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西印度群島,擺在英國政府面前的問題不是去征服叛亂的領地,而是要保留對一些小而富饒的島嶼的使用權;保持自己對這些島嶼的占有,並保持它們的自由貿易,儘量使其免遭敵人的劫掠。無庸贅敘,這就要求海上兵力優於敵艦隊和單個巡航艦船——當時稱之為“通商破壞艦”。因為無論如何警惕都不可能把對方的所有艦船限制在港內,所以在西印度群島海區必須由英國的快速帆船和輕型船隻進行巡邏;但是,如果可能的話,避開法國艦隊肯定要比用英國艦隊去制止它要好得多。因為現場英國艦隊的兵力僅僅與法軍相等,而且有時還少於法軍。當英國艦隊的力量小於法軍而處於劣勢時,限於防禦的英軍總是易於受到損失。實際上,由於突然襲擊,英國的大部分島嶼一個接一個地丟失了,並且港口岸炮火力多次限制了它的艦隊的活動,而它的敵人當發現自己處於劣勢的時候,能夠期待援軍,並且知道在等待援軍期間不會發生任何使之擔心的事情。 [ 原作者註:由於這位英國艦隊司令的幸運冒險和技巧以及具有很大優勢的法國艦隊司令方面的無能,因此,聖露西亞的丟失並不妨礙這種說法。 ]

  這種困境並不只局限於西印度群島,因為這些島嶼距美洲大陸很近,使得進攻一方總可以在防禦一方能夠對其目的確有把握之前聯合兩個海區的艦隊;儘管這種聯合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熟悉氣象和季節變化情況,但是,1780年和1781年的一些事件說明,英國這位最有能力的艦隊司令對此感到茫然不解,他的部署雖然有毛病,但卻反映出他的思想的易變性。英帝國的繁榮主要依靠貿易,在各種情況下,困境是防禦一方所共有的,當把對貿易的關心追加於這種困境時,必須承認這位英國艦隊司令在西印度群島的任務既不輕鬆,也不簡單。

  在歐洲,由於缺少象在西半球那樣一些大的分遣隊,英國本土和直布羅陀的安全都受到了嚴重威脅,梅諾卡島的丟失也可能歸因於此。當66艘同盟國的戰列艦船面對英國唯一能夠糾集起來的35艘艦船,並把它們趕進了自己的港口時,實現拿破崙所提出的對英吉利海峽的控制並成為英國的主人是毫無疑問的。30天來,組成法國分遣隊的30艘艦船一直在比斯開灣內游弋,等待行動遲緩的西班牙人到來;但是它們並沒有受到英國艦隊的干擾。由於同英國的交通運輸中斷,直布羅陀不只一次瀕臨飢餓的邊緣;對直布羅陀之解救不是由於英國政府正確部署了海軍兵力,而是由於英國的軍官們嫻熟的技術和西班牙人的無能。在最後一次重要的援救中,豪勳爵的艦隊只有34艘艦船,而同盟國則有49艘。

  那麼,在使英國煩惱的眾多難題中,比較好的行動方針是什麼呢?是讓敵人自由離港,而在每個暴露的陣位上保持一支足夠的海軍力量,盡力去對付他;還是在極度困難的形勢下,努力監視敵方在其本土的兵工廠,而不是徒勞地希望制止每次襲擊;或是截擊每支護航運輸船隊,並期望挫敗較大的聯合行動,以及緊緊地追趕任何逃離的大艦隊呢?這樣的監視一定不要和封鎖混淆在一起,經常性的定期監視是合適的,但定期時間不要很準確。“我特此奉告閣下,”納爾遜寫道,“我從來就沒有封鎖住土倫港;恰恰相反,而是給敵人提供每一個出海機會;因為我們相信實現我們國家的希望的地方正是在海上。”他又寫道,“只要法國艦隊一心想離港,那麼任何辦法都不可能使它們留在土倫和布雷斯特。”雖然這種說法多少有點誇大,但是企圖把它們封鎖在港內的確是毫無希望的。納爾遜所希望的是通過在它們的港口附近適當地部署足夠的監視艦船,以了解它們出航的時間和航向,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想“跟蹤它們至地球的另一面。”他在另一次寫道,“我相信,由法國艦船組成的費羅爾分艦隊將駛往地中海。如果它同土倫艦隊會合,在數量上會大大地超過我們;但是我決不會放過它們,並且在費羅爾外海指揮英國分艦隊的佩洛會立即跟蹤它們。”所以在那次持續時間很長的戰爭中,經常發生下列情況,即由於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強調氣象惡劣而暫時撤離,或由於指揮官方面的錯誤判斷,經常使法國海軍分隊逃掉;但是英方很快就接到報警,它派出的許多快速帆船中有幾艘發現了它們,並進行跟蹤以便弄清它們可能要去的目的地,把情報從一處傳到另一處,從一個艦隊傳到另一個艦隊,很快就會有一個兵力相等的分隊跟蹤它們。要的話,“一直跟蹤到地球的另一面”。根據法國歷屆政府對海軍的傳統使用,由於出去遠征不是同敵艦隊作戰,而是有著“最終目的”,慌忙的離開和緊隨的追擊,即使對一個單獨的分隊來說,也決不可能不受干擾而有條不紊地去執行所制定的計劃,而較大的聯合行動則取決於各個不同港口的分隊之聯合,這些分隊對較大的聯合行動來說是絕對必要的。1799年,法國的布呂埃斯率領25艘戰列艦離開布雷斯特的冒險性巡航、消息傳播之迅速、激動人心的作戰活動和英國人的個別錯誤、法國計劃的受挫、 [ 原作者註:法國革命政府五人執政內閣給布呂埃斯制定的戰役計劃不可能遂行;由於法西兩國的分艦隊推遲延誤會合,使英國在地中海集結了66艘艦船。特魯德第三卷158頁。 ] 追擊之靠近、 [ 原作者註:在布呂埃斯統帥下,法西兩國聯合起來的分艦隊返回了布雷斯特,它們只比從地中海一直跟蹤它們的基思勳爵早到了24小時。(詹姆斯《大不列顛海軍史》)。 ] 1805年米西埃西率領法國艦隊從羅什福爾悄悄地溜走、1806年維洛爾茲和勒賽居斯的分隊從布雷斯特逃走——所有這些和偉大的特拉法加角戰役一起都可以被提出來,按照這裡所提示的方法作為一種有趣的海軍戰略進行研究;另一方面,1798年的戰役儘管以尼羅河口之戰的輝煌勝利而結束,但是可以把它作為英國政策接連失敗的一個實例,其失敗原因是法國遠征軍起航時,英國在土倫港前面已經沒有兵力了,並且分配給納爾遜的快速帆船也數量不多。1808年岡托姆在地中海的9周巡航也說明,即使在這樣狹窄的海域裡,因為沒有一支強大的監視力量,要控制一支已讓它出海的艦隊也是很困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