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彼此獨立卻又緊密相依。
薩特中風後,舌頭潰爛,雙眼也失明了。波伏娃悉心照料著他,幫他戒菸、往他的酒瓶里摻水--他們已經有了互相依靠的習慣。波伏娃第四本傳記《清算已畢》時說:
"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是同薩特保持了那種關係。"
薩特和波伏娃先後死於肺氣腫。他們終身未婚。
Jean-Paul Sartre
讓-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作家、哲學家,1905年初夏出生於法國巴黎,幼年喪父。在中學教哲學期間,他結識了後來成為女權主義作家的波伏瓦,結成相知51年的人生伴侶,但是兩人終身未婚。在二戰中他做過德軍的戰俘,有過十個月的牢獄生涯。曾創辦《現代》雜誌,被稱為"存在主義的鼻祖",是"左岸"知識分子中頗有影響的中心人物。代表作有《牆》、《蒼蠅》、《存在與虛無》和《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等。
第69節:法拉奇:當女人愛上英雄(1)
33. 法拉奇:當女人愛上英雄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沒有後代而死等於死了兩次,就像無花的植物、無果的樹木一樣可怕,這意味著永遠的死亡。
--法拉奇
女人總是難免愛上所謂的英雄。尤其是一個激情四射的女人,一個平庸男人無法和她演對手戲。
愛情就像競技一樣,對手相當才有看頭,否則就太沒有懸念,太不刺激了。
二戰中,當美國飛機轟炸佛羅倫斯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孩子,蜷縮在一個煤箱裡,因為恐懼而放聲大哭,她父親非常生氣,狠狠地摑了她一耳光,說: "女孩子是不哭的。"
長大以後她很少哭,即使自己摯愛的人死去。她說: "生活就是嚴峻的歷險,學得越快越好。我永遠忘不了那記耳光,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吻。"
她就是義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
法拉奇1929年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她的家族擁有反叛的悠久歷史。母親托斯卡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的遺孤,父親愛德華多是一名自由主義者,反抗墨索里尼的統治,並因此被捕、遭受折磨。
父母親教育法拉奇三姐妹要勇敢、堅強。在家庭影響下,法拉奇10歲時就加入抵抗組織,為抵抗組織運送爆炸物、傳遞情報。她還負責護送越獄的英軍和美軍戰俘到安全地區。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子怎麼可能不去愛上一個英雄?
五六歲的時候,她站在床上,母親給她穿一件又小又窄的粗羊毛內衣,衣服很小很緊,她的手搭在母親肩膀上,回頭看見她的臉和淚水。
母親說:
"你絕不能做我現在做的事!你絕不能成為人母!成為人妻!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奴隸!你一定要去工作!去工作!去旅行!去全世界!全世界!"她31歲出版的小說里,寫到女主人公吉奧的母親熨襯衣里的情景:
"她的淚珠滾落在熨斗上,在滾燙的金屬上發出嗞嗞的聲音…就仿佛它們本來就是水滴而不是淚水。"
長大以後,她成了名記者,採訪過世界上最有權勢、最有影響的大人物。那些掌握了生殺予奪大權的男人都害怕她。
她記得小時候母親說的話,一定不要為人妻、為人母,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奴隸。
她也說過: 愛的鎖鏈是自由最沉重的羈絆。
她發誓不結婚,不生孩子。
就像月亮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一樣,發誓終身不嫁人,保持貞潔,思維敏捷,行動果敢,背著箭囊,以一種戰鬥的姿態行走、奔跑於山林和水澤邊。
可是愛情來臨的時候,誰都擋不住,一切的決心和教條都是紙老虎,連自由都可退居次要地位。即使對於一個把真理和自由、反抗暴政看得高於一切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1973年,43歲的法拉奇去雅典採訪34歲的希臘抵抗運動英雄阿萊科斯。她沒有料到,這個既是瘋子又是天才,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男人竟然成為她的愛人。
此前關於阿萊科斯的說法,法拉奇聽得很多--他曾企圖謀殺希臘軍政府獨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結果被判處死刑;當軍人政權懾於國內外輿論而對他下了赦免令時,驕傲的阿萊科斯拒不簽字;為了不使阿萊科斯成為英雄,他們最終才沒有槍斃他。
這樣的一個男人,無論他美與丑,文雅與殘暴,都是她幼年時候心中男子漢的形象。
這一次採訪,竟然像是一次有預謀的約會一樣。她的心裡一陣喜悅勝似恐懼,不知道是幸運還是宿命。
如果那個男人渾身纏滿繃帶地見她,就當他是個莽夫,就問問他的監獄生活;如果他帶著傲慢見她,就當他是個狂夫,可以像對其他政客要人一樣地嘲諷他;可是當那個男人手上拿著玫瑰來迎接你的採訪,你當他是什麼呢?
看來真的是一場命中逃避不了的約會。
那個男人剛剛從監獄裡放出來,剛剛接受過非人的折磨。有傷疤,卻沒有繃帶,舉著一束玫瑰,一束很美的玫瑰來迎接她。
他矮小,瘦弱,黑髮,黑須,沉默,卻有光,像一塊內斂而蘊藏能量的礦石。他語言溫和,謙和有禮。他是一個熱情的詩人,誰會想到他是一個連散步都懷揣著炸彈的危險分子?
薩特中風後,舌頭潰爛,雙眼也失明了。波伏娃悉心照料著他,幫他戒菸、往他的酒瓶里摻水--他們已經有了互相依靠的習慣。波伏娃第四本傳記《清算已畢》時說:
"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是同薩特保持了那種關係。"
薩特和波伏娃先後死於肺氣腫。他們終身未婚。
Jean-Paul Sartre
讓-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作家、哲學家,1905年初夏出生於法國巴黎,幼年喪父。在中學教哲學期間,他結識了後來成為女權主義作家的波伏瓦,結成相知51年的人生伴侶,但是兩人終身未婚。在二戰中他做過德軍的戰俘,有過十個月的牢獄生涯。曾創辦《現代》雜誌,被稱為"存在主義的鼻祖",是"左岸"知識分子中頗有影響的中心人物。代表作有《牆》、《蒼蠅》、《存在與虛無》和《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等。
第69節:法拉奇:當女人愛上英雄(1)
33. 法拉奇:當女人愛上英雄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沒有後代而死等於死了兩次,就像無花的植物、無果的樹木一樣可怕,這意味著永遠的死亡。
--法拉奇
女人總是難免愛上所謂的英雄。尤其是一個激情四射的女人,一個平庸男人無法和她演對手戲。
愛情就像競技一樣,對手相當才有看頭,否則就太沒有懸念,太不刺激了。
二戰中,當美國飛機轟炸佛羅倫斯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孩子,蜷縮在一個煤箱裡,因為恐懼而放聲大哭,她父親非常生氣,狠狠地摑了她一耳光,說: "女孩子是不哭的。"
長大以後她很少哭,即使自己摯愛的人死去。她說: "生活就是嚴峻的歷險,學得越快越好。我永遠忘不了那記耳光,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吻。"
她就是義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
法拉奇1929年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她的家族擁有反叛的悠久歷史。母親托斯卡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的遺孤,父親愛德華多是一名自由主義者,反抗墨索里尼的統治,並因此被捕、遭受折磨。
父母親教育法拉奇三姐妹要勇敢、堅強。在家庭影響下,法拉奇10歲時就加入抵抗組織,為抵抗組織運送爆炸物、傳遞情報。她還負責護送越獄的英軍和美軍戰俘到安全地區。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子怎麼可能不去愛上一個英雄?
五六歲的時候,她站在床上,母親給她穿一件又小又窄的粗羊毛內衣,衣服很小很緊,她的手搭在母親肩膀上,回頭看見她的臉和淚水。
母親說:
"你絕不能做我現在做的事!你絕不能成為人母!成為人妻!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奴隸!你一定要去工作!去工作!去旅行!去全世界!全世界!"她31歲出版的小說里,寫到女主人公吉奧的母親熨襯衣里的情景:
"她的淚珠滾落在熨斗上,在滾燙的金屬上發出嗞嗞的聲音…就仿佛它們本來就是水滴而不是淚水。"
長大以後,她成了名記者,採訪過世界上最有權勢、最有影響的大人物。那些掌握了生殺予奪大權的男人都害怕她。
她記得小時候母親說的話,一定不要為人妻、為人母,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奴隸。
她也說過: 愛的鎖鏈是自由最沉重的羈絆。
她發誓不結婚,不生孩子。
就像月亮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一樣,發誓終身不嫁人,保持貞潔,思維敏捷,行動果敢,背著箭囊,以一種戰鬥的姿態行走、奔跑於山林和水澤邊。
可是愛情來臨的時候,誰都擋不住,一切的決心和教條都是紙老虎,連自由都可退居次要地位。即使對於一個把真理和自由、反抗暴政看得高於一切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1973年,43歲的法拉奇去雅典採訪34歲的希臘抵抗運動英雄阿萊科斯。她沒有料到,這個既是瘋子又是天才,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男人竟然成為她的愛人。
此前關於阿萊科斯的說法,法拉奇聽得很多--他曾企圖謀殺希臘軍政府獨裁者帕帕多普洛斯,結果被判處死刑;當軍人政權懾於國內外輿論而對他下了赦免令時,驕傲的阿萊科斯拒不簽字;為了不使阿萊科斯成為英雄,他們最終才沒有槍斃他。
這樣的一個男人,無論他美與丑,文雅與殘暴,都是她幼年時候心中男子漢的形象。
這一次採訪,竟然像是一次有預謀的約會一樣。她的心裡一陣喜悅勝似恐懼,不知道是幸運還是宿命。
如果那個男人渾身纏滿繃帶地見她,就當他是個莽夫,就問問他的監獄生活;如果他帶著傲慢見她,就當他是個狂夫,可以像對其他政客要人一樣地嘲諷他;可是當那個男人手上拿著玫瑰來迎接你的採訪,你當他是什麼呢?
看來真的是一場命中逃避不了的約會。
那個男人剛剛從監獄裡放出來,剛剛接受過非人的折磨。有傷疤,卻沒有繃帶,舉著一束玫瑰,一束很美的玫瑰來迎接她。
他矮小,瘦弱,黑髮,黑須,沉默,卻有光,像一塊內斂而蘊藏能量的礦石。他語言溫和,謙和有禮。他是一個熱情的詩人,誰會想到他是一個連散步都懷揣著炸彈的危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