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龍雲果然中計,他匆忙把部隊撤回了他的首府,紅軍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從富民附近過了普渡河。雲南的情況就是如此。沒有再發生別的戰鬥。

  傳教士博薩哈待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他只知道他們越過了雲南邊界,翻過了烏蒙山,踏上了一條條艱難曲折的小路。這些路對他已經很難了,對體力迅速衰退的凱爾納神父來說就更艱難了。

  在他們開始走上平原的時候,博薩哈特聽說他要被釋放了。後來,肖克終於告訴他,紅軍靠近昆明時就放他,但凱爾納還得繼續跟他們走。

  四月十一日星期六下午,肖克宴請博薩哈特,進行了輕鬆的談話。肖克將軍表示很奇怪,象博薩哈特這種在外國受過教育的人居然還相信亡帝。肖克說:“你肯定知道我們人類都是從猴於變來的。”

  博薩哈特對肖克說.進化只不過是一種理論。在他看來,“相信我們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比相信上帝需要有更堅強的信念”。

  現任政治局委員、當時的六軍團政委王震對博薩哈特說:“你給報紙寫文章時要記住,我們是朋友。你看到我們待窮人多好,我們是按原則辦事的,我們並不是報導中誹謗我們的所謂土匪。”

  肖克說,他不反對博薩哈特作為一個遊客再回到中國來,“甚至允許你辦一所學校,條件是你不能用對上帝的信仰來麻醉學生和老百姓。”

  吃飯時,凱爾納神父也在座。飯後,博薩哈特警告一個他稱作“吳法官”的負責管理俘虜的人說,如果神父得不到比較好的照料,是會死的。他要求給凱爾納配備一個勤務員,保證凱爾納有水喝,能洗澡,有烤火的燃料和鋪床的稻草。吳法官答應改善一些。他們還要讓凱爾納喝到一些咖啡和可可。

  第二天清晨,紅軍早已上路,博薩哈待走進了富民縣城。這天是復活節。他的苦難結束了。

  很多年之後,博薩哈待聽說,他獲釋後十天,神父就死了。共產黨人沒收了一個非常有錢的地主的一口製作考究的棺材,雇腳夫把這口很沉的棺材抬到山坡上把神父葬在那裡。紅軍繼續前進。誰知棺材太沉,腳夫們拿了工錢,等紅軍—走,就把棺材放在山坡上。不久,棺材被路過的土匪撬開,他們指望在裡面找到隨葬的綾羅綢緞。但看到的卻是神父骨瘦如柴的屍體,身上穿著用最廉價的黑布做的法衣。他們覺得不值得為這浪費時間,扔下蓋子,走了。那天夜裡,狼來了……

  六軍團和二軍團甩掉敵人後,從富民直奔金沙江。這是一場速度的競賽。他們走的是通往大理和美麗而著名的洱海的大路,然後去鶴慶和麗江,這是金沙江的兩個渡口,位於一方面軍過江渡口皎平渡的西北一百五十英里。他們離西藏很近了。這裡的山要高得多,但是河兩岸的路卻很好走,山也比較低,不超過一萬英尺。金沙江在這海拔約六千英尺的地方奔流著。近兩萬英尺高的玉龍山峰,山頂積雪,冰川秀麗,十分壯觀。

  二方面軍一路馳騁,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偶而有幾架國民黨的雙翼飛機懶洋洋地在他們上空盤旋偵察。

  他們到達麗江時,那裡舉行了一番慶祝。當紅軍穿過這個漢族和納西族混居的鎮子時,受到了群眾的夾道歡迎。人們象歡迎凱旋歸來的英雄一樣歡迎賀龍和肖克。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和在畢節一樣,麗江也有一位出名的清朝學者,名叫和松樵。他不是翰林,而是進士。他曾經是孫中山的部下。他和麗江縣長王鳳瑞商量之後,決定歡迎共產黨人通過縣境。王自己跑到山裡去了,等賀龍和肖克走後才回來,他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他是軍閥龍雲的門徒,但在共產黨人的統治下繼續做事,而且升任了高職。一九八四年時,他還在世,是年已八十四歲的老翁了。

  四月二十五日,先頭部隊選擇了渡江地點。沿金沙江四十英里的一段距離內有五個主要渡口,大部分部隊是從石鼓過的江,這裡江面平靜,有平展舒坦的沙灘。賀龍的部隊四月二十六日開始過江。肖克的部隊走了四十英里,於四月二十六日到達石鼓,第二天開始過江。他們有很多船,到二十八日黃昏,一萬八千人馬全部過了江。雖然沒有一人被敵人打死,但由於馬匹受驚,一條船翻了,淹死了十七人。一個司號員擔任警戒,每次國民黨飛機飛臨渡口上空,他就吹號報警。

  他們準確無誤地向北挺進,在彝人區里沒有發生什麼問題,在藏族區里卻遇到了一些麻煩。肖克說:“我們用銀元買糧食、食物和其他東西。我們有了傷病員,少數民族人民就給我們牲口幫忙。”

  七月二日,賀龍和他的部隊到達四方面軍設在甘孜的司令部。在此之前,肖克帶領部隊已到了。肖克回憶說;“他們非常友好。我們剛剛翻過雪山,每個人就領到一件暖和的毛衣。大家的精神都很不錯。”

  第二十九章 浪子回頭

  自命不凡的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同毛分裂之後,自感反而萬事諸多不順。(當然,張聲稱是毛搞的分裂。)

  張的第一個行動是把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權從毛的手中奪過來。他分別在阿壩和卓克基的喇嘛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毛集會。他宣布成立民族獨立特別政府。他宣布黨的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為非法。一九三五年十月五日,他宣布成立了新的臨時中央委員會,自命為總書記。這一聲明是在離馬爾康約二十五英里的卓木碉發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