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彼時,台灣飛高空偵察機的飛行員有一個大隊,12人,一人一架機。RB-57D於1955年出廠,1957年美國給了台灣兩架,編制為第五聯隊六大隊四中隊,駐桃園機場。RB-57D的去而不返,導致台、美軍方再次對這種飛機的使用價值進行評估。他們還以為中國空軍換裝了新型殲擊機,且性能已超過RB-57D,於是決定該型機退出現役。
欺人太甚
跨入20世紀60年代,美國急欲了解中國發展核武器的進展情況,技術一流的B-17偵察機,RB-57D高空偵察機、P-2V低空偵察機先後被解放軍空軍擊毀後,便利用台灣空軍飛行員駕駛U-2飛機“穿幕”,深入大陸內地偵察照相,系統搜集大陸重要工業設施、軍事部署等情報,全程跟蹤中國核彈和遠程飛彈發展過程。
U-2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情報機關特製的,該機於1955年8月第一次試飛,謊稱將在空軍氣象局的後勤和技術支援下,“用來研究湍流及氣象方面的情況”。但從翌年起,美國中央情報局即把它當作對其他國家進行空中偵察間諜活動的工具。因為它通體漆黑,機身修長,美國人送給它一個美麗的稱謂:“黑色間諜小姐”。
作為一種間諜飛機,該機有兩個絕技:一是飛得高,它的實際升限為2.2萬多米,當時裝備的任何一種殲擊機和高射炮對它都無能為力,美國人為此狂妄地聲稱:“U-2型飛機可以在任何時間,前往世界上任何地點去完成偵察,而不必擔心被擊落。”二是諜報本領強。它不僅可進行照相偵察,還可進行電子偵察。它裝有巨型航空攝影機,膠捲容量大,每卷軟片各長2000米,以其平均飛行速度每小時800公里計算,續航時間為8小時,每起飛一個架次可偵察9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照相清晰度,在1.8萬米以下,地面人員的活動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在9000米以下,地面人員所看報紙的標題可以放大看到。
1960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險些為U-2間諜飛機事件打將起來後,美國被迫承諾停止對蘇聯的U-2偵察行動,轉而開始刺探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國防技術力量的發展情況。但明目張胆在中國大陸上空偵察,畢竟也是侵犯了中國領空,在世界輿論面前顯得理屈,何況這種偵察非常危險,美國飛行員都不願冒險。為此,美國中情局看中了台灣,台灣空軍進入大陸上空,不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入侵問題,再說,海峽兩岸處於嚴重的軍事對立狀態,台灣當局理所當然會跟美國合作。就這樣,美台雙方沆瀣一氣。
1961年年初,美國中央情報局以600萬美元一架的價格,向台灣提供了兩架U-2飛機。台灣當局挑選飛行技術好、飛行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具有空中偵察經驗的人員擔任飛行員,編成“第35氣象偵察中隊”。該中隊隸屬於國民黨空軍總部情報署,實際上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指揮控制的一個戰略偵察中隊。因其隊徽設計特別:黑貓圖案代表機身(紅色底漆加一個黑貓頭),一對金亮的眼睛象徵高空攝影機,所以被稱為“黑貓中隊”。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和準備,“黑貓中隊”於1961年4月開始了名為“打開天窗”的偵察大陸之行。在8個月的沿海偵察後,於1962年1月13日起,開始執行對中國戰略武器基地的偵察任務。
“黑貓小姐”偵察到甘肅某基地並拍攝到飛彈發射架後,美國認定中國正處於大力研製戰略武器的關鍵時期,於是要求連續對大西北進行監視,希望它能在中國大陸上空打開一扇“天窗”,藉此幫助美方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中國的核心軍事機密,進而制定美國全球戰略。U-2在半年多時間裡,除新疆、西藏外,航跡幾乎遍及全國。
飛彈游擊戰術
連著幾次沒打著U-2,在外療養、回京後又馬不停蹄參加中央和軍委大會小會的劉亞樓,親自到空軍坐鎮指揮。他從值班的少將副參謀長手中接過上報總部的情況反映,只瀏覽了幾行便扔在桌上,好一頓奚落:這樣的東西你也能往總部送?幾點幾分,敵機一架,從台灣起飛,經過某某地方,對大西北進行了照相偵察,然後沿某某航線返回台灣,簡直就是一篇狗肉帳嘛。
滿屋子的將校們都被鎮住了。劉亞樓辦事認真,要求又高,在他跟前,不少人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感。副參謀長似乎有點不服氣,嘟噥著辯解:過去也是這樣寫報告,總部也是這樣要求的……
劉亞樓打斷他的話:過去一般情況下,這樣寫,當然可以,這回可不行。美國人給國民黨的新式飛機接二連三地對我核基地偵察,而我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對付它,任其逍遙,這情況你說有多嚴重?這麼嚴重的事情,我們不加分析不作研究,就作為一般的情況向總部反映,這怎麼行?總部首長會怎麼看?你把這麼一大摞的茅草送到上面去,不是顯得我們空軍司令部的水平太次了嗎?高級機關的同志這樣照抄照轉,不就成了傳聲筒留聲機廣播器啦?我看甚至還不如這些機器,這些機器起碼不要發薪金、不要晉級晉銜、不要分配住房……
劉亞樓看一眼副參謀長,繼而望著眾參謀,意味深長地說:什麼叫參謀,參謀不是傳聲筒,不是留聲機,參謀這個詞,是個主動詞,又參又謀嘛,就是應該參指揮員之先參,謀指揮員之先謀,才能成為指揮員的得力助手,參謀就是要這麼當!
欺人太甚
跨入20世紀60年代,美國急欲了解中國發展核武器的進展情況,技術一流的B-17偵察機,RB-57D高空偵察機、P-2V低空偵察機先後被解放軍空軍擊毀後,便利用台灣空軍飛行員駕駛U-2飛機“穿幕”,深入大陸內地偵察照相,系統搜集大陸重要工業設施、軍事部署等情報,全程跟蹤中國核彈和遠程飛彈發展過程。
U-2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情報機關特製的,該機於1955年8月第一次試飛,謊稱將在空軍氣象局的後勤和技術支援下,“用來研究湍流及氣象方面的情況”。但從翌年起,美國中央情報局即把它當作對其他國家進行空中偵察間諜活動的工具。因為它通體漆黑,機身修長,美國人送給它一個美麗的稱謂:“黑色間諜小姐”。
作為一種間諜飛機,該機有兩個絕技:一是飛得高,它的實際升限為2.2萬多米,當時裝備的任何一種殲擊機和高射炮對它都無能為力,美國人為此狂妄地聲稱:“U-2型飛機可以在任何時間,前往世界上任何地點去完成偵察,而不必擔心被擊落。”二是諜報本領強。它不僅可進行照相偵察,還可進行電子偵察。它裝有巨型航空攝影機,膠捲容量大,每卷軟片各長2000米,以其平均飛行速度每小時800公里計算,續航時間為8小時,每起飛一個架次可偵察9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照相清晰度,在1.8萬米以下,地面人員的活動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在9000米以下,地面人員所看報紙的標題可以放大看到。
1960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險些為U-2間諜飛機事件打將起來後,美國被迫承諾停止對蘇聯的U-2偵察行動,轉而開始刺探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國防技術力量的發展情況。但明目張胆在中國大陸上空偵察,畢竟也是侵犯了中國領空,在世界輿論面前顯得理屈,何況這種偵察非常危險,美國飛行員都不願冒險。為此,美國中情局看中了台灣,台灣空軍進入大陸上空,不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入侵問題,再說,海峽兩岸處於嚴重的軍事對立狀態,台灣當局理所當然會跟美國合作。就這樣,美台雙方沆瀣一氣。
1961年年初,美國中央情報局以600萬美元一架的價格,向台灣提供了兩架U-2飛機。台灣當局挑選飛行技術好、飛行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具有空中偵察經驗的人員擔任飛行員,編成“第35氣象偵察中隊”。該中隊隸屬於國民黨空軍總部情報署,實際上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指揮控制的一個戰略偵察中隊。因其隊徽設計特別:黑貓圖案代表機身(紅色底漆加一個黑貓頭),一對金亮的眼睛象徵高空攝影機,所以被稱為“黑貓中隊”。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和準備,“黑貓中隊”於1961年4月開始了名為“打開天窗”的偵察大陸之行。在8個月的沿海偵察後,於1962年1月13日起,開始執行對中國戰略武器基地的偵察任務。
“黑貓小姐”偵察到甘肅某基地並拍攝到飛彈發射架後,美國認定中國正處於大力研製戰略武器的關鍵時期,於是要求連續對大西北進行監視,希望它能在中國大陸上空打開一扇“天窗”,藉此幫助美方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中國的核心軍事機密,進而制定美國全球戰略。U-2在半年多時間裡,除新疆、西藏外,航跡幾乎遍及全國。
飛彈游擊戰術
連著幾次沒打著U-2,在外療養、回京後又馬不停蹄參加中央和軍委大會小會的劉亞樓,親自到空軍坐鎮指揮。他從值班的少將副參謀長手中接過上報總部的情況反映,只瀏覽了幾行便扔在桌上,好一頓奚落:這樣的東西你也能往總部送?幾點幾分,敵機一架,從台灣起飛,經過某某地方,對大西北進行了照相偵察,然後沿某某航線返回台灣,簡直就是一篇狗肉帳嘛。
滿屋子的將校們都被鎮住了。劉亞樓辦事認真,要求又高,在他跟前,不少人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感。副參謀長似乎有點不服氣,嘟噥著辯解:過去也是這樣寫報告,總部也是這樣要求的……
劉亞樓打斷他的話:過去一般情況下,這樣寫,當然可以,這回可不行。美國人給國民黨的新式飛機接二連三地對我核基地偵察,而我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對付它,任其逍遙,這情況你說有多嚴重?這麼嚴重的事情,我們不加分析不作研究,就作為一般的情況向總部反映,這怎麼行?總部首長會怎麼看?你把這麼一大摞的茅草送到上面去,不是顯得我們空軍司令部的水平太次了嗎?高級機關的同志這樣照抄照轉,不就成了傳聲筒留聲機廣播器啦?我看甚至還不如這些機器,這些機器起碼不要發薪金、不要晉級晉銜、不要分配住房……
劉亞樓看一眼副參謀長,繼而望著眾參謀,意味深長地說:什麼叫參謀,參謀不是傳聲筒,不是留聲機,參謀這個詞,是個主動詞,又參又謀嘛,就是應該參指揮員之先參,謀指揮員之先謀,才能成為指揮員的得力助手,參謀就是要這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