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其實,喬恩象徵我們的父母,但父母總是寄予我們太多的期望;歐迪象徵我們的朋友,但我們無法找到歐迪這麼好脾氣的哥們;阿玲象徵我們的愛人,但愛人對我們的愛不會像阿玲那麼剛剛好;納爾曼則象徵我們的敵人,但我們的敵人通常不會這麼容易被擊敗。所以,我們很難像加菲貓那麼快樂。但是,如果你據此認為加菲貓只是一個幸運的傻瓜,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有一次,加菲貓和歐迪被抓走了,賣到了寵物商店。它們很擔心喬恩會急得發狂,滿世界地尋找它們,甚至因此抑鬱而死。然而,它們發現,喬恩居然又來到了寵物商店,發現了它們兩個,很開心地又重新把它們買下來。事情過後,加菲貓說,我永遠都不想知道那個答案,為什麼喬恩壓根沒有去尋找我們?為什麼他會那麼快就光顧寵物商店?我永遠不會問喬恩這些問題的,並且,我也不會去想。
這是加菲貓真正的智慧。這種智慧超過它所有的俏皮話。親愛的,不要以為你會比一頭肥貓聰明,你為什麼總是追問那些愚蠢的問題呢,還為此苦惱不已——「你在我之前有過幾個女人(男人)?」「在床上,是她(他)比較棒,還是我?」「當我變成窮光蛋(醜八怪)了,你還會像現在這樣愛我嗎?」……
好像是電影《驚聲尖叫3》,一個女人出車禍即將死翹翹,她的丈夫趕到了。女人喘息著對丈夫說:「我死後,你還會再娶另外一個女人嗎?」丈夫深情地凝視她的眼睛:「放心,我一定不會。」她繼續喘息著說:「那你答應我,也不可以再和別的女人做愛,好嗎?」丈夫先是一愣,然後就像瓊瑤劇里的馬景濤一樣,用盡平生之力,搖晃著她的腦袋聲嘶力竭地:「寶貝,你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到!!!」這種晃腦袋大法,若非瓊瑤戲的女主角,正常女人都不可以承受,何況是一個垂死的女人呢。女人徹底死翹翹了,帶著那個永恆的問題飛去了天堂。讓我總結一下:如果,你想活得久一點,有些問題就不可以問,正如《夢醒時分》那首歌唱道:「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我進一步的建議是:現在不必問,將來不必問,永遠不必問。倘若忍不住問了,就變成了一個笑話。查爾斯先生在臨終之前——當然,他不是遇到了車禍,而是病重——問妻子:我們結婚這麼些年了,一直很恩愛,有個問題我一直想問,我們五個兒子,個個都英俊聰慧,只有哈里又笨又丑,你告訴我實話,他的父親到底是不是我?查爾斯太太流著眼淚說:老頭子,看在你快要走的份上,我就把實話都說了吧,哈里百分之百是你的孩子……查爾斯先生點點頭,準備咽氣。查爾斯太太接著說,不過,其餘四個孩子的父親可全都不是你啊……聽到這話,查爾斯先生沒死成,他又氣活過來了。因此,你不想死去活來的話,有些事情就永遠不必問。至於,有些人永遠不必等,我是非常贊成的。除非,那個人是個送比薩的。
所謂幸福,看似妥當牢靠,其實通常建築在脆弱的基礎上,如同在流沙之上蓋樓。請安心地居住吧,你總不能因為它可能塌掉,就先動手把它拆除了吧。
語音歧視主義者
如果你是客居某城市的外來人士,對當地的方言會有許多意見。
我在報紙上做了一個專題,把青島話揶揄了一番。其實,這是多年前的一個心結。那是我擠公車時不知誰推搡了一位女士的臀部,這比捅了馬蜂窩的後果更嚴重。這位尖嗓門的女士運用地道的青島腔兒,高聲指出那個下流者母親身體上的某個隱秘部位,不顧自己的性別功能,在上頭加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動詞,好充分表達自己清白被侵犯的憤懣。在狹仄的車廂內,她堅持不懈地罵了四站路,直到下車為止。
此後,再跟青島的女士打交道,看著她的嘴巴翕張不已,我就擔心那裡會突然蹦出那個粗俗的動詞,不管那張嘴巴是多麼紅潤可愛。
在高考結束後的整個暑假,我把大半的時間消磨在了昏暗的錄像廳里,觀摩了二十多部港版三級片,都是粵語對白,很難聽懂。好在我對情節也不甚在乎。最後只記得許多操著粵語的古今男女大做其愛的場面。大學入學後,恰好宿舍里有位廣東同學,他的同鄉女友經常來找他,兩人坐在床上操著鄉音說說笑笑的。雖然他們談的是文學和天氣,但我總感覺他們馬上就會寬衣解帶的樣子。
再早些,我有位美麗的女同桌,從東北轉學來的。我喜歡她,也就喜歡了她的東北話,耳朵里充滿了許多甜蜜、幼稚的情話,當然是東北口音的。往後,再遇到講東北話的女士,就覺得她很純情,即便相遇的地點是某些娛樂場所——這當然是天大的誤會。
自我反省一下,我的思維定式全無道理,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語音歧視——比以膚色為標準的種族歧視更荒謬。語音歧視的集中表現是,一個男人如果講上海話,就有怕老婆之嫌;講河南話,就有詐騙之嫌;講廣東話,就有大款之嫌;講台灣話,就有色鬼之嫌;講東北話,就有殺人越貨之嫌;講陝西話或者山東話,就有老粗沒文化之嫌;講北京話,雖然王小波稱讚這種語音高貴,卻有胡同串子或破落子弟之嫌。
消除這些嫌疑的途徑是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的最大好處是「普通」,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嫌疑。另外,普通話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是——適宜談戀愛,譬如,「我愛你」這種煽情對白,用任何一種方言講都免不了別彆扭扭,一旦用上普通話就字正腔圓、深情款款、境界全出。
有一次,加菲貓和歐迪被抓走了,賣到了寵物商店。它們很擔心喬恩會急得發狂,滿世界地尋找它們,甚至因此抑鬱而死。然而,它們發現,喬恩居然又來到了寵物商店,發現了它們兩個,很開心地又重新把它們買下來。事情過後,加菲貓說,我永遠都不想知道那個答案,為什麼喬恩壓根沒有去尋找我們?為什麼他會那麼快就光顧寵物商店?我永遠不會問喬恩這些問題的,並且,我也不會去想。
這是加菲貓真正的智慧。這種智慧超過它所有的俏皮話。親愛的,不要以為你會比一頭肥貓聰明,你為什麼總是追問那些愚蠢的問題呢,還為此苦惱不已——「你在我之前有過幾個女人(男人)?」「在床上,是她(他)比較棒,還是我?」「當我變成窮光蛋(醜八怪)了,你還會像現在這樣愛我嗎?」……
好像是電影《驚聲尖叫3》,一個女人出車禍即將死翹翹,她的丈夫趕到了。女人喘息著對丈夫說:「我死後,你還會再娶另外一個女人嗎?」丈夫深情地凝視她的眼睛:「放心,我一定不會。」她繼續喘息著說:「那你答應我,也不可以再和別的女人做愛,好嗎?」丈夫先是一愣,然後就像瓊瑤劇里的馬景濤一樣,用盡平生之力,搖晃著她的腦袋聲嘶力竭地:「寶貝,你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到!!!」這種晃腦袋大法,若非瓊瑤戲的女主角,正常女人都不可以承受,何況是一個垂死的女人呢。女人徹底死翹翹了,帶著那個永恆的問題飛去了天堂。讓我總結一下:如果,你想活得久一點,有些問題就不可以問,正如《夢醒時分》那首歌唱道:「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我進一步的建議是:現在不必問,將來不必問,永遠不必問。倘若忍不住問了,就變成了一個笑話。查爾斯先生在臨終之前——當然,他不是遇到了車禍,而是病重——問妻子:我們結婚這麼些年了,一直很恩愛,有個問題我一直想問,我們五個兒子,個個都英俊聰慧,只有哈里又笨又丑,你告訴我實話,他的父親到底是不是我?查爾斯太太流著眼淚說:老頭子,看在你快要走的份上,我就把實話都說了吧,哈里百分之百是你的孩子……查爾斯先生點點頭,準備咽氣。查爾斯太太接著說,不過,其餘四個孩子的父親可全都不是你啊……聽到這話,查爾斯先生沒死成,他又氣活過來了。因此,你不想死去活來的話,有些事情就永遠不必問。至於,有些人永遠不必等,我是非常贊成的。除非,那個人是個送比薩的。
所謂幸福,看似妥當牢靠,其實通常建築在脆弱的基礎上,如同在流沙之上蓋樓。請安心地居住吧,你總不能因為它可能塌掉,就先動手把它拆除了吧。
語音歧視主義者
如果你是客居某城市的外來人士,對當地的方言會有許多意見。
我在報紙上做了一個專題,把青島話揶揄了一番。其實,這是多年前的一個心結。那是我擠公車時不知誰推搡了一位女士的臀部,這比捅了馬蜂窩的後果更嚴重。這位尖嗓門的女士運用地道的青島腔兒,高聲指出那個下流者母親身體上的某個隱秘部位,不顧自己的性別功能,在上頭加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動詞,好充分表達自己清白被侵犯的憤懣。在狹仄的車廂內,她堅持不懈地罵了四站路,直到下車為止。
此後,再跟青島的女士打交道,看著她的嘴巴翕張不已,我就擔心那裡會突然蹦出那個粗俗的動詞,不管那張嘴巴是多麼紅潤可愛。
在高考結束後的整個暑假,我把大半的時間消磨在了昏暗的錄像廳里,觀摩了二十多部港版三級片,都是粵語對白,很難聽懂。好在我對情節也不甚在乎。最後只記得許多操著粵語的古今男女大做其愛的場面。大學入學後,恰好宿舍里有位廣東同學,他的同鄉女友經常來找他,兩人坐在床上操著鄉音說說笑笑的。雖然他們談的是文學和天氣,但我總感覺他們馬上就會寬衣解帶的樣子。
再早些,我有位美麗的女同桌,從東北轉學來的。我喜歡她,也就喜歡了她的東北話,耳朵里充滿了許多甜蜜、幼稚的情話,當然是東北口音的。往後,再遇到講東北話的女士,就覺得她很純情,即便相遇的地點是某些娛樂場所——這當然是天大的誤會。
自我反省一下,我的思維定式全無道理,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語音歧視——比以膚色為標準的種族歧視更荒謬。語音歧視的集中表現是,一個男人如果講上海話,就有怕老婆之嫌;講河南話,就有詐騙之嫌;講廣東話,就有大款之嫌;講台灣話,就有色鬼之嫌;講東北話,就有殺人越貨之嫌;講陝西話或者山東話,就有老粗沒文化之嫌;講北京話,雖然王小波稱讚這種語音高貴,卻有胡同串子或破落子弟之嫌。
消除這些嫌疑的途徑是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的最大好處是「普通」,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嫌疑。另外,普通話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是——適宜談戀愛,譬如,「我愛你」這種煽情對白,用任何一種方言講都免不了別彆扭扭,一旦用上普通話就字正腔圓、深情款款、境界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