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JewishObsarveralldMlddleEastReview)上的文章,1952年2月29日,第10—11頁。

  ③見上文,原著第297—298頁;1950年3月27日《埃及進步報》(ProgresEgyptien)有目的地選刊了其中一部分。阿卜杜拉國王干1951年7月20日在那路撤冷被殺害,據信這一暗殺案系由阿卜社拉?塔爾扣前任穆夫提合謀組織的;見S.G.T.:“阿卜杜拉國王的暗殺者”(S.G.T,:“KingAbdullah’sAssassins”),《今日世界》,1951年10月,第7卷,第416—417頁。

  據估計,在這個總數中,不到五分之一暫能自給或另有生活著落,而其餘則全然無依無靠。難民當然要求重返家園和收回田產,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領導人卻不敢告訴他們這只是痴心妄想。以色列必須對這批遭劫的人們歸還其全部的家園和土地——這已經成了一項必須要頑固堅持的阿拉伯政治原則了(在這個問題上表示公開異議,對一個阿拉伯政治人物來說是會發生人身危險的,不管他私下會怎麼說);一些政治上不負責任的出謀劃策者則鼓勵難民堅持要求,寸步不讓,並拒絕聯合國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於1950316年初成立,代替了單純的救濟組織)讓他們在適宜的阿拉伯國家土地上重新定居和再建家園的建議。阿拉伯各國政府本身(阿卜杜拉國玉的政府除外,由於他希冀鞏固其已經擴大了的約旦王國)卻都不大讚助這種重新定居的建議。④1949年聯合國經濟調查團所建議的重新定居計劃的費用,由於世界物價的上漲而增大,遠遠超過了聯合國會員國自動捐款的總數。韓戰產生了一個新的難民問題,在大多數國家的眼裡較之現在的阿拉伯難民問題更為迫切。1952年中,一個旅行者發現大多數的阿拉伯難民都處在極為悲慘、無人過問的環境中,靠著僅有的一點救濟苟延殘喘。⑤

  (2)以色列的經濟問題

  阿拉伯人特別抱怨的有一件事:阿拉伯人原有四百萬到五百萬英鎊的款子存放在銀行里,由於這些銀行在巴勒斯坦分治時劃歸以色列控制,結果作為敵產被沒收了。以色列政府一貫宣稱,它將考慮發還這筆款子,並按照規定數目接納一部分回鄉的阿拉伯難民,或用其他方式作出貢獻以改善這批難民的處境。但這必須成為與阿拉伯各國談判總的和平解決方案——包括阿拉伯各國停止對以色列的經濟抵制一的一個組成部分。誠然,以色列在物質上所能提供的東西是極為有限的,因為以色列取得獨立和打敗阿拉伯人所付的代價也並不小。除了以色列最強壯的男人的傷亡外,所耗費的金錢就達一億①

  英鎊,平民財產的損失在一千萬英鎊以上。在阿拉伯各國方面,戰爭所造成②

  的當前的物質損失比較起來還不象今後在民族心理方面所產生的影響那麼重大。猶太復國主義者搞垮英國委任統治的權力以及同阿拉伯人打仗,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移民自由。一旦以色列宣告了獨317立,以色列的大門就必須對移民敞開,讓其無限制地流入,這在政治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軍事上無③

  疑也是有利的。到1950年底,流入的人數已達五十萬人,大約比在委任統治結束時巴勒斯但猶太人的人口又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在本一古里安的領導④見《埃及金融市場報》,1950年3月28日,“把約旦開除出去”(“Vers1’ex01nsiondetaJordanie”)。採用的手法是出自埃及的建議,即邀請前往穆夫提的有名無實的“全巴勒斯坦政府”派一個代表參加聯盟會議,這就成了對阿卜社拉要求占有阿拉伯巴勒斯坦殘餘部分的直接挑戰。

  ⑤《紐約時報》駐特拉維夫記者報導,1950年3月25日。

  ①埃斯蒙德?賴特,“阿卜杜拉的約旦”,《中東雜誌》,1951年秋季,第5卷,第457頁;又見《費加羅報》,1950年4月13日,法新社駐安曼記者報導。

  ②與埃及,敘利亞當時的宣傳相反,依照有確實恨據的報導,絕大多數的前巴勒斯坦人是贊成合併的,因為這樣會有一個穩定的政府和軍隊來支持他們,而有些外約旦人則有更多疑慮,恐怕教育水平比他們高些的巴勒斯坦人會侵犯他們的利益。

  ③《紐約時報》,1950年4月25日,發自該報駐特拉維夫記者的報導。

  下,以色列進入了和平時期的生活;他不斷表現出令人欽佩的精力和才略,並且充滿了高度的信心。當時有一種傾向,人們都相信緊接著政治上智勝英④

  國政府和軍事上戰勝阿拉伯人這兩個奇蹟之後,這個國家的經濟問題也將會同樣象奇蹟般地得到解決。以色列的主要出口物是柑橘和鉀鹼,但缺乏足夠的能源(特別是從伊拉克把從基爾庫克油田通至海法煉油廠的輸油管失掉後),也缺乏大多數重、輕工業部門所需要的主要原料以及人與牲畜所需要的基本糧食和飼料。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依靠猶太復國主義者運動的超人的智慧和計謀,並得到世界猶太人在財政上的不斷支援,才能從無到有搞起來。1948年,即巴勒斯坦戰爭的那一年,通過猶太人聯合會的呼籲,美國方面的私人捐獻就有一億五千萬美元(1950年降至八千六百萬美元);1949年初,進出口銀行給予以色列一億美元的貸款,後來又增加了三千五百萬美元。估計頭三年中,作為贈予、貸款或投資,在美國為以色列募集的款就超過了四億美元。①在1939年前,移民“先驅者”(哈盧齊姆)都要經過仔細的選擇和訓練,以便一到巴勒斯坦就能在經濟上發生作用,但是這種辦法對獨立後的年代裡大量流入的移民就不能適用了。移民的數目激增,住房供應跟不上,即使是利用原來阿拉伯難民丟下的村舍也無法滿足需要,而可以利用上的資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