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伍平湊前細看,連說道:“像!像我們軍人!伯父,我給你這根雕取個名吧?就叫‘守望和平’!”伍平見老革命的高幹朴鐵夫竟也如此豁達隨便,於是也隨便起來。
“好!好!就叫這個名字!名雖平淡,但寓意極深。雕好了,我把它送給你們中隊,你們就權當是一名老戰士的祝福,為新時期的和平使者祝福!”朴鐵夫爽朗的大笑又起,餘音繞樑。
“那一定對我們的戰士是個極大的鼓舞!因為雕刻它的雙手爬過長白山的雪;拂過燕趙的硝煙;拍過長江的浪濤;盪過萬泉河的清波;曾接過林林總總的軍功章!”伍平極富詩意地感贊一番,說得朴鐵夫仰首而樂,然未免略顯機巧,有獻諂之嫌。
“還是指導員會說話,我們老爺子樂不可支了。我要是也會這樣說話,老爺子也不會經常找我的茬啦!”朴璇又使性開了句玩笑。
“父親找茬,終是望好,是鞭策!”石軍趕忙插話。
“你在爸身邊還不滿足!”朴娟也湊趣說道。
“不懂事!”朴鐵夫瞪著朴璇,似真慍火了。
朴璇一伸舌尖,不支聲了。
朴娟在一直揣摩父親的態度,顯然父親對石軍和伍平抱有好感且十分喜歡。按老爺子的脾性,如若第一眼就生厭,那他就會不理不睬、臉露冰霜的。朴娟竊喜,情竇初開的她,愛伍平的性情、細心、朝陽,欣賞伍平的沉穩、睿智、多才,認為是可以寄託終身的人。她也看出:妹妹已鍾情於石軍,石軍堂堂一表、舉足豪情、正義凜然,同時機智、敢為、率性,處處丈夫本色,朴娟也為妹妹慶幸。
酒逢知己,話遇投機。朴鐵夫今天的話匣子也開了,他吩咐朴娟、朴璇去弄飯後,便端起茶壺,和兩位軍旅後生大談起戰爭話題,聊起來似吞雲吐霧。
“我是個老軍人,打了大半輩子仗,也曾有過‘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枉男兒身’的古風烈志,唉,到現在我才知道,我們當初正就是為了今天,和平才是戰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朴鐵夫言簡意賅,儼然是在解讀著一本戰爭啟示錄。
石軍和伍平不住地點著頭。
“當然,並不是我老頭子到了晚年就意志消沉、厭棄戰爭了,不是,我認為戰爭是鞏固和平的最佳手段而且更強烈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還是毛主席說得對呀!鞏固先輩們創下的和平基業,解放軍是外線,你們武警是內線。對那些顛覆國家、擾亂社會、破壞經濟建設、危害人民的各類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就贊成露頭就打,決不手軟!”朴鐵夫說著,重重地磕下手上的茶壺。
石軍和伍平靜靜地聽著,沒有插言,一心只是在思索和接受。眼前的這位伯父不愧是老軍人和領導幹部出身,看問題既透徹又有原則,既直率又觀點明確。
“小石,你的父親是幹啥的?”朴鐵夫突然轉而拉起了家常。
“跟您一樣,四野的,叫石文海。”石軍應道。
“石文海!聽說過,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你爸爸也是1976年在東北參加解放軍的,他們部隊南下解放了本市就沒再往前走了。那我們還是小老鄉呢,你爸爸身體還好吧?向你爸爸代個好!”朴鐵夫遇到小老鄉,十分高興。
“小伍,你呢?”朴鐵夫轉問伍平。
“我是農民的兒子。”伍平不顯自卑爽快地說。
“好!我們是同根,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朴鐵夫很滿意伍平的樸實和直白。“看情形,這兩位還是我兩位丫頭給我選的未來女婿呢!真的不錯!”朴鐵夫暗忖。
“軍人的後代也好,農民的兒子也好,將相本無種,努力方成正果!”朴鐵夫換了副慈愛的目光左右望著二人。
周末,吳勾搶先在中隊百分之二十的外出率指標控制內請了一天假,說好了,要與夏愛民去偷偷地泡泡茶樓、交交近來心事,再邀上李小煙,男女相對,說話不累。李小煙雖說是支隊後勤處副處長的女兒,但軍門虎女,人很俠義,她絕不會“露水”的。
家裡又寄錢來了,而且數目還不少。吳勾現在一心就想當一名好戰士,儘早入黨、上軍校、提干,手裡攥著這筆錢,在營區里是不能鋪張的。於是便想到要邀請好兄弟夏愛民和好友李小煙在高檔館樓狠狠地大吃一頓。
母親在來信中滿透著對吳勾的埋怨和關切。先是嘮嘮叨叨地訓斥了一通:為什麼不常給家裡寫信?不想父母了?接著便■■唆唆地問了許多:在部隊習慣嗎?執勤、訓練辛苦嗎?有危險嗎?領導和戰友們對你還好嗎?吃住怎樣?等等。最後,並用紅筆畫了一道加重線,線上寫著大字:多吃點營養品,兒子!
這封信使吳勾看得直犯煩。自己如今已成了一名懂得自我設計、自我完善的武警戰士了,怎麼就在父母面前卻老是長不大!他知道:久沒給家裡去信,讓父母牽腸掛肚了。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己何嘗不是也在無時無刻地想念著父母?
為了能使父母放寬心,讀完信,吳勾立即給父母回了一封信,準確地講是個紙條,僅寫著幾句話:兒子在部隊裡十分歡愉!並決心在部隊干出一番成績,我們石中隊長說了:將軍是沒有‘種’的!望父母保重身體!再別寄錢來。
“好!好!就叫這個名字!名雖平淡,但寓意極深。雕好了,我把它送給你們中隊,你們就權當是一名老戰士的祝福,為新時期的和平使者祝福!”朴鐵夫爽朗的大笑又起,餘音繞樑。
“那一定對我們的戰士是個極大的鼓舞!因為雕刻它的雙手爬過長白山的雪;拂過燕趙的硝煙;拍過長江的浪濤;盪過萬泉河的清波;曾接過林林總總的軍功章!”伍平極富詩意地感贊一番,說得朴鐵夫仰首而樂,然未免略顯機巧,有獻諂之嫌。
“還是指導員會說話,我們老爺子樂不可支了。我要是也會這樣說話,老爺子也不會經常找我的茬啦!”朴璇又使性開了句玩笑。
“父親找茬,終是望好,是鞭策!”石軍趕忙插話。
“你在爸身邊還不滿足!”朴娟也湊趣說道。
“不懂事!”朴鐵夫瞪著朴璇,似真慍火了。
朴璇一伸舌尖,不支聲了。
朴娟在一直揣摩父親的態度,顯然父親對石軍和伍平抱有好感且十分喜歡。按老爺子的脾性,如若第一眼就生厭,那他就會不理不睬、臉露冰霜的。朴娟竊喜,情竇初開的她,愛伍平的性情、細心、朝陽,欣賞伍平的沉穩、睿智、多才,認為是可以寄託終身的人。她也看出:妹妹已鍾情於石軍,石軍堂堂一表、舉足豪情、正義凜然,同時機智、敢為、率性,處處丈夫本色,朴娟也為妹妹慶幸。
酒逢知己,話遇投機。朴鐵夫今天的話匣子也開了,他吩咐朴娟、朴璇去弄飯後,便端起茶壺,和兩位軍旅後生大談起戰爭話題,聊起來似吞雲吐霧。
“我是個老軍人,打了大半輩子仗,也曾有過‘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枉男兒身’的古風烈志,唉,到現在我才知道,我們當初正就是為了今天,和平才是戰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朴鐵夫言簡意賅,儼然是在解讀著一本戰爭啟示錄。
石軍和伍平不住地點著頭。
“當然,並不是我老頭子到了晚年就意志消沉、厭棄戰爭了,不是,我認為戰爭是鞏固和平的最佳手段而且更強烈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還是毛主席說得對呀!鞏固先輩們創下的和平基業,解放軍是外線,你們武警是內線。對那些顛覆國家、擾亂社會、破壞經濟建設、危害人民的各類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就贊成露頭就打,決不手軟!”朴鐵夫說著,重重地磕下手上的茶壺。
石軍和伍平靜靜地聽著,沒有插言,一心只是在思索和接受。眼前的這位伯父不愧是老軍人和領導幹部出身,看問題既透徹又有原則,既直率又觀點明確。
“小石,你的父親是幹啥的?”朴鐵夫突然轉而拉起了家常。
“跟您一樣,四野的,叫石文海。”石軍應道。
“石文海!聽說過,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你爸爸也是1976年在東北參加解放軍的,他們部隊南下解放了本市就沒再往前走了。那我們還是小老鄉呢,你爸爸身體還好吧?向你爸爸代個好!”朴鐵夫遇到小老鄉,十分高興。
“小伍,你呢?”朴鐵夫轉問伍平。
“我是農民的兒子。”伍平不顯自卑爽快地說。
“好!我們是同根,我也是農民的兒子。”朴鐵夫很滿意伍平的樸實和直白。“看情形,這兩位還是我兩位丫頭給我選的未來女婿呢!真的不錯!”朴鐵夫暗忖。
“軍人的後代也好,農民的兒子也好,將相本無種,努力方成正果!”朴鐵夫換了副慈愛的目光左右望著二人。
周末,吳勾搶先在中隊百分之二十的外出率指標控制內請了一天假,說好了,要與夏愛民去偷偷地泡泡茶樓、交交近來心事,再邀上李小煙,男女相對,說話不累。李小煙雖說是支隊後勤處副處長的女兒,但軍門虎女,人很俠義,她絕不會“露水”的。
家裡又寄錢來了,而且數目還不少。吳勾現在一心就想當一名好戰士,儘早入黨、上軍校、提干,手裡攥著這筆錢,在營區里是不能鋪張的。於是便想到要邀請好兄弟夏愛民和好友李小煙在高檔館樓狠狠地大吃一頓。
母親在來信中滿透著對吳勾的埋怨和關切。先是嘮嘮叨叨地訓斥了一通:為什麼不常給家裡寫信?不想父母了?接著便■■唆唆地問了許多:在部隊習慣嗎?執勤、訓練辛苦嗎?有危險嗎?領導和戰友們對你還好嗎?吃住怎樣?等等。最後,並用紅筆畫了一道加重線,線上寫著大字:多吃點營養品,兒子!
這封信使吳勾看得直犯煩。自己如今已成了一名懂得自我設計、自我完善的武警戰士了,怎麼就在父母面前卻老是長不大!他知道:久沒給家裡去信,讓父母牽腸掛肚了。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己何嘗不是也在無時無刻地想念著父母?
為了能使父母放寬心,讀完信,吳勾立即給父母回了一封信,準確地講是個紙條,僅寫著幾句話:兒子在部隊裡十分歡愉!並決心在部隊干出一番成績,我們石中隊長說了:將軍是沒有‘種’的!望父母保重身體!再別寄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