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那些天他們在松山上翻上爬下,各自講解雙 方的攻防過程,就像兩個戰術老教官0有時他們 會一個攜一個的手,相互幫襯著爬上一道坎;有 時會站在一段殘缺的塹壕前,爭得臉紅脖子粗; 有時他們又會各自蹲在一個山頭的兩邊,久久不 說話。戰友們的吶喊還迴響在耳邊,不屈的英魂 縈繞在他們左右。秋吉夫三羨慕趙廣陵每天都 能與他戰死的戰友們朝夕相處。在遠征軍一路 進攻的線路上,幾乎每個鏖戰過的地方都擺有陶 瓷酒杯、酒碗、飯碗以及紅紙包裹的糕點。
“廣陵君,我有個建議。”秋吉夫三有天站在 松山前面一處相對平緩的坡地上,面對主峰子 高地喃喃地說看這裡的風景多美啊,我們共 同在這裡建座碑吧。”
“什麼碑? ”趙廣陵警覺地問。
“為雙方戰死者慰靈的碑。既祭奠中國士 兵,也祭奠日本士兵。”
“你做夢! ”趙廣陵喝了一聲,口氣嚴厲起 來,“要建也只該建一座你們謝罪的碑,你敢不 敢建?”
秋吉夫三點了一支煙,悠悠地說:“廣陵君, 戰死者的靈魂都應該受到朝拜和尊重,這是我 們信奉神道的國家的優秀傳統。你們不相信 神,只信仰社會主義,那是你們的選擇。可神道 本源自於你們中國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學說, 我們繼承、保存、發展,形成我們大和民族可以 自傲於世的宗教信仰。比你們的儒教更進取, 道教更精深,佛教更廣博。你們曾經是老師,我 們是學生,但老師的後代把祖先的東西忘得差 不多了,學生卻傳承了下來。現在為什麼不放 下架子向我們學習呢?難道你們就只學日本的 經濟技術,只要日本的無償援助,無息貸款,而 日本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精神信仰上的優異,
卻看都不看一眼,甚至容忍一下都不行嗎?”
“你們當年打的‘大東亞聖戰’,也是對世 界文明的貢獻嗎?你問問埋葬在這裡的中日兩 國的士兵。”
“廣陵君,這就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差異。他 們已經是戰死者了,不再肩負歷史的責任。讓 他們的靈魂進人神的殿堂吧,為什麼總要糾纏 過去?”
“不是要糾纏過去,而是釘上了歷史恥辱柱 的人,必須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昭示後人。如 果他們成了讓人膜拜的英雄,戰爭還會再來。 你說我們有差異,就是你們還沒有學會以史 為鑑。”
秋吉聳聳肩,“我不明白你們對當了俘虜的 日軍士兵那麼仁慈,對我們的戰死者卻毫不 憐憫。”
趙廣陵冷冷地問:“你們當初在這片土地 上,有過憐憫嗎?”
秋吉夫三愣住了,無言以對。
趙廣陵又問:“你可有聽說德國人在歐洲、非 洲那些受他們侵略過的國家建慰靈碑、挖回他們 戰死士兵的骨骸?我倒是看新聞說,他們的總理 在波蘭為‘ 二戰’期間的死難者下跪謝罪。”
秋吉夫三忽然抓緊自己灰白的頭髮,使勁 拽了拽,仿佛要把某種奇怪的念頭一把拽出來。 “啊!我真希望我們能夠相互交換自己的記憶。 我們有那樣非凡的共同經歷,戰爭過去那麼多 年了,但我們作為倖存者,還不能諒解、寬恕、溝 通。難道我們不是同一個星球上的人類嗎?” “我如果有你那樣的記憶,早就面對這片土 地跪下了;而你要是有我的記憶,恐怕連酒都不 會請我喝一口。你們是不是得到的寬恕太多了, 忘記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我也真不理解你們日 本人,就像不理解一個惡人到鄰居家殺人放火, 事後連認罪都不願意。世上有這樣的道理沒有? 秋吉,我的這份記憶太沉重,你擔負不起。”
兩個老兵的對話常常就像兩個國家的外交 部長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趙廣陵在氣勢上占 盡上風,唯有一件往事被提出來時,讓他在秋吉 夫二面前陡升羞愧。
他們談到了廖志弘。
就在當年俘虜秋吉夫三的辰高地上,兩個 老兵再度複製了當初的血腥歲月。秋吉夫三 說,在廖上尉押送他去保山的遠征軍司令部時, 他曾經尋思要不要自殺。他們看管得很嚴,找 了四個農夫把他綁在擔架上,抬著他走。一路 上中國人爭相圍觀,就像看馬戲團的猴子,時不 時有臭雞蛋、爛水果砸來,如果不是押送他的中 國士兵隨時保護,他可能走不出怒江峽谷就會 被憤怒的中國人撕來吃了。那時他就像大海中 孤獨的溺水者。大海就這個龐大的國家,眾多 的人民,它掀起滔天巨浪時,不要說一個士兵、 一支軍隊,就是他的島國,也會被吞噬。一個黃 昏,秋吉夫三趁那些抬他的農夫在泥濘的山道 上滑了一跤時,想咬斷自己的舌頭,廖上尉撲上 來把手指伸進他的嘴裡,差點沒被他咬斷。有 個士兵掄起槍托想狠狠揍他一頓,但廖上尉制 止了他,還把秋吉夫三從擔架上放下來,鬆了 綁,帶他到一塊地里,示意他說,可以小便一下。 秋吉夫三淚流滿面,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在心裡 把所有親人的名字都喊了 一遍,他認為他們要 槍斃他了。因為他在松山駐紮時,就曾經這樣 槍殺過一個戰俘。當官的命令他說,讓這個支 那兵徹底去放鬆吧。秋吉夫三還記得他一槍打 在那個戰俘背上時,子彈洞穿肉體時的悶響,以 及急速奔跑的中國兵回過頭來望著他時,目光 里的驚恐。那時他們常常跟被俘的中國士兵開 這種生死玩笑。
“廣陵君,我有個建議。”秋吉夫三有天站在 松山前面一處相對平緩的坡地上,面對主峰子 高地喃喃地說看這裡的風景多美啊,我們共 同在這裡建座碑吧。”
“什麼碑? ”趙廣陵警覺地問。
“為雙方戰死者慰靈的碑。既祭奠中國士 兵,也祭奠日本士兵。”
“你做夢! ”趙廣陵喝了一聲,口氣嚴厲起 來,“要建也只該建一座你們謝罪的碑,你敢不 敢建?”
秋吉夫三點了一支煙,悠悠地說:“廣陵君, 戰死者的靈魂都應該受到朝拜和尊重,這是我 們信奉神道的國家的優秀傳統。你們不相信 神,只信仰社會主義,那是你們的選擇。可神道 本源自於你們中國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學說, 我們繼承、保存、發展,形成我們大和民族可以 自傲於世的宗教信仰。比你們的儒教更進取, 道教更精深,佛教更廣博。你們曾經是老師,我 們是學生,但老師的後代把祖先的東西忘得差 不多了,學生卻傳承了下來。現在為什麼不放 下架子向我們學習呢?難道你們就只學日本的 經濟技術,只要日本的無償援助,無息貸款,而 日本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精神信仰上的優異,
卻看都不看一眼,甚至容忍一下都不行嗎?”
“你們當年打的‘大東亞聖戰’,也是對世 界文明的貢獻嗎?你問問埋葬在這裡的中日兩 國的士兵。”
“廣陵君,這就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差異。他 們已經是戰死者了,不再肩負歷史的責任。讓 他們的靈魂進人神的殿堂吧,為什麼總要糾纏 過去?”
“不是要糾纏過去,而是釘上了歷史恥辱柱 的人,必須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昭示後人。如 果他們成了讓人膜拜的英雄,戰爭還會再來。 你說我們有差異,就是你們還沒有學會以史 為鑑。”
秋吉聳聳肩,“我不明白你們對當了俘虜的 日軍士兵那麼仁慈,對我們的戰死者卻毫不 憐憫。”
趙廣陵冷冷地問:“你們當初在這片土地 上,有過憐憫嗎?”
秋吉夫三愣住了,無言以對。
趙廣陵又問:“你可有聽說德國人在歐洲、非 洲那些受他們侵略過的國家建慰靈碑、挖回他們 戰死士兵的骨骸?我倒是看新聞說,他們的總理 在波蘭為‘ 二戰’期間的死難者下跪謝罪。”
秋吉夫三忽然抓緊自己灰白的頭髮,使勁 拽了拽,仿佛要把某種奇怪的念頭一把拽出來。 “啊!我真希望我們能夠相互交換自己的記憶。 我們有那樣非凡的共同經歷,戰爭過去那麼多 年了,但我們作為倖存者,還不能諒解、寬恕、溝 通。難道我們不是同一個星球上的人類嗎?” “我如果有你那樣的記憶,早就面對這片土 地跪下了;而你要是有我的記憶,恐怕連酒都不 會請我喝一口。你們是不是得到的寬恕太多了, 忘記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我也真不理解你們日 本人,就像不理解一個惡人到鄰居家殺人放火, 事後連認罪都不願意。世上有這樣的道理沒有? 秋吉,我的這份記憶太沉重,你擔負不起。”
兩個老兵的對話常常就像兩個國家的外交 部長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趙廣陵在氣勢上占 盡上風,唯有一件往事被提出來時,讓他在秋吉 夫二面前陡升羞愧。
他們談到了廖志弘。
就在當年俘虜秋吉夫三的辰高地上,兩個 老兵再度複製了當初的血腥歲月。秋吉夫三 說,在廖上尉押送他去保山的遠征軍司令部時, 他曾經尋思要不要自殺。他們看管得很嚴,找 了四個農夫把他綁在擔架上,抬著他走。一路 上中國人爭相圍觀,就像看馬戲團的猴子,時不 時有臭雞蛋、爛水果砸來,如果不是押送他的中 國士兵隨時保護,他可能走不出怒江峽谷就會 被憤怒的中國人撕來吃了。那時他就像大海中 孤獨的溺水者。大海就這個龐大的國家,眾多 的人民,它掀起滔天巨浪時,不要說一個士兵、 一支軍隊,就是他的島國,也會被吞噬。一個黃 昏,秋吉夫三趁那些抬他的農夫在泥濘的山道 上滑了一跤時,想咬斷自己的舌頭,廖上尉撲上 來把手指伸進他的嘴裡,差點沒被他咬斷。有 個士兵掄起槍托想狠狠揍他一頓,但廖上尉制 止了他,還把秋吉夫三從擔架上放下來,鬆了 綁,帶他到一塊地里,示意他說,可以小便一下。 秋吉夫三淚流滿面,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在心裡 把所有親人的名字都喊了 一遍,他認為他們要 槍斃他了。因為他在松山駐紮時,就曾經這樣 槍殺過一個戰俘。當官的命令他說,讓這個支 那兵徹底去放鬆吧。秋吉夫三還記得他一槍打 在那個戰俘背上時,子彈洞穿肉體時的悶響,以 及急速奔跑的中國兵回過頭來望著他時,目光 里的驚恐。那時他們常常跟被俘的中國士兵開 這種生死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