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踏雲喘著粗氣,鼻孔中噴出的均是白氣。戰歷三年,郎懷都沒捨得這般用過它。心疼地摸下把馬兒久未打理的鬢毛,郎懷的聲音隱於面巾之下。“等回長安,我親手給你修五花馬,找你愛吃的果子。可堅持住啦!”她雖這般說,自己卻覺得疲憊,提臂運氣,總覺得周轉困難。許是半月多的奔波,才補起的身子骨又虧了。想起陶鈞為此不知甩多少臉色,郎懷頓覺得頭疼。
馬有靈性,似乎真的聽懂主人的話來,只管負重奔跑起來。它恐怕也是知曉,待到了陽關,也就可以歇歇啦。
山坳很快轉出來,郎懷眯著眼睛遠眺眼前一望無垠的戈壁,仿佛天地一色。幾片冰涼的雪花落在她額間,只一瞬便化作一滴水珠,滑入面巾。
冰涼的感覺讓郎懷一個激靈,坐下的踏雲忽然人立而起,長聲嘶叫。陡然心驚之後,郎懷依靠強大的控制力牢牢把住韁繩,才沒有從馬背上跌落。埋入土裡的絆馬索將那些戰馬全部掀翻,好在這些侍衛們訓練有素,從馬上摔下的一瞬間,都將兵刃亮了出來。
踏雲不安地打了響鼻,郎懷眯起眼眸,右手按在純鈞上。侍衛們以她為中心,擺出陣型來。郎懷卻知道,這隻怕是二十多年來,最艱難的一次。
對手知曉她會脫離大軍獨自歸來,亦算得清楚,此刻他們人困馬乏,正是動手的最佳時機。不管對手是誰,想要郎懷性命,如新形勢下,可謂事半功倍。
長舒口氣,將體內不知何時翻湧的焦躁強制壓住,郎懷緩緩開口:“哪位道上的朋友?現身一敘吧!”
隨著她話音落下,四個人影從十丈外的地面上現身,手中握著些圓筒狀的物事。郎懷厲聲道:“小心暗器!”
普通人可能不知曉,但她自從隨師父習練劍器,雖非江湖人士,但江湖門派,她卻記得一清二楚。那些圓筒分明是蜀中唐門暗器,雖每次僅有一箭,卻餵有劇毒,見血封喉。十丈之內,見神殺神見佛殺佛。
純鈞出鞘,直擊郎懷胸口的利箭被打落。旁的人卻沒她這般好的身手,但凡被暗器擊中的,只片刻功夫,便面色發烏,倒在地上抽搐而亡。
“沐公快走!”韋斯眼見對手準備如此周全,唯獨郎懷坐騎未傷,便低喝一聲,持盾擋在郎懷馬前。還活著的三個郎氏釘子互相看了眼,卻依舊護在郎懷身邊。
郎懷搖頭,冷靜道:“他們志在我命,怎能料不到若我單槍匹馬逃離該如何應對。是生是死,一戰而定吧!”
軍中護衛再如何驍勇,如何抵擋得了江湖刺客暗殺?但憑著一股血勇,韋斯亦拿命換了對手一命。這個漢子轟然倒地的一瞬,唇角的鬍鬚抖動,竭力喝道:“沐公快走!”
三個釘子如大鳥般在刺客中來回,以傷換命,和郎懷合力,終於將剩下的三個刺客做掉。
“爺,能有如此手腕,當是長安翼寶齋榜上刺客聯手。這四個應是……唐門棄徒,苗家兄弟。”一個釘子低聲說了兩句,道:“爺,情況不妙!這裡距陽關太遠,響箭也沒用。”
“爺,對手還有後手,若有機會,您便逃命!”另一個釘子咽了口唾沫,撕下衣襟隨意裹住肩膀的傷口,說罷也就不再言語。
這個時候,腦中再多雜念,也全都轉為求生的渴望。郎懷翻身下馬,拍了拍踏雲,低聲道:“待會兒,你就乖乖逃命去吧。若是見了兕子……兕子……”
她還要陪兕子游遍大好河山,不能就此死去!
郎懷不敢多想。很快,就有一個人從遠處極速掠過地面,出現在他們眼前。
來人手持一柄重劍,身著玄色闌衫,長發散亂披著,面巾遮住了臉。待到近前,郎懷眼角狂跳,不願手下再枉送性命,提起純鈞迅速迎了上去和他交上手。
昔年公孫氏將劍舞之劍器修煉至劍之劍器,與諸位武林宗師交好。公孫氏故去,郎懷為她生前最得意弟子,自然承其衣缽。但郎懷多在軍中,和此等江湖中人交手,還是她生平頭一次。
縱有兩個釘子死命抵擋,一場劇斗之後,郎懷身邊也再無活人了。她右臂顫抖,鮮血順著衣袖沾滿手掌。玄衫人重劍力大勢沉,招式大開大合,將郎懷的劍器亦激發出來。二人短兵相接,你來我往,不像謀劃多時的刺殺,倒類好友切磋。
玄衫人退後兩步,看了看四周,說出了第一句話:“看來你的身份不低,隨從們身手都如此了得。但我既然拿了人的錢財瀟灑,那便不好意思。不論你是誰,這條命,我要定了。”
郎懷一聲不吭,她已然身中數劍,雖都是小傷,但也有些脫力。
不知何時起,天地皆白,只地上綻放梅花數點,引人心驚。
她咬緊牙關,身形飛快,迎上玄衫人一招力劈華山,再戰至一處。但聞劍擊聲不絕,玄衫人重劍當是玄鐵所制,竟能和純鈞勢均力敵。
郎懷雙手舉劍,橫劍於頭頂,不住後退,眼見已然不敵。玄衫人只用一招力劈華山,化刀勢為劍意,“鐺鐺”數十次巨響,重劍劍身崩裂,純鈞也在如此大力之下,斷成三節。
寒風瑟瑟,郎懷心口一涼,她喉嚨微顫,眼前瞬時漆黑。
那一年也是如此大雪,明達一身猩猩紅,懷裡抱著火狐,因著郎懷應下教她劍器,歡喜得蹦跳起來。她忽而回眸一笑,在郎懷眼裡是明艷不可方物——原來那時候自己就已經對她動心種情。
及至情定終生,她不止一次承諾,廝守終身,再不分離。她還要陪著明達去江南,還要跨海遊覽東瀛風光。
我若是食言,你可否原諒?
我終究食言而肥,來世再見,你可願原諒我?
那紅衣刺燒著她的魂靈,心口被洞穿的痛苦漸漸被冰涼代替。紫檀木牌碎裂聲入耳清晰,郎懷雙膝跪地,喃喃低語一句:“兕子……”
再多不甘,終究悄無聲息。
玄衫人喘著粗氣,捂著自己腰腹上不斷流血的傷口,他拔出佩劍,帶著敬佩道:“要殺你的人,說兄仇不敢忘,否則夜不能寐。嗯?這劍是?”他無意瞥見斷劍劍身上兩行鳥篆,忙抬起她的手臂細看。
“鉞王鳩淺,自乍用劍。”
只八個字,讓玄衫人神色大變,本就蒼白的額角竟變得毫無血色。他一把拉下面巾,露出的臉上疤痕交縱猙獰可怖,喃喃低語道:“怎麼能是沐公?怎麼能?”
然而天下皆知,昔年沐公得明皇賜下純鈞劍。純鈞不假,那她便是郎懷。
自己刺殺之人竟然是才平定安西的大英雄?玄衣人倒退數步,忽而了悟是誰發下委託。翼寶齋此次為何遮掩許多。而那佣金,為何足足千兩黃金。
玄衫人忽而仰頭大笑:“我殺大義之人,便以命相抵!”說罷,舉劍自刎,跪在郎懷前方丈余之地。
大雪伴風,風不住,雪難止。
作者有話要說:別急著拍磚……千萬別……
慣例求捉蟲
大概梳理下,韋斯死。竹君在得知此信後,定會因為郎懷囑託,好生護著索爾。
固城這般做的緣由,旁人都看輕了李遷和她兄妹之情是真,李遷是有利用她的心思,但也對她來土蕃調派許多人保駕護航,叢蒼瀾瑚身邊的漢人都是固城心腹。她要和大唐結盟不假,她要報仇也不假。人都是矛盾的,這件事不做,固城寢食難安。至於索爾身份,李遷死了,淮黨並未全死。何況她怎麼猜不到郎懷會囑咐人幫助索爾。後文還有一些脈,看到就知。
至於為什麼要安排這一場,我提筆寫序章時候就安排好了,不能沒有。由這個引出一個前文出現過好幾次的關鍵人物,再給下一本伏筆,架構基礎世界觀。
第161章安此億兆生(八)
至誠三年臘八,平西軍歸長安。
李遇玄冕垂下的十二旒,亦遮不住他眼眸中的茫然。當初哀報還京,言沐公於陽關城以西百里遇刺身亡,純鈞斷,明達傷心之下,攜屍亦無蹤。
短短几句話,卻叫李遇如同五雷轟頂。
白紙黑字,怎無一識得!
他一直盼著,那條哀報不過是一場噩夢。直到平西軍歸,李進路老三幾人均是臂挽著黑紗,才頓悟——郎懷,真的沒了。
李遇忽而站起身來,一把奪過金吾衛手中的鼓槌,奮力擊鼓。郎懷出征當日,也是如今日一般的鵝毛大雪,將朱雀大街都蓋成雪白一片。他曾鄭重和郎懷明達允諾,待郎懷得勝歸來,定親自擂鼓迎接。
當初那個幾歲大的孩子跟著自己開始伴讀,每日裡勤學苦練,曾給有些蒼白的童年填補上燦爛的一筆。自己年紀稍長,沒什麼出息,郎懷歸來後成為炙手可熱的少年騎都尉,亦毫不猶豫站在太子一系,堅定不移。相交多年,少年郎原是僑嬌娘。李遇知曉真相之際,在好笑安慰之餘,平添一抹疼惜。這麼些年,他隔岸觀火,怎不知郎懷一生波折不斷,哪裡是表面上風光無兩?她在最易被人彈劾之際,將自己是女子的事實相告,此等信任胸襟,讓李遇欽佩萬分。如此知己,今後歸來,朝中有她,儘管謝璧人等皆可用之才,哪裡及得上郎懷萬分之一的親近?這些日子裡李遇幾多思量,乾脆等郎懷回來,她要什麼位置便給她什麼。做王爵做大臣,他們自幼相識肝膽相照,如今他身為帝王,定能更多護著。
然而一切便是一場煙花,絢爛,卻易逝。
鼓聲陣陣,兩行熱淚終於滾落。李遇擊鼓不斷,仿佛在以此發泄著自己心內的不忿和不甘心。
陶鈞捧著只木匣,內里盛著純鈞劍。他一步步走上御階,跪在大殿中央,沙啞著喉嚨,哀聲道:“陛下,爺於陽關外遇襲,身死劍斷。姑娘吩咐小的帶劍回來交還陛下。”
“明達還說什麼?”李遇不顧大臣阻攔,奔下御階拉住陶鈞的手臂,任憑斷劍的劍刃割破他的衣衫。
“姑娘神思恍惚,只抱著爺離開,姑娘馬快,小的追不上!”陶鈞哭道:“姑娘說爺去哪裡她便去哪裡!小的拼命追,也沒能追上。小的身負送劍之令,不得不苟延殘喘。陛下,小的……小的唯有一死……”陶鈞想起當初面對的慘澹局面,血紅的眼眶裡湧出熱淚,反手拿起純鈞就要自刎。
李遇不知哪裡來的力氣,一把抓住純鈞劍身,茫然道:“你說,明達會不會也想不開?”他阻住了陶鈞,卻無法抑制自己的猜測。將心比心,若沒了抱琴,他亦會追隨而去。
一直跟著他的江良察覺出不對勁,忙上前扶住。李遇一時間鬱結於心,悲痛難耐,嘔出口血來,昏厥過去。
馬有靈性,似乎真的聽懂主人的話來,只管負重奔跑起來。它恐怕也是知曉,待到了陽關,也就可以歇歇啦。
山坳很快轉出來,郎懷眯著眼睛遠眺眼前一望無垠的戈壁,仿佛天地一色。幾片冰涼的雪花落在她額間,只一瞬便化作一滴水珠,滑入面巾。
冰涼的感覺讓郎懷一個激靈,坐下的踏雲忽然人立而起,長聲嘶叫。陡然心驚之後,郎懷依靠強大的控制力牢牢把住韁繩,才沒有從馬背上跌落。埋入土裡的絆馬索將那些戰馬全部掀翻,好在這些侍衛們訓練有素,從馬上摔下的一瞬間,都將兵刃亮了出來。
踏雲不安地打了響鼻,郎懷眯起眼眸,右手按在純鈞上。侍衛們以她為中心,擺出陣型來。郎懷卻知道,這隻怕是二十多年來,最艱難的一次。
對手知曉她會脫離大軍獨自歸來,亦算得清楚,此刻他們人困馬乏,正是動手的最佳時機。不管對手是誰,想要郎懷性命,如新形勢下,可謂事半功倍。
長舒口氣,將體內不知何時翻湧的焦躁強制壓住,郎懷緩緩開口:“哪位道上的朋友?現身一敘吧!”
隨著她話音落下,四個人影從十丈外的地面上現身,手中握著些圓筒狀的物事。郎懷厲聲道:“小心暗器!”
普通人可能不知曉,但她自從隨師父習練劍器,雖非江湖人士,但江湖門派,她卻記得一清二楚。那些圓筒分明是蜀中唐門暗器,雖每次僅有一箭,卻餵有劇毒,見血封喉。十丈之內,見神殺神見佛殺佛。
純鈞出鞘,直擊郎懷胸口的利箭被打落。旁的人卻沒她這般好的身手,但凡被暗器擊中的,只片刻功夫,便面色發烏,倒在地上抽搐而亡。
“沐公快走!”韋斯眼見對手準備如此周全,唯獨郎懷坐騎未傷,便低喝一聲,持盾擋在郎懷馬前。還活著的三個郎氏釘子互相看了眼,卻依舊護在郎懷身邊。
郎懷搖頭,冷靜道:“他們志在我命,怎能料不到若我單槍匹馬逃離該如何應對。是生是死,一戰而定吧!”
軍中護衛再如何驍勇,如何抵擋得了江湖刺客暗殺?但憑著一股血勇,韋斯亦拿命換了對手一命。這個漢子轟然倒地的一瞬,唇角的鬍鬚抖動,竭力喝道:“沐公快走!”
三個釘子如大鳥般在刺客中來回,以傷換命,和郎懷合力,終於將剩下的三個刺客做掉。
“爺,能有如此手腕,當是長安翼寶齋榜上刺客聯手。這四個應是……唐門棄徒,苗家兄弟。”一個釘子低聲說了兩句,道:“爺,情況不妙!這裡距陽關太遠,響箭也沒用。”
“爺,對手還有後手,若有機會,您便逃命!”另一個釘子咽了口唾沫,撕下衣襟隨意裹住肩膀的傷口,說罷也就不再言語。
這個時候,腦中再多雜念,也全都轉為求生的渴望。郎懷翻身下馬,拍了拍踏雲,低聲道:“待會兒,你就乖乖逃命去吧。若是見了兕子……兕子……”
她還要陪兕子游遍大好河山,不能就此死去!
郎懷不敢多想。很快,就有一個人從遠處極速掠過地面,出現在他們眼前。
來人手持一柄重劍,身著玄色闌衫,長發散亂披著,面巾遮住了臉。待到近前,郎懷眼角狂跳,不願手下再枉送性命,提起純鈞迅速迎了上去和他交上手。
昔年公孫氏將劍舞之劍器修煉至劍之劍器,與諸位武林宗師交好。公孫氏故去,郎懷為她生前最得意弟子,自然承其衣缽。但郎懷多在軍中,和此等江湖中人交手,還是她生平頭一次。
縱有兩個釘子死命抵擋,一場劇斗之後,郎懷身邊也再無活人了。她右臂顫抖,鮮血順著衣袖沾滿手掌。玄衫人重劍力大勢沉,招式大開大合,將郎懷的劍器亦激發出來。二人短兵相接,你來我往,不像謀劃多時的刺殺,倒類好友切磋。
玄衫人退後兩步,看了看四周,說出了第一句話:“看來你的身份不低,隨從們身手都如此了得。但我既然拿了人的錢財瀟灑,那便不好意思。不論你是誰,這條命,我要定了。”
郎懷一聲不吭,她已然身中數劍,雖都是小傷,但也有些脫力。
不知何時起,天地皆白,只地上綻放梅花數點,引人心驚。
她咬緊牙關,身形飛快,迎上玄衫人一招力劈華山,再戰至一處。但聞劍擊聲不絕,玄衫人重劍當是玄鐵所制,竟能和純鈞勢均力敵。
郎懷雙手舉劍,橫劍於頭頂,不住後退,眼見已然不敵。玄衫人只用一招力劈華山,化刀勢為劍意,“鐺鐺”數十次巨響,重劍劍身崩裂,純鈞也在如此大力之下,斷成三節。
寒風瑟瑟,郎懷心口一涼,她喉嚨微顫,眼前瞬時漆黑。
那一年也是如此大雪,明達一身猩猩紅,懷裡抱著火狐,因著郎懷應下教她劍器,歡喜得蹦跳起來。她忽而回眸一笑,在郎懷眼裡是明艷不可方物——原來那時候自己就已經對她動心種情。
及至情定終生,她不止一次承諾,廝守終身,再不分離。她還要陪著明達去江南,還要跨海遊覽東瀛風光。
我若是食言,你可否原諒?
我終究食言而肥,來世再見,你可願原諒我?
那紅衣刺燒著她的魂靈,心口被洞穿的痛苦漸漸被冰涼代替。紫檀木牌碎裂聲入耳清晰,郎懷雙膝跪地,喃喃低語一句:“兕子……”
再多不甘,終究悄無聲息。
玄衫人喘著粗氣,捂著自己腰腹上不斷流血的傷口,他拔出佩劍,帶著敬佩道:“要殺你的人,說兄仇不敢忘,否則夜不能寐。嗯?這劍是?”他無意瞥見斷劍劍身上兩行鳥篆,忙抬起她的手臂細看。
“鉞王鳩淺,自乍用劍。”
只八個字,讓玄衫人神色大變,本就蒼白的額角竟變得毫無血色。他一把拉下面巾,露出的臉上疤痕交縱猙獰可怖,喃喃低語道:“怎麼能是沐公?怎麼能?”
然而天下皆知,昔年沐公得明皇賜下純鈞劍。純鈞不假,那她便是郎懷。
自己刺殺之人竟然是才平定安西的大英雄?玄衣人倒退數步,忽而了悟是誰發下委託。翼寶齋此次為何遮掩許多。而那佣金,為何足足千兩黃金。
玄衫人忽而仰頭大笑:“我殺大義之人,便以命相抵!”說罷,舉劍自刎,跪在郎懷前方丈余之地。
大雪伴風,風不住,雪難止。
作者有話要說:別急著拍磚……千萬別……
慣例求捉蟲
大概梳理下,韋斯死。竹君在得知此信後,定會因為郎懷囑託,好生護著索爾。
固城這般做的緣由,旁人都看輕了李遷和她兄妹之情是真,李遷是有利用她的心思,但也對她來土蕃調派許多人保駕護航,叢蒼瀾瑚身邊的漢人都是固城心腹。她要和大唐結盟不假,她要報仇也不假。人都是矛盾的,這件事不做,固城寢食難安。至於索爾身份,李遷死了,淮黨並未全死。何況她怎麼猜不到郎懷會囑咐人幫助索爾。後文還有一些脈,看到就知。
至於為什麼要安排這一場,我提筆寫序章時候就安排好了,不能沒有。由這個引出一個前文出現過好幾次的關鍵人物,再給下一本伏筆,架構基礎世界觀。
第161章安此億兆生(八)
至誠三年臘八,平西軍歸長安。
李遇玄冕垂下的十二旒,亦遮不住他眼眸中的茫然。當初哀報還京,言沐公於陽關城以西百里遇刺身亡,純鈞斷,明達傷心之下,攜屍亦無蹤。
短短几句話,卻叫李遇如同五雷轟頂。
白紙黑字,怎無一識得!
他一直盼著,那條哀報不過是一場噩夢。直到平西軍歸,李進路老三幾人均是臂挽著黑紗,才頓悟——郎懷,真的沒了。
李遇忽而站起身來,一把奪過金吾衛手中的鼓槌,奮力擊鼓。郎懷出征當日,也是如今日一般的鵝毛大雪,將朱雀大街都蓋成雪白一片。他曾鄭重和郎懷明達允諾,待郎懷得勝歸來,定親自擂鼓迎接。
當初那個幾歲大的孩子跟著自己開始伴讀,每日裡勤學苦練,曾給有些蒼白的童年填補上燦爛的一筆。自己年紀稍長,沒什麼出息,郎懷歸來後成為炙手可熱的少年騎都尉,亦毫不猶豫站在太子一系,堅定不移。相交多年,少年郎原是僑嬌娘。李遇知曉真相之際,在好笑安慰之餘,平添一抹疼惜。這麼些年,他隔岸觀火,怎不知郎懷一生波折不斷,哪裡是表面上風光無兩?她在最易被人彈劾之際,將自己是女子的事實相告,此等信任胸襟,讓李遇欽佩萬分。如此知己,今後歸來,朝中有她,儘管謝璧人等皆可用之才,哪裡及得上郎懷萬分之一的親近?這些日子裡李遇幾多思量,乾脆等郎懷回來,她要什麼位置便給她什麼。做王爵做大臣,他們自幼相識肝膽相照,如今他身為帝王,定能更多護著。
然而一切便是一場煙花,絢爛,卻易逝。
鼓聲陣陣,兩行熱淚終於滾落。李遇擊鼓不斷,仿佛在以此發泄著自己心內的不忿和不甘心。
陶鈞捧著只木匣,內里盛著純鈞劍。他一步步走上御階,跪在大殿中央,沙啞著喉嚨,哀聲道:“陛下,爺於陽關外遇襲,身死劍斷。姑娘吩咐小的帶劍回來交還陛下。”
“明達還說什麼?”李遇不顧大臣阻攔,奔下御階拉住陶鈞的手臂,任憑斷劍的劍刃割破他的衣衫。
“姑娘神思恍惚,只抱著爺離開,姑娘馬快,小的追不上!”陶鈞哭道:“姑娘說爺去哪裡她便去哪裡!小的拼命追,也沒能追上。小的身負送劍之令,不得不苟延殘喘。陛下,小的……小的唯有一死……”陶鈞想起當初面對的慘澹局面,血紅的眼眶裡湧出熱淚,反手拿起純鈞就要自刎。
李遇不知哪裡來的力氣,一把抓住純鈞劍身,茫然道:“你說,明達會不會也想不開?”他阻住了陶鈞,卻無法抑制自己的猜測。將心比心,若沒了抱琴,他亦會追隨而去。
一直跟著他的江良察覺出不對勁,忙上前扶住。李遇一時間鬱結於心,悲痛難耐,嘔出口血來,昏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