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暮東山聽到這裡,眼含感激地看了看花婉,花婉微微一笑。
花武呷了口茶,繼續道:“她雖然這般胡鬧,但若非知道有你在他身邊,我還真無法放心。這事算我教女不嚴,你沒有錯。”這句話就算赦免了暮東山所有潛在的過失,暮東山聽罷,立刻俯身行禮道:“謝大將軍!”
花武點了點頭,喝了幾口茶之後,放下茶杯,走到堂北角一張很大的四方木桌旁。
那上面平鋪著一張地圖,花武拿起一盞粗燭燈,照著那地圖,對暮東山道:“言歸正傳,周作為起兵謀反之事,想必你已經聽說了。過來,我跟你說說。”
暮東山走到桌邊,花武將燭燈放低,湊近地圖,伸手在地圖上從北側居庸關一路往南滑,經過玉泉山、香山,沿著永定河一路畫到了先農壇以西,說道:“周作為的軍隊就是順著這條線進京,然後……”
花武在南苑西南邊“固安”的位置,用手指畫了個圈:“控制了固安大營,途經南紅門,北上進京。”
他畫完這兩條線,放下燈燭說道:“他們進關時被西山大營的人及時發現,還沒過西山就被鎮壓了。而固安大營是京城西南最大的軍營,周作為雖然拿到了兵權,但過永定河時內部起了矛盾,散成了兩隊,被咱們坐收漁利,一舉拿下了。”
花武說完這些,兩眼望著暮東山問道:“你怎麼看這事?”
暮東山沉思了片刻,沉聲道:“周作為從西北長途跋涉地調兵,這首先就不是明智之舉了。再者,他雖然拿到了固安大營的兵權,但顯然並不穩固,才會從內部分崩離析。從這兩點來看,他攻城的策略是失敗的。”
花武頷首表示贊同,繼而說道:“他從關外調兵,是因為他調動不了西山大營的兵馬,所以才捨近求遠。按照常理,他既然有辦法拿下固安大營,就應該先控制西山,他如果這麼做,就還有那麼一絲希望能成功。但從西山大營的線報來看,他連嘗試都沒嘗試,直接去了關外……這說明什麼?”
花武望著暮東山,沒有繼續說下去。
暮東山心中一動:“他太心急了。”
花武點了點頭:“不錯,出於某種原因他急於出兵,操之過急。”他伸手在地圖上西山大營的位置輕輕點了幾點,語重心長道,“沒有做好準備就出兵 - 是兵家大忌。”
花婉在旁聽著,忍不住插嘴道:“但過年趕集有著急的,打仗他著什麼急呢?”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花武指出周作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準備不充分,操之過急,花婉聽了忍不住道:“趕集有著急的,可打仗他著什麼急呢?”
花武道:“這個問題只有周作為能回答,但他已經死了。”
暮東山聞言道:“哦?是戰死的嗎?”
“是自殺。這次叛亂雖被及時鎮壓了,但皇上為此盛怒,下旨嚴查。周作為被抓之後,當晚就割喉自盡了。他若是從頭至尾死不認罪,或是請求輕判,這事大概也就這樣了。但他一字未吐就自行了斷,這件事就絕不簡單。”
“大將軍是說他背後有人?”
花武緩聲道:“我有線報說,周作為叛亂前,與祿親王,還有兵部侍郎石海聯繫頗為緊密。”
暮東山和花婉同時道:“祿親王?”
花武點了點頭:“是否巧合,現在還很難講。”他轉頭對暮東山交代,“我已跟聖上請過旨意,由你暫時接管京城禁軍總領一職。趕緊去辦交接吧。”
暮東山立刻俯身行禮:“謝大將軍!”轉身往堂外走去。
暮東山一離開,花婉就面帶不安地問花武:“爹,您的人說了什麼?怎麼會跟祿親王有關呢?”
花武面沉似水,低聲囑咐花婉道:“祿親王與此事有關,其實我早有察覺。但還沒有真憑實據,不能妄下定論,你出去也不要隨便亂講。事關重大,若有一絲差池,是要掉腦袋的。”
花婉神色一凜,正色道:“女兒明白。”
接下來數十日,暮東山都在幫花武嚴查周作為叛亂之事,卻一直沒能查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周作為死前留下一封認罪書,將所有罪行獨攬下來,連個查案的機會都沒給大理寺,被抓當夜就死了個乾淨利索。
周作為的認罪書上,將自己的罪行一五一十逐一交代,就連原因和佐證都寫得十分清楚,讓旁人連半點質疑的餘地都沒有。
但正因為這樣的一番大包大攬,在花武看來反像是預先設計好的,令周作為的認罪顯得極其牽強 - 最起碼他自己和暮東山都是心存懷疑的。
花武叫暮東山從周作為身邊人下手,追溯著往上查,卻總是查到一半線索就斷了。每當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可能知道內情的人,卻不是暴死就是失蹤,讓原本出現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
但也正是如此,讓花武愈加懷疑。
時過半月。
這日,花武將暮東山叫到府中,再次談及此事。
兩人就這半月來的調查結果探討了幾個時辰,卻始終不能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說到後來,再無新的想法可說,就默然無語地各自思索起來。
花武手握一盞白瓷茶碗,在腦中梳理幾日來得到的情報。正想得入神的時候,暮東山忽然開口說道:“祿親王已經連續多日未曾上朝,聽說這次病得很重。”
花武呷了口茶,繼續道:“她雖然這般胡鬧,但若非知道有你在他身邊,我還真無法放心。這事算我教女不嚴,你沒有錯。”這句話就算赦免了暮東山所有潛在的過失,暮東山聽罷,立刻俯身行禮道:“謝大將軍!”
花武點了點頭,喝了幾口茶之後,放下茶杯,走到堂北角一張很大的四方木桌旁。
那上面平鋪著一張地圖,花武拿起一盞粗燭燈,照著那地圖,對暮東山道:“言歸正傳,周作為起兵謀反之事,想必你已經聽說了。過來,我跟你說說。”
暮東山走到桌邊,花武將燭燈放低,湊近地圖,伸手在地圖上從北側居庸關一路往南滑,經過玉泉山、香山,沿著永定河一路畫到了先農壇以西,說道:“周作為的軍隊就是順著這條線進京,然後……”
花武在南苑西南邊“固安”的位置,用手指畫了個圈:“控制了固安大營,途經南紅門,北上進京。”
他畫完這兩條線,放下燈燭說道:“他們進關時被西山大營的人及時發現,還沒過西山就被鎮壓了。而固安大營是京城西南最大的軍營,周作為雖然拿到了兵權,但過永定河時內部起了矛盾,散成了兩隊,被咱們坐收漁利,一舉拿下了。”
花武說完這些,兩眼望著暮東山問道:“你怎麼看這事?”
暮東山沉思了片刻,沉聲道:“周作為從西北長途跋涉地調兵,這首先就不是明智之舉了。再者,他雖然拿到了固安大營的兵權,但顯然並不穩固,才會從內部分崩離析。從這兩點來看,他攻城的策略是失敗的。”
花武頷首表示贊同,繼而說道:“他從關外調兵,是因為他調動不了西山大營的兵馬,所以才捨近求遠。按照常理,他既然有辦法拿下固安大營,就應該先控制西山,他如果這麼做,就還有那麼一絲希望能成功。但從西山大營的線報來看,他連嘗試都沒嘗試,直接去了關外……這說明什麼?”
花武望著暮東山,沒有繼續說下去。
暮東山心中一動:“他太心急了。”
花武點了點頭:“不錯,出於某種原因他急於出兵,操之過急。”他伸手在地圖上西山大營的位置輕輕點了幾點,語重心長道,“沒有做好準備就出兵 - 是兵家大忌。”
花婉在旁聽著,忍不住插嘴道:“但過年趕集有著急的,打仗他著什麼急呢?”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花武指出周作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準備不充分,操之過急,花婉聽了忍不住道:“趕集有著急的,可打仗他著什麼急呢?”
花武道:“這個問題只有周作為能回答,但他已經死了。”
暮東山聞言道:“哦?是戰死的嗎?”
“是自殺。這次叛亂雖被及時鎮壓了,但皇上為此盛怒,下旨嚴查。周作為被抓之後,當晚就割喉自盡了。他若是從頭至尾死不認罪,或是請求輕判,這事大概也就這樣了。但他一字未吐就自行了斷,這件事就絕不簡單。”
“大將軍是說他背後有人?”
花武緩聲道:“我有線報說,周作為叛亂前,與祿親王,還有兵部侍郎石海聯繫頗為緊密。”
暮東山和花婉同時道:“祿親王?”
花武點了點頭:“是否巧合,現在還很難講。”他轉頭對暮東山交代,“我已跟聖上請過旨意,由你暫時接管京城禁軍總領一職。趕緊去辦交接吧。”
暮東山立刻俯身行禮:“謝大將軍!”轉身往堂外走去。
暮東山一離開,花婉就面帶不安地問花武:“爹,您的人說了什麼?怎麼會跟祿親王有關呢?”
花武面沉似水,低聲囑咐花婉道:“祿親王與此事有關,其實我早有察覺。但還沒有真憑實據,不能妄下定論,你出去也不要隨便亂講。事關重大,若有一絲差池,是要掉腦袋的。”
花婉神色一凜,正色道:“女兒明白。”
接下來數十日,暮東山都在幫花武嚴查周作為叛亂之事,卻一直沒能查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周作為死前留下一封認罪書,將所有罪行獨攬下來,連個查案的機會都沒給大理寺,被抓當夜就死了個乾淨利索。
周作為的認罪書上,將自己的罪行一五一十逐一交代,就連原因和佐證都寫得十分清楚,讓旁人連半點質疑的餘地都沒有。
但正因為這樣的一番大包大攬,在花武看來反像是預先設計好的,令周作為的認罪顯得極其牽強 - 最起碼他自己和暮東山都是心存懷疑的。
花武叫暮東山從周作為身邊人下手,追溯著往上查,卻總是查到一半線索就斷了。每當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可能知道內情的人,卻不是暴死就是失蹤,讓原本出現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
但也正是如此,讓花武愈加懷疑。
時過半月。
這日,花武將暮東山叫到府中,再次談及此事。
兩人就這半月來的調查結果探討了幾個時辰,卻始終不能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說到後來,再無新的想法可說,就默然無語地各自思索起來。
花武手握一盞白瓷茶碗,在腦中梳理幾日來得到的情報。正想得入神的時候,暮東山忽然開口說道:“祿親王已經連續多日未曾上朝,聽說這次病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