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這廂寧福傅甲二人各懷心思,那廂寧善傅京卻是蜜裡調油。傅京前兩日剛得了寧謙的消息,聖上有心要立趙安倫為儲君,私下裡已將這個消息偷偷透露給寧謙,尋摸著找一個合適的日子,讓人在朝堂上將這件事提上一提。
寧善坐在一旁為傅京剝栗子,“寧家郊外的莊子上近來新炒了栗子,不光給各府都送了,連帶著宮裡的娘娘們都送了一些。我專門尋了莊子上的管事多要了一些,要不明兒讓廚房做些栗子粥來吃,補氣益腎,你吃來最好。”
傅京有一搭沒一搭的湊到寧善身旁來吃栗子,“說起補腎,你倒是要給那兩個送去些。近來傅甲的臉色倒是灰暗的很,想來是你家寧福折騰的狠了罷?”
“我瞧著寧福也是懨懨的,還以為他們倆又吵嘴了。去問,他們又都不說。真不知道這個當主子,還得操心著身邊人的□□。不曉得,還以為咱們是保媒拉縴的。”說罷,寧善將栗子塞到傅京的手裡。
傅京笑道,“倒不如,將你家寧福遠遠打發了,保不定沒多久,就得巴巴地跑回來。那時,定是會看清了內心,安安生生的跟在傅甲身邊。”寧善瞪了一眼傅京,“怎麼不把你家傅甲遠遠打發了?寧福我用的順手的很,我可捨不得讓他離開。”
二人相對坐著,一個看書,一個剝栗子。正午的陽光正正好照耀著二人的面頰,一個沉穩如山,一個靈動似水。山安靜內斂,水意動環繞,恰似這一雙人兒。
——
寧謙不多時便寫成了一份清樣,只等再琢磨下詞句,便遣人送進宮去。趙安諾換下了宮裝,一身常服別有女兒家的嬌態。
“夫君明日下了朝可有空閒?聽聞京中一家道觀中有一道人,推演之術十分厲害,往日裡在宮中一直不得見,難得出了宮,夫君可願意陪我去見識一番?”
寧謙放下手裡的事情,“你說得可是往日欽天監的無方道長?我倒是略有耳聞,只是近日聽聞他回了家鄉,不在京中。”
“唉,想不到竟無緣得見了。”趙安諾面有憾色,“原本還想著若是能去道觀中一游,還能拉你一同去逛逛集市。”
寧謙含笑拉起趙安諾的手,“我記得這幾日護國寺周圍有廟會,不若到了那日,我帶你去看廟會。據說護國寺立也有得道高僧。‘佛道本是一家’,護國寺也是一樣的。”
“當真?我記得與你一同看廟會,還是小時候的事。”趙安諾眉里眼裡都是笑意,“你還買了一串紅果給我,可惜那時候人太多,紅果不知道被擠到哪裡去了,我還哭得傷心。”
這麼久遠的事,寧謙都記得不甚清楚。見趙安諾眉飛色舞的講小時候第一次逛廟會的情形,寧謙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跟在他身後,可憐巴巴喊“寧謙哥哥”的小姑娘,見到路上有乞討的老者,翻遍了口袋,只得將一塊蒸糕放到發污的破碗中的小姑娘。
“安諾,咱們去許願要一個女兒罷?像你一樣,我一定好生疼愛她。”
趙安諾面頰飛上可疑的紅暈,心裡卻是甜絲絲的,“若是男孩呢?”寧謙牽著趙安諾的手,“男孩,就送他去學藝,就算是行走江湖,也不叫他再踏入這個朝堂半步,只管每日快意江湖,做個赫赫有名的大俠。咱們就再生個女兒,好好地為她擇一門好婚事,有娘家疼著,婆家愛著,定要她做世上最幸福的女子!”
作者有話要說: 我來啦~終於得了空閒過來更文啦~
我很激動,我知道你們沒有很激動……
☆、第一百四十五章 捉拿歸案
乾元殿靜悄悄的,就連來往的宮人行至殿外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唯恐驚到了殿中的人,惹來殺身之禍。
寧謙與趙安倫跪在殿中,聖上手中握著一封信函,神情肅穆。
“我只道趙安錫手中僅憑這他府中親兵那些人馬,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你們也一直向朕保證,定會將那個逆子押解回京。可現在呢?為什麼會讓他們出了中原,跑到了突厥去?”
趙安倫偷偷看了一眼寧謙,二人短暫的眼神交流了一番。
“回聖上,趙安錫手下不僅有府中親兵,還有一支他私養的死士。”趙安倫回道,“兒臣也曾多次派兵前去捉拿,或是半路堵截,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後來據回來回話的人說,趙安錫手下的人一旦被抓,便會服毒自盡,兒臣才判定,趙安錫手下有死士。”
聖上手中的密信正是守衛陽關的將領段西風送來的,上面言說在陽關附近看到了趙安錫帶兵在陽關一帶駐紮。聖上收到密信便立即召了寧謙與趙安倫二人入宮。
憑著與納剌英衛的關係,寧謙並不擔心趙安錫在突厥能翻起多大的風浪來。聖上面前,他卻不能明說。此時聖上正是疑心多慮的時候,他不能說,以後更不能說。
聖上冷哼一聲,“難不成宮中的十萬御林軍並上禁軍,還敵不過區區幾個死士?”
趙安倫想到寧謙手下的“名劍莊”,朝中重臣都能手握武林盟主之位,更何況訓練出一支不懼宮中禁軍的死士。“聖上坐鎮宮中,兒臣不能置聖上與各位娘娘的安危於不顧。”
聖上因著這句話,面色稍有和緩。“行了,都起來吧。”趙安倫與寧謙畢恭畢敬的站起,退至一邊。
“十三,你拿著朕的手諭去驃騎營,調動驃騎營的軍馬前往陽關將那逆子捉拿回來。”驃騎營是駐紮在京郊外的一支鐵軍,隸屬於方老將軍手下,一切調度都需經過聖上的手諭與方老將軍的虎符才可。
趙安倫領命。寧謙只管袖手旁觀,他要做的向來都不在明面上。
趙安諾也進了宮,卻只是在靈霄宮內等待寧謙,並沒有驚動聖上與皇后張氏。寧謙自乾元殿出來,趙安倫面帶笑意,“原本還想著邀你去府里喝一杯,怕是不能了。”
“辦差要緊。安諾還在靈霄宮等我,就不隨著王爺出宮了。”寧謙從袖間掏出一方令牌,“此去怕是少不得要遭遇趙安錫的死士頑強抵抗,王爺自去名劍莊持此令牌,便有人可保王爺一行無憂。”
趙安倫瞧著令牌乃是青銅所鑄,紋飾古樸,“名劍令?”
“正是。若是王爺此行順利,將趙安錫捉拿歸案,不如順帶著也查一查趙安謨的行蹤,將她們兄弟二人一併捉了,興許聖上見此大功,直接下旨賜了東宮,也為未可知。”
寧謙這話雖是玩笑,卻也一直是趙安倫的心頭大患。他們二人一日不除,他距儲君之位就一日無果。
“若是能有他們的消息就再好不過,京中之事還靠你多多籌謀。”趙安倫嘆了口氣,“行了,既然你不與我同去,我這就要走了。若是方便,順道去一趟王府,叫王妃不要掛念。”
寧謙點點頭,“王爺一切保重。”二人略一抱拳,在乾元殿外別過。
趙安諾遣了宮人將靈霄宮後面的一株柿樹上的柿子悉數摘了。因著“柿”與“逝”同音,太不吉利,宮中便定了規矩,是不許種植柿樹的。還是趙安諾偷偷買通了內務府的總管鳳慶,揀了個偏僻的地方,偷偷栽種了一棵。上面的甜柿凍了一整個冬天,又硬又紅,趙安諾在樹下瞧著,見到宮人扔下來一個甜柿,便著急上前撿了,在衣袖上擦了擦張口便咬。
寧善坐在一旁為傅京剝栗子,“寧家郊外的莊子上近來新炒了栗子,不光給各府都送了,連帶著宮裡的娘娘們都送了一些。我專門尋了莊子上的管事多要了一些,要不明兒讓廚房做些栗子粥來吃,補氣益腎,你吃來最好。”
傅京有一搭沒一搭的湊到寧善身旁來吃栗子,“說起補腎,你倒是要給那兩個送去些。近來傅甲的臉色倒是灰暗的很,想來是你家寧福折騰的狠了罷?”
“我瞧著寧福也是懨懨的,還以為他們倆又吵嘴了。去問,他們又都不說。真不知道這個當主子,還得操心著身邊人的□□。不曉得,還以為咱們是保媒拉縴的。”說罷,寧善將栗子塞到傅京的手裡。
傅京笑道,“倒不如,將你家寧福遠遠打發了,保不定沒多久,就得巴巴地跑回來。那時,定是會看清了內心,安安生生的跟在傅甲身邊。”寧善瞪了一眼傅京,“怎麼不把你家傅甲遠遠打發了?寧福我用的順手的很,我可捨不得讓他離開。”
二人相對坐著,一個看書,一個剝栗子。正午的陽光正正好照耀著二人的面頰,一個沉穩如山,一個靈動似水。山安靜內斂,水意動環繞,恰似這一雙人兒。
——
寧謙不多時便寫成了一份清樣,只等再琢磨下詞句,便遣人送進宮去。趙安諾換下了宮裝,一身常服別有女兒家的嬌態。
“夫君明日下了朝可有空閒?聽聞京中一家道觀中有一道人,推演之術十分厲害,往日裡在宮中一直不得見,難得出了宮,夫君可願意陪我去見識一番?”
寧謙放下手裡的事情,“你說得可是往日欽天監的無方道長?我倒是略有耳聞,只是近日聽聞他回了家鄉,不在京中。”
“唉,想不到竟無緣得見了。”趙安諾面有憾色,“原本還想著若是能去道觀中一游,還能拉你一同去逛逛集市。”
寧謙含笑拉起趙安諾的手,“我記得這幾日護國寺周圍有廟會,不若到了那日,我帶你去看廟會。據說護國寺立也有得道高僧。‘佛道本是一家’,護國寺也是一樣的。”
“當真?我記得與你一同看廟會,還是小時候的事。”趙安諾眉里眼裡都是笑意,“你還買了一串紅果給我,可惜那時候人太多,紅果不知道被擠到哪裡去了,我還哭得傷心。”
這麼久遠的事,寧謙都記得不甚清楚。見趙安諾眉飛色舞的講小時候第一次逛廟會的情形,寧謙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跟在他身後,可憐巴巴喊“寧謙哥哥”的小姑娘,見到路上有乞討的老者,翻遍了口袋,只得將一塊蒸糕放到發污的破碗中的小姑娘。
“安諾,咱們去許願要一個女兒罷?像你一樣,我一定好生疼愛她。”
趙安諾面頰飛上可疑的紅暈,心裡卻是甜絲絲的,“若是男孩呢?”寧謙牽著趙安諾的手,“男孩,就送他去學藝,就算是行走江湖,也不叫他再踏入這個朝堂半步,只管每日快意江湖,做個赫赫有名的大俠。咱們就再生個女兒,好好地為她擇一門好婚事,有娘家疼著,婆家愛著,定要她做世上最幸福的女子!”
作者有話要說: 我來啦~終於得了空閒過來更文啦~
我很激動,我知道你們沒有很激動……
☆、第一百四十五章 捉拿歸案
乾元殿靜悄悄的,就連來往的宮人行至殿外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唯恐驚到了殿中的人,惹來殺身之禍。
寧謙與趙安倫跪在殿中,聖上手中握著一封信函,神情肅穆。
“我只道趙安錫手中僅憑這他府中親兵那些人馬,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你們也一直向朕保證,定會將那個逆子押解回京。可現在呢?為什麼會讓他們出了中原,跑到了突厥去?”
趙安倫偷偷看了一眼寧謙,二人短暫的眼神交流了一番。
“回聖上,趙安錫手下不僅有府中親兵,還有一支他私養的死士。”趙安倫回道,“兒臣也曾多次派兵前去捉拿,或是半路堵截,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後來據回來回話的人說,趙安錫手下的人一旦被抓,便會服毒自盡,兒臣才判定,趙安錫手下有死士。”
聖上手中的密信正是守衛陽關的將領段西風送來的,上面言說在陽關附近看到了趙安錫帶兵在陽關一帶駐紮。聖上收到密信便立即召了寧謙與趙安倫二人入宮。
憑著與納剌英衛的關係,寧謙並不擔心趙安錫在突厥能翻起多大的風浪來。聖上面前,他卻不能明說。此時聖上正是疑心多慮的時候,他不能說,以後更不能說。
聖上冷哼一聲,“難不成宮中的十萬御林軍並上禁軍,還敵不過區區幾個死士?”
趙安倫想到寧謙手下的“名劍莊”,朝中重臣都能手握武林盟主之位,更何況訓練出一支不懼宮中禁軍的死士。“聖上坐鎮宮中,兒臣不能置聖上與各位娘娘的安危於不顧。”
聖上因著這句話,面色稍有和緩。“行了,都起來吧。”趙安倫與寧謙畢恭畢敬的站起,退至一邊。
“十三,你拿著朕的手諭去驃騎營,調動驃騎營的軍馬前往陽關將那逆子捉拿回來。”驃騎營是駐紮在京郊外的一支鐵軍,隸屬於方老將軍手下,一切調度都需經過聖上的手諭與方老將軍的虎符才可。
趙安倫領命。寧謙只管袖手旁觀,他要做的向來都不在明面上。
趙安諾也進了宮,卻只是在靈霄宮內等待寧謙,並沒有驚動聖上與皇后張氏。寧謙自乾元殿出來,趙安倫面帶笑意,“原本還想著邀你去府里喝一杯,怕是不能了。”
“辦差要緊。安諾還在靈霄宮等我,就不隨著王爺出宮了。”寧謙從袖間掏出一方令牌,“此去怕是少不得要遭遇趙安錫的死士頑強抵抗,王爺自去名劍莊持此令牌,便有人可保王爺一行無憂。”
趙安倫瞧著令牌乃是青銅所鑄,紋飾古樸,“名劍令?”
“正是。若是王爺此行順利,將趙安錫捉拿歸案,不如順帶著也查一查趙安謨的行蹤,將她們兄弟二人一併捉了,興許聖上見此大功,直接下旨賜了東宮,也為未可知。”
寧謙這話雖是玩笑,卻也一直是趙安倫的心頭大患。他們二人一日不除,他距儲君之位就一日無果。
“若是能有他們的消息就再好不過,京中之事還靠你多多籌謀。”趙安倫嘆了口氣,“行了,既然你不與我同去,我這就要走了。若是方便,順道去一趟王府,叫王妃不要掛念。”
寧謙點點頭,“王爺一切保重。”二人略一抱拳,在乾元殿外別過。
趙安諾遣了宮人將靈霄宮後面的一株柿樹上的柿子悉數摘了。因著“柿”與“逝”同音,太不吉利,宮中便定了規矩,是不許種植柿樹的。還是趙安諾偷偷買通了內務府的總管鳳慶,揀了個偏僻的地方,偷偷栽種了一棵。上面的甜柿凍了一整個冬天,又硬又紅,趙安諾在樹下瞧著,見到宮人扔下來一個甜柿,便著急上前撿了,在衣袖上擦了擦張口便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