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就像所有面對世人的冷漠,卻要固執地交 出自己人生歷史的蒼涼老人家一樣,趙廣陵還 是誠惶誠恐地將書稿寄給了省里的一家出版 社。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過去了。這個 就像交出自己女兒的老人沒有得到出版社方面 的一點兒消息。他實在等不起了,買了張長途 汽車票,坐了兩天的汽車跑到昆明。在出版社 的編輯部里,一個戴眼鏡的小後生好不容易從 辦公室角落裡成堆的書稿中找出了他的稿子。 趙廣陵一眼就看出,他們只撕開了牛皮紙的外 封,當初他用來扎稿子的麻繩都沒有解開呢。 老人氣得胸膛大海波浪般起伏,問你們就沒有 拆開看一看?小後生瞄了一眼有一層灰的書 稿,說寫什麼的?趙廣陵回答說寫當年第八軍 在松山打日本鬼子的歷史。小後生自作聰明地 開始給趙廣陵上課。老人家,打日本鬼子的是 八路軍,從來不興叫第八軍,正式的叫法是第十 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你這書稿,歷史上的稱 謂都不對。趙廣陵終於爆發了,一拍桌子喝道, 你無知!我寫的是中國遠征軍第八軍。你還是 一個中國人嗎?隔壁一個中年編輯聽到爭吵跑 過來,讓趙廣陵息怒,他看了看目錄,翻了翻稿 子,批評了小後生幾句,然後對趙廣陵說,老同 志,我大概知道你寫的什麼了。但是這種描寫 國民黨軍隊抗戰的書稿,要經過審査,即便通過 了,還要看市場的情況。您這種寫法,我感覺有 點老套了。光看書名,還以為是明清小說呢。 眼下這個社會誰要讀啊?現在各種文學思潮、 風格流派五花八門,百花齊放。意識流、現代 派、荒誕派、號叫派、野獸派、黑色幽默、灰色風 格,還有魔幻現實主義、新寫實主義、後現代主 義、後後現代主義,手法越新越怪,市場才認可。 老同志,現在是市場經濟了,書出版後不賺錢, 我們也要餓肚子的。趙廣陵起身抱走了自己的 稿子,臨出門時他說,要不是當年那些抗日將士 捨命打鬼子,你們就不是餓肚子的事情了,當了 亡國奴都還不明白哩。還跟我談什麼現代 派,哼!
書稿受挫還不是最大的打擊。趙廣陵曾經 去了一趟中緬邊境的畹町,想尋找廖志弘當年 的戰場和他戰死的芒撒山。但他又被擋回來 了,阻止他尋找步履的竟然是一條無法逾越的 國境線。當地人告訴他,20世紀60年代中緬勘 界,芒撒山劃歸緬甸了。趙廣陵當時大叫一聲, 浴血奮戰才打下來的國土,一寸山河一寸血,怎 麼說劃給別人就劃了呢!又不是碗裡劃一塊 肉。陪同他的朋友說,趙老倌你可別亂說亂講, 和平勘界嘛,你劃給我一塊,我還給你一塊。這 是國家的事,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管得了的。
那次在畹町,趙廣陵獨自坐在瑞麗江邊憂 心如焚,欲哭無淚。江對面就是芒撒山,邊境線 的這一段中緬雙方隔江為界。他從前的勤務兵 小三子曾經詳盡地告訴過他廖志弘埋葬的具體 地點:在芒撒山山頂下方有三棵巨大的大青樹, 他把廖志弘的埋葬地點選在面對中國方向最大 的一棵樹下趙廣陵認為這是小三子一生中 做得正確的幾件事情之一。那樹從五米左右高 處地分叉成兩個粗壯的樹幹。當時找了一塊石 板想立一個碑,但還沒來得及刻字,傘兵突擊隊 就接到繼續追擊敵人的命令,小三子就拜託給 負責打掃戰場的後續部隊。也許是某個粗枝大 葉的軍官,就根據廖志弘軍裝上“趙岑”名字的 身份牌,將他登記進陣亡軍官的名錄了。如果 那塊碑還在的話,說不定上面還是刻著“趙岑” 的名字哩。
他去找過當地政府,說明了自己的打算,希 望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政府工作人員告訴他, 你到緬甸那邊旅遊可以,參加個旅遊團就過去 了;你要去經商投資也可以,拿出錢來人家更是 求之不得。但你要去動土遷墳,這個事情就大 了,我們幫不了你的。當年戰死在緬甸的國民 黨軍隊的人多了,據說十多萬呢。誰有本事把 他們遷得回來?你怕是要去找外交部才行。
一個邊地老人怎麼知道外交部的大門朝哪 邊開?真是把皮球一腳踢到月亮上去了。人上 了年紀,有一條不喜歡的狗總是越長越大、如影 相隨,那就是無助。從難以跨過一條小水溝,到 面對紛繁的社會無所適從。到1995年秋吉夫 三再次來到松山,自以為是地教訓他不履行生 死戰友的“拜託”,縱然他有一千種理由來反駁, 也欲說還休了。畢竟你沒有做到。
那些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利用自己還是縣 政協委員和黃埔同學會龍陵分會會長的身份, 上書當地政府,對出人本地的日本人嚴格管理, 絕不容許他們在舊戰場上有任何祭祀活動,更 不能容許他們盜挖侵華日軍骨骸,並形成地方 法規。他還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一件無愧 於祖宗的事情,重修《趙氏族譜》。從前白塔趙 氏家族的族譜被日本人毀廢殆盡,但一個在緬 甸定居做生意的趙氏後人竟然還保留了一本。 族譜修訂、增補等工作幾乎都是由趙廣陵主持 並一手完成的。但族人在選族長時,卻推薦了 一個在政府當過局長的老人,雖然他沒有多少 文化,論輩分還應該叫趙廣陵叔。可族人說,趙 廣陵黨員都不是,當族長的話,很多事情不好 辦。從趙廣陵父親那一’輩起,上溯二輩都是趙 氏家族的族長。但趙廣陵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 與同族人爭什麼,一無權二無錢,還連趙姓後代 都沒有一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豈能在族人 面前理直氣壯?不過在趙廣陵的倡議下,龍陵 白塔趙氏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由他任會長, 在族人中募集到一筆資金,規定凡考上高中、大 學以上的趙氏後人,都可得到基金會的贊助。 趙廣陵不無賭氣地對族人講:“人家毀了我們的 祠堂、燒了我們的族譜,再來我白塔山下建學 校。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趙氏家族,耕讀傳家 數百年,田野所產,山林所生,詩書盈室,學子輩 出,生生不息,豈可少學資?”
書稿受挫還不是最大的打擊。趙廣陵曾經 去了一趟中緬邊境的畹町,想尋找廖志弘當年 的戰場和他戰死的芒撒山。但他又被擋回來 了,阻止他尋找步履的竟然是一條無法逾越的 國境線。當地人告訴他,20世紀60年代中緬勘 界,芒撒山劃歸緬甸了。趙廣陵當時大叫一聲, 浴血奮戰才打下來的國土,一寸山河一寸血,怎 麼說劃給別人就劃了呢!又不是碗裡劃一塊 肉。陪同他的朋友說,趙老倌你可別亂說亂講, 和平勘界嘛,你劃給我一塊,我還給你一塊。這 是國家的事,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管得了的。
那次在畹町,趙廣陵獨自坐在瑞麗江邊憂 心如焚,欲哭無淚。江對面就是芒撒山,邊境線 的這一段中緬雙方隔江為界。他從前的勤務兵 小三子曾經詳盡地告訴過他廖志弘埋葬的具體 地點:在芒撒山山頂下方有三棵巨大的大青樹, 他把廖志弘的埋葬地點選在面對中國方向最大 的一棵樹下趙廣陵認為這是小三子一生中 做得正確的幾件事情之一。那樹從五米左右高 處地分叉成兩個粗壯的樹幹。當時找了一塊石 板想立一個碑,但還沒來得及刻字,傘兵突擊隊 就接到繼續追擊敵人的命令,小三子就拜託給 負責打掃戰場的後續部隊。也許是某個粗枝大 葉的軍官,就根據廖志弘軍裝上“趙岑”名字的 身份牌,將他登記進陣亡軍官的名錄了。如果 那塊碑還在的話,說不定上面還是刻著“趙岑” 的名字哩。
他去找過當地政府,說明了自己的打算,希 望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政府工作人員告訴他, 你到緬甸那邊旅遊可以,參加個旅遊團就過去 了;你要去經商投資也可以,拿出錢來人家更是 求之不得。但你要去動土遷墳,這個事情就大 了,我們幫不了你的。當年戰死在緬甸的國民 黨軍隊的人多了,據說十多萬呢。誰有本事把 他們遷得回來?你怕是要去找外交部才行。
一個邊地老人怎麼知道外交部的大門朝哪 邊開?真是把皮球一腳踢到月亮上去了。人上 了年紀,有一條不喜歡的狗總是越長越大、如影 相隨,那就是無助。從難以跨過一條小水溝,到 面對紛繁的社會無所適從。到1995年秋吉夫 三再次來到松山,自以為是地教訓他不履行生 死戰友的“拜託”,縱然他有一千種理由來反駁, 也欲說還休了。畢竟你沒有做到。
那些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利用自己還是縣 政協委員和黃埔同學會龍陵分會會長的身份, 上書當地政府,對出人本地的日本人嚴格管理, 絕不容許他們在舊戰場上有任何祭祀活動,更 不能容許他們盜挖侵華日軍骨骸,並形成地方 法規。他還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一件無愧 於祖宗的事情,重修《趙氏族譜》。從前白塔趙 氏家族的族譜被日本人毀廢殆盡,但一個在緬 甸定居做生意的趙氏後人竟然還保留了一本。 族譜修訂、增補等工作幾乎都是由趙廣陵主持 並一手完成的。但族人在選族長時,卻推薦了 一個在政府當過局長的老人,雖然他沒有多少 文化,論輩分還應該叫趙廣陵叔。可族人說,趙 廣陵黨員都不是,當族長的話,很多事情不好 辦。從趙廣陵父親那一’輩起,上溯二輩都是趙 氏家族的族長。但趙廣陵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 與同族人爭什麼,一無權二無錢,還連趙姓後代 都沒有一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豈能在族人 面前理直氣壯?不過在趙廣陵的倡議下,龍陵 白塔趙氏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由他任會長, 在族人中募集到一筆資金,規定凡考上高中、大 學以上的趙氏後人,都可得到基金會的贊助。 趙廣陵不無賭氣地對族人講:“人家毀了我們的 祠堂、燒了我們的族譜,再來我白塔山下建學 校。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趙氏家族,耕讀傳家 數百年,田野所產,山林所生,詩書盈室,學子輩 出,生生不息,豈可少學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