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12月27日 鎮江失守,李秀成救出吳如孝軍回天京。
12月29日 英、法侵略軍占廣州。
12月30日 陳玉成、韋志俊率太平軍再入湖北。
年底或1858年初 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依古制而惠四方”的綱領,遭到痛斥,撤職革爵;洪秀全在李秀成承認“錯誤”後,又復其職,令在天京協助蒙得恩工作。
1858年 1月8日 清軍復逼天京。
1月至2月 石達開駐軍江西撫州,洪秀全曾數次派人去撫州請援。
3月 李秀成謀解天京圍出京。
5月19日 九江失守,貞天侯林啟容被殺。
5月20日 英、法侵略軍陷大沽。
5月28日 沙俄強迫清朝政府簽訂《瑗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並把烏蘇里江以東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6月 清朝政府與英、法、俄、美分別簽訂賣國的《天津條約》。
8月 陳玉成、李秀成會各鎮守將於樅陽,訂約會戰,解天京圍。
8月23日 太平軍克廬州府。
9月12日 國宗楊輔清占安徽婺源,洪秀全以他為中軍主將代蒙得恩。在此以前,洪秀全已恢復五軍主將制度,即以蒙得恩為中軍主將,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志俊為右軍主將。
9月21日 吉安失守。
9月26日 浦口之戰,太平軍再破江北大營。
10月9日 太平軍三克揚州。
10月15日 湘軍初圍安慶。
11月1日 李昭壽以滁州降於勝保。
11月15日 三河之戰,太平軍殲滅湘軍六千餘人,殺悍將李續賓,安慶之圍不戰自解。
11月20日 英國侵略者額爾金率艦隊到天京示威,與太平軍發生衝突。
12月11日 安徽太湖二郎河之戰,太平軍失利。
12月12日 額爾金在漢口窺伺一周之後,本日起程東返。
12月25日 洪秀全命林紹璋將其《對西洋番弟御詔》送至蕪湖,是日由朱雄邦交給停在蕪湖的英艦“萊塔布登”號。
1859年 2月28日 薛之元以江浦降於李昭壽。
3月20日 陳玉成大敗清軍於廬州,擒獲署安徽巡撫李孟群。
4月22日 洪秀全族弟洪仁玕至天京。
5月11日 洪秀全封洪仁玕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總理朝政。太平天國後期封王自此始。
6月 洪秀全封前軍主將陳玉成為英王。
6月13日 巴麥尊重任英國首相,以羅塞爾為外交大臣,巴氏內閣一直繼續到1865年11月6日。
7月1日 中軍主將楊輔清與曾國荃大戰於景德鎮,至14日失利,楊退至皖南祁門。
8月14日 石達開解湖南寶慶之圍去廣西。
10月15日 石達開、張遂謀等占廣西慶遠府。
10月22日 韋志俊以安徽池州叛降敵軍。
11月16日 太平天國頒布改歷詔,調整天曆。
12月中旬 洪秀全封后軍主將李秀成為忠王。
12月24日 楊輔清、黃文金等自“叛徒”韋志俊手中奪回池州。
1860年 1月14日 英王陳玉成聯征北主將張樂行軍,敗湘軍於潛山。
1月28日 洪仁玕定計:約英王虛援安慶,李秀成進兵杭州,以解京圍。
2月 洪秀全封左軍主將李世賢為侍王,中軍主將楊輔清為輔王。
3月19日 太平軍克杭州,於24日主動退出。
4月21日 陳玉成自安徽全椒援天京。
5月6日 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
5月11日 天京軍事會議,洪秀全決定太平軍第二次西征的戰略部署,命李秀成東征蘇、常,限一月肅清回奏。
6月2日 太平軍克蘇州。華爾洋槍隊在上海組成。
6月8日 清朝政府以曾國藩署兩江總督。
6月15日 太平軍克嘉興府。
6月20日 樅陽失守,安慶形勢緊張。
8月10日 清朝政府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悉歸節制。
8月18日至20日 太平軍進攻上海,不克。
8月24日 英、法侵略軍占天津。
9月 太平天國決定沿長江南北兩路進行第二次西征,合取武昌。
10月13日 英、法侵略軍占北京。美傳教士羅孝全至天京。
10月24日 清朝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簽訂賣國條約——《中英北京條約》。
10月25日 《中法北京條約》簽字。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11月14日 沙俄迫清朝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趁火打劫,掠奪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中國領土達四十多萬平方公里。
11月18日 容閎與英教士楊篤信等人來到天京。
12月10日 太平軍一援安慶,陳玉成在桐城掛車河戰爭中失利。
1861年 1月13日 李秀成軍自江西玉山入浙江。
2月20日 英國侵略者何伯至天京。
3月1日 何伯命“深淘”艦長雅齡向太平天國提出八項要求。
3月18日 長江北岸西征軍在陳玉成率領下,克湖北黃州府。
3月22日 英國侵略者巴夏禮自漢口去黃州見陳玉成,阻止太平軍進攻武漢。
3月28日 何伯由漢口東返天京,命雅齡照會太平天國,要求太平軍不開入上海和吳淞一百華里(三十英里)範圍之內,洪秀全不允,幾經交涉,到4月2日始由贊嗣君蒙時雍與李春發出面應允,但規定此禁令有效期為一年。
12月29日 英、法侵略軍占廣州。
12月30日 陳玉成、韋志俊率太平軍再入湖北。
年底或1858年初 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依古制而惠四方”的綱領,遭到痛斥,撤職革爵;洪秀全在李秀成承認“錯誤”後,又復其職,令在天京協助蒙得恩工作。
1858年 1月8日 清軍復逼天京。
1月至2月 石達開駐軍江西撫州,洪秀全曾數次派人去撫州請援。
3月 李秀成謀解天京圍出京。
5月19日 九江失守,貞天侯林啟容被殺。
5月20日 英、法侵略軍陷大沽。
5月28日 沙俄強迫清朝政府簽訂《瑗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並把烏蘇里江以東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6月 清朝政府與英、法、俄、美分別簽訂賣國的《天津條約》。
8月 陳玉成、李秀成會各鎮守將於樅陽,訂約會戰,解天京圍。
8月23日 太平軍克廬州府。
9月12日 國宗楊輔清占安徽婺源,洪秀全以他為中軍主將代蒙得恩。在此以前,洪秀全已恢復五軍主將制度,即以蒙得恩為中軍主將,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志俊為右軍主將。
9月21日 吉安失守。
9月26日 浦口之戰,太平軍再破江北大營。
10月9日 太平軍三克揚州。
10月15日 湘軍初圍安慶。
11月1日 李昭壽以滁州降於勝保。
11月15日 三河之戰,太平軍殲滅湘軍六千餘人,殺悍將李續賓,安慶之圍不戰自解。
11月20日 英國侵略者額爾金率艦隊到天京示威,與太平軍發生衝突。
12月11日 安徽太湖二郎河之戰,太平軍失利。
12月12日 額爾金在漢口窺伺一周之後,本日起程東返。
12月25日 洪秀全命林紹璋將其《對西洋番弟御詔》送至蕪湖,是日由朱雄邦交給停在蕪湖的英艦“萊塔布登”號。
1859年 2月28日 薛之元以江浦降於李昭壽。
3月20日 陳玉成大敗清軍於廬州,擒獲署安徽巡撫李孟群。
4月22日 洪秀全族弟洪仁玕至天京。
5月11日 洪秀全封洪仁玕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總理朝政。太平天國後期封王自此始。
6月 洪秀全封前軍主將陳玉成為英王。
6月13日 巴麥尊重任英國首相,以羅塞爾為外交大臣,巴氏內閣一直繼續到1865年11月6日。
7月1日 中軍主將楊輔清與曾國荃大戰於景德鎮,至14日失利,楊退至皖南祁門。
8月14日 石達開解湖南寶慶之圍去廣西。
10月15日 石達開、張遂謀等占廣西慶遠府。
10月22日 韋志俊以安徽池州叛降敵軍。
11月16日 太平天國頒布改歷詔,調整天曆。
12月中旬 洪秀全封后軍主將李秀成為忠王。
12月24日 楊輔清、黃文金等自“叛徒”韋志俊手中奪回池州。
1860年 1月14日 英王陳玉成聯征北主將張樂行軍,敗湘軍於潛山。
1月28日 洪仁玕定計:約英王虛援安慶,李秀成進兵杭州,以解京圍。
2月 洪秀全封左軍主將李世賢為侍王,中軍主將楊輔清為輔王。
3月19日 太平軍克杭州,於24日主動退出。
4月21日 陳玉成自安徽全椒援天京。
5月6日 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
5月11日 天京軍事會議,洪秀全決定太平軍第二次西征的戰略部署,命李秀成東征蘇、常,限一月肅清回奏。
6月2日 太平軍克蘇州。華爾洋槍隊在上海組成。
6月8日 清朝政府以曾國藩署兩江總督。
6月15日 太平軍克嘉興府。
6月20日 樅陽失守,安慶形勢緊張。
8月10日 清朝政府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悉歸節制。
8月18日至20日 太平軍進攻上海,不克。
8月24日 英、法侵略軍占天津。
9月 太平天國決定沿長江南北兩路進行第二次西征,合取武昌。
10月13日 英、法侵略軍占北京。美傳教士羅孝全至天京。
10月24日 清朝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簽訂賣國條約——《中英北京條約》。
10月25日 《中法北京條約》簽字。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11月14日 沙俄迫清朝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趁火打劫,掠奪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中國領土達四十多萬平方公里。
11月18日 容閎與英教士楊篤信等人來到天京。
12月10日 太平軍一援安慶,陳玉成在桐城掛車河戰爭中失利。
1861年 1月13日 李秀成軍自江西玉山入浙江。
2月20日 英國侵略者何伯至天京。
3月1日 何伯命“深淘”艦長雅齡向太平天國提出八項要求。
3月18日 長江北岸西征軍在陳玉成率領下,克湖北黃州府。
3月22日 英國侵略者巴夏禮自漢口去黃州見陳玉成,阻止太平軍進攻武漢。
3月28日 何伯由漢口東返天京,命雅齡照會太平天國,要求太平軍不開入上海和吳淞一百華里(三十英里)範圍之內,洪秀全不允,幾經交涉,到4月2日始由贊嗣君蒙時雍與李春發出面應允,但規定此禁令有效期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