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這無疑是書辭數過最漫長的三百下了,在吵雜紛亂的環境裡,她努力去分辨崔福玉的聲音,祈禱著事情別往最糟糕的方向發展。
二百九十七,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
附近安靜如斯,她終於從牆fèng間探出頭來,悠長的夾道內一個人也沒有,喊殺聲被堵截在幾重宮牆之後,聽著極不真切。
書辭悄無聲息地穿了過去,門邊面並不見守衛,也沒看到崔福玉的身影,她以最快的速度打量四周——血跡,打鬥掙扎的痕跡一概沒有。
也許是崔福玉把人引開了,想到此處她瞬間鬆了口氣,隨即又屏住呼吸摸著牆一路朝前奔跑。
錯落的宮燈在混亂中早已熄滅,黑暗無邊無際。
道路的盡頭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就在這一刻,第四道火光在夜空里炸開,照得滿城亮如白晝,書辭抬頭的剎那,拐角處的禁衛恰好折返回來,不偏不倚與她撞上——
*
南熏門破的速度比英武門還要快,沈懌踏著一地死屍衝進皇城,正同率領錦衣衛而來的晏尋匯合。
“紫禁城東面的禁軍已經制住了,沒見著皇上,我想應該是在御花園附近,那幾個門你得派些人守著,當心有人出去通風報信。”
沈懌敷衍著點頭說好,只問他:“看到書辭了嗎?”
晏尋聞言微愣:“怎麼?她也在宮裡?”
“十有八九是。”來不及跟他解釋,沈懌把刀刃上的血往地上一甩,望向陰沉巍峨的殿宇,頭一次對晏尋用了請求的語氣,“幫我找找。”
“好。”他頷首,“我知道,交給我。”
兩隊人抵達了太和殿前,沈冽剛想說先停下休整一番,沈懌卻已不言不語地提刀殺了上去。
任誰也看得出,他此刻狀態不對,但王府的親軍一向是跟著他行動,眼見主帥一馬當先,自然也緊隨其後。
沈冽壓根連出聲的機會也沒有,這群人已經又幹上了,壓根控制不了事態的走向,他只能拿袖子一勁兒擦汗。
北風凜冽,颳起鋪天蓋地的血腥氣味。
刀光揮成了一片密布的網。
沈懌殺得雙眼滿是血紅,目光刀鋒般刺骨。隨著時間一寸一寸往前流逝,他從面不改色到心急如焚,想到書辭也許被沈皓挾持,身上便不由自主地發冷。
鮮血將衣袍染成了暗紅色,饒是不停不休地打了快半個時辰,他的動作卻絲毫不見減緩,反而有愈來愈快的趨勢,像是連自己的人也顧不得了,一心一意要單槍匹馬殺進去似的。
耳邊充斥著慘叫和兵刃相交的尖銳聲響,在他舉刀揮下去的瞬間,一個清澈熟悉的嗓音猝不及防傳來。
“沈懌——”兵馬混亂當中,他仍然清晰地捕捉到了這個呼喊。
沈懌猛地抬眸,眼前人影來往,燈火闌珊里,那抹身影毫無徵兆的跳進了他的視野。
儘管隔著重重的人群,沈懌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
“書辭。”他像是自言自語地喚了一聲,凌厲的神情轉瞬柔和下來,幾乎是滿目慶幸。
“書辭……”
血色漫天的皇城之中,她發足朝他跑來。
這一刻,沈懌心底暖流如潮,他破開面前擋路的人,在她行至身側之際,張開雙臂,準確無誤地擁住。
濃郁刺鼻的腥氣縈繞在鼻尖,一個鏖戰了一宿,一個逃亡了一宿,四目相對,各自皆有幾分狼狽。
“沒事吧?”沈懌緊張地握著她的胳膊,又怕拿捏不住力道,而顯得手足無措,“可有受傷?”
“沒事。”書辭淡笑著搖頭,讓他寬心,“你們這邊呢?我的事,沒給你們帶來麻煩吧?”
沈懌撫著她的髮絲,溫柔道:“當然沒有……你怎麼自己跑出來了?皇帝沒派人找你嗎?”
“多虧有崔公公幫忙,否則我這會兒也見不到你。改日一定要替我好好謝謝他。”提起此事,書辭仍心有餘悸,“……也不知他人眼下怎麼樣了。”
她的出現,讓遠遠觀戰的沈冽也跟著鬆了口氣,這樣一來,至少主帥是不會繼續發瘋了。
前因後果掐頭去尾的說了一遍,書辭擔憂道,“可惜我爹的碎片被他拿走了,會有影響嗎?”
“沒關係,那種東西掀不起什麼風浪。”沈懌將她護在身邊,看著尚在混戰的禁軍與親衛,神色平靜下來,“就快結束了。”
*
被侍衛護著回到暖閣里的沈皓,正顰眉盯著地上那具半死不活的太監屍首。
走廊上,腳步聲倉皇,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宮裡宮外現下究竟亂成什麼樣了?他不得而知。
只是看著這滿目的狼藉和瘡痍,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些許茫然。
從他有記憶起,就一直是被人高高供起來的皇長子,衣食無憂,享盡榮華,走到哪裡都會有大一群太監宮女緊緊跟隨。本以為這輩子便會如此周而復始的過下去,運氣好父皇把皇位傳給他,君臨天下,哪怕運氣不好,也是個錦衣玉食的閒散王爺,一生無慮無憂,過不完的逍遙歲月。
誰知老天爺偏不想讓他如願。
九歲那年,因為偷懶悄悄從御書院跑出來,卻無意中在宮牆外偷聽到了淳貴妃與太后的對話,那個被滿朝文武傳成“妖妃”的女人,臨死前笑得何其恐怖,把“來歷不明”和“野種”兩個詞說得抑揚頓挫,令人生畏。
更可怕的是,他的母后,卻從始至終沒有反駁。
他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上天要這麼巧合的讓自己聽到這些?如果什麼也不知曉,這些年來便不會惶惶不安,不會徹夜難眠,他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的所有,然後再把錦衣玉食傳給他的下一代。
是為了要讓他永遠記住,自己的的確確是鳩占鵲巢,而並非皇室正根嗎?
那一開始,又何必讓他擁有這一切呢?
“皇上!”侍衛推門而入,糙糙向他拱手,“兩位王爺已經過了太和殿了,再過不久便會找到此處,還請皇上移駕。”
沈皓腦中一片空白,頃刻間被“移駕”兩個字給占據得滿滿當當。
自小,皇宮便是他的家,移駕?
他又能移去往哪裡?
窮途末路的悲涼感斗然湧上心頭,沈皓握拳在手負於背後,深深吸了口氣,再睜眼時,天子的威嚴竟分毫不見。
“還有機會。”他喃喃道,“朕還有機會……”
那個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青銅麟正在他的手裡,只要有了這個……
“只要有它。”沈皓語氣篤定,“朕就還能捲土重來。”
這位常年沒出過宮的隆安皇帝迅速把自己能用的親兵都召集到了跟前,和禁軍統領商量出來一條撤退的路線,只留下一小波與沈懌周旋,很快收拾好細軟,輕裝簡從打算離開。
臨行前,不知是誰突然蹦出一句:“可要去接太后?”
沈皓的動作微不可查地僵了僵,他仿佛是在思索,繼而沉聲搖頭:“不必了,走吧。”
大宴上發生了親王造反的事,皇宮內早就亂成了一團,妃嬪們只管逃命,宮女太監自顧不暇,哪兒還有平日裡那些恭敬謙順的樣子。
老太后畢竟年歲大了,腿腳不便,只能在殿內不停的來迴轉。
論理,她是當今太后,就算皇位更替,也沒人能拿她怎麼樣。朝堂的事自己早就撒手不管了,到時候頂多在後宮頤養天年。
但這個帶頭的人偏偏是沈懌,知道他一向睚眥必報,屆時肯定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再三考慮,她還是決定想法子出去避一避。
外面已經鬧得人仰馬翻,太后喚了幾聲,久久不見自己的貼身侍女進來,忍不住嘆了口氣,只得自行換好衣衫出去。
花團錦簇的除夕宴會如今只剩個爛攤子,偶爾竄過的人影,也分不清是人是畜,太后在宮中住了這麼久,還是頭一次如此找不著北。
正匆忙下了台階,忽有個貌不驚人的太監前來攙扶她。
“亂臣賊子是自西北門而來,太后隨奴才這邊走。”
見這身打扮,便知是宮裡人,她不疑有他,當下便跟著走了。
那太監果然很盡職,一路帶她避開人群,專挑僻靜地方而行。
到底是患難才能見衷心,在生死關頭,她對這素未謀面的內侍很是感激,於是抽空問道:“你是伺候哪一位嬪妃的?”
對方依言回答:“奴才就是個在膳房當差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太后頗為欣慰,仍拍了拍他的手,點頭道:“你很好,等熬過這一關,往後我不會虧待你。”
他好似對此並不在意,應答得漫不經心只是專注地觀察周圍,終於找到了一處可以歇腳的地方。
皇宮中的井有很多,無論是哪一口,乍一看去都不起眼。
“您先在這坐會兒。”太監扶她坐下,約摸也是走累了,太后頷了頷首,靠在井邊喘氣。
離那些殺戮和火光遠了,她此刻的心緒也漸漸不那麼慌張,拿帕子擦去一腦門的汗,開始盤算出了宮後該到何處暫避風頭。
太后的娘家人在朝中還是舉足輕重的,那邊倒是可以先住上一陣,等朝中穩定下來,再由自己的幾位兄長上幾道摺子讓皇帝請自己回宮也不遲。
畢竟歷朝歷代沒有過把太后丟在宮外不管的道理,哪怕沈懌再狂妄,也不至於如此不受禮法。
在她兀自計劃之時,身後的太監一直沉默而立,靜靜的注視著。
四周一個人也沒有。
太后扇了扇熱氣,叫了聲福子,“有些渴了,打點水來吧。”
他依言上前一步,眼瞼低垂,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個滿以為逃出生天,而一臉從容的老婦人,面無表情地伸出手。
太后原以為他是打算搖軲轆汲水,並未放在心上,卻怎麼也沒料到那雙手緩緩越過了井繩,毫無猶豫地搭在她肩頭。
猛地一用力,整個人便好似紙片輕飄飄往下墜。
噗通一聲。
因為是頭朝下,連呼叫也不曾聽見。
崔福玉搬起一旁的石板,把井口堵得嚴嚴實實。
隱約能聞得其中撲騰的水花響,他冷漠地站在外面,淡淡道:“您自便。”
十多年前,她命人將淳貴妃推入井裡,十多年後,自己也死於井內,就像一個輪迴,總算是有始有終。
二百九十七,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
附近安靜如斯,她終於從牆fèng間探出頭來,悠長的夾道內一個人也沒有,喊殺聲被堵截在幾重宮牆之後,聽著極不真切。
書辭悄無聲息地穿了過去,門邊面並不見守衛,也沒看到崔福玉的身影,她以最快的速度打量四周——血跡,打鬥掙扎的痕跡一概沒有。
也許是崔福玉把人引開了,想到此處她瞬間鬆了口氣,隨即又屏住呼吸摸著牆一路朝前奔跑。
錯落的宮燈在混亂中早已熄滅,黑暗無邊無際。
道路的盡頭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就在這一刻,第四道火光在夜空里炸開,照得滿城亮如白晝,書辭抬頭的剎那,拐角處的禁衛恰好折返回來,不偏不倚與她撞上——
*
南熏門破的速度比英武門還要快,沈懌踏著一地死屍衝進皇城,正同率領錦衣衛而來的晏尋匯合。
“紫禁城東面的禁軍已經制住了,沒見著皇上,我想應該是在御花園附近,那幾個門你得派些人守著,當心有人出去通風報信。”
沈懌敷衍著點頭說好,只問他:“看到書辭了嗎?”
晏尋聞言微愣:“怎麼?她也在宮裡?”
“十有八九是。”來不及跟他解釋,沈懌把刀刃上的血往地上一甩,望向陰沉巍峨的殿宇,頭一次對晏尋用了請求的語氣,“幫我找找。”
“好。”他頷首,“我知道,交給我。”
兩隊人抵達了太和殿前,沈冽剛想說先停下休整一番,沈懌卻已不言不語地提刀殺了上去。
任誰也看得出,他此刻狀態不對,但王府的親軍一向是跟著他行動,眼見主帥一馬當先,自然也緊隨其後。
沈冽壓根連出聲的機會也沒有,這群人已經又幹上了,壓根控制不了事態的走向,他只能拿袖子一勁兒擦汗。
北風凜冽,颳起鋪天蓋地的血腥氣味。
刀光揮成了一片密布的網。
沈懌殺得雙眼滿是血紅,目光刀鋒般刺骨。隨著時間一寸一寸往前流逝,他從面不改色到心急如焚,想到書辭也許被沈皓挾持,身上便不由自主地發冷。
鮮血將衣袍染成了暗紅色,饒是不停不休地打了快半個時辰,他的動作卻絲毫不見減緩,反而有愈來愈快的趨勢,像是連自己的人也顧不得了,一心一意要單槍匹馬殺進去似的。
耳邊充斥著慘叫和兵刃相交的尖銳聲響,在他舉刀揮下去的瞬間,一個清澈熟悉的嗓音猝不及防傳來。
“沈懌——”兵馬混亂當中,他仍然清晰地捕捉到了這個呼喊。
沈懌猛地抬眸,眼前人影來往,燈火闌珊里,那抹身影毫無徵兆的跳進了他的視野。
儘管隔著重重的人群,沈懌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
“書辭。”他像是自言自語地喚了一聲,凌厲的神情轉瞬柔和下來,幾乎是滿目慶幸。
“書辭……”
血色漫天的皇城之中,她發足朝他跑來。
這一刻,沈懌心底暖流如潮,他破開面前擋路的人,在她行至身側之際,張開雙臂,準確無誤地擁住。
濃郁刺鼻的腥氣縈繞在鼻尖,一個鏖戰了一宿,一個逃亡了一宿,四目相對,各自皆有幾分狼狽。
“沒事吧?”沈懌緊張地握著她的胳膊,又怕拿捏不住力道,而顯得手足無措,“可有受傷?”
“沒事。”書辭淡笑著搖頭,讓他寬心,“你們這邊呢?我的事,沒給你們帶來麻煩吧?”
沈懌撫著她的髮絲,溫柔道:“當然沒有……你怎麼自己跑出來了?皇帝沒派人找你嗎?”
“多虧有崔公公幫忙,否則我這會兒也見不到你。改日一定要替我好好謝謝他。”提起此事,書辭仍心有餘悸,“……也不知他人眼下怎麼樣了。”
她的出現,讓遠遠觀戰的沈冽也跟著鬆了口氣,這樣一來,至少主帥是不會繼續發瘋了。
前因後果掐頭去尾的說了一遍,書辭擔憂道,“可惜我爹的碎片被他拿走了,會有影響嗎?”
“沒關係,那種東西掀不起什麼風浪。”沈懌將她護在身邊,看著尚在混戰的禁軍與親衛,神色平靜下來,“就快結束了。”
*
被侍衛護著回到暖閣里的沈皓,正顰眉盯著地上那具半死不活的太監屍首。
走廊上,腳步聲倉皇,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宮裡宮外現下究竟亂成什麼樣了?他不得而知。
只是看著這滿目的狼藉和瘡痍,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些許茫然。
從他有記憶起,就一直是被人高高供起來的皇長子,衣食無憂,享盡榮華,走到哪裡都會有大一群太監宮女緊緊跟隨。本以為這輩子便會如此周而復始的過下去,運氣好父皇把皇位傳給他,君臨天下,哪怕運氣不好,也是個錦衣玉食的閒散王爺,一生無慮無憂,過不完的逍遙歲月。
誰知老天爺偏不想讓他如願。
九歲那年,因為偷懶悄悄從御書院跑出來,卻無意中在宮牆外偷聽到了淳貴妃與太后的對話,那個被滿朝文武傳成“妖妃”的女人,臨死前笑得何其恐怖,把“來歷不明”和“野種”兩個詞說得抑揚頓挫,令人生畏。
更可怕的是,他的母后,卻從始至終沒有反駁。
他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上天要這麼巧合的讓自己聽到這些?如果什麼也不知曉,這些年來便不會惶惶不安,不會徹夜難眠,他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的所有,然後再把錦衣玉食傳給他的下一代。
是為了要讓他永遠記住,自己的的確確是鳩占鵲巢,而並非皇室正根嗎?
那一開始,又何必讓他擁有這一切呢?
“皇上!”侍衛推門而入,糙糙向他拱手,“兩位王爺已經過了太和殿了,再過不久便會找到此處,還請皇上移駕。”
沈皓腦中一片空白,頃刻間被“移駕”兩個字給占據得滿滿當當。
自小,皇宮便是他的家,移駕?
他又能移去往哪裡?
窮途末路的悲涼感斗然湧上心頭,沈皓握拳在手負於背後,深深吸了口氣,再睜眼時,天子的威嚴竟分毫不見。
“還有機會。”他喃喃道,“朕還有機會……”
那個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青銅麟正在他的手裡,只要有了這個……
“只要有它。”沈皓語氣篤定,“朕就還能捲土重來。”
這位常年沒出過宮的隆安皇帝迅速把自己能用的親兵都召集到了跟前,和禁軍統領商量出來一條撤退的路線,只留下一小波與沈懌周旋,很快收拾好細軟,輕裝簡從打算離開。
臨行前,不知是誰突然蹦出一句:“可要去接太后?”
沈皓的動作微不可查地僵了僵,他仿佛是在思索,繼而沉聲搖頭:“不必了,走吧。”
大宴上發生了親王造反的事,皇宮內早就亂成了一團,妃嬪們只管逃命,宮女太監自顧不暇,哪兒還有平日裡那些恭敬謙順的樣子。
老太后畢竟年歲大了,腿腳不便,只能在殿內不停的來迴轉。
論理,她是當今太后,就算皇位更替,也沒人能拿她怎麼樣。朝堂的事自己早就撒手不管了,到時候頂多在後宮頤養天年。
但這個帶頭的人偏偏是沈懌,知道他一向睚眥必報,屆時肯定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再三考慮,她還是決定想法子出去避一避。
外面已經鬧得人仰馬翻,太后喚了幾聲,久久不見自己的貼身侍女進來,忍不住嘆了口氣,只得自行換好衣衫出去。
花團錦簇的除夕宴會如今只剩個爛攤子,偶爾竄過的人影,也分不清是人是畜,太后在宮中住了這麼久,還是頭一次如此找不著北。
正匆忙下了台階,忽有個貌不驚人的太監前來攙扶她。
“亂臣賊子是自西北門而來,太后隨奴才這邊走。”
見這身打扮,便知是宮裡人,她不疑有他,當下便跟著走了。
那太監果然很盡職,一路帶她避開人群,專挑僻靜地方而行。
到底是患難才能見衷心,在生死關頭,她對這素未謀面的內侍很是感激,於是抽空問道:“你是伺候哪一位嬪妃的?”
對方依言回答:“奴才就是個在膳房當差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太后頗為欣慰,仍拍了拍他的手,點頭道:“你很好,等熬過這一關,往後我不會虧待你。”
他好似對此並不在意,應答得漫不經心只是專注地觀察周圍,終於找到了一處可以歇腳的地方。
皇宮中的井有很多,無論是哪一口,乍一看去都不起眼。
“您先在這坐會兒。”太監扶她坐下,約摸也是走累了,太后頷了頷首,靠在井邊喘氣。
離那些殺戮和火光遠了,她此刻的心緒也漸漸不那麼慌張,拿帕子擦去一腦門的汗,開始盤算出了宮後該到何處暫避風頭。
太后的娘家人在朝中還是舉足輕重的,那邊倒是可以先住上一陣,等朝中穩定下來,再由自己的幾位兄長上幾道摺子讓皇帝請自己回宮也不遲。
畢竟歷朝歷代沒有過把太后丟在宮外不管的道理,哪怕沈懌再狂妄,也不至於如此不受禮法。
在她兀自計劃之時,身後的太監一直沉默而立,靜靜的注視著。
四周一個人也沒有。
太后扇了扇熱氣,叫了聲福子,“有些渴了,打點水來吧。”
他依言上前一步,眼瞼低垂,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個滿以為逃出生天,而一臉從容的老婦人,面無表情地伸出手。
太后原以為他是打算搖軲轆汲水,並未放在心上,卻怎麼也沒料到那雙手緩緩越過了井繩,毫無猶豫地搭在她肩頭。
猛地一用力,整個人便好似紙片輕飄飄往下墜。
噗通一聲。
因為是頭朝下,連呼叫也不曾聽見。
崔福玉搬起一旁的石板,把井口堵得嚴嚴實實。
隱約能聞得其中撲騰的水花響,他冷漠地站在外面,淡淡道:“您自便。”
十多年前,她命人將淳貴妃推入井裡,十多年後,自己也死於井內,就像一個輪迴,總算是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