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創建“聯共情報組”的蘇聯駐蘭州軍事副代表孫平,俄文名字叫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被調到延安,擔任蘇軍情報組組長。他是1942年5月來延安的,身份是塔斯社記者、共產國際聯絡員、蘇軍情報部情報員。當時在延安還有一個以伊萬諾夫上校為首的蘇軍情報組,後來為了加強合作,蘇聯又派來了以基斯林科中將為首的各兵種混合情報組來延安。在蘇軍情報組離開後,孫平就留下來繼續與中共合作。
孫平為人靈活,重視了解中國情況,與中共合作得比以前好些。蘇方向來不大相信中共的情報質量,總是要求建立自己的情報網絡。中情部儘管不大情願,也有義務協助。1941年3月,蘇軍情報組在棗園後面的一個小山溝里,開設情報訓練班。參加學習的中共黨員被蘇方人員告知:“組織決定你做蘇聯特務!”蘇聯專家儘管中國話說得流利,用詞卻不大講究。那時“特務”是個貶義詞,大多用於批評國民黨,中國人哪有自稱特務的?
蘇聯情報訓練班的課程是聯共黨史、情報學、收發報技術、繪圖、照相,全由外籍教員授課。三個月之後畢業,全體學員被派往東北搜集日軍情報。
從延安到東北,要經過山西、河北,路途有國統區,有敵占區,不得不分散行動。
期間,經毛澤東同意,孫平開始同中共中央社會部聯繫,由社會部提供情報。此外還同八路軍總部及副總參謀長葉劍英、作戰部長李濤聯繫,同新華社長博古、西北局的高崗等中共各部委負責人聯繫,獲得了不少的信息。
有資料顯示,中央社會部一度想派人到東北和國際領導的情報組織取得聯繫。1938年,組織上準備派姚倫到東北工作。姚倫是東北人,1935年入黨,1938年任山西臨縣縣委書記,正在延安馬列學院讀書時,被調來當“蘇聯特務”。姚倫的目的地是大連,可是在雁北就卡住了。後來雁北軍分區有個關係人,是從大同煤礦逃回來的工人曹蘭池,了解敵占區情況,答應護送他們到大連。
這個曹蘭池沿途吃喝玩樂,不像個工人,後來還拉攏同行的邢相生逃跑到敵占區找工作。姚倫同當地地委書記商議,決定將其逮捕。突擊審訊,曹蘭池承認是日軍派來的奸細,而且與軍分區的偵察科長、民運科長有聯繫。此案繼續偵破,牽連到內部十幾個人。姚倫等人因此錯過去東北的時間,也就返回延安了。
共產國際、蘇共、蘇軍,都曾努力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情報系統,一批中共黨員因此當了一陣“蘇聯特務”。這種情報合作關係,對於創建不久的中共情報工作,也是一種歷練。
還有就是本書講到的一批中共情報員去當“蘇聯特務”,不過,那不是情報合作,而是情報鬥爭,而且在組織上脫離了中共的領導,變成了真正的國際特工。
作者的話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己於1943年5月28日解散,從此以後共產國際屬下的情報組織也大多數停止工作,只有極少數轉入蘇軍總參情報部繼續工作。
有關“紅色國際特工”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
也許這個名稱不太確切,但簡明扼要,容易理解。這個組織是在共產國際(第三國際)支持下,由原蘇軍總參情報部直接領導的。該組織在“二戰”時期,敵占各國都有,尤其是蘇聯臨近的國家,如中國、蒙古、朝鮮、日本及西方戰場。派往日本的“拉姆扎”小組和派往中國的“梅傑姆”小組,便是最著名的兩個。
由於該組織領導背景複雜,鬥爭極端隱蔽,我們整理出來的資料,就整個組織而言,也僅是一部分。但就是這些僅有的資料,已完全可以表現紅色國際特工可歌可泣的戰鬥業績,是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材。
全書完
孫平為人靈活,重視了解中國情況,與中共合作得比以前好些。蘇方向來不大相信中共的情報質量,總是要求建立自己的情報網絡。中情部儘管不大情願,也有義務協助。1941年3月,蘇軍情報組在棗園後面的一個小山溝里,開設情報訓練班。參加學習的中共黨員被蘇方人員告知:“組織決定你做蘇聯特務!”蘇聯專家儘管中國話說得流利,用詞卻不大講究。那時“特務”是個貶義詞,大多用於批評國民黨,中國人哪有自稱特務的?
蘇聯情報訓練班的課程是聯共黨史、情報學、收發報技術、繪圖、照相,全由外籍教員授課。三個月之後畢業,全體學員被派往東北搜集日軍情報。
從延安到東北,要經過山西、河北,路途有國統區,有敵占區,不得不分散行動。
期間,經毛澤東同意,孫平開始同中共中央社會部聯繫,由社會部提供情報。此外還同八路軍總部及副總參謀長葉劍英、作戰部長李濤聯繫,同新華社長博古、西北局的高崗等中共各部委負責人聯繫,獲得了不少的信息。
有資料顯示,中央社會部一度想派人到東北和國際領導的情報組織取得聯繫。1938年,組織上準備派姚倫到東北工作。姚倫是東北人,1935年入黨,1938年任山西臨縣縣委書記,正在延安馬列學院讀書時,被調來當“蘇聯特務”。姚倫的目的地是大連,可是在雁北就卡住了。後來雁北軍分區有個關係人,是從大同煤礦逃回來的工人曹蘭池,了解敵占區情況,答應護送他們到大連。
這個曹蘭池沿途吃喝玩樂,不像個工人,後來還拉攏同行的邢相生逃跑到敵占區找工作。姚倫同當地地委書記商議,決定將其逮捕。突擊審訊,曹蘭池承認是日軍派來的奸細,而且與軍分區的偵察科長、民運科長有聯繫。此案繼續偵破,牽連到內部十幾個人。姚倫等人因此錯過去東北的時間,也就返回延安了。
共產國際、蘇共、蘇軍,都曾努力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情報系統,一批中共黨員因此當了一陣“蘇聯特務”。這種情報合作關係,對於創建不久的中共情報工作,也是一種歷練。
還有就是本書講到的一批中共情報員去當“蘇聯特務”,不過,那不是情報合作,而是情報鬥爭,而且在組織上脫離了中共的領導,變成了真正的國際特工。
作者的話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己於1943年5月28日解散,從此以後共產國際屬下的情報組織也大多數停止工作,只有極少數轉入蘇軍總參情報部繼續工作。
有關“紅色國際特工”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
也許這個名稱不太確切,但簡明扼要,容易理解。這個組織是在共產國際(第三國際)支持下,由原蘇軍總參情報部直接領導的。該組織在“二戰”時期,敵占各國都有,尤其是蘇聯臨近的國家,如中國、蒙古、朝鮮、日本及西方戰場。派往日本的“拉姆扎”小組和派往中國的“梅傑姆”小組,便是最著名的兩個。
由於該組織領導背景複雜,鬥爭極端隱蔽,我們整理出來的資料,就整個組織而言,也僅是一部分。但就是這些僅有的資料,已完全可以表現紅色國際特工可歌可泣的戰鬥業績,是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材。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