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可崇禎卻是不予理會,只是說了句“戶部如此多官員,分干到責就可。要錢麼?國庫剛剛得稅賦三百萬兩,儘管拿去用。”楊子榮只好聽旨遵命。
這三百萬兩的稅賦卻是剛剛出海的商船所納,自從上次出船後那些世家大族獲得巨大的利益之後,第二次更是瘋狂的出海,而那些出海所帶的貨物大多是採辦自大明朝廷所開的工廠,又極大的繁榮大明的經濟和吸納更多有的勞動力。
甚至有些地方勞動力不足。幸好,嚴冬之際,有大批的難民從京師河南等地南下,有效的補充到各地,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跡象。
這一切跡象都在說明,大明的國力正在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甚至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不為過。
可兵部官員的日子卻是過得極為艱苦,因為春天的到來,也正是滿清南下打秋谷之時。儘管山東與山海關布有重兵,可是關於後勤的補給,兵器的修補等等依然忙得如同陀螺一般-----團團轉。
打秋谷,滿清時而有之,崇禎在位之時,竟然有五次肆無忌憚的進行。
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滿清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東腹地,俘獲人口三十餘萬人丁,殺害官吏數百人。為此,在十一月辛丑,崇禎還第三次下罪己詔,詔曰:“……比者災害頻仍,干戈擾攘,興思禍變,宵寧,實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寬。自今為始,朕敬於宮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視事,務期殲**寇以贖罪戾……”。
實在是漢族史上,最為窩囊的軍事戰爭,也是最為無奈之事。當此事,明軍久不練兵,兵缺勇怕死,見清兵而來,丟器而走;將無軍紀,不知兵事,一觸清兵則敗。
如今,崇禎有著新式火槍兵,又有果敢英勇之將士,謀定而後動,有心算無心,必讓此次南下打秋谷的清兵有去無來。為此,崇禎即時在朝堂之上揮筆即毫,寫下如此前世他最尊敬的老毛詩句: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卷四、三足鼎立勢-卷五、勇義鑄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勇義鑄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攝政王府的大廳之上,聚集了滿清各大要員。
攝政王多爾袞正臉色陰沉的聽著戶部代玉的朝報,只聽代玉聲調不變的道:“順治二年元月至三月間突發大雪,天氣嚴寒,幸有攝政王明智之舉,及明發放禦寒之物於民眾,才使死亡之人大大減少。但是,寒冷這個天禍也使得大片房屋倒塌,以致喪失國民三萬六千人,其中婦孺老少占了六成,更有牛馬羊死傷達六十三萬多頭,損失甚巨。”
“完了麼?”攝政王多爾]沉聲的問道。
“回攝政王,情況基本如臣所述。”代玉恭聲道,心中卻是嘀咕道,難道這些還不夠麼?
要知道,滿清人口本就不多,滿打滿算也不過數十萬之數,如今一下子損失三萬多人,可以用災難一詞來形容。如果不是多爾袞聽從程文芳的意見,不顧耗費國庫,將所有的禦寒之物免費發放下去,只怕死的人也翻上一番。
牛馬羊這些死的再多也可以當作口糧,而人口卻是需要二十年才能補充得過來。缺少人口,這樣一來,在與大明爭戰之中,未打已經落了下風。
“不知各位對今年的形勢有什麼看法?”多爾袞語氣當中多少有些無奈的問道。儘管他聰明多智,權力通天,卻是難以將大清推進大明一步。
“少了人口糧食,南下大明搶奪一番就是了。還能有什麼看法?”濟爾哈朗笑道,“莫非攝政王久處高位,難道怕了大明不成。”
未等多爾袞出聲,便有人搶先道。
“依臣之見。當是組織民眾。休生養算。恢復生產。積蓄力量。”被譽為大明第一漢奸地程文芳出來道。“我大清地處東北。所受凍災較大明尤甚。切不可任意南下。若是中了崇禎之計。損兵折將地話。對大清而言。只怕比凍災還在甚之。”
濟爾哈朗大怒道:“又是你這個漢奸!莫非你認為我大清地鐵騎會怕了大明那些不堪一擊地士兵?”
“就是。”寧完我附合道。“戰爭之事。豈可未戰先怯?!”
寧完我。乃是清初大臣。字公甫。遼陽(今屬遼寧)人。天命(1611626))中歸附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初在文館辦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聰間(1627-1635)屢上建議;定官制、辨服色。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多被採納。
濟爾哈朗笑道:“還是太傅說得對。況且。我大清勇士向無敗績。數次南下。皆是大獲而歸。此次也當不例外。”
“正如程先生所言。大明同樣深受凍災之影響。而大明官員皆是庸碌無為。又豈會擔心底下老百姓之死活。”寧完我分析道。“只怕大明被凍死之人。沒有百萬也有十多萬。正好利用此等良機向大明進發。搶奪人口糧食。增大清實力而弱大明之勢。”
這三百萬兩的稅賦卻是剛剛出海的商船所納,自從上次出船後那些世家大族獲得巨大的利益之後,第二次更是瘋狂的出海,而那些出海所帶的貨物大多是採辦自大明朝廷所開的工廠,又極大的繁榮大明的經濟和吸納更多有的勞動力。
甚至有些地方勞動力不足。幸好,嚴冬之際,有大批的難民從京師河南等地南下,有效的補充到各地,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跡象。
這一切跡象都在說明,大明的國力正在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甚至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不為過。
可兵部官員的日子卻是過得極為艱苦,因為春天的到來,也正是滿清南下打秋谷之時。儘管山東與山海關布有重兵,可是關於後勤的補給,兵器的修補等等依然忙得如同陀螺一般-----團團轉。
打秋谷,滿清時而有之,崇禎在位之時,竟然有五次肆無忌憚的進行。
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滿清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東腹地,俘獲人口三十餘萬人丁,殺害官吏數百人。為此,在十一月辛丑,崇禎還第三次下罪己詔,詔曰:“……比者災害頻仍,干戈擾攘,興思禍變,宵寧,實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寬。自今為始,朕敬於宮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視事,務期殲**寇以贖罪戾……”。
實在是漢族史上,最為窩囊的軍事戰爭,也是最為無奈之事。當此事,明軍久不練兵,兵缺勇怕死,見清兵而來,丟器而走;將無軍紀,不知兵事,一觸清兵則敗。
如今,崇禎有著新式火槍兵,又有果敢英勇之將士,謀定而後動,有心算無心,必讓此次南下打秋谷的清兵有去無來。為此,崇禎即時在朝堂之上揮筆即毫,寫下如此前世他最尊敬的老毛詩句: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卷四、三足鼎立勢-卷五、勇義鑄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勇義鑄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攝政王府的大廳之上,聚集了滿清各大要員。
攝政王多爾袞正臉色陰沉的聽著戶部代玉的朝報,只聽代玉聲調不變的道:“順治二年元月至三月間突發大雪,天氣嚴寒,幸有攝政王明智之舉,及明發放禦寒之物於民眾,才使死亡之人大大減少。但是,寒冷這個天禍也使得大片房屋倒塌,以致喪失國民三萬六千人,其中婦孺老少占了六成,更有牛馬羊死傷達六十三萬多頭,損失甚巨。”
“完了麼?”攝政王多爾]沉聲的問道。
“回攝政王,情況基本如臣所述。”代玉恭聲道,心中卻是嘀咕道,難道這些還不夠麼?
要知道,滿清人口本就不多,滿打滿算也不過數十萬之數,如今一下子損失三萬多人,可以用災難一詞來形容。如果不是多爾袞聽從程文芳的意見,不顧耗費國庫,將所有的禦寒之物免費發放下去,只怕死的人也翻上一番。
牛馬羊這些死的再多也可以當作口糧,而人口卻是需要二十年才能補充得過來。缺少人口,這樣一來,在與大明爭戰之中,未打已經落了下風。
“不知各位對今年的形勢有什麼看法?”多爾袞語氣當中多少有些無奈的問道。儘管他聰明多智,權力通天,卻是難以將大清推進大明一步。
“少了人口糧食,南下大明搶奪一番就是了。還能有什麼看法?”濟爾哈朗笑道,“莫非攝政王久處高位,難道怕了大明不成。”
未等多爾袞出聲,便有人搶先道。
“依臣之見。當是組織民眾。休生養算。恢復生產。積蓄力量。”被譽為大明第一漢奸地程文芳出來道。“我大清地處東北。所受凍災較大明尤甚。切不可任意南下。若是中了崇禎之計。損兵折將地話。對大清而言。只怕比凍災還在甚之。”
濟爾哈朗大怒道:“又是你這個漢奸!莫非你認為我大清地鐵騎會怕了大明那些不堪一擊地士兵?”
“就是。”寧完我附合道。“戰爭之事。豈可未戰先怯?!”
寧完我。乃是清初大臣。字公甫。遼陽(今屬遼寧)人。天命(1611626))中歸附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初在文館辦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聰間(1627-1635)屢上建議;定官制、辨服色。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多被採納。
濟爾哈朗笑道:“還是太傅說得對。況且。我大清勇士向無敗績。數次南下。皆是大獲而歸。此次也當不例外。”
“正如程先生所言。大明同樣深受凍災之影響。而大明官員皆是庸碌無為。又豈會擔心底下老百姓之死活。”寧完我分析道。“只怕大明被凍死之人。沒有百萬也有十多萬。正好利用此等良機向大明進發。搶奪人口糧食。增大清實力而弱大明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