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亞樓指示仿照1961年在遼東半島城子幢上空擊落斃命的敵P-2V飛行員的處理辦法,買口棺材埋葬陳懷,在其墓地立個標記:“此處埋葬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一九六二年九月九日擊落的美制蔣匪U-2飛機駕駛員陳懷。”

  9月10日是空軍第三次黨代會的開幕日,作為空軍黨委書記,劉亞樓得儘快回京主持會議。他匆匆忙忙地在向塘機場為二營舉行了祝捷大會,給二營記一等功。江西省特地給參戰指戰員每人慰勞一斤豬肉。

  慶功會後,岳振華戴著剛加一個“豆”的上校肩章,帶著給空軍黨代會的見面禮——小塊U-2殘骸,跟隨劉亞樓飛往北京。

  破敵之策

  1962年12月,空軍召開543部隊成軍後的第一次工作會議。劉亞樓提出以“積極、靈活、紮實、沉著”為地空飛彈部隊的作戰指導思想,並詳加解釋:“積極,就是總想打仗、打勝仗;靈活,就是靈活地使用兵力,恰當地處置戰鬥中的複雜情況;紮實,就是認真負責,嚴格要求,提高標準,一絲不苟,把各項工作做到家;沉著,就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掌握時機,可靠地發射飛彈,不打則已,打必擊落。這八個字,是個統一的整體。”

  這八字作戰方針,高度概括了地空飛彈部隊的作戰經驗,有力地指導了這支新型部隊今後的行動,對部隊連續擊落敵機起到重要作用。

  1963年3月28日,黑貓中隊中隊長楊世駒駕駛一架U-2飛機入侵酒泉,在113公里處,地空飛彈四營打開制導雷達天線,當即發現目標。可是敵機不再直飛設伏陣地,而是即作轉彎機動,向左繞飛,漸飛漸遠。

  U-2飛著飛著又向基地臨近。距陣地98公里處,四營再次打開雷達制導天線準備殲敵。好像有人告訴了敵機,那傢伙狡猾地又一次機動轉避。兩次轉彎,完成360度盤旋,留下一個粗黑的倒“S”字後飛出飛彈射程。怪事上報,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元帥專此指示:“查明原因,積累經驗。”

  負責國土防空的空軍副司令員成鈞經請示劉亞樓同意,讓四營移師蘭州榆中縣馬家寺設伏。這裡也是敵機高空照相的最佳路徑之一,空軍首長讓四營來這裡押上一寶,打個勝仗,以使部隊恢復士氣。

  6月3日,U-2捲土重來,入竄西北戰略要地上空偵察。飛彈四營正好設伏在敵機入竄蘭州的航路上,這一“寶”押得不能再好了。飛彈四營鎖定目標,但就在打開制導雷達天線時,敵機故伎重演,向外側繞飛,脫離飛彈30公里的殺傷範圍區。真是見鬼了!

  劉亞樓得報,沉吟說:敵機身上肯定藏有能識別我飛彈陣地叫不出名字的玩意兒,才得以逃脫致命的懲罰。

  他的猜測沒錯,後來才知:美國U-2飛機雖被中國空軍擊落,但它並未因此收斂。經過一段時間的偵察,美台軍方探知中國擁有地空飛彈部隊,美國也掌握了薩姆-2飛彈導向系統的工作頻率。為逃避地空飛彈的打擊,美方電子專家在U-2機上加安了第一代電子預警裝置——那玩意兒就叫12系統。這是一部小型機載雷達,只要薩姆飛彈制導雷達天線一打開,就可準確測出地空飛彈的陣地位置,並在螢光屏上顯示陣地的方位和距離,發出報警信號,飛行員便可從容不迫地駕駛飛機在飛彈發射前轉彎離去。

  劉亞樓不信吃了三五塹長不了一智,任憑“黑貓”逍遙得意,U-2飛機上的“玩意兒”(12系統)雖然技術高明,但也並非無懈可擊。3·28戰鬥後,他就親自組織研究打U-2的新對策,並派出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處長文綬上校等人前往部隊調查。

  文綬結合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電台曾被日軍定向而遭破壞的往事,認為敵機裝有能發現543地空飛彈雷達照射電磁波的儀器,能對制導雷達定位,依此逃出飛彈的殺傷區,隨即和參謀田在津等人立足於這種可能研究敵機的規律,採取對抗措施。在論證計算中,田在津算出只有在41公里開天線,敵機才有可能被地空飛彈攔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