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楊五聽罷沉默不語。
花婉似乎不想再提李煜的事,她轉頭望向桌上攤開的那張半卷的《龍盤虎踞圖》,說道:“這幅湘繡阿敏繡了很久,自從她知道我要嫁給李煜,就開始繡,前前後後繡了大概有小半年。出事之前,她跟我提過,說就差最後幾筆了,很快就能給我。誰知接下來就發生了那樣大的變故。”
楊五問道:“那這幅畫最後是怎麼到了婉夫人手上的?”
“是我丈夫轉交給我的。他奉旨查封太子府,阿敏最後將這卷畫交給他,說那是她承諾我的新婚禮物,不可食言。”
“婉夫人當時可曾注意到這畫中有蹊蹺?”
花婉淡笑了笑:“就算你剛才指給我看的時候,我也要仔細看才能看出來。以我那時悲傷混亂的心情,怎麼可能注意到這樣隱秘的事?”
她轉著手中的茶杯,緩聲道:“不過,即便這畫上提及祿親王,你也大可不必多慮。我想那多半是阿敏和他之間的感情牽絆。”
“感情牽絆?”
“三哥對阿敏一往情深,我雖然跟阿敏從小一起長大無話不談,但關於三哥,她卻從未跟我提過一個字。她跟太子婚後伉儷情深,對三哥的打擊很大。而至於她是否對他也有感情,除了阿敏自己,誰又知道呢?”
“婉夫人的意思是……這幅畫中所傳達的只是太子妃對祿親王的某種感情?”
花婉輕嘆道:“我猜大概是吧。”
楊五沒有說話,但心裡卻不甚認同。他有種莫名的直覺,公孫敏想傳達的絕非只是感情牽絆那麼簡單,否則她為何要在給花婉的嫁妝上,繡上自己對另一個男人的情感? — 這本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
他凝神瞧著老虎頭上的那兩個字,預感公孫敏想傳達的是關於李祿的一個驚人秘密:不然她絕不會在生命最後一刻的緊要關頭,把矛頭指向李祿。
———————
回到瑢王府,楊五的心情並未因為了解了當年太子案的內情而輕鬆多少,反而更加沉重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知道李祿不僅跟太子案脫不了干係,甚至還可能是太子案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
可是他沒有證據。
他有的只是一種異常篤定的直覺。
臨離開煜王府時,楊五躊躇再三,還是開口詢問了花婉能否想辦法把阿柳從祿王府接出來。花婉給他的回答是暫時無法:“倘若柳如煙是我的侍女,就都還好說。但我與她非親非故,而她又是個沒有戶籍的青樓女子,誰買去就是誰的。我沒有穩妥的理由,是不能貿然去祿王府要人的。”
花婉了解楊五對阿柳的心意,所以對他提出這種要求倒不覺得怎樣無理,只是實在沒有可救她的辦法,最後只能補上一句:“至於她假扮晴兒的事,你不用擔心,對外人或者我父親那邊,我都可以幫你圓謊,直到瑢親王把晴兒帶回來。”
回到瑢王府後的幾日,楊五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站在長廊下沉思。到底怎麼才能名正言順地把阿柳從祿親王身邊帶走成了最困擾他的事。時間一天天流逝,楊五的耐性也一日一日地被消磨。他甚至開始考慮若明的方法不行,就只能使用其他手段了。
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打決定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把阿柳從祿王府弄出來之後,楊五就忽然開始做一些毫無頭緒的夢。
在夢裡,有時他會看見阿柳孤獨地坐在遠處,面帶憂傷,身影纖弱,只有模糊的一點。每當他想上前安慰,卻總是在即將觸碰到她時,眼看著她就像一縷煙般的消失在自己的手中。
再後來,更多時候,他會夢見自己回到了兒時 — 還跟師父何秉良學藝的那段日子。
自從師父去世後,楊五有意在內心裡屏蔽了許多過往的回憶。師父當年為救自己而死,他內心為此一直深懷愧疚,所以年少時他像給自己催眠一樣,不斷地暗示自己忘記當年關於玄黃教的一切,只專心往前看,就是為了能讓自己心如止水地專注於傳承何派手藝,好有朝一日在江湖中替師父揚名立萬。
但不知為何,對阿柳的惦念打開了他記憶的閘門,情感的波動像河水一般地將過往衝到了他腦中。那些封印多年的回憶在他腦海中逐一浮現。
在夜裡、夢中,他越來越頻繁地回到兒時。
黃沙滾滾,揚塵蔽日。
護城河被染成了腥紅色,在殘陽下像盛滿了血水。
楊五看見遠處巍峨高聳的城牆轟然倒塌,叛軍如洪水般從破開的洞口涌皇城。還沒有塌陷的城牆上,朝廷的箭像撒開的鐵網鋪天蓋地地向叛軍罩去,人如隔斷的稻草,齊刷刷地倒在地上。
他在夢裡再次回到了十一歲。
巨石從城牆上砸下,發出震耳欲聾的巨大聲響,沖天的喊殺聲將楊五湮沒。
他覺得自己的身體仿佛變成了一具被抽空的空殼,隨著吶喊的人流,像被風吹起一般,在滾滾沙塵和夕陽黏稠的紅色中,與風融在一起,被吹向遠方。
他輕飄飄地落在了玄黃教的總堂上。
血肉重新回到了他身體內,他蜷縮在一個漆黑狹小的空間裡,被一個人緊緊地抱著。一隻粗大骯髒的手捂著他的嘴:“官兒,千萬別出聲。”
花婉似乎不想再提李煜的事,她轉頭望向桌上攤開的那張半卷的《龍盤虎踞圖》,說道:“這幅湘繡阿敏繡了很久,自從她知道我要嫁給李煜,就開始繡,前前後後繡了大概有小半年。出事之前,她跟我提過,說就差最後幾筆了,很快就能給我。誰知接下來就發生了那樣大的變故。”
楊五問道:“那這幅畫最後是怎麼到了婉夫人手上的?”
“是我丈夫轉交給我的。他奉旨查封太子府,阿敏最後將這卷畫交給他,說那是她承諾我的新婚禮物,不可食言。”
“婉夫人當時可曾注意到這畫中有蹊蹺?”
花婉淡笑了笑:“就算你剛才指給我看的時候,我也要仔細看才能看出來。以我那時悲傷混亂的心情,怎麼可能注意到這樣隱秘的事?”
她轉著手中的茶杯,緩聲道:“不過,即便這畫上提及祿親王,你也大可不必多慮。我想那多半是阿敏和他之間的感情牽絆。”
“感情牽絆?”
“三哥對阿敏一往情深,我雖然跟阿敏從小一起長大無話不談,但關於三哥,她卻從未跟我提過一個字。她跟太子婚後伉儷情深,對三哥的打擊很大。而至於她是否對他也有感情,除了阿敏自己,誰又知道呢?”
“婉夫人的意思是……這幅畫中所傳達的只是太子妃對祿親王的某種感情?”
花婉輕嘆道:“我猜大概是吧。”
楊五沒有說話,但心裡卻不甚認同。他有種莫名的直覺,公孫敏想傳達的絕非只是感情牽絆那麼簡單,否則她為何要在給花婉的嫁妝上,繡上自己對另一個男人的情感? — 這本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
他凝神瞧著老虎頭上的那兩個字,預感公孫敏想傳達的是關於李祿的一個驚人秘密:不然她絕不會在生命最後一刻的緊要關頭,把矛頭指向李祿。
———————
回到瑢王府,楊五的心情並未因為了解了當年太子案的內情而輕鬆多少,反而更加沉重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知道李祿不僅跟太子案脫不了干係,甚至還可能是太子案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
可是他沒有證據。
他有的只是一種異常篤定的直覺。
臨離開煜王府時,楊五躊躇再三,還是開口詢問了花婉能否想辦法把阿柳從祿王府接出來。花婉給他的回答是暫時無法:“倘若柳如煙是我的侍女,就都還好說。但我與她非親非故,而她又是個沒有戶籍的青樓女子,誰買去就是誰的。我沒有穩妥的理由,是不能貿然去祿王府要人的。”
花婉了解楊五對阿柳的心意,所以對他提出這種要求倒不覺得怎樣無理,只是實在沒有可救她的辦法,最後只能補上一句:“至於她假扮晴兒的事,你不用擔心,對外人或者我父親那邊,我都可以幫你圓謊,直到瑢親王把晴兒帶回來。”
回到瑢王府後的幾日,楊五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站在長廊下沉思。到底怎麼才能名正言順地把阿柳從祿親王身邊帶走成了最困擾他的事。時間一天天流逝,楊五的耐性也一日一日地被消磨。他甚至開始考慮若明的方法不行,就只能使用其他手段了。
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打決定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把阿柳從祿王府弄出來之後,楊五就忽然開始做一些毫無頭緒的夢。
在夢裡,有時他會看見阿柳孤獨地坐在遠處,面帶憂傷,身影纖弱,只有模糊的一點。每當他想上前安慰,卻總是在即將觸碰到她時,眼看著她就像一縷煙般的消失在自己的手中。
再後來,更多時候,他會夢見自己回到了兒時 — 還跟師父何秉良學藝的那段日子。
自從師父去世後,楊五有意在內心裡屏蔽了許多過往的回憶。師父當年為救自己而死,他內心為此一直深懷愧疚,所以年少時他像給自己催眠一樣,不斷地暗示自己忘記當年關於玄黃教的一切,只專心往前看,就是為了能讓自己心如止水地專注於傳承何派手藝,好有朝一日在江湖中替師父揚名立萬。
但不知為何,對阿柳的惦念打開了他記憶的閘門,情感的波動像河水一般地將過往衝到了他腦中。那些封印多年的回憶在他腦海中逐一浮現。
在夜裡、夢中,他越來越頻繁地回到兒時。
黃沙滾滾,揚塵蔽日。
護城河被染成了腥紅色,在殘陽下像盛滿了血水。
楊五看見遠處巍峨高聳的城牆轟然倒塌,叛軍如洪水般從破開的洞口涌皇城。還沒有塌陷的城牆上,朝廷的箭像撒開的鐵網鋪天蓋地地向叛軍罩去,人如隔斷的稻草,齊刷刷地倒在地上。
他在夢裡再次回到了十一歲。
巨石從城牆上砸下,發出震耳欲聾的巨大聲響,沖天的喊殺聲將楊五湮沒。
他覺得自己的身體仿佛變成了一具被抽空的空殼,隨著吶喊的人流,像被風吹起一般,在滾滾沙塵和夕陽黏稠的紅色中,與風融在一起,被吹向遠方。
他輕飄飄地落在了玄黃教的總堂上。
血肉重新回到了他身體內,他蜷縮在一個漆黑狹小的空間裡,被一個人緊緊地抱著。一隻粗大骯髒的手捂著他的嘴:“官兒,千萬別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