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通報下發以後,沈淑萍事實上成了北戴河醫院在2003年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惟一下崗人員。

  不僅如此,院方在沒有明確文字通知的情況下,於1月7日宣布在醫院工作了長達32年的沈姐下崗,停止了沈淑萍的工作,並從2004年1月起惡意扣發所有獎金和有關福利,扣除了沈淑萍的部分檔案工資。

  當我打電話到北戴河醫院採訪此事時,醫院否認打擊報復。

  2004年1月12日,《工人日報》資深記者陳明和張偉傑特意來到北戴河醫院,對沈姐下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調查。

  2004年春節前,北戴河衛生局領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北戴河醫院院長孫恆俊和一名前醫院院長,帶著一大堆禮物特意來到《工人日報》社,企圖阻止報社發稿,但被陳明記者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不過,這幾位領導再次表示:“醫院工作人員的末位淘汰制已進行了數年,程序合法有效,我們不可能對其進行打擊報復。”

  2004年2月21日《工人日報》以《原告沈淑萍:在被告北戴河醫院下崗了》為大標題,以整版篇幅,發表了該報記者張偉傑和陳明對此事的詳細報導。

  下面是摘自相關報導的文字:

  ……從1997年實行至今,沈淑萍待崗是通過綜合考評以後的結果。訴訟是公民的合法權利,醫院不會因為沈淑萍告了醫院就讓她待崗……該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淑英不在辦公室,我們找到了該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朱新心。據朱新心介紹,孫淑英外出開會去了。

  對於沈淑萍下崗屬於打擊報復的說法,朱新心給予了否認。

  朱新心說:“北戴河醫院的末位淘汰制遠不給沈淑萍安排工作。”

  記者數次問朱副院長沈淑萍數十年的工作表現,其沒有正面回答。

  記者又提出疑問:“沈淑萍有證據證明,數位醫院領導和某些醫院職工跟沈淑萍透露,其下崗就是因為她告醫院並且被相關報紙報導,給醫院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朱新心表示:“如果有某些醫院領導跟沈淑萍說了這樣的話,那麼也不能代表醫院,只能代表他們個人。

  我們醫院領導班子僅就沈淑萍問題跟她個人正式談過一次話,並且有談話記錄。”

  記者為了弄清事實,向朱新心詢問能否將正式談話記錄給記者看一下,朱新心一口拒絕。

  ……

  陳明氣憤地說,對沈淑萍這宗案子,無論阻力多大,我們一定會繼續關注此案的每一步進展。

  2003年10月,此案被秦皇島市中級人民江院指定移交到河北撫寧縣人民法院審理。誰知,由於北戴河醫院的作梗,此宗簡單的民事侵權案件又經歷了一波三折,其中過程很是耐人尋味:先是被告拒不交出特護記錄原件,當原告再三提出要求作司法鑑定時,卻遭到該院主審法官鄭某的拒絕,對方反而要求原告按照法官的意思做醫學鑑定,並稱如果不聽話開庭就判其敗訴。後經沈淑萍多次投訴,此案又被重新送回中院。2004年4月,中院指定盧龍法院審理此案。庭審中,被告北戴河人民醫院先否認沒有特護,只是一級護理,拒不交出特護記錄原件,後又稱特護記錄被原告沈淑萍偷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被告拒不交出特護記錄原件情況下,盧龍法院依職權委託省醫學會做醫療事故鑑定。原告以其訴訟案由是“醫療損害贈償”,而不是醫療事故,故不同意法院此做法,並拒絕交納有關鑑定費;後來,在法院的動員下,由被告北戴河醫院承擔有關鑑定費用。目前此宗在當地社會各界激起了強烈反響的民事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與此同時,2004年月初,北戴河區勞動人事局人事仲裁科對沈姐的人事仲裁申請給予立案。在此期間,沈姐還被位於北京海淀區某民族學院法學院的一位自稱是名律師的女教師喬某某,以做司法鑑定要疏通關係為名,騙去了兩萬元的血汗錢。在我的幫助下,沈姐又憤而將這位要錢後從未對此案調查取證、不願前往法院看案卷、連訴狀都沒寫一個字、而且極為囂張的喬某告上了法庭。2004年7月,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為沈姐討回了公道。

  與此同時,在2004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在為自己的官司而四處奔波的同時,亦為沈姐的官司四處申訴,並想方設法將她的案情遞交給有關人士。最終,沈姐這宗與自己的任職醫院訴訟及遭受到醫院打擊報復的案情,引起了著名醫療專家、吉林省全國人大代表王維忠、河北全國人大代表曲修霞和郭文香等多名人士的高度關注,並引起了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河北省省長白克明等有關領導的重視。

  我的那場自訴官司拖沓了5年,連開庭的機會都沒有,所幸的是,打了5年官司的沈姐,她的這兩宗官司都有了一定的眉目。三月的一天,她對我揶揄道說:“石野,你本來是在幫助我,真沒想到你也一直在與人打官司,而且一打也是好幾年。我們現在可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啊……”

  第十五章 我的正義之旅第113節 讀者送我“俠客記者”

  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編輯部主任李丹,是中國作家協會的負責人、《中國作家》雜誌社的副主編楊匡滿先生的夫人,她以前也曾做過多年的新聞記者,當她看到我的第一部書稿時,非常看好,並決定親自做我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後來,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我的這部書稿沒能在她手中出版,但我們因此而成為了朋友。這位大姐從我的交往中獲知我在南方離奇的臥底經歷後,深為讚嘆;當她得知我又因為弱女子陳良琴及其未婚子鄧珂打抱不平,從而引了出一場國內首宗新聞記者刑事自訴案的官司後,更是非常憤慨。以後,這位大姐經常給予我鼓勵。平時也非常關心我的寫作和生活情況,春節前,她特意通過手機給我發來了一條這樣的信息,覺得很能代表那些多年來一直關心和幫助我的老師和朋友們的心情:裝滿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讓快樂與你擁抱;寒冷的冬天已到,讓溫暖對你關照,卸下一車真情,讓幸福對你微笑。

  是的,北國的冬天雖冷,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北風呼嘯,糙木蕭條,但在寒流之中,還深埋著春天吐綠芽的種子,只要春天的第一縷陽光來到,只要和煦的春風吹拂過來,她們就會破土而出,迎風而長,很快就成為來年春天點綴大地的青枝綠葉。人世間的真情,亦如這春風吹拂的綠葉一樣,溫暖著我的青春和靈魂。

  遠在江蘇徐州某稅務局的周海濤大哥,又給我打來賀春的長途電話。這位年齡比我大四五歲的大哥,是從《中國稅務報》上看到有關報導,獲知了我為幫助陳良琴和鄧珂母子而慘遭鄧世祥誣陷,被迫走上了漫長而又坷坎的訴訟之路的前後經過,他深為感動,立即通過報社的有關人員,與我取得了聯繫,向我表示了聲援。從此,我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幾個月後,我去徐州採訪時,他力邀我去了他的家鄉沛縣,還和單位的兩位領導熱情地接待我,向我表示慰問和關心並開車陪我採訪。他的熱情和豪慡,正直和仗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這位熱心的老兄經常來電關心我。

  讀者朋友鴻雁,是位美麗優雅的京城才女,早在2000年初就與我相識,當時我採訪北京的田勇熱線時,獲知她在首體開通了一家“鴻雁情感熱線”,免費為社會各界的人們解決情感困惑,受到大家的歡迎。當時為了這條公益熱線,她不但墊付了好幾萬元錢,每天還要接十幾個小時的電話。許多因情所困的男女,在她的愛心呼喚下,有的走出困境,有的重獲新生,有的獲得了愛情,受到人們由衷的先讚揚。我和京城幾家媒體曾對此進行過報導。後來,因各種原因,這條熱線被迫暫時中斷了,但那條熱線和鴻雁那甜美的嗓音一樣,溫暖著無數男女的心。我後來也和鴻雁一家成為了好朋友。她和家人一直關心我的生活和創作。為了更好地為大眾服務,目前,鴻雁正在北師大攻讀心理學碩士課程。

  2003年中秋節,鴻雁特意開車將我接到家中與其一家人過了一個團圓節。春節前夕,她和家人又多次誠邀我和他們全家一起過年,但被我婉言謝絕了。誰知,大年初一上午,鴻雁沒有按北京的老風俗去親友家拜年,卻開車特意從大興找到我的住處,為我端出一大飯盒尚冒著熱氣,香氣撲鼻的燉雞。她和家人經常對我問寒問暖,特別是逢年過節時,總是打電話邀請我去他們家團聚。這份獨特的友誼,是我北方冬天裡最溫暖的禮物。

  春節剛過,沈姐又一次和家人來京看望我。為了感謝我,這個固執的大姐居然不顧我的再三勸說,特意送了一幅自製的錦旗給我,那大紅色的上面是這樣兩行大字:“執行三個代表,執言仗義為民”後面是“贈俠客記者石野先生,北戴河市民沈淑萍,2004年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