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乍一看不以為然,但其中理由倒是也煞有其事,比如白起有破楚之功,而蒙仲敗秦之力,樂毅曾滅齊國,而田單則憑即墨、莒城二地而使齊國復辟。

  繼田章、公孫喜、暴鳶等人之後,當世再沒有哪國的將領能與這四人相提並論。

  而更有意思的是,不光秦白起與魏蒙仲是宿敵,而現如今改投趙國的『燕國樂毅』,據說此時亦坐鎮在觀津,與齊國的田單隔河相望。

  這使得天下有不少人在暗中觀望,想看看這兩組宿敵,到底誰才是勝出的哪一方。

  而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就是『秦白起』與『魏蒙仲』這對宿敵。

  魏王遫二十年,君主魏遫駕崩,太子魏圉繼位。

  這件事在魏國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國相田文逐漸失勢——鑑於田文在國內的權勢,太子魏圉繼位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冊封其弟魏無忌為信陵君,與田文分庭抗衡。

  得知這件事後,蒙仲唏噓不已。

  因為他知道,這意味著魏國本土的朝中勢力,終於要對田文下手了。

  可憐田文在魏國當了二十幾年的國相,最終仍不被魏國本土的貴族所接納。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對蒙仲倒是沒什麼影響,畢竟他的『靠山』是以段干氏為首的西河儒家,而段干氏、西河儒家背後的靠山恰恰就是那位新繼位的太子魏圉——或者該稱作,魏王圉。

  說白了,他蒙仲本身就是『太子黨』一員,自然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更別說在老魏王臨終之前,他還特地囑咐太子魏圉要繼續信任蒙仲、重用蒙仲,莫要重蹈那位新燕王與樂毅的覆轍,於是乎,蒙仲的權力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多了一塊封邑。

  不過說到底,其實還是蒙仲那『聖人弟子』的名頭讓那位新任的魏王消除了疑慮,畢竟誰也不會相信,蒙仲作為莊子、惠子、孟子的得意弟子,居然會做出有辱其師名譽的事來。

  魏王圉元年,魏楚結盟,蒙仲率軍協助楚國奪回荊地。

  此戰,蒙仲親率十萬聯合軍,楚軍也僅十萬餘,而對面,則是秦國武安君的十五萬軍隊,雙方惡戰六個月,最終蒙仲助楚國奪回城池二十幾余座,重新設立荊郡,迫使秦國退守黔中。

  魏王圉二年,秦趙聯合伐魏,秦國白起兵出函谷關,攻打宜陽,而趙將廉頗則攻打魏國的鄴城、安陽。

  得到消息後,蒙仲一邊派蒙虎、樂進增援鄴城的唐直,一邊火速率軍增援宜陽,再次與白起交鋒。

  雙方惡戰數月,白起見不能取勝,遂罷兵退回函谷關。

  魏王圉三年,白起擊敗蒙遂,攻取魏國蔡邑、中陽四城,威脅魏國腹地;蒙仲於河東擊敗王齕、胡陽,奪取櫟陽、重泉四城,兵鋒直指咸陽。

  魏國驚恐,秦國亦驚恐,於是雙方再次停戰言和。

  魏王圉四年,白起攻打西周國,蒙仲則奉王命救西周國,雙方幾十萬軍隊在西周國境內打了幾個月,白起最終沒能吞併西周國。

  魏王圉六年,秦趙兩國聯合攻打韓國上黨郡,蒙仲一邊率軍增援上黨,一邊令河東的晉鄙攻打秦國西河,又叫鄴城的唐直攻打趙國,最後趙國率先退兵,於是白起亦識趣地退兵。

  魏王圉七年……

  魏王圉八年……

  魏王圉九年……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蒙仲與白起二人大戰十幾回、小戰無數,幾乎包攬了這些年整個中原大部分的戰爭。

  雖然在此期間其他各國亦發生過戰爭,比如說,齊將田單聯合趙國討伐燕國,卻被燕將榮蚠擊退,而榮蚠也因此被燕王拜為『高陽君』。

  隨後,燕王又命高陽君榮蚠討伐趙國,卻不幸被趙將趙奢擊退,而趙奢也因此被趙王何封為『馬服君』。

  再比如齊國伐宋、宋國伐齊,宋國又與楚國爭奪泗淮、吳越之地,但總的來說,這些發生在中原東部的戰爭,無論規模還是激烈程度,都比不上魏國與秦國這幾年的戰爭。

  尤其是蒙仲與白起交鋒的那些戰事。

  假如說倒推幾十年的那個時代,那是屬於張儀與魏章的時代,那麼當下這個時代,就屬於蒙仲與白起。

  秦白起、魏蒙仲,在這二人交鋒期間,別說其餘各國,想來就連魏國與秦國的兩位君主都瑟瑟發抖、如履薄冰。

  若以矛攻盾,或矛損、或盾毀。

  而以矛攻矛,又當如何?

  秦王稷與魏王圉心驚膽顫,生怕兩國最終會落得個彼此國都皆被對方敵將攻破的悽慘局面。

  第454章 新時代!(大結局)

  ……

  春四月,蒙仲攜妻室樂嬿赴宋國蒙邑,拜祭老師莊子。

  在老師的墳墓前,蒙仲感慨地對樂嬿說道:「……當日夫子臨終時,特地囑咐我無需為他立墓,將其暴屍於野即可,我思忖許久,最終還是違背了老師的意願……」

  聽聞此言,樂嬿以袖掩唇,驚訝問道:「竟還有這事?」

  「是啊。」蒙仲感慨地說道:「夫子當時言,暴屍於野,不過是被鷹所食;而葬於棺木,亦難免遭蟲蟻所食……奪了老鷹的食物而交給蟲蟻,何其偏心?」

  樂嬿睜大眼睛愣了半晌,旋即表情古怪地說道:「話雖如此,可……莊夫子的想法,著實很難讓常人理解……」

  蒙仲微微一笑,腦海中回憶起莊夫子過世時的情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