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膚色明亮,眼神柔媚,明艷照人。這就是初見的所有印象。多年以後回想起來,他卻說: "要找比她那樣更美的頭、更美的胸部、更美的手和更美的胳膊,那是辦不到的事。"
這個女人曾經因為不滿自己的婚姻,拋棄了丈夫,轉而拜倒在國王腳下,拿著國王贈予的豐厚年金。
這些我都不管。
他們心有戚戚:
甫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漫無目的地接受著"雜亂"的教育。她愛好經驗醫學及鍊金術,自己配製各種酊劑、芳香劑和"靈藥"。她沉醉於這些,於是和江湖術士們甚是投契。年深日久,到頭來貧病交加、傾家蕩產、美人遲暮。一個男人的第一次愛戀就這樣默默展開了。
他們以"孩子"和"媽媽"來稱呼對方。只要有人來,不論是男是女,盧梭就嘟囔著走出去,因為他不能忍受自己待在她身旁時有第三者在場。他"在外間一分一秒地數著時間,千百次地咒罵這些久坐不走的客人"--他的愛毫無保留,他的愛無理取鬧、幾近瘋狂。
毫無預兆地,華倫夫人疏遠了他。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也許,這一輩子,他註定要一個人。即便後來的他,可以說是閱人無數。
成熟優雅的華倫夫人、年輕的麥爾賽萊小姐、豐滿的妓院小姑娘、笨手笨腳的戴萊絲,他從來沒有過理想的愛人。也許他的理想愛人是臉頰緋紅、貞靜不語、明艷照人的,但是她遲遲沒有出現。盧梭只有在一個個貴婦人之間穿梭,做她們卑微的藍顏知己。他自以為得到了她們的尊重,卻又一次一次被傷害。他也一次一次踐踏著自己,傷害著最愛他的人。
作為一個男人,盧梭是可憐的。
拜倫曾經這樣評價盧梭:
盧梭是
在熾情上
投下魅惑,由苦惱
絞榨出滔滔雄辯者……
然而他知道
怎樣給瘋狂加上美裝,
在錯誤的行動思想上
塗抹一層絕妙的色調。
我還是不喜歡這樣的男人--以為寫了《懺悔錄》,就可以清清白白了嗎?這也許跟西方的懺悔意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多少男人效仿盧梭,舉著"大不了最後懺悔"的旗幟,亂花漸欲迷人眼,委實可嘆。也許有一天,他懺悔過往的荒唐事的時候,並不是真的懺悔了,只是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私心--翻曬這些拉洋片式的艷遇,炫耀著,倚為資本,權作談資。
2006年,江城的夏天酷熱難當。
在窗前翻譯《懺悔錄》的後面幾章。字裡行間,反覆出現的一個詞是"Prejudicial",也就是"有損害的"、"不利的"。使他夜不能寐手足無措的,是一些繁文縟節,正是這些繁文縟節使人顯得很"體面"。他誠惶誠恐地做著門客、家庭教師、御用作家、侍從作曲家、看守果園的人。社會上從來就沒有他的位置。他永遠都只是一個卑微的窮人。
BOOK.HQDOOR.COM▲紅橋▲書吧▲
第63節:盧梭:這樣孤獨一輩子(2)
他曾經一度拿著400法郎的年金。但是身在巴黎,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他置不起房產,永遠都是寄居者,帶著情人,從元帥夫人家住到伯爵夫人家。
他偏偏又那麼清高。
《鄉村卜師》大獲成功以後,國王決定給他一筆可觀的年金。他覺得接受這筆年金有辱人格,婉言拒絕了。連好友狄德羅也來勸說,請他接受國王的饋贈,不為自己,只為應付戴萊絲和岳母的生活開銷。他大為光火,固執地拒絕了。這兩個好朋友也從此產生了齟齬,以致分道揚鑣。
與戴萊絲的結合,他有幾分真誠就有幾分虛偽。
本來,他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給威尼斯大使蒙太居打打下手。但是,他不堪忍受蒙太居先生的無理取鬧,從威尼斯回到了巴黎,再一次陷入了窮困潦倒的境地。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戴萊絲。她是一個洗衣婦,模樣還端正,性情也比較溫和--重要的是,比較好駕馭。他太需要一份觸手可及的感情。即便不是愛情,他也希望找到這種可以依靠的感覺。雖然,更多的時候,是戴萊絲依靠他。他隨著外甥們叫她姨媽,他甚至給她"總督"的愛稱。誰能說他這次不是全情投入呢?
1746年開始,他相繼有了5個孩子。
他接受了在"體面人物"中間盛行的那種辦法,把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送進了育嬰堂。這麼做,難道就體面了嗎?起先還在襁褓里做標記、寫卡片,由接生婆送進育嬰堂。第二年還是如此,送,送,送。只是後來,他連標記也忘記做了。
就是這樣一個男人,還寫了探討兒童教育的《愛彌兒》。他實在是沒有資格寫這本書。但是,他確實把這本書寫得感人至深、鞭辟入裡。
寫完《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之後,他和戴萊絲住進了退隱廬--埃皮奈夫人專門為他搭建的一套房子。
埃皮奈夫人和情夫往來密切,並且有了情夫的孩子。當然,孩子的父親不是盧梭。
就在盧梭搬進去不久,所有的人都慫恿盧梭和有孕在身的埃皮奈夫人去日內瓦旅行,甚至連埃皮奈先生也默許了這個旅行計劃。她在家醜外揚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盧梭這個"老實人"。他們以為,盧梭不需要體面,他就是栽贓嫁禍的最佳人選。他已經有了那麼多私生子了,也不在乎多這一個。
這個女人曾經因為不滿自己的婚姻,拋棄了丈夫,轉而拜倒在國王腳下,拿著國王贈予的豐厚年金。
這些我都不管。
他們心有戚戚:
甫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漫無目的地接受著"雜亂"的教育。她愛好經驗醫學及鍊金術,自己配製各種酊劑、芳香劑和"靈藥"。她沉醉於這些,於是和江湖術士們甚是投契。年深日久,到頭來貧病交加、傾家蕩產、美人遲暮。一個男人的第一次愛戀就這樣默默展開了。
他們以"孩子"和"媽媽"來稱呼對方。只要有人來,不論是男是女,盧梭就嘟囔著走出去,因為他不能忍受自己待在她身旁時有第三者在場。他"在外間一分一秒地數著時間,千百次地咒罵這些久坐不走的客人"--他的愛毫無保留,他的愛無理取鬧、幾近瘋狂。
毫無預兆地,華倫夫人疏遠了他。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也許,這一輩子,他註定要一個人。即便後來的他,可以說是閱人無數。
成熟優雅的華倫夫人、年輕的麥爾賽萊小姐、豐滿的妓院小姑娘、笨手笨腳的戴萊絲,他從來沒有過理想的愛人。也許他的理想愛人是臉頰緋紅、貞靜不語、明艷照人的,但是她遲遲沒有出現。盧梭只有在一個個貴婦人之間穿梭,做她們卑微的藍顏知己。他自以為得到了她們的尊重,卻又一次一次被傷害。他也一次一次踐踏著自己,傷害著最愛他的人。
作為一個男人,盧梭是可憐的。
拜倫曾經這樣評價盧梭:
盧梭是
在熾情上
投下魅惑,由苦惱
絞榨出滔滔雄辯者……
然而他知道
怎樣給瘋狂加上美裝,
在錯誤的行動思想上
塗抹一層絕妙的色調。
我還是不喜歡這樣的男人--以為寫了《懺悔錄》,就可以清清白白了嗎?這也許跟西方的懺悔意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多少男人效仿盧梭,舉著"大不了最後懺悔"的旗幟,亂花漸欲迷人眼,委實可嘆。也許有一天,他懺悔過往的荒唐事的時候,並不是真的懺悔了,只是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私心--翻曬這些拉洋片式的艷遇,炫耀著,倚為資本,權作談資。
2006年,江城的夏天酷熱難當。
在窗前翻譯《懺悔錄》的後面幾章。字裡行間,反覆出現的一個詞是"Prejudicial",也就是"有損害的"、"不利的"。使他夜不能寐手足無措的,是一些繁文縟節,正是這些繁文縟節使人顯得很"體面"。他誠惶誠恐地做著門客、家庭教師、御用作家、侍從作曲家、看守果園的人。社會上從來就沒有他的位置。他永遠都只是一個卑微的窮人。
BOOK.HQDOOR.COM▲紅橋▲書吧▲
第63節:盧梭:這樣孤獨一輩子(2)
他曾經一度拿著400法郎的年金。但是身在巴黎,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他置不起房產,永遠都是寄居者,帶著情人,從元帥夫人家住到伯爵夫人家。
他偏偏又那麼清高。
《鄉村卜師》大獲成功以後,國王決定給他一筆可觀的年金。他覺得接受這筆年金有辱人格,婉言拒絕了。連好友狄德羅也來勸說,請他接受國王的饋贈,不為自己,只為應付戴萊絲和岳母的生活開銷。他大為光火,固執地拒絕了。這兩個好朋友也從此產生了齟齬,以致分道揚鑣。
與戴萊絲的結合,他有幾分真誠就有幾分虛偽。
本來,他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給威尼斯大使蒙太居打打下手。但是,他不堪忍受蒙太居先生的無理取鬧,從威尼斯回到了巴黎,再一次陷入了窮困潦倒的境地。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戴萊絲。她是一個洗衣婦,模樣還端正,性情也比較溫和--重要的是,比較好駕馭。他太需要一份觸手可及的感情。即便不是愛情,他也希望找到這種可以依靠的感覺。雖然,更多的時候,是戴萊絲依靠他。他隨著外甥們叫她姨媽,他甚至給她"總督"的愛稱。誰能說他這次不是全情投入呢?
1746年開始,他相繼有了5個孩子。
他接受了在"體面人物"中間盛行的那種辦法,把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送進了育嬰堂。這麼做,難道就體面了嗎?起先還在襁褓里做標記、寫卡片,由接生婆送進育嬰堂。第二年還是如此,送,送,送。只是後來,他連標記也忘記做了。
就是這樣一個男人,還寫了探討兒童教育的《愛彌兒》。他實在是沒有資格寫這本書。但是,他確實把這本書寫得感人至深、鞭辟入裡。
寫完《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之後,他和戴萊絲住進了退隱廬--埃皮奈夫人專門為他搭建的一套房子。
埃皮奈夫人和情夫往來密切,並且有了情夫的孩子。當然,孩子的父親不是盧梭。
就在盧梭搬進去不久,所有的人都慫恿盧梭和有孕在身的埃皮奈夫人去日內瓦旅行,甚至連埃皮奈先生也默許了這個旅行計劃。她在家醜外揚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盧梭這個"老實人"。他們以為,盧梭不需要體面,他就是栽贓嫁禍的最佳人選。他已經有了那麼多私生子了,也不在乎多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