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信不信由你,元兄,好自為之吧。”宇文化及點到為止,不再多說,抽身去了。
元禮獨自彷徨,在房中苦思對策之際,劉安前來宣召,蕭娘娘要他即刻前往。元禮神色不安地步入蕭娘娘寢宮,跪倒參拜鳳駕。
蕭娘娘倒是和顏悅色:“元將軍到了,賜坐。”
元禮誠惶誠恐:“娘娘千歲,有何懿旨?”
“元禮,萬歲待你如何?”蕭娘娘且先發問。
“天高地厚,恩重如山。”
“好!”蕭娘娘正色說,“如今萬歲要委你重任,宇文化及被差往建康督建丹陽宮,這左衛大將軍之職由你兼任,十萬禁軍統歸你管轄。可以說,萬歲與我的安危,是繫於你一身了。”
元禮一聽果如宇文化及所說,既高興又擔心,只得假意推辭:“只恐末將難以勝任。”
“聖上與我信任,你只管上任就是。”
“末將深荷聖恩,定當不負厚望,憚精竭慮報效。”元禮權且應承。
返回的路上,元禮依然拿不定主意,是聽信宇文化及呢還是聽信蕭娘娘的話語呢?當他回到住處方知,自己的部下已是鬧得沸沸揚揚了。原來,宇文化及已將遷都建康之風放了出去。十萬禁軍無論左右,皆為豫陝人氏,離家日久本已思鄉,聽宇文化及煽動性地一說,焉能不群情鼎沸。都道是遷都後再無還家之日,將士們紛紛口吐怨言,都發誓寧死不去建康。親信把詳情告知,元禮聽了,心中不免惶悚。宇文化及他會順利交出兵權嗎?即使交與自己,這十萬禁軍軍心已亂,自己又焉能控制?他思忖再三,終於想出一個好主意。因為形勢緊迫,元禮立即又去求見蕭娘娘。
元禮叩拜後,開門見山便說:“娘娘,禁軍將士離家日久,思鄉之情甚切。迷樓內笙歌悅耳,佳麗如雲,青壯兵勇怎不眼熱。更兼宇文化及蠱惑,軍心浮動,已呈亂象。為安軍心,確保大局,請萬歲將宮女放配與禁軍將士,以免不測事件發生。”
蕭娘娘感到形勢緊急迫在眉睫,又將楊廣從袁寶兒房中請出,把元禮之意奏明。
楊廣聽後頗為不悅:“怎麼,事情竟到了這般程度,非要從朕的宮女上打主意?”
蕭娘娘勸道:“萬名宮女算得什麼,危難之際,且先放配,待國勢穩定,再選十萬八萬又有何難?”楊廣猶自捨不得從自己身上割肉,尚在思忖,屯衛將軍獨孤盛闖宮來見。這獨孤盛乃獨孤皇后遠侄,蕭娘娘為確保楊廣安全,特地把他從千牛之職提拔上來,讓其看守迷樓外城四門。他的到來,使蕭娘娘大驚:“獨孤將軍,莫非有變?”獨孤盛回奏:“據報,禁軍中郎將竇賢,不願隨萬歲去建康,率部下千餘人逃離,聲稱要回關中。”
“這還了得!”楊廣一聽大怒,“獨孤盛,火速領兵追回。”
蕭娘娘解勸:“萬歲,既已走就讓他走吧,若追必動刀兵,難免自相殘殺。”
“不可,萬萬不可!”楊廣怒氣不息,“若不繩之以法,群起仿效,禁軍豈不走光?”
獨孤盛有些為難:“萬歲,臣兵微將寡,恐難成命。”
“元禮,朕命你帶兵與獨孤盛同行,務必生擒竇賢。”
元禮不敢怠慢,當即與獨孤盛一同離開。
袁寶兒從內室踱出:“萬歲,妾妃有話說。”
楊廣以格外愛撫的口氣勸慰:“愛妃,軍國大事朕自能料理,你只管坐享富貴就是。”
“妾妃與萬歲禍福相共,焉能無動於衷。禁軍已呈亂象,若不加撫慰,一旦亂起,將追悔莫及。配與宮女,若能穩住大局,實乃萬千之喜,萬歲何必眷戀這一萬宮人。”
“朕是想,一萬宮女,十萬禁軍,粥少僧多,無濟於事。”
“萬歲,可從民間徵選寡女孀婦,以補不足。”袁寶兒獻計。
蕭娘娘第一次對袁寶兒投以讚許的目光:“此乃良策,此法可行,萬歲莫再猶豫,儘快降旨吧。”大概是新寵袁寶兒的話起了作用,楊廣終於首肯:“好吧,就依兩位愛妃。”
“萬歲英明,且待元禮將軍辦理如何?”蕭娘娘回奏。
“梓童隨意,朕無不滿意。”說罷,擁起袁寶兒,又欲入內纏綿。
“萬歲,且請留步。”蕭娘娘喊住他。
“又有何事?”楊廣透出幾分不耐煩。
“萬歲請看。”蕭娘娘手指之處,獨孤盛、元禮已雙雙返回。
楊廣鬆開袁寶兒,迎上責問:“為何去而復返,不去擒捉逃犯?”
元禮二人跪倒參駕:“萬歲,逆臣竇賢受阻於城門,未及走遠,業已被擒,請旨發落。”
“原來如此,”楊廣當即傳旨,“無需勘問,即行斬首,將首級號令全軍,以儆效尤。”
蕭娘娘似覺不妥:“萬歲,竇賢雖說意在逃離,但並未出城,是否從輕發落,責打八十大板如何?”“不能姑息養奸,當此軍心不穩時刻,必須明正典刑,殺一儆百。”楊廣斬釘截鐵地把手一揮,“殺!”
“遵旨。”元禮二人起身。獨孤盛奉旨砍下竇賢頭顱,著人用高杆挑起,鳴鑼游營。各軍將士無不大為驚恐,議論紛紛。
元禮獨自彷徨,在房中苦思對策之際,劉安前來宣召,蕭娘娘要他即刻前往。元禮神色不安地步入蕭娘娘寢宮,跪倒參拜鳳駕。
蕭娘娘倒是和顏悅色:“元將軍到了,賜坐。”
元禮誠惶誠恐:“娘娘千歲,有何懿旨?”
“元禮,萬歲待你如何?”蕭娘娘且先發問。
“天高地厚,恩重如山。”
“好!”蕭娘娘正色說,“如今萬歲要委你重任,宇文化及被差往建康督建丹陽宮,這左衛大將軍之職由你兼任,十萬禁軍統歸你管轄。可以說,萬歲與我的安危,是繫於你一身了。”
元禮一聽果如宇文化及所說,既高興又擔心,只得假意推辭:“只恐末將難以勝任。”
“聖上與我信任,你只管上任就是。”
“末將深荷聖恩,定當不負厚望,憚精竭慮報效。”元禮權且應承。
返回的路上,元禮依然拿不定主意,是聽信宇文化及呢還是聽信蕭娘娘的話語呢?當他回到住處方知,自己的部下已是鬧得沸沸揚揚了。原來,宇文化及已將遷都建康之風放了出去。十萬禁軍無論左右,皆為豫陝人氏,離家日久本已思鄉,聽宇文化及煽動性地一說,焉能不群情鼎沸。都道是遷都後再無還家之日,將士們紛紛口吐怨言,都發誓寧死不去建康。親信把詳情告知,元禮聽了,心中不免惶悚。宇文化及他會順利交出兵權嗎?即使交與自己,這十萬禁軍軍心已亂,自己又焉能控制?他思忖再三,終於想出一個好主意。因為形勢緊迫,元禮立即又去求見蕭娘娘。
元禮叩拜後,開門見山便說:“娘娘,禁軍將士離家日久,思鄉之情甚切。迷樓內笙歌悅耳,佳麗如雲,青壯兵勇怎不眼熱。更兼宇文化及蠱惑,軍心浮動,已呈亂象。為安軍心,確保大局,請萬歲將宮女放配與禁軍將士,以免不測事件發生。”
蕭娘娘感到形勢緊急迫在眉睫,又將楊廣從袁寶兒房中請出,把元禮之意奏明。
楊廣聽後頗為不悅:“怎麼,事情竟到了這般程度,非要從朕的宮女上打主意?”
蕭娘娘勸道:“萬名宮女算得什麼,危難之際,且先放配,待國勢穩定,再選十萬八萬又有何難?”楊廣猶自捨不得從自己身上割肉,尚在思忖,屯衛將軍獨孤盛闖宮來見。這獨孤盛乃獨孤皇后遠侄,蕭娘娘為確保楊廣安全,特地把他從千牛之職提拔上來,讓其看守迷樓外城四門。他的到來,使蕭娘娘大驚:“獨孤將軍,莫非有變?”獨孤盛回奏:“據報,禁軍中郎將竇賢,不願隨萬歲去建康,率部下千餘人逃離,聲稱要回關中。”
“這還了得!”楊廣一聽大怒,“獨孤盛,火速領兵追回。”
蕭娘娘解勸:“萬歲,既已走就讓他走吧,若追必動刀兵,難免自相殘殺。”
“不可,萬萬不可!”楊廣怒氣不息,“若不繩之以法,群起仿效,禁軍豈不走光?”
獨孤盛有些為難:“萬歲,臣兵微將寡,恐難成命。”
“元禮,朕命你帶兵與獨孤盛同行,務必生擒竇賢。”
元禮不敢怠慢,當即與獨孤盛一同離開。
袁寶兒從內室踱出:“萬歲,妾妃有話說。”
楊廣以格外愛撫的口氣勸慰:“愛妃,軍國大事朕自能料理,你只管坐享富貴就是。”
“妾妃與萬歲禍福相共,焉能無動於衷。禁軍已呈亂象,若不加撫慰,一旦亂起,將追悔莫及。配與宮女,若能穩住大局,實乃萬千之喜,萬歲何必眷戀這一萬宮人。”
“朕是想,一萬宮女,十萬禁軍,粥少僧多,無濟於事。”
“萬歲,可從民間徵選寡女孀婦,以補不足。”袁寶兒獻計。
蕭娘娘第一次對袁寶兒投以讚許的目光:“此乃良策,此法可行,萬歲莫再猶豫,儘快降旨吧。”大概是新寵袁寶兒的話起了作用,楊廣終於首肯:“好吧,就依兩位愛妃。”
“萬歲英明,且待元禮將軍辦理如何?”蕭娘娘回奏。
“梓童隨意,朕無不滿意。”說罷,擁起袁寶兒,又欲入內纏綿。
“萬歲,且請留步。”蕭娘娘喊住他。
“又有何事?”楊廣透出幾分不耐煩。
“萬歲請看。”蕭娘娘手指之處,獨孤盛、元禮已雙雙返回。
楊廣鬆開袁寶兒,迎上責問:“為何去而復返,不去擒捉逃犯?”
元禮二人跪倒參駕:“萬歲,逆臣竇賢受阻於城門,未及走遠,業已被擒,請旨發落。”
“原來如此,”楊廣當即傳旨,“無需勘問,即行斬首,將首級號令全軍,以儆效尤。”
蕭娘娘似覺不妥:“萬歲,竇賢雖說意在逃離,但並未出城,是否從輕發落,責打八十大板如何?”“不能姑息養奸,當此軍心不穩時刻,必須明正典刑,殺一儆百。”楊廣斬釘截鐵地把手一揮,“殺!”
“遵旨。”元禮二人起身。獨孤盛奉旨砍下竇賢頭顱,著人用高杆挑起,鳴鑼游營。各軍將士無不大為驚恐,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