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開不並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注1)

  此詩傲骨嶙峋,崖岸高潔,可說歷來詠菊詩賦少有比及者。

  然而,是什麼讓適才離去的少年於此盛宴寫下這麼決絕的詩句?聯想到少年身著白衣赴宴、始終緘默不語,當知其中必有緣故。

  寂靜良久,長須文士伯寧公率先開口道:“老夫久聞水墨畫法墨即是色,意境悠遠,今日終親得一見矣!此畫作實令人驚艷啊!這位楚家的少年郎畫法超絕,技巧精湛,深得丹青妙奧,已具巍巍大家之器宇,依老夫看來,怕是隴西李家的亦筠公子也有不及!”

  這位伯寧公顯然地位尊崇,且對丹青之道頗具造詣,座中賓客們聞言皆表贊同。

  若是李青筠在此,也必深以為然。他在古風書院期間曾與丹青妙手多番交流,如今的繪畫造詣確比重陽菊會之時有所進益,而這幅畫作又是感懷叢生,自勝過當日之作。

  “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這首題詩立身高節,仿若在自剖心志,似乎這位少年別有心曲啊?”伯寧公捋著鬍子不解地問道。

  陳佑賢也覺疑惑,“伯寧公所言甚是,佑賢也是不明其意,不妨請他來自己解說一番!”遂命侍者去請李青筠再次返席。

  沒過多會兒,李青筠重回到了席宴堂前。

  陳佑賢關切地問道:“雲青啊,適才眾位賓朋均對你的畫作稱許不已,只是對你所題詩句多有疑問,雲青可是心中有甚悒結?還是說府中誰人慢待了你?”

  李青筠揖手一禮,眉宇間憂色可見:“二公子言重了!雲青自到陽翟以來,蒙二公子盛情款待、禮遇有加,心中不勝感激!然雲青有一事不得不向二公子言明,為此打擾了貴客們的歡飲逸趣,還望諸位君子海涵!”

  說著又行了一個團輯之禮,繼續說道:“雲青此次離家千里,所為遊歷四方、增廣見聞。行經潁地,因感二公子摯誠相待,不覺戀棧多日。本待近日請辭東行,以區區粗陋畫作略表感念之情,不料詞焉不詳,致公子門下眾客多有不明,以為雲青有意留駐貴府……誤會已生,二公子不在府中,雲青欲陳無門,又恐驟然缺席盛宴有礙公子令名,不得不託於詩作,以表心志。既蒙召問,不敢自飾,此雲青題中真意,請二公子明鑑!”言罷更是長輯不起。

  他這一說眾人都明白了,楚雲青本來是應陳佑賢之請在府中做客,卻不知怎地令陳佑賢門下誤會了其意,還安排了他在賞英宴上獻技酬賓。本來可以直接找陳佑賢解釋清楚,偏趕上他出外冬狩。木以成舟,門客們不敢自作主張,仍按原議安排,多半還對楚雲青有過逼迫之舉!少年既不想傷了主人的顏面,又不願屈從於形勢,才借詩詠菊明志,以存氣節!

  如若不然,此間席罷,主從名分已定,還怎說得明白?日後待要離去,不免有損清名。

  知禮守節,才智兼具,其心更是皎皎如玉。一時間眾賓客大多暗生激賞之意。

  陳佑賢瞿然而起,“竟有此等事?”他快步走下堂階,以手相攜,神情既見激動又顯愧疚,“佑賢門下失禮,令雲青受委屈了!”

  說著懇請李青筠堂上就座,再次致歉。

  李青筠忙回禮道:“此事原怪不得二公子!便是公子門下也是忠心事主,並無差錯。只怪雲青自己表述不明,方有此誤會。更因雲青這點小事,竟打攪了諸位嘉客的雅興,心中實感不安!”

  陳佑賢與眾賓客又是一番場面之辭,一來二去,宴席再次恢復了原有的歡聲笑語……

  席間,賓客們對李青筠的詩畫更是讚不絕口,陳佑賢又嘆道:“今日之事雖說為佑賢門下行事欠妥,卻也是事出有因。佑賢素慕雲青高潔,嚮往之意確是出於真摯,方致有此誤解!雲青志存千里,佑賢也不敢阻礙你的前程,這府中的猗蘭軒,自此更不復待客,當誠勤灑掃以待君爾!”他目光期翼地看向李青筠,殷殷之情溢於言表。

  李青筠離席深揖一禮,情動處似不能自已,“雲青一介後生小子,籍籍無名,蒙二公子不棄,以上賓之禮相待,款款之心、知遇之情,如何不令雲青感激涕零?奈何而今學業未竟,家中高堂倚門而待,惟遊學有成後,回返鄉里上稟家君,方不失人子之道!二公子之心雲青銘感五內,不敢相忘也!”

  陳佑賢忙近前相扶,也是百感交集,“雲青之意我已經盡知,此事更不再言,斷不致令你為難!雲青既是去意已定,佑賢當再擺盛宴,為你踐行!今日堂上諸君既適逢其會,陳某便在此誠邀,敬請諸位賞光蒞臨!”

  主人高義情切、客亦節孝誠篤,一時堂上感慨不絕,贊聲沸騰……

  一幅寒菊、兩行詩字,席間之語有理有情,環環相扣,終於化解了此次困局!

  ——————————————————————————————————————————————

  註:借用南宋鄭思肖的《題畫菊》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