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模範團員、一等勞動模範”楊茂武
楊茂武系原工兵八團五連戰士,出席了西南軍區英模會議,被授予“模範團員”稱號。修築川藏公路中,在雀兒山段他提出了“熱血擋冷風”的口號,鼓舞了士氣。他關心同志,英勇頑強,努力創造,開展青年工作成績突出,譽為青年英雄。1954年西南公路工程局授予“一等勞動模範”稱號。
●“節約模範”李鳳齡
李鳳嶺系十八軍後勤部運輸大隊飼養員。他完成任務出色,馬肥膘壯。初到拉薩開荒生產中處處注意節約糧食。莊稼收完後他一粒粒拾回400餘斤青稞,用作種子種了30餘畝地,打了7000餘斤糧食。他還把拾來的500餘斤土豆種了10畝地,也收穫數千斤。被評為“節約模範”。
●“全軍勞動模範”賀煥章
賀煥章原系軍區汽車修配廠工會主席。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工作,艱苦頑強,為維修部隊車輛,保障運輸任務的完成作出了貢獻。1986年12月,總後勤部授予“全軍勞動模範”的稱號。
●“登山英雄”貢布
貢布,藏族。1960年任軍區班禪警衛營戰士時,參加八一登山隊,勤學苦練,成績突出。同年,他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第一個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世界記錄,為國爭光。國家體委授予他“登山英雄”榮譽稱號。
●“學雷鋒先進個人”頓珠多吉
系西藏林芝軍分區後勤部船舶隊長。入伍30多年,有20多年在船舶隊工作,由一個戰士,成長為船舶隊長。幾十年中,他不忘我軍宗旨,立足本職工作學雷鋒,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時處處牢記自己是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為部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深受部隊官兵和地方群眾好評。先後被西藏自治區、西藏軍區、成都軍區、國家民政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分別評為“擁政愛民先進個人”、“軍民共建先進個人”、“學雷鋒先進個人”和“紅旗船員標兵”。
●“模範共青團員”龐方倫、仁真多吉
龐方倫原為日喀則軍分區崗巴獨立營查果拉邊防隊戰士,共青團員。他努力學習,吃苦耐勞,不怕艱難,安心在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上站崗巡邏,表現突出。1965年軍區黨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仁真多吉,藏族,原為軍區後勤部六二一部隊七十七分隊組長,共青團員。他學習工作一貫積極,表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成績突出。1964年軍區黨委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模範司務長”李樹平
李樹平為山南軍分區通信連司務長,他在搞好連隊生活和農副業生產方面成績突出。1984年7月,總後勤部授予“模範司務長”稱號。
●“硬骨頭戰士”唐通義
唐通義原系昌都軍分這後勤部油庫保管員。1966年8月2日油庫突然發生火災。他獨自一人不顧安危奮力救火,並忍著全身著火被燒傷的巨大痛苦大聲呼救,喊來了戰友,保住了油庫,未造成更大損失。他的燒傷面積達85%,其中三度燒傷達33%。西藏軍區批准記一等功,後授予“硬骨頭戰士”稱號。
●“雷鋒式戰士”茨成
茨成,藏族。五十二師一五六團一連戰士,共青團員。他學習積極,遵守紀律,各方面表現突出,更樂於助人。1977年11月,西藏軍區樹立為學習雷鋒標兵。同年成都軍區授予“雷鋒式戰士”稱號。
●“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鄭登書、馬朝民
鄭登書系五十二師一五五團三連戰士,共青團員。他在一次手榴彈投擲中右大臂骨折致殘。但他身殘志不殘,主動請求作飼養工作。他不怕髒累,埋頭苦幹,使生豬存欄數達全團第一。他還樂於助人,自任業餘文化教員。1979年11月,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馬朝民系軍區後勤部藥材倉庫保管員,專業軍士。因工作突出,連續3年榮立三等功,兩次榮獲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5年8月,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邊陲優秀兒女銅質獎章獲得者”婁金義
婁金義系炮兵獨立三〇八團三營指揮連戰士,共產黨員。他工作積極,學習刻苦,熱愛邊疆工作。1984年參加成都軍區軍事大比武獲無線電第一名,榮記二等功。1985年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婦聯授予他邊陲優秀兒女銅質獎章。
●“傳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單傑
系西藏工布江達縣人武部部長。他1969年從上海入伍到西藏,以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西藏人民無限熱愛,28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西藏高原,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他始終堅持講政治、講原則、講奉獻,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干一行愛一行,立足本職建新功,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不戀家鄉景色艷,願與雪山共百年”的誓言。特別是1988年4月到西藏工布江達縣人武部工作後,他大力加強人武部自身建設,使人武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規化,該人武部先後14次被成都軍區、西藏軍區和林芝軍分區評為先進單位。先後受到軍委江澤民主席、劉華清副主席的親切接見。同時他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在工布江達縣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的足跡遍及全縣9個鄉的128個行政村的每個角落,為工布江達縣的經濟發展、局勢穩定、扶貧攻堅、增強民族團結和軍政軍民團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使西藏工布江達縣率先從18個貧困縣中脫穎而出,被地方政府和部隊官兵譽為傳播精神文明的使者,成都軍區黨委為他記一等功。
楊茂武系原工兵八團五連戰士,出席了西南軍區英模會議,被授予“模範團員”稱號。修築川藏公路中,在雀兒山段他提出了“熱血擋冷風”的口號,鼓舞了士氣。他關心同志,英勇頑強,努力創造,開展青年工作成績突出,譽為青年英雄。1954年西南公路工程局授予“一等勞動模範”稱號。
●“節約模範”李鳳齡
李鳳嶺系十八軍後勤部運輸大隊飼養員。他完成任務出色,馬肥膘壯。初到拉薩開荒生產中處處注意節約糧食。莊稼收完後他一粒粒拾回400餘斤青稞,用作種子種了30餘畝地,打了7000餘斤糧食。他還把拾來的500餘斤土豆種了10畝地,也收穫數千斤。被評為“節約模範”。
●“全軍勞動模範”賀煥章
賀煥章原系軍區汽車修配廠工會主席。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奮工作,艱苦頑強,為維修部隊車輛,保障運輸任務的完成作出了貢獻。1986年12月,總後勤部授予“全軍勞動模範”的稱號。
●“登山英雄”貢布
貢布,藏族。1960年任軍區班禪警衛營戰士時,參加八一登山隊,勤學苦練,成績突出。同年,他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第一個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世界記錄,為國爭光。國家體委授予他“登山英雄”榮譽稱號。
●“學雷鋒先進個人”頓珠多吉
系西藏林芝軍分區後勤部船舶隊長。入伍30多年,有20多年在船舶隊工作,由一個戰士,成長為船舶隊長。幾十年中,他不忘我軍宗旨,立足本職工作學雷鋒,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時處處牢記自己是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為部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深受部隊官兵和地方群眾好評。先後被西藏自治區、西藏軍區、成都軍區、國家民政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分別評為“擁政愛民先進個人”、“軍民共建先進個人”、“學雷鋒先進個人”和“紅旗船員標兵”。
●“模範共青團員”龐方倫、仁真多吉
龐方倫原為日喀則軍分區崗巴獨立營查果拉邊防隊戰士,共青團員。他努力學習,吃苦耐勞,不怕艱難,安心在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上站崗巡邏,表現突出。1965年軍區黨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仁真多吉,藏族,原為軍區後勤部六二一部隊七十七分隊組長,共青團員。他學習工作一貫積極,表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成績突出。1964年軍區黨委授予他“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模範司務長”李樹平
李樹平為山南軍分區通信連司務長,他在搞好連隊生活和農副業生產方面成績突出。1984年7月,總後勤部授予“模範司務長”稱號。
●“硬骨頭戰士”唐通義
唐通義原系昌都軍分這後勤部油庫保管員。1966年8月2日油庫突然發生火災。他獨自一人不顧安危奮力救火,並忍著全身著火被燒傷的巨大痛苦大聲呼救,喊來了戰友,保住了油庫,未造成更大損失。他的燒傷面積達85%,其中三度燒傷達33%。西藏軍區批准記一等功,後授予“硬骨頭戰士”稱號。
●“雷鋒式戰士”茨成
茨成,藏族。五十二師一五六團一連戰士,共青團員。他學習積極,遵守紀律,各方面表現突出,更樂於助人。1977年11月,西藏軍區樹立為學習雷鋒標兵。同年成都軍區授予“雷鋒式戰士”稱號。
●“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鄭登書、馬朝民
鄭登書系五十二師一五五團三連戰士,共青團員。他在一次手榴彈投擲中右大臂骨折致殘。但他身殘志不殘,主動請求作飼養工作。他不怕髒累,埋頭苦幹,使生豬存欄數達全團第一。他還樂於助人,自任業餘文化教員。1979年11月,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馬朝民系軍區後勤部藥材倉庫保管員,專業軍士。因工作突出,連續3年榮立三等功,兩次榮獲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5年8月,共青團中央授予他“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邊陲優秀兒女銅質獎章獲得者”婁金義
婁金義系炮兵獨立三〇八團三營指揮連戰士,共產黨員。他工作積極,學習刻苦,熱愛邊疆工作。1984年參加成都軍區軍事大比武獲無線電第一名,榮記二等功。1985年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婦聯授予他邊陲優秀兒女銅質獎章。
●“傳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單傑
系西藏工布江達縣人武部部長。他1969年從上海入伍到西藏,以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西藏人民無限熱愛,28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西藏高原,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他始終堅持講政治、講原則、講奉獻,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干一行愛一行,立足本職建新功,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不戀家鄉景色艷,願與雪山共百年”的誓言。特別是1988年4月到西藏工布江達縣人武部工作後,他大力加強人武部自身建設,使人武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規化,該人武部先後14次被成都軍區、西藏軍區和林芝軍分區評為先進單位。先後受到軍委江澤民主席、劉華清副主席的親切接見。同時他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在工布江達縣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的足跡遍及全縣9個鄉的128個行政村的每個角落,為工布江達縣的經濟發展、局勢穩定、扶貧攻堅、增強民族團結和軍政軍民團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使西藏工布江達縣率先從18個貧困縣中脫穎而出,被地方政府和部隊官兵譽為傳播精神文明的使者,成都軍區黨委為他記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