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關於羅馬的古代節目的廢止的問題,必不能過於偏狹地理解;那些特斯塔克山和阿戈那利斯競技場的血腥的體育運動,都有該城的法律或習俗加以限制。有威武莊嚴的元老主持評定勝負和分發作為獎品的、用布料或絲綢製成的金圈,或按當時的叫法:Pallium。每年的開支由猶太人奉獻;而徒步、騎馬或駕駛戰車的競賽項目,則因有72位羅馬青年參加的馬上斗槍和馬上比武項目,而身價大增。在1332年一場按摩爾人和西班牙人的方式進行的烤牛宴,就在圓形大劇場內舉行;當時的實際情況有一部當時寫下的日記曾加以描述。劇場中又按需要換上了長凳;一份通告,直發到里米尼和拉文納,邀請貴族們在這項危險的活動中一顯自己的技藝和勇氣。羅馬的婦女被劃分為頁面個中隊,就座於3個樓廳內,這樓廳在這一天,9月3日,都被用大紅色的布裝扮起來。公正的亞科瓦·迪·羅維雷從第伯河的彼岸將這些婦女領來,她們全是土生土長的、純種的羅馬人,仍然代表著古代特徵和氣質。城裡的其餘人仍和往常一樣分為科隆納和烏爾西尼兩派:這兩派人都為自己的婦女隊伍的人數之多和美貌感到驕傲:人們曾盛讚薩維拉·烏爾西尼的超群的美貌;而科隆納家的人,則因自己家的最年輕的婦女在尼祿塔樓的花園中扭傷了腳,而未能出場感到萬分遺憾。冠軍賽的前後順序由一位年高德劭的公民抽籤決定;然後他們便手執一支長矛,看來是徒步,下到競技場或池子中去,與一群野公牛較量。從這群人中,我們的編年史作家選擇了20位最傑出的騎士的名字、旗幟顏色和遺言。其中不乏羅馬和這個基督教國家的最著名的人物:馬拉泰斯塔、波倫塔、德拉·瓦列、卡法雷洛、薩韋利、卡波基奧、孔蒂、安尼拔爾狄、阿爾提里、科爾西:旗幟的顏色隨他們當時的興趣和所在地位而定;他們的遺言則表明他們的希望或絕望,並充滿英勇和勇猛的氣慨。
“我隻身一人,就像霍拉提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一位勇敢的陌生人的自信:
“我生活在鬱悶之中,”一位鰥夫的悲泣:“我在死灰下面燃燒,”一位謹慎的戀人:“我崇拜勞維尼阿或盧克雷蒂婭,”現代狂熱情緒的含糊的宣言:
“我的信念是純潔的,”一位穿白號衣的人的座右銘:“誰能比我更兇猛?”
或一張獅子皮的格言:“如果我淹死在血泊中,那將是多麼快樂的死!”勇而忘生者的願望。烏爾西尼家族的驕傲或謹慎阻止他們進入戰場,那戰場現被和他們有世仇的3個對手占領著,他們的銘文體現出科隆納家族的崇高與偉大:“我儘管悲傷,卻很堅強;”“一如我偉大一樣的堅強;”“如果我倒下了,”他對觀眾說,“你們也將和我一同倒下;”暗示(那位當代作家說)其他家族都是梵蒂岡的臣民,而只有他們是朱庇特神廟的支持者。圓形劇場中的戰鬥是危險而充滿血腥味的。每一位競賽者都輪流下去與一頭野公牛較量,勝利可能歸於那些四足動物,因為在它們的對手一方,9人受傷人死去之後,僅剩下11人了。有些最高貴的家庭可能會痛哭不已,但在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和斯塔馬喬雷·馬里拉教堂舉行的盛大的葬禮,卻為人民提供了另一個節日。毫無疑問,羅馬人的鮮血是不應該在這樣的戰鬥中流灑的;然而,在指責他們魯莽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讚美他們的勇敢;那些高貴的自願者,在樓座上的一排排美女的注目下,展示他們的英雄氣概,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他們與那成千上萬的被強行拖上殺人戰場的俘虜和罪犯相比,無疑將引起更廣泛的同情。
圓形劇場作此種用途只限於稀有的、甚至是獨特的節日:對材料的需求每日不斷,而市民卻也能不加限制,毫無怨恨地予以滿足。14世紀時,一項臭名昭著的和解的法案使得兩派都獲得同樣可以無償從圓形大劇場這個公共採石場取用石料的特權;波焦哀嘆這裡的大部分石頭都被愚蠢的羅馬人燒成了石灰。為阻止這種濫采,為防止有人黑夜到這個廣闊而陰暗的地方進行犯罪活動,尤金尼烏斯四世建起一圈圍牆把它包圍起來;並通過一項長期有效的文書,把這塊地面和這座建築都捐給了附近一座修道院的僧侶。他死後,那圍牆在一次群眾暴亂中被推倒;而如果他們自己真對他們的先輩的最偉大的紀念物稍存尊敬之心的話,他們這樣決心不讓它不幸成為私人財產也許是完全對的。它的內部已被毀壞:但是在16世紀中葉,那崇高趣味與學識的時代,外部圍牆尚有1612英尺仍然完好無損;有80座上下三層的拱門高達英尺。對目前的破壞,保羅三世的幾個侄子是罪魁禍首;每一個看到這座法頁面爾內塞宮殿的旅行者都會忍不住對這些暴發的親王的褻瀆神明、奢侈無度的罪行發出詛咒。人們對巴爾貝里尼家族也加以類似的指責;而後來的每一代統治者恐怕都曾一次次對它加以損害,直至最開明的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把這座圓形大劇場置於宗教的保護之下為止,他這是把一個被迫害與神話傳說用如此眾多的基督教殉教者的鮮血污染的地方,作為聖地保護起來了。
羅馬城的修復當彼特拉克第一次盡情觀賞那些殘破碎塊之美也非言詞所能形容於萬一的偉大紀念物的時候,他對羅馬人自身的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不免感到震驚;當他發現,除了他的朋友里恩齊和科隆納家族的一人外,一位來自羅訥河的陌生人,對這個首都的這些古蹟,竟然比該市的貴族和土生土長的市民更為熟悉得多的時候,他只是感到丟人,而非興奮。大約在13世紀之初寫成的對該城的一項古老的調查,詳盡地展示了羅馬人的無知與輕信;且不要去談在人名和地名上的諸多錯誤,只是那關於卡匹托里亞丘的傳說就足以使人忍不住輕蔑和氣憤地一笑。“卡匹托里亞丘,”一位不知名的作家寫道,“是①因為它是世界之首所以才這麼命名的;過去執政官和元老們都住在這裡,統治著該城和整個世界。那堅固而高大的城牆上布滿了玻璃和金子,並冠以雕刻得無比富麗、複雜的屋檐。在那城堡下面聳立著一座大部分用金子做成,並裝飾著多種珍貴寶石的宮殿,其價值估計為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所有各省的雕像都按秩序排列著;每一個雕像的脖子上都掛著一個小鈴鐺;經過魔法的奇妙安排,如果某一省發生了反對羅馬的叛亂,它的雕像就會轉向那一方向的天空,鈴鐺也會作響,於是朱庇特神廟的先知便報告這一預兆,元老院也便得知危險已經臨近了。”另一個較為次要,但也同樣荒唐的例子或可見之於那早已從君士坦丁浴場運到基里那爾山丘的,由兩個裸體青年牽著的兩匹大理石馬。毫無根據地給他們加上菲迪亞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名字或許還可以原諒;但是怎麼也不能把這些希臘雕刻家生存的年代挪後400多年,從伯里克利時代移到提比略時代了;他們也不應被變為兩個哲學家或魔法師,以裸體作為真理和知識的象徵,向皇帝表露了他的最秘密的行動;他們在拒絕了一切金錢方面的酬謝之後,請求准許他們有幸永遠留下這自身的石像。羅馬人就這樣相信魔法的力量,竟變得對藝術的美完全無動於衷了:
“我隻身一人,就像霍拉提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一位勇敢的陌生人的自信:
“我生活在鬱悶之中,”一位鰥夫的悲泣:“我在死灰下面燃燒,”一位謹慎的戀人:“我崇拜勞維尼阿或盧克雷蒂婭,”現代狂熱情緒的含糊的宣言:
“我的信念是純潔的,”一位穿白號衣的人的座右銘:“誰能比我更兇猛?”
或一張獅子皮的格言:“如果我淹死在血泊中,那將是多麼快樂的死!”勇而忘生者的願望。烏爾西尼家族的驕傲或謹慎阻止他們進入戰場,那戰場現被和他們有世仇的3個對手占領著,他們的銘文體現出科隆納家族的崇高與偉大:“我儘管悲傷,卻很堅強;”“一如我偉大一樣的堅強;”“如果我倒下了,”他對觀眾說,“你們也將和我一同倒下;”暗示(那位當代作家說)其他家族都是梵蒂岡的臣民,而只有他們是朱庇特神廟的支持者。圓形劇場中的戰鬥是危險而充滿血腥味的。每一位競賽者都輪流下去與一頭野公牛較量,勝利可能歸於那些四足動物,因為在它們的對手一方,9人受傷人死去之後,僅剩下11人了。有些最高貴的家庭可能會痛哭不已,但在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和斯塔馬喬雷·馬里拉教堂舉行的盛大的葬禮,卻為人民提供了另一個節日。毫無疑問,羅馬人的鮮血是不應該在這樣的戰鬥中流灑的;然而,在指責他們魯莽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讚美他們的勇敢;那些高貴的自願者,在樓座上的一排排美女的注目下,展示他們的英雄氣概,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他們與那成千上萬的被強行拖上殺人戰場的俘虜和罪犯相比,無疑將引起更廣泛的同情。
圓形劇場作此種用途只限於稀有的、甚至是獨特的節日:對材料的需求每日不斷,而市民卻也能不加限制,毫無怨恨地予以滿足。14世紀時,一項臭名昭著的和解的法案使得兩派都獲得同樣可以無償從圓形大劇場這個公共採石場取用石料的特權;波焦哀嘆這裡的大部分石頭都被愚蠢的羅馬人燒成了石灰。為阻止這種濫采,為防止有人黑夜到這個廣闊而陰暗的地方進行犯罪活動,尤金尼烏斯四世建起一圈圍牆把它包圍起來;並通過一項長期有效的文書,把這塊地面和這座建築都捐給了附近一座修道院的僧侶。他死後,那圍牆在一次群眾暴亂中被推倒;而如果他們自己真對他們的先輩的最偉大的紀念物稍存尊敬之心的話,他們這樣決心不讓它不幸成為私人財產也許是完全對的。它的內部已被毀壞:但是在16世紀中葉,那崇高趣味與學識的時代,外部圍牆尚有1612英尺仍然完好無損;有80座上下三層的拱門高達英尺。對目前的破壞,保羅三世的幾個侄子是罪魁禍首;每一個看到這座法頁面爾內塞宮殿的旅行者都會忍不住對這些暴發的親王的褻瀆神明、奢侈無度的罪行發出詛咒。人們對巴爾貝里尼家族也加以類似的指責;而後來的每一代統治者恐怕都曾一次次對它加以損害,直至最開明的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把這座圓形大劇場置於宗教的保護之下為止,他這是把一個被迫害與神話傳說用如此眾多的基督教殉教者的鮮血污染的地方,作為聖地保護起來了。
羅馬城的修復當彼特拉克第一次盡情觀賞那些殘破碎塊之美也非言詞所能形容於萬一的偉大紀念物的時候,他對羅馬人自身的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不免感到震驚;當他發現,除了他的朋友里恩齊和科隆納家族的一人外,一位來自羅訥河的陌生人,對這個首都的這些古蹟,竟然比該市的貴族和土生土長的市民更為熟悉得多的時候,他只是感到丟人,而非興奮。大約在13世紀之初寫成的對該城的一項古老的調查,詳盡地展示了羅馬人的無知與輕信;且不要去談在人名和地名上的諸多錯誤,只是那關於卡匹托里亞丘的傳說就足以使人忍不住輕蔑和氣憤地一笑。“卡匹托里亞丘,”一位不知名的作家寫道,“是①因為它是世界之首所以才這麼命名的;過去執政官和元老們都住在這裡,統治著該城和整個世界。那堅固而高大的城牆上布滿了玻璃和金子,並冠以雕刻得無比富麗、複雜的屋檐。在那城堡下面聳立著一座大部分用金子做成,並裝飾著多種珍貴寶石的宮殿,其價值估計為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所有各省的雕像都按秩序排列著;每一個雕像的脖子上都掛著一個小鈴鐺;經過魔法的奇妙安排,如果某一省發生了反對羅馬的叛亂,它的雕像就會轉向那一方向的天空,鈴鐺也會作響,於是朱庇特神廟的先知便報告這一預兆,元老院也便得知危險已經臨近了。”另一個較為次要,但也同樣荒唐的例子或可見之於那早已從君士坦丁浴場運到基里那爾山丘的,由兩個裸體青年牽著的兩匹大理石馬。毫無根據地給他們加上菲迪亞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名字或許還可以原諒;但是怎麼也不能把這些希臘雕刻家生存的年代挪後400多年,從伯里克利時代移到提比略時代了;他們也不應被變為兩個哲學家或魔法師,以裸體作為真理和知識的象徵,向皇帝表露了他的最秘密的行動;他們在拒絕了一切金錢方面的酬謝之後,請求准許他們有幸永遠留下這自身的石像。羅馬人就這樣相信魔法的力量,竟變得對藝術的美完全無動於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