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在他喪失了自由和帝國以後,他的第三個較為平常的願望是使牧人和他的羊群重歸於好;並召喚羅馬主教仍回到他的古老的、獨特的教區來。帶著年輕人的熱忱,以一個老年人的權威,彼特拉克連續給5位教皇寫過規勸信,他的動人的文才總是輔之以火熱的激情和流暢的文風。一個佛羅倫斯市民的兒子,總永遠眷戀他出生的國土更勝於他受教育的地方;義大利在他的眼裡是世界的女王和花園。在她內部的派別中,她無疑在藝術和科學,在財富和文雅方面都居於法蘭西之上;但這種差異也難以肯定,他把阿爾卑斯山以外的國家統統稱作野蠻國家的說法。而阿維尼翁,那神秘的巴比倫,罪惡與墮落的淵藪,則是他憎恨和蔑視的對象;但他忘記了,她的那些可怕的罪惡並非是當地土壤的產物,忘記了在任何地方它們都會攀附著教廷的權勢和奢侈而生長。他承認聖彼得的繼承者是世界教會的主教,但是這位聖徒建立他的永久寶座的地點是在第伯河畔,而不是在羅訥河畔:而且,在基督教世界的各個城市都生活在一位主教庇蔭之下的時候,卻只有這座都城孤零零的仿佛被拋棄了。自從神聖教區遷走的時候起,拉特蘭大教堂和梵蒂岡的神聖建築、它們的祭壇和聖徒,便都淪於貧困和衰敗之中;羅馬還常被描繪成一個孤苦頁面的婦人的形象,仿佛以這種對那位年紀衰邁、體弱多病、日夜飲泣的妻子的簡樸的描繪,便能召喚回她的在外遊蕩的丈夫。但是籠罩在那七座山丘上的陰雲將會被它的合法君主的出現所驅散:不朽的英名、羅馬的繁榮以及和平的義大利都將成為那位敢於抱定這一偉大決心的教皇的報償。彼特拉克所規勸的五位中,前三位,約翰二十二世、本尼狄克十二世和克力門六世都曾受到過這位大膽的演說家的糾纏或使他們對他感到可笑;但是烏爾班五世試圖進行的令人難忘的改進嘗試,最後卻由格雷戈里十一世完成了。他們這一計劃的實施遇到了巨大的、幾乎是難以逾越的障礙。一位無愧於所享有的才名的法蘭西皇帝不願將他們從地方附屬關係中脫離開來:大多數是他的臣民的紅衣主教,都和阿維尼翁有著語言、習俗和地域方面的聯繫;和他們的雄偉的宮殿有聯繫;最重要的是,和勃艮第的葡萄園有聯繫。在他們的眼裡,義大利是外國地方或充滿敵意的地方;他們十分勉強地在馬賽上船,就好像他們已被賣到或放逐到薩拉遜人的土地上去了。烏爾班五世在梵蒂岡度過了平安和充滿榮譽的3年時光;他的神聖地位受到一支兩千騎兵的衛隊的保護;賽普勒斯的國王、那不勒斯的女王,以及東部和西部的皇帝,都來到聖彼得的寶座前,向他們的共同的父親虔誠地禮拜。但是,彼特拉克和義大利人的歡樂很快就變成了悲痛和憤怒。出於某種於公或於私考慮的原因,由於他自己的急躁或紅衣主教們的請求,烏爾班又被召回到了法蘭西;那時間已臨近的選舉才得以從羅馬人的專斷的愛國主義中被解救出來。上天的神靈對他們的事業感興趣:瑞典的布里奇特,一位聖徒和朝聖者,不贊成讓烏爾班五世①回來,並預言他將死,去;格雷戈里十一世的遷移得到了基督的配偶,佛羅倫斯的女大使錫耶納的聖凱薩琳的鼓勵;而那些教皇們自己,那使人類輕信的大師們,似乎聽從了這些幻想中的婦女的話。然而,這些上天所表現的意向卻也受到世俗政策的某些原則的支持。阿維尼翁的教皇駐地受到了敵對勢力的暴力侵犯;一支3萬人的土匪隊伍的為首的英雄,向基督的代理人和神聖的教土團索要贖金和免去一切罪過;那法蘭西勇士們的饒過平民只劫教堂的口號,更是帶有最危險的含義的一種邪說。在教皇被逐出阿維尼翁的時候他受到羅馬的堅決邀請。元老院和人民都把他看作是他們的合法的君主,並把城門、橋樑和要塞的鑰匙都放到他的腳下;把第伯河彼岸至少四分之一的土地的鑰匙全交給他。他們的這一忠心的奉獻還附帶有一條申明,他們不能再容忍他長期不在招來的是非和災禍了;還有,他的固執最終必會促使他們重新恢復並肯定那原始的選舉權利。有人曾與卡西諾山的大寺院住持商議,問他是否願意接受教士團和人民授予他的三重冕:“我是羅馬的公民,”這位可敬的教士說,“我的國家的呼聲是我的最高法令。”
如果迷信可以解釋一個人的暴死;如果一個主意的好壞可以從它的結果來判斷,那麼,上天對這麼一個如此顯然有理和正當的步驟似乎頗為反感。
格雷戈里十一世在返回梵蒂岡以後不到14個月就去世了;而隨著他的死接踵而來的是那終於困擾拉丁教會40多年的西部的大分裂。當時的主教團由名紅衣主教組成:其中6人原留在阿維尼翁;11位法蘭西人,1位西班牙人和4位義大利人按正常方式參與了秘密會議。他們的選擇並不僅限於皇家人員;他們一致贊成選舉以熱情、博學著稱的那不勒斯臣民,大主教巴里;他終於以烏爾班六世的名號登上了聖彼得寶座。主教團的文書肯定了對他的選① “配偶”原文為spouse。不知何以有此說。——譯者頁面舉自由而合乎常規,同以往一樣受到了聖靈的啟示;他受到按傳統儀式的拜謁、加封和加冕;羅馬和阿維尼翁都臣服於他的世俗權威,整個拉丁世界都承認他在宗教方面的最高權力。在幾個星期中,紅衣主教們奔走在他們的這位新主人左右,都滿口表示對他無限忠誠,決無二心,直到夏季的酷熱使他們可以正大光明地離城逃走的時候。他們剛一到達阿納尼和芬迪這個安全的地方,馬上就撕下面具,為自己的弄虛作假和偽善自責。宣布將這位羅馬的背叛者和叛教者逐出教會,並進而重新選舉了日內瓦的羅伯特,克力門七世,並向各族人民宣稱,他才是耶穌的真正的、合法的代表。他們的第一次非自願的、不合法的選舉因害怕死亡和羅馬人的威脅作廢了;而他們的不滿有明確的可能性與事實為據,不無道理。超過法定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法蘭西紅衣主教操縱著選舉;而無論他們對地方省份有何戒備,我們決不能假定,他們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權力和利益,讓它落入一個永不會將它們歸還本國的外國候選人手中。在各色各樣,常常說法不一的記載中,群眾暴亂的情況常被過分渲染或過於輕描淡寫;但是反叛的羅馬人的目無法紀的思想,完全是對早期特權的意識和擔心有再度遷移的危險所引起的。3000名反叛者的吼叫聲震撼著秘密會議,他們更手持武器包圍了秘密會議廳;朱庇特神廟和聖彼得教堂響起了報警的鐘聲;“選一位義大利教皇,或者死!”成了一致的呼聲;各個城區的12名小旗手或頭領也以好心建議的方式發出了類似的威脅;已經做好燒死頑固的紅衣主教的準備;而如果他們選擇的是阿爾卑斯山另一側的臣民,那麼很有可能他們休想能活著離開梵蒂岡。同樣的限制使他們有必要弄虛作假,遮掩羅馬人和世人的眼目;烏爾班的驕橫和殘暴構成了一種更難以逃避的危險;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位暴君的人品,他可以在聽到6位紅衣主教在附近一個房間中受刑呻吟的同時,在花園裡閒走著,背誦他的祈禱文。
如果迷信可以解釋一個人的暴死;如果一個主意的好壞可以從它的結果來判斷,那麼,上天對這麼一個如此顯然有理和正當的步驟似乎頗為反感。
格雷戈里十一世在返回梵蒂岡以後不到14個月就去世了;而隨著他的死接踵而來的是那終於困擾拉丁教會40多年的西部的大分裂。當時的主教團由名紅衣主教組成:其中6人原留在阿維尼翁;11位法蘭西人,1位西班牙人和4位義大利人按正常方式參與了秘密會議。他們的選擇並不僅限於皇家人員;他們一致贊成選舉以熱情、博學著稱的那不勒斯臣民,大主教巴里;他終於以烏爾班六世的名號登上了聖彼得寶座。主教團的文書肯定了對他的選① “配偶”原文為spouse。不知何以有此說。——譯者頁面舉自由而合乎常規,同以往一樣受到了聖靈的啟示;他受到按傳統儀式的拜謁、加封和加冕;羅馬和阿維尼翁都臣服於他的世俗權威,整個拉丁世界都承認他在宗教方面的最高權力。在幾個星期中,紅衣主教們奔走在他們的這位新主人左右,都滿口表示對他無限忠誠,決無二心,直到夏季的酷熱使他們可以正大光明地離城逃走的時候。他們剛一到達阿納尼和芬迪這個安全的地方,馬上就撕下面具,為自己的弄虛作假和偽善自責。宣布將這位羅馬的背叛者和叛教者逐出教會,並進而重新選舉了日內瓦的羅伯特,克力門七世,並向各族人民宣稱,他才是耶穌的真正的、合法的代表。他們的第一次非自願的、不合法的選舉因害怕死亡和羅馬人的威脅作廢了;而他們的不滿有明確的可能性與事實為據,不無道理。超過法定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法蘭西紅衣主教操縱著選舉;而無論他們對地方省份有何戒備,我們決不能假定,他們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權力和利益,讓它落入一個永不會將它們歸還本國的外國候選人手中。在各色各樣,常常說法不一的記載中,群眾暴亂的情況常被過分渲染或過於輕描淡寫;但是反叛的羅馬人的目無法紀的思想,完全是對早期特權的意識和擔心有再度遷移的危險所引起的。3000名反叛者的吼叫聲震撼著秘密會議,他們更手持武器包圍了秘密會議廳;朱庇特神廟和聖彼得教堂響起了報警的鐘聲;“選一位義大利教皇,或者死!”成了一致的呼聲;各個城區的12名小旗手或頭領也以好心建議的方式發出了類似的威脅;已經做好燒死頑固的紅衣主教的準備;而如果他們選擇的是阿爾卑斯山另一側的臣民,那麼很有可能他們休想能活著離開梵蒂岡。同樣的限制使他們有必要弄虛作假,遮掩羅馬人和世人的眼目;烏爾班的驕橫和殘暴構成了一種更難以逃避的危險;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位暴君的人品,他可以在聽到6位紅衣主教在附近一個房間中受刑呻吟的同時,在花園裡閒走著,背誦他的祈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