個妾下手,而是為了讓她周圍的人講實話,至於是威逼,還是利誘,那都已經不重要了。
張仲微見到這一幕,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原來林依和楊氏瞞住他的,是有關張棟的一樁醜事,這樣的事,不曉得也罷。
張棟氣到最後,已不知該作甚麼反應,只一個勁地叫著,要將妾和那表兄,拖出去杖斃。
第265章 還有期待
正當偷情的妾室與她表兄嚇得瑟瑟發抖之時,楊氏攔住了咆哮的張棟,稱,既然他們情投意合,何不成全他們,就當做了一樁善事。
張棟哪裡肯,堅決搖頭。
楊氏卻道:“那許多風流雅士,將妾贈來送去,留下的都是一段佳話,老爺效仿一二,別個只會贊你大度瀟灑。”
張棟將這話聽進去了,認真參悟其中道理,認為有些事情,的確是你自己越在意,別人才越起鬨,若自個兒先丟開了不當回事,旁的人也就淡了心思。
他這般想著,就故意露出淡然神色,朝那偷情的表兄揮手道:“不過一個妾,同我腳上的鞋履有甚麼分別,你既喜歡,就拿了錢來,領去罷。”
將妾領走,那個表兄倒是樂意,只是拿不出錢來。小妾心知留下只有死路一條,拼命將平日積攢的物事搜羅了一堆,拿出來勉強抵了當初的身價銀子,隨她表兄去了。
張棟只是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乃是個假大度,其實心裡憋悶得慌,進了後院,那一大群妾接著,看誰都覺得給他戴了綠帽子,於是一氣之下,叫楊氏喚來人牙子,將一屋子的妾,全部打發了,只有在楊氏跟前侍奉的流霞與流雲留了下來。
楊氏原先自衢州回京,就是懶得與張棟的一群妾費腦筋,如今全散了,讓她又生起過日子的心來,於是就沒跟著張仲微夫妻回祥符,而是留在了東京。官場上行走,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那些同僚的家眷,個個都需要應酬,張棟原先在衢州,乃是一州之長,少了楊氏還能勉強成行,如今調任回京,需要打點地方多之又多,因此十分高興楊氏留了下來,做他的賢內助,左右手。
林依知道,張棟過段時間,緩一緩,肯定還想生兒子,不過楊氏是個有本事的人,無論出現甚麼狀況,肯定能應付得了。
張仲微也隱約知道了張棟絕育的事,但他並不打算去告訴張棟,因為他想著,既然已成既定事實,捅破了又能改變甚麼?還不如大家一起瞞著,和樂度日,橫豎他同林依孝敬些,也就是了。
他們兩口子回到東京,訪客不斷,先是呂氏上門借錢,後是牛夫人趕來叮囑,要求張家莫借錢與她。原來當初呂氏為了奪牛夫人的權,看到朝廷頒布了禁止官員從商的禁令,就故意給楊升買了個官做,使楊家的兩棟酒樓開不下去,全部關門了事。他們家少了收益進項,幾座小莊子又經營不善,很快入不敷出,呂氏想借錢,牛夫人卻命楊升辭官,重新做生意,婆媳意見不和,成日在家吵鬧。
牛夫人降服不了兒媳,便向兒子求助,楊升卻只顧著與蘭芝快活,根本不理會,逼急了,還冒出一句:“當初我要娶蘭芝,你老人家攔著不許,如今這個媳婦,可是你親自挑的,不論好壞,與我不相干。”
牛夫人氣得在家病了幾日,呂氏趁機四處借錢,前者生怕她給楊家欠下一屁股債,拖著病體,挨個給親朋好友打招呼,叫他們別借錢與呂氏。
牛夫人特特跑到張家來囑咐,真是多慮了,呂氏來張家,林依根本就沒見,她實在找不出借錢給他們的理由。當初他們遭遇火災,雖蒙楊家收留,但這點恩情,早就讓後來接二連三的仇抹滅了,想到牛夫人甚至曾企圖把王翰林家的麻子女嫁給張伯臨,張家上下,就沒一個待見楊家人的。
沒過多久,眉州的方家,即方氏的娘家、張八娘的前夫家,發生了一件大事,方睿犯事,抄家,罷官,方正倫後娶的媳婦,丟下尚在襁褓的兒子,回娘家去了;王夫人又要顧官人兒子,又要顧兩個孫子,忙亂了幾天,一病不起。
方家亂成一團糟,方氏就跟丟了魂兒似的,再也不惦記著去祥符,只想回娘家看看。張八娘擔心兒子,方家後宅沒了主事的人,誰來關心孩子的冷暖?這二人都想回眉州看一看,兩下一商量,竟真成行了。
羅書生自家也有孩子的人,將心比心,暫時關了學館,將閨女和酒樓都託付給了林依,親自送張八娘和方氏去了眉州。
前後兩個多月,張八娘等人迴轉,令大家都吃驚的是,她竟然把兒子帶回來了。大家都佩服她有本事,林依私底下問她:“方家怎麼肯了?是看在嬸娘的面子上?”
張八娘道:“他們家敗了,我娘家卻正興旺,舅舅覺著兒子跟著我,更有出息;表哥認為羅家幫他養兒子,看起來也不錯,於是都准了。”
林依本來還想問問羅書生的態度,轉而一想,這是多餘,若羅書生不願意,又怎會由著張八娘把兒子帶回來。
張八娘帶了兒子在身邊,十分滿足,由此格外感激羅書生,等羅家那個閨女出嫁時,拿酒樓掙的錢出來,替她置了一份厚厚的嫁妝,引得眾人都贊她這個繼母厚道。
方氏自眉州回來後,成日倦怠,再也打不起精神鬧騰,張梁見她娘家敗了,反而高興,將她接回了祥符,另置一間屋子住著,時不時就過去奚落兩句。好在正受寵的小墜子,還有李舒都是厚道人,並沒因此踩著她,讓她的日子勉強還能過下去。
張伯臨家的兩個通房,由於李舒始終壓著,一直沒能生養,竟主動求去,張伯臨本就覺得愧對李舒,便准了。李舒念著她們都是從李家出來的,並沒找人牙子來賣掉,而是將她們嫁了人,一個去了鄰城,一個去了外省。
一年時間裡,林依在東京的房產,又增加了兩處,正當她歡欣鼓舞之時,一紙調令下達,張仲微調往蘇州,任通判,這差遣好是好,只是離東京可就遠了,好在還有時昆,不至於沒人照料。
臨行前,親朋好友陸續來送,青苗挺著七個月的大肚子,攥了林依的手,哽咽著不肯放。林依笑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是去享福,又不是受苦,你哭個甚麼。”
青苗睜了淚眼,問道:“天堂是甚麼?”
“天庭,天庭。”林依連忙改口。
此時林依也有了三個月的身孕,張仲微不肯走陸路,托時昆訂了兩條大船,一條住人,一條裝家什,張棟又把自己的儀仗借與他用,既安全,又威風。
這天黃道吉日,風和日麗,正是揚帆起航的好時候,張仲微懷抱玉蘭,手扶林依,嫡親三口,登船朝蘇州去了。
番外 蘇州幸福生活
蘇州幸福生活一 愛女如命
張仲微到了蘇州,走馬上任,在知州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這通判一職,品階雖然不高,卻是由皇上直接委派,輔佐郡政,相當於知州副職;且兼有監察職責,有直接向皇上報告的權力。
通判的位置極為重要,連知州向下屬發布的命令,都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張仲微任了這樣一個職位,一到蘇州,那些溜須拍馬,敘舊拉關係的,就跟走馬燈似的,絡繹不絕。更有甚者,連宅子都替他準備好了,收拾得整整齊齊,只等他一家三口入住。
張仲微帶著妻小在船上過了一夜,同林依商量,住了別人的屋,總要受制於人,他們自己又不缺錢,還是另租的好。林依懷著身孕,正是昏昏沉沉的時候,聽他講得有理,就點了點頭,隨他去操辦。
張仲微去租屋,根本不消自己操心,好幾個牙儈主動上門,十來座寬敞又便宜的宅子,任他挑選。張仲微念及家中人口少,不肯要那太大的,只挑了一座三進帶跨院的,命人收拾乾淨了,帶著家人搬了進去。
他們帶來的下人,除了青梅,就是楊嬸,奶娘花嫂子因有家小,留在祥符了。林依見人不夠使,想添幾個家丁丫頭媳婦子,這消息剛傳出去,就有許多熱心人士,紛紛送上婢女來,水靈得一個勝似一個。
張仲微一見這架勢,林依還沒開口,他先嚇著了,親自下了封門令,凡是送人來的,一律攔住,不許進門。
林依故意逗他道:“何不挑那樣貌出眾的,留下幾個,就算你不想收,也能賣了賺錢。”
張仲微瞅了她肚子一眼,道:“我是擔心你動了胎氣。”
林依發起小脾氣,揪住他耳朵道:“怎麼,若我沒懷孩子,你就要收進來?”
自她這回懷孕,張仲微就習慣了她的無理取鬧,全歸結於孕期不良反應,乖乖地把耳朵給她揪了一會兒,才道:“別個送來的人,哪裡敢使。我也不會挑人,還是勞動娘子請牙儈來,挑幾個。洗衣灑掃的,可以暫緩,關鍵是玉蘭的奶娘,得抓緊。”講完摸了摸她的肚子,補充道:“順便給咱們老二也挑一個。”
林依笑著應了,自去請牙儈,挑人,不提。
隔了幾天,那些受到拒絕的送禮者,又送了一批衣料玩物到張家,林依煩不勝煩,乾脆以養胎為由,閉門謝客。那些人見送禮不能討通判夫人的喜歡,就打起了玉蘭的主意,挑了些專教大戶人家小娘子學女工,學琴棋書畫的清閒女門客,送到張家來。
這些清閒女門客,並非賣身之人,她們原先也是大戶人家嬌養的小娘子,自幼家教良好,富有才情,因為後來家道中落,才不得不出來討生活,賺些錢補貼家用。
林依看了看身前的小玉蘭,照著大宋的計算方法,她今年已經三歲了,女子出嫁早,若真要培養一個知書達理的小娘子,大概是時候了罷?
林依這般猶豫著,就勉強接受了那些人好意,答應讓幾個女門客來教教看,但工錢由張家自己來支付。
自此,小玉蘭只有吃過晚飯才有玩耍的時間,上午認字、下午學琴。林依計劃著,先打兩年的基礎,等她大些,再學其他的課程。
這樣一來,張仲微少了許多能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因為那些女門客教習時,他怕林依吃莫名飛醋,不敢上前,只能站在遠處相望。
如此過了不到半個月,張仲微就受不了了,與林依抱怨道:“玉蘭還小,你逼得這樣緊作甚麼?”
這話由那妾貼身的丫頭嘴裡講出來,十分地令人信服,張棟的臉,瞬間就綠了。
林依望著氣定神閒的楊氏,由衷地佩服,原來她特特趕到東京住了兩個多月,不是為了向那個妾下手,而是為了讓她周圍的人講實話,至於是威逼,還是利誘,那都已經不重要了。
張仲微見到這一幕,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原來林依和楊氏瞞住他的,是有關張棟的一樁醜事,這樣的事,不曉得也罷。
張棟氣到最後,已不知該作甚麼反應,只一個勁地叫著,要將妾和那表兄,拖出去杖斃。
第265章 還有期待
正當偷情的妾室與她表兄嚇得瑟瑟發抖之時,楊氏攔住了咆哮的張棟,稱,既然他們情投意合,何不成全他們,就當做了一樁善事。
張棟哪裡肯,堅決搖頭。
楊氏卻道:“那許多風流雅士,將妾贈來送去,留下的都是一段佳話,老爺效仿一二,別個只會贊你大度瀟灑。”
張棟將這話聽進去了,認真參悟其中道理,認為有些事情,的確是你自己越在意,別人才越起鬨,若自個兒先丟開了不當回事,旁的人也就淡了心思。
他這般想著,就故意露出淡然神色,朝那偷情的表兄揮手道:“不過一個妾,同我腳上的鞋履有甚麼分別,你既喜歡,就拿了錢來,領去罷。”
將妾領走,那個表兄倒是樂意,只是拿不出錢來。小妾心知留下只有死路一條,拼命將平日積攢的物事搜羅了一堆,拿出來勉強抵了當初的身價銀子,隨她表兄去了。
張棟只是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乃是個假大度,其實心裡憋悶得慌,進了後院,那一大群妾接著,看誰都覺得給他戴了綠帽子,於是一氣之下,叫楊氏喚來人牙子,將一屋子的妾,全部打發了,只有在楊氏跟前侍奉的流霞與流雲留了下來。
楊氏原先自衢州回京,就是懶得與張棟的一群妾費腦筋,如今全散了,讓她又生起過日子的心來,於是就沒跟著張仲微夫妻回祥符,而是留在了東京。官場上行走,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那些同僚的家眷,個個都需要應酬,張棟原先在衢州,乃是一州之長,少了楊氏還能勉強成行,如今調任回京,需要打點地方多之又多,因此十分高興楊氏留了下來,做他的賢內助,左右手。
林依知道,張棟過段時間,緩一緩,肯定還想生兒子,不過楊氏是個有本事的人,無論出現甚麼狀況,肯定能應付得了。
張仲微也隱約知道了張棟絕育的事,但他並不打算去告訴張棟,因為他想著,既然已成既定事實,捅破了又能改變甚麼?還不如大家一起瞞著,和樂度日,橫豎他同林依孝敬些,也就是了。
他們兩口子回到東京,訪客不斷,先是呂氏上門借錢,後是牛夫人趕來叮囑,要求張家莫借錢與她。原來當初呂氏為了奪牛夫人的權,看到朝廷頒布了禁止官員從商的禁令,就故意給楊升買了個官做,使楊家的兩棟酒樓開不下去,全部關門了事。他們家少了收益進項,幾座小莊子又經營不善,很快入不敷出,呂氏想借錢,牛夫人卻命楊升辭官,重新做生意,婆媳意見不和,成日在家吵鬧。
牛夫人降服不了兒媳,便向兒子求助,楊升卻只顧著與蘭芝快活,根本不理會,逼急了,還冒出一句:“當初我要娶蘭芝,你老人家攔著不許,如今這個媳婦,可是你親自挑的,不論好壞,與我不相干。”
牛夫人氣得在家病了幾日,呂氏趁機四處借錢,前者生怕她給楊家欠下一屁股債,拖著病體,挨個給親朋好友打招呼,叫他們別借錢與呂氏。
牛夫人特特跑到張家來囑咐,真是多慮了,呂氏來張家,林依根本就沒見,她實在找不出借錢給他們的理由。當初他們遭遇火災,雖蒙楊家收留,但這點恩情,早就讓後來接二連三的仇抹滅了,想到牛夫人甚至曾企圖把王翰林家的麻子女嫁給張伯臨,張家上下,就沒一個待見楊家人的。
沒過多久,眉州的方家,即方氏的娘家、張八娘的前夫家,發生了一件大事,方睿犯事,抄家,罷官,方正倫後娶的媳婦,丟下尚在襁褓的兒子,回娘家去了;王夫人又要顧官人兒子,又要顧兩個孫子,忙亂了幾天,一病不起。
方家亂成一團糟,方氏就跟丟了魂兒似的,再也不惦記著去祥符,只想回娘家看看。張八娘擔心兒子,方家後宅沒了主事的人,誰來關心孩子的冷暖?這二人都想回眉州看一看,兩下一商量,竟真成行了。
羅書生自家也有孩子的人,將心比心,暫時關了學館,將閨女和酒樓都託付給了林依,親自送張八娘和方氏去了眉州。
前後兩個多月,張八娘等人迴轉,令大家都吃驚的是,她竟然把兒子帶回來了。大家都佩服她有本事,林依私底下問她:“方家怎麼肯了?是看在嬸娘的面子上?”
張八娘道:“他們家敗了,我娘家卻正興旺,舅舅覺著兒子跟著我,更有出息;表哥認為羅家幫他養兒子,看起來也不錯,於是都准了。”
林依本來還想問問羅書生的態度,轉而一想,這是多餘,若羅書生不願意,又怎會由著張八娘把兒子帶回來。
張八娘帶了兒子在身邊,十分滿足,由此格外感激羅書生,等羅家那個閨女出嫁時,拿酒樓掙的錢出來,替她置了一份厚厚的嫁妝,引得眾人都贊她這個繼母厚道。
方氏自眉州回來後,成日倦怠,再也打不起精神鬧騰,張梁見她娘家敗了,反而高興,將她接回了祥符,另置一間屋子住著,時不時就過去奚落兩句。好在正受寵的小墜子,還有李舒都是厚道人,並沒因此踩著她,讓她的日子勉強還能過下去。
張伯臨家的兩個通房,由於李舒始終壓著,一直沒能生養,竟主動求去,張伯臨本就覺得愧對李舒,便准了。李舒念著她們都是從李家出來的,並沒找人牙子來賣掉,而是將她們嫁了人,一個去了鄰城,一個去了外省。
一年時間裡,林依在東京的房產,又增加了兩處,正當她歡欣鼓舞之時,一紙調令下達,張仲微調往蘇州,任通判,這差遣好是好,只是離東京可就遠了,好在還有時昆,不至於沒人照料。
臨行前,親朋好友陸續來送,青苗挺著七個月的大肚子,攥了林依的手,哽咽著不肯放。林依笑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是去享福,又不是受苦,你哭個甚麼。”
青苗睜了淚眼,問道:“天堂是甚麼?”
“天庭,天庭。”林依連忙改口。
此時林依也有了三個月的身孕,張仲微不肯走陸路,托時昆訂了兩條大船,一條住人,一條裝家什,張棟又把自己的儀仗借與他用,既安全,又威風。
這天黃道吉日,風和日麗,正是揚帆起航的好時候,張仲微懷抱玉蘭,手扶林依,嫡親三口,登船朝蘇州去了。
番外 蘇州幸福生活
蘇州幸福生活一 愛女如命
張仲微到了蘇州,走馬上任,在知州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這通判一職,品階雖然不高,卻是由皇上直接委派,輔佐郡政,相當於知州副職;且兼有監察職責,有直接向皇上報告的權力。
通判的位置極為重要,連知州向下屬發布的命令,都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張仲微任了這樣一個職位,一到蘇州,那些溜須拍馬,敘舊拉關係的,就跟走馬燈似的,絡繹不絕。更有甚者,連宅子都替他準備好了,收拾得整整齊齊,只等他一家三口入住。
張仲微帶著妻小在船上過了一夜,同林依商量,住了別人的屋,總要受制於人,他們自己又不缺錢,還是另租的好。林依懷著身孕,正是昏昏沉沉的時候,聽他講得有理,就點了點頭,隨他去操辦。
張仲微去租屋,根本不消自己操心,好幾個牙儈主動上門,十來座寬敞又便宜的宅子,任他挑選。張仲微念及家中人口少,不肯要那太大的,只挑了一座三進帶跨院的,命人收拾乾淨了,帶著家人搬了進去。
他們帶來的下人,除了青梅,就是楊嬸,奶娘花嫂子因有家小,留在祥符了。林依見人不夠使,想添幾個家丁丫頭媳婦子,這消息剛傳出去,就有許多熱心人士,紛紛送上婢女來,水靈得一個勝似一個。
張仲微一見這架勢,林依還沒開口,他先嚇著了,親自下了封門令,凡是送人來的,一律攔住,不許進門。
林依故意逗他道:“何不挑那樣貌出眾的,留下幾個,就算你不想收,也能賣了賺錢。”
張仲微瞅了她肚子一眼,道:“我是擔心你動了胎氣。”
林依發起小脾氣,揪住他耳朵道:“怎麼,若我沒懷孩子,你就要收進來?”
自她這回懷孕,張仲微就習慣了她的無理取鬧,全歸結於孕期不良反應,乖乖地把耳朵給她揪了一會兒,才道:“別個送來的人,哪裡敢使。我也不會挑人,還是勞動娘子請牙儈來,挑幾個。洗衣灑掃的,可以暫緩,關鍵是玉蘭的奶娘,得抓緊。”講完摸了摸她的肚子,補充道:“順便給咱們老二也挑一個。”
林依笑著應了,自去請牙儈,挑人,不提。
隔了幾天,那些受到拒絕的送禮者,又送了一批衣料玩物到張家,林依煩不勝煩,乾脆以養胎為由,閉門謝客。那些人見送禮不能討通判夫人的喜歡,就打起了玉蘭的主意,挑了些專教大戶人家小娘子學女工,學琴棋書畫的清閒女門客,送到張家來。
這些清閒女門客,並非賣身之人,她們原先也是大戶人家嬌養的小娘子,自幼家教良好,富有才情,因為後來家道中落,才不得不出來討生活,賺些錢補貼家用。
林依看了看身前的小玉蘭,照著大宋的計算方法,她今年已經三歲了,女子出嫁早,若真要培養一個知書達理的小娘子,大概是時候了罷?
林依這般猶豫著,就勉強接受了那些人好意,答應讓幾個女門客來教教看,但工錢由張家自己來支付。
自此,小玉蘭只有吃過晚飯才有玩耍的時間,上午認字、下午學琴。林依計劃著,先打兩年的基礎,等她大些,再學其他的課程。
這樣一來,張仲微少了許多能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因為那些女門客教習時,他怕林依吃莫名飛醋,不敢上前,只能站在遠處相望。
如此過了不到半個月,張仲微就受不了了,與林依抱怨道:“玉蘭還小,你逼得這樣緊作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