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現在試著在生活中去觀察自己批判的對象,以及被壓制下去的那份不舒服的感覺究竟是什麼。同時去探究我批判的對象和讓我不舒服的感覺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在作祟,然後勇敢地去面對、接受。我發現,當我不那麼用力地去做好人,並且試著不去爭取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時候,我會放鬆很多。我也試著用拜倫?凱蒂老師說的——“不去尋求他人的愛、讚賞和認同”,隨時提醒自己、觀照自己。然後我發現,我這樣比較對得起自己,不讓自己再委曲求全了,而當我這麼做的時候,其實我的心態更好,脾氣更好,對待周圍的人也更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希望更多的人能走上這條道路。

  德芬的話

  夢是潛意識通往意識的橋樑。它當然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時還可以讓你宣洩情緒或展現出被你壓抑的人格特質。有很多看似簡單的生活事件,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信息。比方說,你想從事某種行業,因此要去考一個證,結果考試當天找不到准考證啦、交通堵塞啦等,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就顯示出你的潛意識其實並不想走這條路。

  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四十歲那一年,我很痛苦,很迷失。 雖然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工作也是人人稱羨的。存款雖然不多,但我知道我們終究會有那麼一天,有足夠的錢過好日子,因為老公跟我的能力都不錯。 但是那一年,我陷入抑鬱之中,覺得即使有一百萬美元放在我面前,我也會說:拿來做什麼呢?雖然當時我的所有財產離一百萬美元還差得遠呢!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知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幹嗎,我的人生目的和意義何在。我被逼到牆角,無處可退,太不開心了,只能開始向內尋找答案。有人說:“我還在為五斗米折腰呢,哪有閒情逸緻來談靈性,不像你。” 要我說,你可以繼續為五斗米折腰,辛苦而且不快樂地工作,在這個物質世界求得溫飽,終其一生庸庸碌碌,茫然以終。或許,由於你的努力,你終究可以累積一些物質的財富,但你的內在未必快樂。而且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因為,你其實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從改變內在世界開始,讓你的外在變得更加美好。當你的內在改變時,外在的環境不得不變。如此一來,你會獲得雙贏。我自己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見證。我走過的,你也可以。我做到的,你也可以,我們並無二致。現在,我試著用有限的語言來為大家解釋當年讓我非常困惑的問題:“我是誰”的答案,就像玫瑰花香那樣無法言傳。如果硬要試著用語言來描述的話,我可以說:我知道我是身心靈的組合體,這是現在的我的模樣。但是,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我是誰?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誰是我?我不過是一個靈體,一個意識的存在。 當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之前,就像一個沒有聞過玫瑰花香的人一樣,人家怎樣用語言形容給你聽,你也只是頭腦中的理解、知曉。只有親身聞過之後,你才會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定的科目要修,就像上大學一樣,是有固定的學分要完成的。如果某一科目掛了,我就必須重修。如果本來一學期只要修四門課,我特別努力,修了六門,學分提早拿到了,我當然可以提早畢業。比方說,有些人的婚姻不幸福,那婚姻就是他要修的科目。原來命中注定可能要掛三四次才能過關,但這個人很努力,第二次就修過了,那婚姻這門功課他就可以放下。同樣的,金錢、事業、健康以及與父母的關係等,都是這樣。 當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被動地修學分,學功課。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使命,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每個人都帶了自己獨特的天賦來到這個世界上。 如何找到自己的獨特天賦來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有幾個方法可以一試。 第一,你真心喜歡什麼?什麼是你擅長的?也許你會說,我喜歡的東西無法換飯吃,我得養家餬口,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們知道,行行出狀元,任何事情,你只要做得好,就會得到很好的報酬。即使你的興趣喜好是養寵物,種花糙,你也可以找到展露天賦、完成使命的契機。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夠交託,是否願意冒一些世俗認定的風險? 所以第二點就是,你要相信宇宙,相信生命。老天無條件地提供空氣、陽光給我們,它也會同樣地提供我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但我們忙於抓取自以為最好的東西,雙手滿滿的,心裡充滿競爭、焦慮、嫉妒、恐懼等負面能量,而老天想要給我們的驚喜,被這些東西擋在門外,我們只能排隊等候。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手,放空內心,讓老天來運作,讓自己內在的直覺和聲音有機會被我們聆聽到。 第三,想像你在臨終的時候,躺在床上,那個時候你會關注什麼?沒有人會說“唉,當初我要多掙個一百萬就好了”,或是“我要是多買一部車就好了”,又或是“我該開家公司,自己當老闆的”。 你躺在死亡之床上時,心裡所念所想的東西,就是你現在應該要努力的方向。也許是:我為這個世界做了什麼?我愛的人是否平安快樂?我是否應該告訴他們,並證明我愛他們?我是否充實地活了這一生?我是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是否善用了老天給我的資源,把它發揮出來,讓我和周圍的人,甚至更多的人都受益? 有一句話非常發人深省:人活著的時候,就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似的。而死的時候,又好像都沒活過似的。白活了!我何其幸運,基於我愛與朋友分享好東西的熱情和天賦,我能夠把自己的經歷拿出來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並且感動、幫助了不少人。最後我再說一句:我能的,你也能。找出你的天賦,完成你的使命,不枉此生!

  德芬的話

  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錢——當然,誰不想要? 權力——顯然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啊,我們還要健康。當然,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在追求愛和快樂。

  走出心中的牢籠,自在解脫

  我們在受害者牢籠裡面待的時間愈長,就愈不快樂。受害者情結愈少,你才會愈來愈快樂。如果此刻的你心情不好,我可以跟你打賭,你一定或多或少地在這個牢籠中打轉。

  受害者牢籠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即使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招數,而且知道愈在裡面“流浪”就愈不快樂,可常常在意識上還是看不出來。而且,在我們的內心,這樣的牢籠有無數個。也許今天你從這個牢籠中解脫出來,明天又進入了另外一個,好像是掙脫出來了,其實是進入一個更大的牢籠里而已。所以你必須時時小心,並體察你的內在。 有一次,我去幫一位老師翻譯他後三天的課程。不巧,我當時又病啦,而且是喉嚨痛(上次,我幫這位老師翻譯時講不出話來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我很不開心,我一直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但是,我的身體常常跟我作對。我花了不知道多少心思、精力、時間、金錢在它上面,可是,雖然我看起來年輕,身體真的不錯,但常常精力不足,該要幹事兒的時候就生病。 這次,我受害的情緒達到最高點,覺得我的身體真的對不起我。我平常不是當拯救者(不停地吃各種營養品、鍛鍊、按摩等),就是成為迫害者(埋怨我的身體,厭惡它)。後來我發現受害者牢籠的出口在哪裡呢?不在別處,就在受害者的情緒上。 就在我擔任翻譯的前一天,我終於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一直處於受害者地位,卻渾然不覺。我受夠啦,決定不當受害者了,我願意去面對因為身體不跟我合作而產生的沮喪、絕望、挫敗、無力感,並且跟它們和平共處。 結果就是,前一天我發燒,頭痛,第二天開始翻譯的時候,身體雖然不是特別舒服,頭暈暈的,看東西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當我願意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時,它們就不是問題啦。我的情緒可好了,開心得很。我決定不再扮演受害者角色,所以,不管我的身體怎麼樣,我都不受它影響。 第一天結束了,我回到房間,喉嚨很痛,很像要講不出話來的感覺。我還是不受影響,不中計。但我很真誠地跪下來祈禱,希望我能夠順利地幫老師把剩下的兩天課好好地翻譯完。結果,第二天,我的狀況就好多了,第三天,我就完全恢復正常了。 所以,你再怎麼對抗都是沒有用的,當你臣服以後,你的情緒獲得了解放,你離開了牢籠,外面海闊天空! 不過這位老師說,他以前都是從一個小的牢籠換到一個大的牢籠。所以,我也一直在觀察自己,有沒有進入另一個比較大、比較漂亮的牢籠里。 隨時注意,不管那個牢籠多大、多漂亮,它都無法給你自由。我知道自己還有機會隨時“入獄”,所以密切地觀察、提醒自己。 在這裡,我說的是我的身體,而你的配偶,或是你的工作、你的孩子、你的婆婆、你的事業,都可能是讓你“入獄”的原因。我之所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是希望愈來愈多的人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德芬的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