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她們走出朝陽宮大約一刻鐘,一直屏氣斂息的錢九凝才長長地鬆了口氣,不可思議地問蘇薔道:“阿薔,難道這件事就這麼結束了?”

  “怎麼,你還沒有被折騰夠嗎?”心事重重的蘇薔抬眼看了看碧藍無雲的天,若有所思地道,“你我今日能撿回一條命,已然不易了。”

  “這個我自然曉得,莫說罰俸一年,倘若能保住性命,罰俸一生也是值得的。”見四下無人,錢九凝的眸中浮現幾分驚疑,拉她到了路邊,忍不住低聲問道,“只是,前日你說過,這個真兇是睿王府送給我們的,可從他方才在大殿上的言行舉止看,他根本不像是睿王府的人,反而……”

  錢九凝似有疑慮,故而並未將話挑明,但蘇薔卻接著她的話道:“反而像是在坑害睿王並且幫了太子的一個大忙,對嗎?”

  她稍一遲疑,點了點頭,但神情很快又釋然了:“其實他是什麼人根本無關緊要,若是今日跪在大殿中的兇手是睿王府送來的,只怕就算我們能矇混過關,但皇后毒殺先皇后,太子又受到牽連,皇上龍顏大怒之下定會怪罪於明鏡局,若真的鬧到了那個地步,只怕整個明鏡局的下場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蘇薔見她想得通透,心中稍感安慰,問她道:“你不想查到真兇嗎?”

  “今日大殿上的這個雖然不是真兇,但睿王府送來的又何嘗會是真兇,左右都是替死鬼,又有什麼分別?再說,明鏡局雖向來以查明真相為己任,可在皇權勢力面前,你我猶如螻蟻,所謂真相又算得了什麼?”向來寡言的錢九凝感慨了幾句,看她的眸光深邃而清澈,“再說,在這個深宮中,能有幾人真正在乎真相如何,只要能替死者報仇雪恨能讓他們死而瞑目,真相不能昭告天下又如何?”

  第237章 天道輪迴(四)兄弟

  在琉璃別宮鬧得沸沸揚揚的幾樁命案看起來就像是突然間便結束了, 但蘇薔心中清楚,事情遠遠沒有終結,而太子與睿王之爭也並未完結。

  她與錢九凝離開皇帝的朝陽宮還沒有多遠,便見阿信在不遠處等著, 而她自然是來替睿王府傳話的。

  將整件事看得還算通透的錢九凝不由擔心蘇薔的安危,但她只是輕輕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我不會有事,你先回去吧。”

  之前的風波剛剛結束, 若皇帝願意深究, 應該不難猜到究竟是何人在借著此事將幾樁命案攪弄得如此複雜,睿王府為避嫌疑, 定然不會在此時再挑事端。

  錢九凝雖然心中仍是擔憂,但卻也明白這個道理, 只好自行回去。

  福景園中, 向之瑜正坐在庭院中賞花, 從表面來看, 她的心情似乎並不差, 只是在見到她後, 語氣冰冷得沒有一絲溫度, 顯然已經全都知曉了:“看來蘇女史真是好記性, 剛剛在本王妃與睿王殿下面前大表忠心, 一轉身卻又將所有的話都拋諸腦後, 變臉之快無恥之極實在令人讚嘆,可惜了殿下一心堅信你就算得知了真相也不會說出去,如今想來, 真是好笑。”

  蘇薔一言未發地跪在了她的面前,恭順而誠懇道:“啟稟睿王妃,奴婢冤枉。”

  “冤枉?”向之瑜冷哼一聲,斷然不信,“我與殿下籌謀了這麼久,如今卻落得一場空,你竟然還敢稱自己冤枉?”

  蘇薔抬起頭看她,神色坦蕩:“奴婢自前日從福景園回到明鏡局後,除了與錢九凝提及真兇即將落網,讓她做好在殿前稟報的準備外,便再也不曾與任何人提起過此事,也在今日之前未曾離開過戊子院,甚至昨夜都是在那裡過夜的,並無機會向東宮傳遞消息。再者,奴婢也深知若是自己這麼做,睿王殿下與王妃定然會疑心於奴婢,那奴婢父親的冤情只怕再無重見天日之時,奴婢斗膽說句心裡話,這大周究竟何人為主根本與奴婢並無關係,奴婢一心所求,只是父母能夠死而瞑目,是斷然不會拿此事來為他人賣命的,而王妃不正是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拿歐陽默的認罪書來牽制於奴婢的嗎?”

  雖默然片刻,但向之瑜仍是半信半疑:“任你舌燦蓮花,都抵不過擺在面前的事實如此,倘若不是你將此事泄露出去,那個所謂的真兇是從何處而來的,太子的反應又怎會如此反常,以至我與殿下的心血全都付諸東流?”

  蘇薔亦然不解道:“奴婢今日捉拿他的時候,一直都以為他便是睿王殿下為明鏡局安排的真兇,而他也將那幾樁命案交代得滴水不漏,所以奴婢深信不疑,這才給了他可趁之機。而且,今日清晨,不是王妃派人給奴婢送信,讓奴婢去膳堂拿人的嗎?”

  “我是讓你去膳堂拿人,但拿的卻不是那個姓江的人,”向之瑜的臉上波瀾不驚,但語氣卻含著幾分不可思議,“我與殿下的確是在早膳之後將人給你送到了膳堂,但中間不知出了什麼變故,竟會有人敢偷梁換柱,將我們準備的人給換成了今日那個姓江的,而殿下安排那個人已經不知所蹤了。”

  “原來如此。依奴婢所見,若真正的兇手是睿王安排下的,那姓江的內侍定然是被有心人刻意安排的,更何況他在朝陽宮處處幫襯著太子達成所願,想來他應該是東宮的人,奴婢雖然在殿中便已經心生懷疑,但奈何當時皇上已經信了他和太子所言,奴婢人微言輕,又是親自帶那個所謂的兇手去見的皇上,若是當場反口,便無異於自尋死路,故而才不得不讓事態順其自然,”蘇薔解釋了一番,而後又略含惋惜地道,“奴婢以為事情既然已經出了變故,睿王殿下聽到風聲後應該會親自出面,若應對得體,說不定還會有一線生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