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被毀的四種原因經過辛勤的探索之後,我發現了在1000多年的時間中持續發生作用,致力於毀滅的四個主要原因。Ⅰ.時間和大自然的損害。Ⅱ.野蠻人和基督教徒們的敵意的進攻。Ⅲ.對材料的利用和濫用。Ⅳ.羅馬人的內部紛爭。
Ⅰ.人的技藝完全能夠建造出比他自己的短暫的一生更長久得多的紀念物:然而,這些紀念物,卻和人自身一樣,終歸會消亡和消失;在那無窮歲月的長河中,他的生命和他的勞作都同樣可說是轉瞬即逝。但對於一座堅固的建築,無論怎樣我們卻很難確定它將能存在多久。金字塔,作為古代的遺頁面跡,吸引著古代人的好奇心:一百代人過去了,秋天的樹葉一直落向那座墳墓;在法老和托勒密、愷撒和哈里發全都過去以後,同是那些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尼羅河岸邊。一個複雜的由各種不同的小部件組合成的物體,更容易遭受破壞和腐蝕;無聲流逝的時間常被颶風和地震、火災和水災催促著加速前進。空氣和大地都無疑曾劇烈搖動;羅馬的高聳的塔樓曾被從根推倒;但是那7座山丘卻似乎並非位於地球的大空穴中;這座城市也未曾在任何時期受到那轉瞬之間,在安條克、里斯本或利馬地區,將多少代人的勞動成果化為灰燼的大自然痙攣的災害。火是關係人的生死的一種最強大的力量:一場迅猛的災禍可以由人類有意或一時疏忽引發和加以傳播;羅馬歷史的每個時期都有有關這種災害重複發生的記錄。尼祿統治時期的一場由於他的罪行或不幸燃燒起來的令人難忘的大火,雖並不總是那麼猛烈,共持續了69天。擠在彎曲街道上的不記其數的房屋隨時不停地為大火提供燃料;在大火熄滅之後,那14個區中僅只有4個區完好無損;3個區被徹底燒為平地,其餘7個則燒得只剩下一些仍在冒煙的殘破的大建築了。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帝國很快使這座都市,以她的新的美貌,從灰燼中站立了起來;但對往日的追憶仍使老年人哀嘆那無法挽回的損失,哀嘆被毀的希臘的藝術、紀念勝利的戰利品、原始的或傳說中的古代紀念物。在那苦難和無政府主義的年代裡,每一個傷害都是致命的,每一件物體毀壞便永無恢復之日;這些破壞也既不能依靠政府的公開的關懷來加以修復,也不能靠私人出於利害的考慮動手重建。然而,我們似乎可以說,有兩個原因使得火災對一座蓬勃發展的城市比對一座衰落的城市具有更大的破壞作用。1.磚、木材、金屬等易於燃燒的材料都首先被溶化或被燒掉;但是大火對那些已再無任何裝飾品的光禿禿的牆壁和厚重的拱門便不能有任何損害或作用。2.在普通人或平民居住區中一個小火星最容易變成一場大火;但是在這些房屋都被燒光以後,那些未被燒著或幸而逃脫的建築便變得像一座座安全的孤島了。由於羅馬所在的位置,她常會遭受水災的危害。包括第伯河在內,沿亞平寧山的任何一側流下的幾條河流都有一條不規則的近道兒;在炎熱的夏季,河裡的水很淺,但到了春季或冬季,由於下雨或積雪融化漲水的時候,它便變成了一條奔騰咆哮的激流。當水流被從海上吹來的逆風阻擋、當它原來的河床不足以承受新增的水量的時候,這水便越過堤岸,毫無控制或阻擋地流向附近地區的平原和城市中去。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取得勝利後不久,第伯河就因為超常的雨量暴漲起來;那次時間之長、所淹地面之廣都前所未有,洪水毀掉了所有位於羅馬山丘之下的建築物。由於所處地勢的不同,不同的方式也能產生同樣的災禍;高大的建築可以或者被突如其來的洪流沖走,或者被長時間的大水浸泡而瓦解或坍塌。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同樣的災禍竟重複發生:肆虐的洪水掀翻了岸邊的宮殿和廟宇;而這位皇帝不惜勞力疏通並加寬了那被坍倒的房屋阻塞的河道之後,他的繼承者們的警惕性卻仍被用於對付同樣的威脅和計劃。使第伯河本身或它的某些支流改走新河道的計劃一直遭到迷信或地方利益集團的反對,其效用也不足以補償這項拖延已久並不能徹底進行的工程所花費的勞力和費用。
對河流的制服是人類在征服狂暴的大自然的鬥爭中所取得的最偉大、最重要的勝利;如果這樣在一個堅強而積極的政府的控制之下,第伯河尚能如此肆虐,那麼在西部帝國衰亡以後又有什麼可以阻擋,或有誰能夠數得清,這座城市所受到的災害呢?最後,災禍本身竟生出了治療的辦法:垃圾和從山上衝下的泥沙的堆積可能使羅馬平原比古代時候增高了14~15英尺;使得今天頁面的羅馬城不易受到那條河的威脅了。
Ⅱ.每個民族都有眾多的作者把羅馬的各種紀念物的毀滅歸罪於哥特人和基督教徒,但他們忘記了先去研究一下,有什麼仇恨思想使他們仇恨到何種程度,以及他們實際擁有多少手段和閒暇來充分發泄他們的仇恨。在本歷史書的前面幾卷中我已描述過野蠻主義和宗教的勝利;這裡我只能用幾句簡單的話總結一下它們和古羅馬敗亡的真實或想像的關係。我們的想像可能會創造出,或接受一個令人開心的浪漫故事,說哥特人或汪達爾人的船隊從斯①堪的納維亞襲來,一心要為奧丁的逃跑復仇 ;要打斷套在他們身上的鎖鏈並懲治人類的壓迫者;還說他們希望燒毀所有的古典文獻記錄,並在圖斯卡和科林斯體系的破碎的殘肢上建立起他們自己民族風格的建築。但是簡單明了的真實情況是,那些北方的征服者既非那麼野蠻,又沒有那麼高的文明來設想出這樣一個不凡的毀滅和復仇的計劃。西徐亞和日耳曼的牧人都曾在帝國的軍隊中接受過教育,他們學得了它的紀律並指責了它的弱點:由於會一口熟練的拉丁語,他們也學會了尊重羅馬的名稱和頭銜;而且,儘管他們自己已無力做到,他們對一個更光明的時期的藝術和學識更傾向於崇拜,而不是加以消滅。阿拉里克和該撒利克的士兵們在暫時占據一座富有而充滿誘惑的都城的時候,自然同樣受到一支勝利的軍隊的狂熱情緒的驅使;獸性或殘酷的本性大發作,到處搜尋可以拿走的財富:他們根本不可能感到自己這是在把執政官們和愷撒們的傑作砸個粉碎,並從這種無利可圖的思緒中得到任何樂趣或驕傲情緒的滿足。他們的時間的確非常寶貴:哥特人是在第6天,汪達爾人是在第15天就撤出了;並且,儘管建造比破壞要困難得多,他們的匆忙的攻擊總會給那厚重的古代風貌留下輕微的痕跡。我們或許還記得阿拉里克和該薩利克都曾表示不破壞該城的建築物;它們在提奧多里克的賢明政府的統治下,一直都還完整存在,美好如初;而托提拉的一時的憤怒情緒也被他自己的脾性以及他的朋友和敵人們的建議所化解。這指責的對象似乎應從這些無辜的野蠻人身上轉移到羅馬的天主教徒身上去。那些魔鬼的雕像、祭壇和廟宇都是他們的眼中釘;在該城完全處於他們的絕對控制之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以極大的熱情和決心,努力去摧毀他們的祖先所崇拜的偶像。東部的神廟的被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行動的榜樣,也為我們提供了可信的論據;也有可能,這罪行或美德的一部分應完全公正地歸之於羅馬的改信新教的教徒。然而,他們的厭惡則僅僅局限於對異教迷信的紀念物;那些用於商業或公共娛樂的民用建築則可能不受侵害、不受指責地被保留了下來。宗教的改變不是靠一次公眾的騷亂,而是靠皇帝、元老院和時代的命令完成的。
Ⅰ.人的技藝完全能夠建造出比他自己的短暫的一生更長久得多的紀念物:然而,這些紀念物,卻和人自身一樣,終歸會消亡和消失;在那無窮歲月的長河中,他的生命和他的勞作都同樣可說是轉瞬即逝。但對於一座堅固的建築,無論怎樣我們卻很難確定它將能存在多久。金字塔,作為古代的遺頁面跡,吸引著古代人的好奇心:一百代人過去了,秋天的樹葉一直落向那座墳墓;在法老和托勒密、愷撒和哈里發全都過去以後,同是那些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尼羅河岸邊。一個複雜的由各種不同的小部件組合成的物體,更容易遭受破壞和腐蝕;無聲流逝的時間常被颶風和地震、火災和水災催促著加速前進。空氣和大地都無疑曾劇烈搖動;羅馬的高聳的塔樓曾被從根推倒;但是那7座山丘卻似乎並非位於地球的大空穴中;這座城市也未曾在任何時期受到那轉瞬之間,在安條克、里斯本或利馬地區,將多少代人的勞動成果化為灰燼的大自然痙攣的災害。火是關係人的生死的一種最強大的力量:一場迅猛的災禍可以由人類有意或一時疏忽引發和加以傳播;羅馬歷史的每個時期都有有關這種災害重複發生的記錄。尼祿統治時期的一場由於他的罪行或不幸燃燒起來的令人難忘的大火,雖並不總是那麼猛烈,共持續了69天。擠在彎曲街道上的不記其數的房屋隨時不停地為大火提供燃料;在大火熄滅之後,那14個區中僅只有4個區完好無損;3個區被徹底燒為平地,其餘7個則燒得只剩下一些仍在冒煙的殘破的大建築了。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帝國很快使這座都市,以她的新的美貌,從灰燼中站立了起來;但對往日的追憶仍使老年人哀嘆那無法挽回的損失,哀嘆被毀的希臘的藝術、紀念勝利的戰利品、原始的或傳說中的古代紀念物。在那苦難和無政府主義的年代裡,每一個傷害都是致命的,每一件物體毀壞便永無恢復之日;這些破壞也既不能依靠政府的公開的關懷來加以修復,也不能靠私人出於利害的考慮動手重建。然而,我們似乎可以說,有兩個原因使得火災對一座蓬勃發展的城市比對一座衰落的城市具有更大的破壞作用。1.磚、木材、金屬等易於燃燒的材料都首先被溶化或被燒掉;但是大火對那些已再無任何裝飾品的光禿禿的牆壁和厚重的拱門便不能有任何損害或作用。2.在普通人或平民居住區中一個小火星最容易變成一場大火;但是在這些房屋都被燒光以後,那些未被燒著或幸而逃脫的建築便變得像一座座安全的孤島了。由於羅馬所在的位置,她常會遭受水災的危害。包括第伯河在內,沿亞平寧山的任何一側流下的幾條河流都有一條不規則的近道兒;在炎熱的夏季,河裡的水很淺,但到了春季或冬季,由於下雨或積雪融化漲水的時候,它便變成了一條奔騰咆哮的激流。當水流被從海上吹來的逆風阻擋、當它原來的河床不足以承受新增的水量的時候,這水便越過堤岸,毫無控制或阻擋地流向附近地區的平原和城市中去。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取得勝利後不久,第伯河就因為超常的雨量暴漲起來;那次時間之長、所淹地面之廣都前所未有,洪水毀掉了所有位於羅馬山丘之下的建築物。由於所處地勢的不同,不同的方式也能產生同樣的災禍;高大的建築可以或者被突如其來的洪流沖走,或者被長時間的大水浸泡而瓦解或坍塌。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同樣的災禍竟重複發生:肆虐的洪水掀翻了岸邊的宮殿和廟宇;而這位皇帝不惜勞力疏通並加寬了那被坍倒的房屋阻塞的河道之後,他的繼承者們的警惕性卻仍被用於對付同樣的威脅和計劃。使第伯河本身或它的某些支流改走新河道的計劃一直遭到迷信或地方利益集團的反對,其效用也不足以補償這項拖延已久並不能徹底進行的工程所花費的勞力和費用。
對河流的制服是人類在征服狂暴的大自然的鬥爭中所取得的最偉大、最重要的勝利;如果這樣在一個堅強而積極的政府的控制之下,第伯河尚能如此肆虐,那麼在西部帝國衰亡以後又有什麼可以阻擋,或有誰能夠數得清,這座城市所受到的災害呢?最後,災禍本身竟生出了治療的辦法:垃圾和從山上衝下的泥沙的堆積可能使羅馬平原比古代時候增高了14~15英尺;使得今天頁面的羅馬城不易受到那條河的威脅了。
Ⅱ.每個民族都有眾多的作者把羅馬的各種紀念物的毀滅歸罪於哥特人和基督教徒,但他們忘記了先去研究一下,有什麼仇恨思想使他們仇恨到何種程度,以及他們實際擁有多少手段和閒暇來充分發泄他們的仇恨。在本歷史書的前面幾卷中我已描述過野蠻主義和宗教的勝利;這裡我只能用幾句簡單的話總結一下它們和古羅馬敗亡的真實或想像的關係。我們的想像可能會創造出,或接受一個令人開心的浪漫故事,說哥特人或汪達爾人的船隊從斯①堪的納維亞襲來,一心要為奧丁的逃跑復仇 ;要打斷套在他們身上的鎖鏈並懲治人類的壓迫者;還說他們希望燒毀所有的古典文獻記錄,並在圖斯卡和科林斯體系的破碎的殘肢上建立起他們自己民族風格的建築。但是簡單明了的真實情況是,那些北方的征服者既非那麼野蠻,又沒有那麼高的文明來設想出這樣一個不凡的毀滅和復仇的計劃。西徐亞和日耳曼的牧人都曾在帝國的軍隊中接受過教育,他們學得了它的紀律並指責了它的弱點:由於會一口熟練的拉丁語,他們也學會了尊重羅馬的名稱和頭銜;而且,儘管他們自己已無力做到,他們對一個更光明的時期的藝術和學識更傾向於崇拜,而不是加以消滅。阿拉里克和該撒利克的士兵們在暫時占據一座富有而充滿誘惑的都城的時候,自然同樣受到一支勝利的軍隊的狂熱情緒的驅使;獸性或殘酷的本性大發作,到處搜尋可以拿走的財富:他們根本不可能感到自己這是在把執政官們和愷撒們的傑作砸個粉碎,並從這種無利可圖的思緒中得到任何樂趣或驕傲情緒的滿足。他們的時間的確非常寶貴:哥特人是在第6天,汪達爾人是在第15天就撤出了;並且,儘管建造比破壞要困難得多,他們的匆忙的攻擊總會給那厚重的古代風貌留下輕微的痕跡。我們或許還記得阿拉里克和該薩利克都曾表示不破壞該城的建築物;它們在提奧多里克的賢明政府的統治下,一直都還完整存在,美好如初;而托提拉的一時的憤怒情緒也被他自己的脾性以及他的朋友和敵人們的建議所化解。這指責的對象似乎應從這些無辜的野蠻人身上轉移到羅馬的天主教徒身上去。那些魔鬼的雕像、祭壇和廟宇都是他們的眼中釘;在該城完全處於他們的絕對控制之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以極大的熱情和決心,努力去摧毀他們的祖先所崇拜的偶像。東部的神廟的被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行動的榜樣,也為我們提供了可信的論據;也有可能,這罪行或美德的一部分應完全公正地歸之於羅馬的改信新教的教徒。然而,他們的厭惡則僅僅局限於對異教迷信的紀念物;那些用於商業或公共娛樂的民用建築則可能不受侵害、不受指責地被保留了下來。宗教的改變不是靠一次公眾的騷亂,而是靠皇帝、元老院和時代的命令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