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9 月6 日,我們視察了長春和瀋陽。在長春,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部設在原關東軍大本營辦公大樓內。

  長春市給人的印像是雙重的。市中心大街寬敞豁亮,樓房建築頗有歐洲風味,一切掩映在萬綠叢中,令人賞心悅目。可是一離開市中心,剛走不遠,就開始看到蛛網般的小巷,狹窄擁擠、彎彎曲曲,異常骯髒,住滿了中國貧民。胡同的交通被大車堵塞,車上兜售著當地手藝人製作的粗糙物品。沿牆停放著一排排洋車。做小買賣的借間小屋存身,僱工和苦力們則寄居在大雜院裡。叫化子舉目可見。

  在瀋陽,我們看到了同樣景象。我們住進了坦克軍司令部。這所房子是1902年由幾個俄國工程師設計建造的。我們到來之前,那裡本是滿鐵旅館。去看兵工廠時,我們跑遍了全城。和長春一樣,市中心較好,其餘一切部留下了令人不快的印像。大風把厚厚的塵土一團團地卷到高樓上空,滿街灰塵滾滾。在房屋之間堆放著廢物和拉權,處處散發著令人噁心的臭味。我們是多麼憐憫和同情地望看瀋陽的貧民啊!只有他們那惹人注目的微笑使愁苦的臉上煥發容光。如今在這些曾被日本軍閥變成奴隸的勞動者面前已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這是盡人皆知的。日本人儘量避免在街上露面。而中國人,只要我們車子一停,就熱烈地鼓起掌來,歡呼“山高!

  這當然不是偶然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更加彭勃展開的中國人民革命解放鬥爭中,我們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寄予同情。這一點他們很明白。同樣明白的是,美國積極援助蔣介石分子,但後者未能向滿洲調運多少國軍。因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進攻時,中國東北成了軍隊的鞏固後方。蘇維埃國家不僅肅清了東北地區的日本帝國主義者,而且還切實地幫助中國人民奠定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可靠基礎。

  又過了一天。到處飄揚著旗幟,懸掛著標語。老百姓喜笑顏開地望著晨空,望著航行於萬里長空的運輸機和客機。筆者也曾坐過這樣的飛機,不時看看低下展現出來的大地美景。我們繼續熟悉蘇軍配置地點。其它方面軍的軍官時常來遠東第1 方面軍的駐地,我們也去他們駐地。在記得最清楚的共同旅行中,這裡說說那次大連之行。

  在解放了的大連,我又遇見了華西列夫斯基和馬利諾夫斯基。秋天的太陽在浩翰的黃海上空徐行,我們站在陽光下望著那座名城。

  該港根據中俄租借條約開始建於1898年。截至日俄戰爭前,俄國建港共耗資三千萬盧布。這個港口原稱“達利尼”。1904年日本人強祖該市後改稱大連。這個港口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很少結冰,冬季可以通航,加之它距旅順口近,又使大連市成為戰略要地。

  我們下榻在“大和旅館”。稍事休息後就去觀光市容。視察港口證實了我們所知道的情況,到二十世紀中葉,大連港在北起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南中國海)整個海岸線上已經是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港。經苦心經營後,又成了日本最重要的基地。大部分海運物資由這裡運往滿洲,又把“日出之國”的帝國主義者大肆搜刮的當地財富運到這裡出口。此外,該市還是一個重要工業中心。該處化工以及建築材料生產特別發達。在七十萬居民中,竟有二十萬是日本人,其餘基本上是中國人。這個數字說明移居大連的日本公民相當多。後來,當大部分日僑想要回國時,上述情況又成了蘇軍統帥部面臨的一個問題。

  9 月8 日,我們分乘幾輛汽車去旅順口,每個俄羅斯人都久聞該市大名了。在出城的路上,首批開進旅順口的分隊指戰員組成的儀仗隊歡迎我們。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聽取了報告,我們在當地衛戍司令B ·Д·伊萬諾夫中將陪同下,去憑弔1904—1905年日俄戰爭時的古戰場。我們在當年有名的第15炮台所在地- 電岩,以及雞冠山、海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司令部舊址和軍事博物館等處呆了很長時間。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強烈的是祭掃俄國軍人公墓。四十年前,在這裡埋葬了一萬五千名旅順口守軍和艦隊的士兵、水兵和軍官。約在中央,高高的基座上有一個白色小教堂,在其大理石上可以看到樸實而嚴謹的墓志銘文:“旅順口要塞保衛戰中俄軍英勇陣亡將士長眠於此。”我們肅立小教堂前默哀。

  同我們一起祭掃旅順口俄軍公墓的是一大批將軍、紅軍和紅海軍戰士。其中許多人早在蘇聯西部邊境附近,且戰且退至沃爾霍夫、伏爾加河和高加索一帶,爾後乘勝西進,參加了解放東、中歐各國作戰,而今又來聽那太平洋的驚濤拍岸聲。別祖格雷中將作了報告。在哀樂聲中向俄軍將士紀念碑獻了花圈。

  9 月8 日,我記得還有一件事。那天聽說我得了勝利勳章。榮獲這枚勳章使我不由地想起那些輝煌的勝利時日。在我國全部悠久歷史上所進行的一切交戰中最艱苦的四年鏖戰終於勝利結束了。

  9 月10日,是關東軍徹底投降就俘的一天。回過頭來看,連自己也很驚奇:這樣的一支軍隊競在十二晝夜內就覆滅了。坦白地說,誰也沒預料到會這麼快。以後幾周都是受降時間。可見,用在日本武士挺不舒服的這個手續問題上所花費的時間比用於軍事行動的時間要多。蘇維埃國家又一次向自己的英雄指戰員表示祝賀。9 月30日,頒布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關於設立“戰勝日本”獎章的命令。數千名士兵、軍士和軍官受到了他們應得的戰鬥嘉獎。在最高統帥命令中表彰了幾十個英勇善戰的兵團和部隊。戰功卓著者獲得特別稱號。比如,遠東第1 方面軍中有十六個兵團或部隊冠以“烏蘇里”,十九個冠以“哈爾濱”的稱號,有一百四十九個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命令獲各種勳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