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4〕《舶載書目》日本海關記載清乾隆以前中國運往長崎的書籍的目錄,現藏日本宮內省圖書館。
〔5〕元祿日本東山天皇的年號。寶曆,日本桃園天皇的年號。〔6〕景宋即許廣平(1898—1968),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魯迅夫人。
〔7〕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江蘇常熟人,清代藏書家。他的藏書室名述古堂,又稱也是園。《也是園書目》,錢曾的家藏書目,共十卷。
〔8〕東堤寓樓指廣州東堤的白雲樓,魯迅於一九二七年三月離開中山大學住所,移居於此。
〔9〕《女仙外史》以明代永樂年間唐賽兒起義為素材的講史小說,一百回。國內存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鈞璜軒刊本,署「古稀逸田叟著」。
〔10〕俞樾參看本卷第57頁注〔12〕。《茶香室叢鈔》為他所著《春在堂全書》之一。他在《茶香室叢鈔·十七》中說:「國朝劉廷璣《在園雜誌》雲,吳人呂文兆熊,性情孤冷,舉止怪僻,所衍《女仙外史》百回亦荒誕,而平生學問心事皆寄託於此。按《女仙外史》余在京師曾見之,不知為呂文兆所作也。」《在園雜誌》,筆記集,清代康熙年間遼海劉廷璣著,四卷。
〔11〕呂熊字文兆,號古稀逸田叟,浙江新昌(一說江蘇吳縣)人,清初小說家。
〔12〕《封神演義》神魔小說,一百回,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系明代萬曆末年原本,在第二卷第一頁上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許仲琳,號鐘山逸叟,明代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13〕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號退庵,清代長樂(今屬福建)人。著有《浪跡叢談》十一卷,續八卷,《歸田瑣記》八卷。他在《浪跡續談》卷六中說:「憶吾鄉林樾亭先生嘗與余談,《封神演義》是前明一名宿所撰。」林樾亭,名喬蔭,字樾亭,號育萬,清代侯官(今福建閩侯)人。著有《瓶城居士集》、《樾亭雜纂》等。〔14〕鄧志謨字景南,明代饒安(今江西安仁)人。〔15〕《忠臣藏》日本古劇本《假名手本忠臣藏》的簡稱,竹田出雲、三好松洛、並木千柳合作。此劇寫元祿十五年(1702)大星由良之助等義士為冤死的鹽冶判官報仇故事。清代鴻蒙陳人重譯本題名《海外奇談》,又名《日本忠臣庫》,前有譯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自序。
〔16〕馮猶龍(1574—1646)名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文學家。編著有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傳奇、散曲等多種。〔17〕《平妖傳》以北宋王則起義為素材的講史小說。原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二十回,後由馮夢龍增補為四十回。內閣文庫所藏兩種,一種題「天許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隴西張無咎校」,為明代泰昌元年(1620)刊本;另一種題「墨憨齋手校《新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東吳龍子猶據補」,為明代崇禎年間金閶嘉會堂刻本,是前一種毀版後的重刻本。《新列國志》,講史小說,一○八回。馮夢龍以余邵魚的《列國志傳》為基礎,根據舊籍加以改訂而成。內閣文庫所藏為明代金閶葉敬池原刻本。《笑府》,古笑話總集,馮夢龍編,共一百則,分八類。國內有大連圖書館所藏原本十三卷。
〔18〕《孔德月刊》北京孔德學校同學會文藝部創辦的一種文藝刊物。一九二六年十月創刊於北京。一九二八年六月停刊,共出十五期。該刊第一、二兩期(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一月)載有馬廉譯述並加按語的日本鹽谷溫在東京帝國大學的講演稿《明代之通俗短篇小說》,其中考證了馮夢龍的生平和著作。按這一講演稿和馬廉的按語中,未提及《新列國志》,也未提及《平妖傳》和《笑府》。〔19〕王品青(?—1927)河南濟源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北京孔德學校教員。
〔20〕江陰繆氏指繆荃孫(1844—1919),字筱珊,號藝風,江蘇江陰人,藏書家、版本學家。《京本通俗小說》,不著撰人,現存殘本七卷,一九一五年繆荃孫據元人寫本影刻,收入《煙畫東堂小品》中。 ——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講我到上海約二十多天,這回來上海並無什麼意義,只是跑來跑去偶然到上海就是了。
我沒有什麼學問和思想,可以貢獻給諸君。但這次易先生〔2〕要我來講幾句話;因為我去年親見易先生在北京和軍閥官僚怎樣奮鬥,而且我也參與其間,所以他要我來,我是不得不來的。
我不會講演,也想不出什麼可講的,講演近於做八股,是極難的,要有講演的天才才好,在我是不會的。終於想不出什麼,只能隨便一談;剛才談起中國情形,說到「知識階級」四字,我想對於知識階級發表一點個人的意見,只是我並不是站在引導者的地位,要諸君都相信我的話,我自己走路都走不清楚,如何能引導諸君?
「知識階級」一辭是愛羅先珂(V.Eroshenko)七八年前講演「知識階級及其使命」〔3〕時提出的,他罵俄國的知識階級,也罵中國的知識階級,中國人於是也罵起知識階級來了;後來便要打倒知識階級,再利害一點,甚至於要殺知識階級了。知識就仿佛是罪惡,但是一方面雖有人罵知識階級;一方面卻又有人以北自豪:這種情形是中國所特有的,所謂俄國的知識階級,其實與中國的不同,俄國當革命以前,社會上還歡迎知識階級。為什麼要歡迎呢?因為他確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訴大眾。他為什麼能把平民的苦痛說出來?因為他與平民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幾年前有一位中國大學教授,他很奇怪,為什麼有人要描寫一個車夫的事情,〔4〕這就因為大學教授一向住在高大的洋房裡,不明白平民的生活。歐洲的著作家往往是平民出身,(歐洲人雖出身窮苦,而也做文章;這因為他們的文字容易寫,中國的文字卻不容易寫了。)所以也同樣的感受到平民的苦痛,當然能痛痛快快寫出來為平民說話,因此平民以為知識階級對於自身是有益的;於是贊成他,到處都歡迎他,但是他們既受此榮譽,地位就增高了,而同時卻把平民忘記了,變成一種特別的階級。那時他們自以為了不得,到闊人家裡去宴會,錢也多了,房子東西都要好的,終於與平民遠遠的離開了。他享受了高貴的生活,就記不起從前一切的貧苦生活了。——所以請諸位不要拍手,拍了手把我的地位一提高,我就要忘記了說話的。他不但不同情於平民或許還要壓迫平民,以致變成了平民的敵人,現在貴族階級不能存在;貴族的知識階級當然也不能站住了,這是知識階級缺點之一。
還有知識階級不可免避的運命,在革命時代是注重實行的,動的;思想還在其次,直白地說:或者倒有害。至少我個人的意見如此的。唐朝jian臣李林甫有一次看兵操練很勇敢,就有人對著他稱讚。他說:「兵好是好,可是無思想,」這話很不差。〔5〕因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沒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會沒有勇氣了。現在倘叫我去當兵,要我去革命,我一定不去,因為明白了利害是非,就難於實行了。有知識的人,講講柏拉圖(Plato)講講蘇格拉底(Socrates)〔6〕是不會有危險的。講柏拉圖可以講一年,講蘇格拉底可以講三年,他很可以安安穩穩地活下去,但要他去干危險的事情,那就很費踟躊。譬如中國人,凡是做文章,總說「有利然而又有弊」,這最足以代表知識階級的思想。其實無論什麼都是有弊的,就是吃飯也是有弊的,它能滋養我們這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一方面使我們消化器官疲乏,那就不好而有弊了。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還有,知識階級對於別人的行動,往往以為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好。先前俄國皇帝殺革命黨,他們反對皇帝;後來革命黨殺皇族,他們也起來反對。問他怎麼才好呢?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在皇帝時代他們吃苦,在革命時代他們也吃苦,這實在是他們本身的缺點。
所以我想,知識階級能否存在還是個問題。知識和強有力是衝突的,不能並立的;強有力不許人民有自由思想,因為這能使能力分散,在動物界有很顯的例;猴子的社會是最專制的,猴王說一聲走,猴子都走了。在原始時代酋長的命令是不能反對的,無懷疑的,在那時酋長帶領著群眾併吞衰小的部落;於是部落漸漸的大了,團體也大了。一個人就不能支配了。因為各個人思想發達了,各人的思想不一,民族的思想就不能統一,於是命令不行,團體的力量減小,而漸趨滅亡。在古時野蠻民族常侵略文明很發達的民族,在歷史上常見的。現在知識階級在國內的弊病,正與古時一樣。英國羅素(Russel)〔7〕法國羅曼羅蘭(R.Rolland)〔8〕反對歐戰,大家以為他們了不起,其實幸而他們的話沒有實行,否則,德國早已打進英國和法國了;因為德國如不能同時實行非戰,是沒有辦法的。俄國托爾斯泰(Tolstoi)的無抵抗主義之所以不能實行,也是這個原因。他不主張以惡報惡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們去當兵,我們不去當兵。叫警察去捉,他不去;叫劊子手去殺,他不去殺,大家都不聽皇帝的命令,他也沒有興趣;那末做皇帝也無聊起來,天下也就太平了。然而如果一部分的人偏聽皇帝的話,那就不行。
我從前也很想做皇帝,後來在北京去看到宮殿的房子都是一個刻板的格式,覺得無聊極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許多朋友有趣的談天,熱烈的討論。做了皇帝,口出一聲,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絕聲的Yes〔9〕,Yes,那有什麼趣味?但是還有人做皇帝,因為他和外界隔絕,不知外面還有世界!
總之,思想一自由,能力要減少,民族就站不住,他的自身也站不住了!現在思想自由和生存還有衝突,這是知識階級本身的缺點。
然而知識階級將怎麼樣呢?還是在指揮刀下聽令行動,還是發表傾向民眾的思想呢?要是發表意見,就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想到種種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識階級;只是假知識階級的壽命倒比較長一點。像今天發表這個主張,明天發表那個意見的人,思想似乎天天在進步;只是真的知識階級的進步,決不能如此快的。不過他們對於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著將來的犧牲,社會也因為有了他們而熱鬧,不過他的本身——心身方面總是苦痛的;因為這也是舊式社會傳下來的遺物。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或許可以造成新的局面,但是環境是老樣子,著著逼人墮落,倘不與這老社會奮鬥,還是要回到老路上去的。
〔5〕元祿日本東山天皇的年號。寶曆,日本桃園天皇的年號。〔6〕景宋即許廣平(1898—1968),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魯迅夫人。
〔7〕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江蘇常熟人,清代藏書家。他的藏書室名述古堂,又稱也是園。《也是園書目》,錢曾的家藏書目,共十卷。
〔8〕東堤寓樓指廣州東堤的白雲樓,魯迅於一九二七年三月離開中山大學住所,移居於此。
〔9〕《女仙外史》以明代永樂年間唐賽兒起義為素材的講史小說,一百回。國內存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鈞璜軒刊本,署「古稀逸田叟著」。
〔10〕俞樾參看本卷第57頁注〔12〕。《茶香室叢鈔》為他所著《春在堂全書》之一。他在《茶香室叢鈔·十七》中說:「國朝劉廷璣《在園雜誌》雲,吳人呂文兆熊,性情孤冷,舉止怪僻,所衍《女仙外史》百回亦荒誕,而平生學問心事皆寄託於此。按《女仙外史》余在京師曾見之,不知為呂文兆所作也。」《在園雜誌》,筆記集,清代康熙年間遼海劉廷璣著,四卷。
〔11〕呂熊字文兆,號古稀逸田叟,浙江新昌(一說江蘇吳縣)人,清初小說家。
〔12〕《封神演義》神魔小說,一百回,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系明代萬曆末年原本,在第二卷第一頁上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許仲琳,號鐘山逸叟,明代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13〕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號退庵,清代長樂(今屬福建)人。著有《浪跡叢談》十一卷,續八卷,《歸田瑣記》八卷。他在《浪跡續談》卷六中說:「憶吾鄉林樾亭先生嘗與余談,《封神演義》是前明一名宿所撰。」林樾亭,名喬蔭,字樾亭,號育萬,清代侯官(今福建閩侯)人。著有《瓶城居士集》、《樾亭雜纂》等。〔14〕鄧志謨字景南,明代饒安(今江西安仁)人。〔15〕《忠臣藏》日本古劇本《假名手本忠臣藏》的簡稱,竹田出雲、三好松洛、並木千柳合作。此劇寫元祿十五年(1702)大星由良之助等義士為冤死的鹽冶判官報仇故事。清代鴻蒙陳人重譯本題名《海外奇談》,又名《日本忠臣庫》,前有譯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自序。
〔16〕馮猶龍(1574—1646)名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文學家。編著有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傳奇、散曲等多種。〔17〕《平妖傳》以北宋王則起義為素材的講史小說。原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二十回,後由馮夢龍增補為四十回。內閣文庫所藏兩種,一種題「天許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隴西張無咎校」,為明代泰昌元年(1620)刊本;另一種題「墨憨齋手校《新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東吳龍子猶據補」,為明代崇禎年間金閶嘉會堂刻本,是前一種毀版後的重刻本。《新列國志》,講史小說,一○八回。馮夢龍以余邵魚的《列國志傳》為基礎,根據舊籍加以改訂而成。內閣文庫所藏為明代金閶葉敬池原刻本。《笑府》,古笑話總集,馮夢龍編,共一百則,分八類。國內有大連圖書館所藏原本十三卷。
〔18〕《孔德月刊》北京孔德學校同學會文藝部創辦的一種文藝刊物。一九二六年十月創刊於北京。一九二八年六月停刊,共出十五期。該刊第一、二兩期(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一月)載有馬廉譯述並加按語的日本鹽谷溫在東京帝國大學的講演稿《明代之通俗短篇小說》,其中考證了馮夢龍的生平和著作。按這一講演稿和馬廉的按語中,未提及《新列國志》,也未提及《平妖傳》和《笑府》。〔19〕王品青(?—1927)河南濟源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北京孔德學校教員。
〔20〕江陰繆氏指繆荃孫(1844—1919),字筱珊,號藝風,江蘇江陰人,藏書家、版本學家。《京本通俗小說》,不著撰人,現存殘本七卷,一九一五年繆荃孫據元人寫本影刻,收入《煙畫東堂小品》中。 ——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講我到上海約二十多天,這回來上海並無什麼意義,只是跑來跑去偶然到上海就是了。
我沒有什麼學問和思想,可以貢獻給諸君。但這次易先生〔2〕要我來講幾句話;因為我去年親見易先生在北京和軍閥官僚怎樣奮鬥,而且我也參與其間,所以他要我來,我是不得不來的。
我不會講演,也想不出什麼可講的,講演近於做八股,是極難的,要有講演的天才才好,在我是不會的。終於想不出什麼,只能隨便一談;剛才談起中國情形,說到「知識階級」四字,我想對於知識階級發表一點個人的意見,只是我並不是站在引導者的地位,要諸君都相信我的話,我自己走路都走不清楚,如何能引導諸君?
「知識階級」一辭是愛羅先珂(V.Eroshenko)七八年前講演「知識階級及其使命」〔3〕時提出的,他罵俄國的知識階級,也罵中國的知識階級,中國人於是也罵起知識階級來了;後來便要打倒知識階級,再利害一點,甚至於要殺知識階級了。知識就仿佛是罪惡,但是一方面雖有人罵知識階級;一方面卻又有人以北自豪:這種情形是中國所特有的,所謂俄國的知識階級,其實與中國的不同,俄國當革命以前,社會上還歡迎知識階級。為什麼要歡迎呢?因為他確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訴大眾。他為什麼能把平民的苦痛說出來?因為他與平民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幾年前有一位中國大學教授,他很奇怪,為什麼有人要描寫一個車夫的事情,〔4〕這就因為大學教授一向住在高大的洋房裡,不明白平民的生活。歐洲的著作家往往是平民出身,(歐洲人雖出身窮苦,而也做文章;這因為他們的文字容易寫,中國的文字卻不容易寫了。)所以也同樣的感受到平民的苦痛,當然能痛痛快快寫出來為平民說話,因此平民以為知識階級對於自身是有益的;於是贊成他,到處都歡迎他,但是他們既受此榮譽,地位就增高了,而同時卻把平民忘記了,變成一種特別的階級。那時他們自以為了不得,到闊人家裡去宴會,錢也多了,房子東西都要好的,終於與平民遠遠的離開了。他享受了高貴的生活,就記不起從前一切的貧苦生活了。——所以請諸位不要拍手,拍了手把我的地位一提高,我就要忘記了說話的。他不但不同情於平民或許還要壓迫平民,以致變成了平民的敵人,現在貴族階級不能存在;貴族的知識階級當然也不能站住了,這是知識階級缺點之一。
還有知識階級不可免避的運命,在革命時代是注重實行的,動的;思想還在其次,直白地說:或者倒有害。至少我個人的意見如此的。唐朝jian臣李林甫有一次看兵操練很勇敢,就有人對著他稱讚。他說:「兵好是好,可是無思想,」這話很不差。〔5〕因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沒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會沒有勇氣了。現在倘叫我去當兵,要我去革命,我一定不去,因為明白了利害是非,就難於實行了。有知識的人,講講柏拉圖(Plato)講講蘇格拉底(Socrates)〔6〕是不會有危險的。講柏拉圖可以講一年,講蘇格拉底可以講三年,他很可以安安穩穩地活下去,但要他去干危險的事情,那就很費踟躊。譬如中國人,凡是做文章,總說「有利然而又有弊」,這最足以代表知識階級的思想。其實無論什麼都是有弊的,就是吃飯也是有弊的,它能滋養我們這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一方面使我們消化器官疲乏,那就不好而有弊了。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還有,知識階級對於別人的行動,往往以為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好。先前俄國皇帝殺革命黨,他們反對皇帝;後來革命黨殺皇族,他們也起來反對。問他怎麼才好呢?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在皇帝時代他們吃苦,在革命時代他們也吃苦,這實在是他們本身的缺點。
所以我想,知識階級能否存在還是個問題。知識和強有力是衝突的,不能並立的;強有力不許人民有自由思想,因為這能使能力分散,在動物界有很顯的例;猴子的社會是最專制的,猴王說一聲走,猴子都走了。在原始時代酋長的命令是不能反對的,無懷疑的,在那時酋長帶領著群眾併吞衰小的部落;於是部落漸漸的大了,團體也大了。一個人就不能支配了。因為各個人思想發達了,各人的思想不一,民族的思想就不能統一,於是命令不行,團體的力量減小,而漸趨滅亡。在古時野蠻民族常侵略文明很發達的民族,在歷史上常見的。現在知識階級在國內的弊病,正與古時一樣。英國羅素(Russel)〔7〕法國羅曼羅蘭(R.Rolland)〔8〕反對歐戰,大家以為他們了不起,其實幸而他們的話沒有實行,否則,德國早已打進英國和法國了;因為德國如不能同時實行非戰,是沒有辦法的。俄國托爾斯泰(Tolstoi)的無抵抗主義之所以不能實行,也是這個原因。他不主張以惡報惡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們去當兵,我們不去當兵。叫警察去捉,他不去;叫劊子手去殺,他不去殺,大家都不聽皇帝的命令,他也沒有興趣;那末做皇帝也無聊起來,天下也就太平了。然而如果一部分的人偏聽皇帝的話,那就不行。
我從前也很想做皇帝,後來在北京去看到宮殿的房子都是一個刻板的格式,覺得無聊極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許多朋友有趣的談天,熱烈的討論。做了皇帝,口出一聲,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絕聲的Yes〔9〕,Yes,那有什麼趣味?但是還有人做皇帝,因為他和外界隔絕,不知外面還有世界!
總之,思想一自由,能力要減少,民族就站不住,他的自身也站不住了!現在思想自由和生存還有衝突,這是知識階級本身的缺點。
然而知識階級將怎麼樣呢?還是在指揮刀下聽令行動,還是發表傾向民眾的思想呢?要是發表意見,就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想到種種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識階級;只是假知識階級的壽命倒比較長一點。像今天發表這個主張,明天發表那個意見的人,思想似乎天天在進步;只是真的知識階級的進步,決不能如此快的。不過他們對於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著將來的犧牲,社會也因為有了他們而熱鬧,不過他的本身——心身方面總是苦痛的;因為這也是舊式社會傳下來的遺物。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或許可以造成新的局面,但是環境是老樣子,著著逼人墮落,倘不與這老社會奮鬥,還是要回到老路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