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4月5日 南路西征軍在李秀成率領下,占江西樟樹鎮。
4月23日 李世賢軍在樂平戰敗,遂不西進,轉而攻略浙江。
5月2日 太平軍再援安慶,洪仁玕、林紹璋等為敵軍擊敗,師退桐城。
5月3日 李世賢部太平軍占浙江常山。
6月8日 赤岡嶺之戰,太平軍失利。
6月15日 南路西征軍占湖北武昌縣。
7月9日 李秀成率南路西征軍,自湖北咸寧退軍。
8月7日 太平軍在陳玉成率領下,三援安慶。
9月5日 安慶失守,守將葉芸來及全軍將士二萬人全部被殺。洪秀全以安慶失守,把洪仁玕、陳玉成革職,朝政復歸洪仁發(改封信王)、洪仁達(改封勇王)掌握,開始大封諸王。
9月16日 李秀成在江西河口會合石達開舊部約二十萬人。
10月26日 曾國荃占無為,掠去太平軍糧二千餘石。
10月29日 太平軍范汝增部占浙江諸暨,以何文慶為首的蓮蓬黨響應太平軍。
11月1日 安徽東關失守。
11月20日 清朝政府以曾國藩統轄蘇、皖、贛、浙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督以下各官,悉歸節制。
11月26日 范汝增占奉化,規定五畝以下田賦免徵,五畝以上畝納米二斗。
12月9日 太平軍占寧波。
12月27日 何伯命駐天京“狐狸”號艦長班漢向太平天國提出四條無理要求。
12月29日 太平軍再克杭州。
1862年 1月1日 太平天國正式通知英國人,駁斥其四條無理要求。
1月7日 太平軍向上海進軍,開始第二次進攻上海。
1月18日 清江蘇巡撫薛煥、蘇州知府吳雲、白頭團練頭領徐佩瑗,與李秀成親信熊萬荃、李文炳密約,於是日在蘇州舉行“反正”,因故未果。
1月20日 太平天國外務丞相、美傳教士羅孝全離天京。
2月上旬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在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率領下,自廬州出發。
2月8日 清朝政府批准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
2月 洪仁玕行文曉諭李秀成,希望他以安徽軍事為重。清朝和洋人聯合,於上海成立 “中外會防局”。
2月13日 英國人米歇爾率九十九聯隊及炮兵,自天津到上海。
2月22日 李鴻章募集地主武裝淮勇到安慶,由曾國藩按湘軍規程編制。
3月16日 清朝政府把華爾洋槍隊改稱“常勝軍”。
3月28日 英船至安慶運淮軍,5月2日七千名淮軍全部到上海。
4月18日 安徽巢縣、含山失守。
4月25日 太平天國吳江監軍鍾志成抵制李秀成主張,發給農民田憑,每畝錢三百六十,領憑後,租田概作自產。
5月10日 英、法聯軍幫助清軍攻占寧波。
5月13日 廬州失守,英王陳玉成於15日被執,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殺。
5月30日 天京第三次被圍。慕王譚紹光攻克湖州府。
6月9日 譚紹光克青浦,生擒“常勝軍”副領隊福瑞斯特。
6月19日 李秀成自松江撤軍。
7月27日 梯王練業坤攻克浙江諸暨包村。
8月23日 慕王譚紹光軍進逼上海。
9月18日 戴王黃呈忠、首王范汝增重占慈谿,向寧波進軍。
9月22日 “常勝軍”領隊華爾在浙江慈谿被太平軍打死。
10月13日 太平軍下令圍攻雨花台敵人軍營,天京解圍戰爭開始。
10月 蘇浙部分地區執行李秀成的命令,發給地主田憑。
11月26日 太平軍以缺乏軍糧軍衣,主動撤退天京解圍軍隊。
12月1日 太平軍自天京渡江,進北攻南。
1863年 1月8日 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進軍陝西興安府。
1月11日 李秀成自天京回蘇州。
1月16日 太平軍將領駱國忠以常昭降清。
2月19日 太平軍在紹興大敗清軍與英、法軍,法軍副將買忒勒及英軍參將定齡均重傷死。
3月19日 捻軍根據地雉河集失守。
3月23日 太平天國沃王捻軍首領張樂行被抓獲遭受凌遲。
3月25日 英國人戈登接統“常勝軍”。
3月31日 李秀成西征,自天京至安徽巢縣。英提督柏朗至上海,繼士迪佛立為駐華英軍司令。
5月19日 太平軍圍安徽六安州不克,奉天王詔退軍。
6月13日 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向清軍乞降,全軍覆沒,6月25日在成都被殺。
6月20日 李秀成自九浮洲渡江回天京。
7月7日 李秀成至蘇州。由於天京、蘇州兩地形勢緊張,此後李秀成便經常來往其間,以資接應。
7月11日 上海《華北先驅》英文周刊載洪秀全天王詔旨。
10月2日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克陝西漢中。
12月4日 慕王譚紹光被人刺殺,蘇州失守。12月12日無錫失守,潮王黃子隆自殺。
1864年 2月10日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自陝西南部分三路東援天京。
3月25日 清軍將領程學啟占領嘉興,受重傷,4月15日傷重身死。
3月31日 太平軍大敗“常勝軍”於江陰,英國人死二百五十二人,傷六十二人。太平軍將領錢桂仁以杭州降清。
4月10日 鄧光明以浙江石門降敵。
5月11日 常州失守,護王陳坤書死。
4月23日 李世賢軍在樂平戰敗,遂不西進,轉而攻略浙江。
5月2日 太平軍再援安慶,洪仁玕、林紹璋等為敵軍擊敗,師退桐城。
5月3日 李世賢部太平軍占浙江常山。
6月8日 赤岡嶺之戰,太平軍失利。
6月15日 南路西征軍占湖北武昌縣。
7月9日 李秀成率南路西征軍,自湖北咸寧退軍。
8月7日 太平軍在陳玉成率領下,三援安慶。
9月5日 安慶失守,守將葉芸來及全軍將士二萬人全部被殺。洪秀全以安慶失守,把洪仁玕、陳玉成革職,朝政復歸洪仁發(改封信王)、洪仁達(改封勇王)掌握,開始大封諸王。
9月16日 李秀成在江西河口會合石達開舊部約二十萬人。
10月26日 曾國荃占無為,掠去太平軍糧二千餘石。
10月29日 太平軍范汝增部占浙江諸暨,以何文慶為首的蓮蓬黨響應太平軍。
11月1日 安徽東關失守。
11月20日 清朝政府以曾國藩統轄蘇、皖、贛、浙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督以下各官,悉歸節制。
11月26日 范汝增占奉化,規定五畝以下田賦免徵,五畝以上畝納米二斗。
12月9日 太平軍占寧波。
12月27日 何伯命駐天京“狐狸”號艦長班漢向太平天國提出四條無理要求。
12月29日 太平軍再克杭州。
1862年 1月1日 太平天國正式通知英國人,駁斥其四條無理要求。
1月7日 太平軍向上海進軍,開始第二次進攻上海。
1月18日 清江蘇巡撫薛煥、蘇州知府吳雲、白頭團練頭領徐佩瑗,與李秀成親信熊萬荃、李文炳密約,於是日在蘇州舉行“反正”,因故未果。
1月20日 太平天國外務丞相、美傳教士羅孝全離天京。
2月上旬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在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率領下,自廬州出發。
2月8日 清朝政府批准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
2月 洪仁玕行文曉諭李秀成,希望他以安徽軍事為重。清朝和洋人聯合,於上海成立 “中外會防局”。
2月13日 英國人米歇爾率九十九聯隊及炮兵,自天津到上海。
2月22日 李鴻章募集地主武裝淮勇到安慶,由曾國藩按湘軍規程編制。
3月16日 清朝政府把華爾洋槍隊改稱“常勝軍”。
3月28日 英船至安慶運淮軍,5月2日七千名淮軍全部到上海。
4月18日 安徽巢縣、含山失守。
4月25日 太平天國吳江監軍鍾志成抵制李秀成主張,發給農民田憑,每畝錢三百六十,領憑後,租田概作自產。
5月10日 英、法聯軍幫助清軍攻占寧波。
5月13日 廬州失守,英王陳玉成於15日被執,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殺。
5月30日 天京第三次被圍。慕王譚紹光攻克湖州府。
6月9日 譚紹光克青浦,生擒“常勝軍”副領隊福瑞斯特。
6月19日 李秀成自松江撤軍。
7月27日 梯王練業坤攻克浙江諸暨包村。
8月23日 慕王譚紹光軍進逼上海。
9月18日 戴王黃呈忠、首王范汝增重占慈谿,向寧波進軍。
9月22日 “常勝軍”領隊華爾在浙江慈谿被太平軍打死。
10月13日 太平軍下令圍攻雨花台敵人軍營,天京解圍戰爭開始。
10月 蘇浙部分地區執行李秀成的命令,發給地主田憑。
11月26日 太平軍以缺乏軍糧軍衣,主動撤退天京解圍軍隊。
12月1日 太平軍自天京渡江,進北攻南。
1863年 1月8日 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進軍陝西興安府。
1月11日 李秀成自天京回蘇州。
1月16日 太平軍將領駱國忠以常昭降清。
2月19日 太平軍在紹興大敗清軍與英、法軍,法軍副將買忒勒及英軍參將定齡均重傷死。
3月19日 捻軍根據地雉河集失守。
3月23日 太平天國沃王捻軍首領張樂行被抓獲遭受凌遲。
3月25日 英國人戈登接統“常勝軍”。
3月31日 李秀成西征,自天京至安徽巢縣。英提督柏朗至上海,繼士迪佛立為駐華英軍司令。
5月19日 太平軍圍安徽六安州不克,奉天王詔退軍。
6月13日 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向清軍乞降,全軍覆沒,6月25日在成都被殺。
6月20日 李秀成自九浮洲渡江回天京。
7月7日 李秀成至蘇州。由於天京、蘇州兩地形勢緊張,此後李秀成便經常來往其間,以資接應。
7月11日 上海《華北先驅》英文周刊載洪秀全天王詔旨。
10月2日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克陝西漢中。
12月4日 慕王譚紹光被人刺殺,蘇州失守。12月12日無錫失守,潮王黃子隆自殺。
1864年 2月10日 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自陝西南部分三路東援天京。
3月25日 清軍將領程學啟占領嘉興,受重傷,4月15日傷重身死。
3月31日 太平軍大敗“常勝軍”於江陰,英國人死二百五十二人,傷六十二人。太平軍將領錢桂仁以杭州降清。
4月10日 鄧光明以浙江石門降敵。
5月11日 常州失守,護王陳坤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