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俄羅斯的出口以燃料和原料為主的結構一直沒有改變。出口了國內鋁業生產的78%,鎳產量的82%,銅產量的71%,無機肥的78%,天然氣的30%,石油的40%,大量稀土元素。與此同時,在俄羅斯沒有探明一處甚至是中等規模的礦藏。地質工作陷於低谷,完全被摧毀了。整個國家全靠蘇聯時期的存底過日子。
僅在不遠的過去蘇聯還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領袖國家之一,具有較大的科技潛力。20世紀1/3的重大科技發現都是原蘇聯的科學家們完成的。今天,我們國家迅速地衰退成殖民地性質的國家。它在高科技產品出口中所占份額僅有1%。這樣就使得過去在科技發展方面所占優勢蕩然無存。與此同時,國內有80%以上的新科技成果無法得到應用。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被迫改行。國家在喪失科技潛力的同時也失去未來,失去了為自己的人民建設應有生活的條件。俄羅斯對科學的撥款日趨萎縮,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5%。而且,這點兒可憐的錢也到不了科學家的手上。
農業也遭到了重創。農業各部門的總產量下降了35%還多。糧食產量下降了一半。肉類生產也下降了一半,奶類30%以上。大牲畜、羊只和家禽的飼養量縮減了兩倍或兩倍以上。為了讓它們能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恐怕需要許多年才成。俄羅斯的耕地縮小了2000多萬公頃,恢復起來也不會是一日之功。
給人的印象是,為了討好西方生產者,正在對我國農業進行有目的的破壞。應該指出,世界各國實踐表明,30%的食品進口就已經公認是進入危機狀態了,然後就要出現對供應國產生戰略依賴的情況。俄羅斯本來一直都可以供應自己高質量的而且便宜的食品,現在卻要採購幾乎45%的食品以供消費,而且最大的幾個城市依賴國外供應的程度竟然達到了70%—80%。
蘇聯統一經濟空間、國民經濟和科學的破壞,產生了近千萬的失業大軍,他們喪失了最起碼的生存保障。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這個數字波動在600萬到700萬之間,大約為具有經濟活動能力人口的1/10。實際上如果說到精確數字,1998年的失業人口要超過2500萬。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可能得到失業救濟金,而且還不是經常。
葉爾欽和他的政府為了很少一部分人的利益,在俄羅斯推行了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的私有化。結果1998年在相對來說比較幸運的20%的居民身上,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國民總收入,而收入的主要部分,則為200—300個家庭據為己有,他們攫取了國家財富的絕大部分,同時也攫取了國家的權力。
根據國家杜馬特別委員會的看法,價格的自由化,公民收入和儲蓄的嚴重縮水,完全都是總統和政府的蓄意所為,其目的非常明確。這樣的做法對於一小撮人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他們從絕大多數百姓身上搜刮財富,達到暴富的目的。俄羅斯人在一夜之間損失了幾乎250萬億盧布(按舊幣值)的存款,而這些錢是構成他們生計的來源之一,是全家人在遭遇困境時的“保命錢”。困境來臨了,可是千百萬人卻只能兩手空空攥緊拳頭來面對它。
其實,百姓被金融金字塔的組織者掠奪,負有直接責任的是總統和政府:一個本不具備牢靠法律基礎的政權,卻批准了許多顯然犯罪或者半犯罪的組織去行動,它們在這段時間從俄羅斯人手中又把國家劫餘的一切來了個一掃而光。
葉爾欽和蓋達爾從1992年1月2日起,徹底“放開了”物價。他們保證,物價僅僅“只會”上漲3倍,然後呢,就會穩定下來,再然後就要下降了。結果是什麼,這我們都知道:對葉爾欽、蓋達爾神話故事裡的情節我們都有過切身感受,而葉爾欽、亞夫林斯基的“500天”狂想曲也都讓我們遭過大罪。
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大大打了折扣。總統和政府廣泛利用這種害人的宏觀經濟政策機制,以同通貨膨脹鬥爭為藉口,有意識地縮減了生產領域的貨幣流通總量。這樣就立刻引發了支付危機,使生產停擺,犯罪經濟橫行,工資急劇縮減,也引發了國家巨大的內外債務。然後政府又力圖以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儲蓄款作為抵償債務的手段,而且還拖欠老百姓的工資。發放債券和各種有價代用票證的機器都全速開動起來,用它們來代替流通貨幣,強加給人民。社會開支的不斷緊縮,對老百姓又是一個重大打擊,首先就是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和各種津貼。
眾所周知,工資是大部分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儘管如此,但為了一小撮親信集團和新生資產階級,以及為他們服務的成為政權社會支柱的貪腐官員的進一步發家致富,總統有意識地長期不發工資和各種津貼,實際上是把自己千千萬萬的同胞送入了忍受飢餓和半飢餓煎熬的境地。好多部門的職工竟成年累月地領不到工資。由於吃不飽飯,人們忍飢挨餓,許多人,甚至上學的孩子,都有被餓昏過去的情況。
為了徹底改變俄國的社會經濟關係,形成一個新階級——私有主,葉爾欽蓄意使俄國公民的生活條件惡化,一方面死亡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這就必然引起人口的巨大損失。結果導致國內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與此同時,有人也提出了許多改變他所推行的社會經濟路線的建議,但都遭到他一一否決。
委員會的這一結論,遭到國家杜馬兩個代表的反對,這兩個代表剛巧也是對所有指控統統表示反對的人。他們的道理還是老一套的鬼話。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所說的道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絕妙: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由於生育率的急劇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俄國人口總數的確有了相當程度的的下降,但他們以為原因既不在於俄國公民生活條件的惡化,也不在於大規模的失業現象,或者工資和養老金過低造成的貧困;既不在於人們的日常開支入不敷出,也不在於大多數居民付不起醫療費。近年來我國居民人數的下降,按照他們的解釋,其原因在於人民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自我隔絕的條件之下(所謂“鐵幕”),這就使“俄羅斯族群喪失了免疫功能,喪失了身處外族包圍和具有攻擊性環境下的活力”。不過作出這種“發現”的人,卻在自己並不情願的情況下肯定了一個事實,就是俄羅斯推行“經濟改革”的結果,人民不僅陷入了一種格格不入的環境,而且陷入了一個對他們抱有敵意的環境!有意思的是葉爾欽是否會因為自己的捍衛者幫了倒忙而對他們表示感謝呢?
僅在不遠的過去蘇聯還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領袖國家之一,具有較大的科技潛力。20世紀1/3的重大科技發現都是原蘇聯的科學家們完成的。今天,我們國家迅速地衰退成殖民地性質的國家。它在高科技產品出口中所占份額僅有1%。這樣就使得過去在科技發展方面所占優勢蕩然無存。與此同時,國內有80%以上的新科技成果無法得到應用。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被迫改行。國家在喪失科技潛力的同時也失去未來,失去了為自己的人民建設應有生活的條件。俄羅斯對科學的撥款日趨萎縮,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5%。而且,這點兒可憐的錢也到不了科學家的手上。
農業也遭到了重創。農業各部門的總產量下降了35%還多。糧食產量下降了一半。肉類生產也下降了一半,奶類30%以上。大牲畜、羊只和家禽的飼養量縮減了兩倍或兩倍以上。為了讓它們能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恐怕需要許多年才成。俄羅斯的耕地縮小了2000多萬公頃,恢復起來也不會是一日之功。
給人的印象是,為了討好西方生產者,正在對我國農業進行有目的的破壞。應該指出,世界各國實踐表明,30%的食品進口就已經公認是進入危機狀態了,然後就要出現對供應國產生戰略依賴的情況。俄羅斯本來一直都可以供應自己高質量的而且便宜的食品,現在卻要採購幾乎45%的食品以供消費,而且最大的幾個城市依賴國外供應的程度竟然達到了70%—80%。
蘇聯統一經濟空間、國民經濟和科學的破壞,產生了近千萬的失業大軍,他們喪失了最起碼的生存保障。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這個數字波動在600萬到700萬之間,大約為具有經濟活動能力人口的1/10。實際上如果說到精確數字,1998年的失業人口要超過2500萬。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可能得到失業救濟金,而且還不是經常。
葉爾欽和他的政府為了很少一部分人的利益,在俄羅斯推行了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的私有化。結果1998年在相對來說比較幸運的20%的居民身上,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國民總收入,而收入的主要部分,則為200—300個家庭據為己有,他們攫取了國家財富的絕大部分,同時也攫取了國家的權力。
根據國家杜馬特別委員會的看法,價格的自由化,公民收入和儲蓄的嚴重縮水,完全都是總統和政府的蓄意所為,其目的非常明確。這樣的做法對於一小撮人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他們從絕大多數百姓身上搜刮財富,達到暴富的目的。俄羅斯人在一夜之間損失了幾乎250萬億盧布(按舊幣值)的存款,而這些錢是構成他們生計的來源之一,是全家人在遭遇困境時的“保命錢”。困境來臨了,可是千百萬人卻只能兩手空空攥緊拳頭來面對它。
其實,百姓被金融金字塔的組織者掠奪,負有直接責任的是總統和政府:一個本不具備牢靠法律基礎的政權,卻批准了許多顯然犯罪或者半犯罪的組織去行動,它們在這段時間從俄羅斯人手中又把國家劫餘的一切來了個一掃而光。
葉爾欽和蓋達爾從1992年1月2日起,徹底“放開了”物價。他們保證,物價僅僅“只會”上漲3倍,然後呢,就會穩定下來,再然後就要下降了。結果是什麼,這我們都知道:對葉爾欽、蓋達爾神話故事裡的情節我們都有過切身感受,而葉爾欽、亞夫林斯基的“500天”狂想曲也都讓我們遭過大罪。
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大大打了折扣。總統和政府廣泛利用這種害人的宏觀經濟政策機制,以同通貨膨脹鬥爭為藉口,有意識地縮減了生產領域的貨幣流通總量。這樣就立刻引發了支付危機,使生產停擺,犯罪經濟橫行,工資急劇縮減,也引發了國家巨大的內外債務。然後政府又力圖以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儲蓄款作為抵償債務的手段,而且還拖欠老百姓的工資。發放債券和各種有價代用票證的機器都全速開動起來,用它們來代替流通貨幣,強加給人民。社會開支的不斷緊縮,對老百姓又是一個重大打擊,首先就是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和各種津貼。
眾所周知,工資是大部分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儘管如此,但為了一小撮親信集團和新生資產階級,以及為他們服務的成為政權社會支柱的貪腐官員的進一步發家致富,總統有意識地長期不發工資和各種津貼,實際上是把自己千千萬萬的同胞送入了忍受飢餓和半飢餓煎熬的境地。好多部門的職工竟成年累月地領不到工資。由於吃不飽飯,人們忍飢挨餓,許多人,甚至上學的孩子,都有被餓昏過去的情況。
為了徹底改變俄國的社會經濟關係,形成一個新階級——私有主,葉爾欽蓄意使俄國公民的生活條件惡化,一方面死亡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這就必然引起人口的巨大損失。結果導致國內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與此同時,有人也提出了許多改變他所推行的社會經濟路線的建議,但都遭到他一一否決。
委員會的這一結論,遭到國家杜馬兩個代表的反對,這兩個代表剛巧也是對所有指控統統表示反對的人。他們的道理還是老一套的鬼話。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所說的道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絕妙: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由於生育率的急劇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俄國人口總數的確有了相當程度的的下降,但他們以為原因既不在於俄國公民生活條件的惡化,也不在於大規模的失業現象,或者工資和養老金過低造成的貧困;既不在於人們的日常開支入不敷出,也不在於大多數居民付不起醫療費。近年來我國居民人數的下降,按照他們的解釋,其原因在於人民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自我隔絕的條件之下(所謂“鐵幕”),這就使“俄羅斯族群喪失了免疫功能,喪失了身處外族包圍和具有攻擊性環境下的活力”。不過作出這種“發現”的人,卻在自己並不情願的情況下肯定了一個事實,就是俄羅斯推行“經濟改革”的結果,人民不僅陷入了一種格格不入的環境,而且陷入了一個對他們抱有敵意的環境!有意思的是葉爾欽是否會因為自己的捍衛者幫了倒忙而對他們表示感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