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70同上,第310頁。

  71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43~44頁。

  72《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參見雷以訁咸本傳。

  73筆者從簡又文說,參見《太平天國全史》(中),第1216頁。

  74參見鄭備軍《中國近代厘金制度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72~73頁。又據創辦湖南厘金事務的郭崑燾(嵩燾之弟)所言,“湖南創辦厘金,在乙卯夏間。其時郭嵩燾方在江西,並未知之。郭崑燾主講瀏陽洞溪書院,左宗棠、黃冕、裕麟各為書促其赴省,相助一切。規劃皆由黃冕手定,崑燾佐之,裕麟總其成,而左宗棠斟酌其當否”。乙卯年即咸豐五年,足證曾國藩衡州練兵時未能得厘金之利也。參見郭振鏞《湘軍志評議》,嶽麓書社版,第249頁。

  75曾國藩:《復朱孫詒》(咸豐三年十一月初十日),《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348頁。

  76參見曾國藩復駱秉章信,蔣家一家,即“勒”出十一萬;同上,第421頁。

  77曾國藩:《復郭嵩燾》,《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469~450頁。

  78曾國藩:《復駱秉章》,同上,第471頁。

  79趙烈文:《能靜居日記》,羅爾綱、王慶成主編《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七冊第332頁。

  80王先謙:《東華續錄·咸豐三十二》,上海古籍版《續四庫》第376冊,第701頁。

  81曾國藩:《復駱秉章》(咸豐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353頁。

  82曾國藩:《復吳文鎔》(咸豐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同上,第393頁。

  83曾國藩:《水師得勝歌序》,《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425~426頁。

  84《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331頁。

  85王闓運:《湘軍志》,嶽麓書社1983年11月版,第21頁。

  86《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239頁。

  87江忠源:《答曾滌生侍郎師書》,《江忠烈公遺集》卷一,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104~105頁。

  88《曾國藩全集·批牘》,嶽麓書社版,第37頁。

  89《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463頁。

  90戚繼光:《紀效新書·束伍篇》卷一。

  91曾國藩;《湖北兵勇不可復用大江北岸宜添勁旅折》,《曾國藩全集·奏稿一》,嶽麓書社版,第448頁。

  92《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466頁。此營規最後見諸文字,在己未年(咸豐九年),當有一個逐步修訂、完善的過程。

  93曾國藩:《籌議直隸練軍事宜折》,《曾國藩全集·奏稿十》,嶽麓書社版,第6322~6323頁。

  94《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429~430頁。

  95王定安:《曾文正公水陸行軍練兵志》,《清代軍政資料選粹》(三),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版,第241~242頁。

  96《曾國藩全集·奏稿十》,嶽麓書社版,第6323頁。

  97李元度:《直隸布政使前安徽巡撫唐公(訓方)神道碑銘》,《天岳山館文鈔》卷二十三,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版,第1388頁。

  98曾國藩:《霆字全軍分別撤留並檄婁慶雲另募新軍防剿折》,《曾國藩全集·奏稿九》,嶽麓書社版,第5686頁。

  99胡林翼:《復多都護》,《胡文忠公遺集》卷八十。

  100《曾國藩全集·批牘》,嶽麓書社版,第36頁。

  101參見曾國藩:《復朱修伯樞密》(同治八年四月十四日),《曾國藩全集·書信九》,嶽麓書社版,第6726頁。

  102戚繼光事跡及引語均見《明史·列傳一百》戚繼光本傳。

  103王闓運:《湘軍志·營制篇第十五》,嶽麓書社版,第158頁。

  104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卷一。

  105同上,《練兵實紀·雜集》卷四。

  106同上,《練兵實紀·練將》卷九。

  107新營制似成於咸豐三年十二月,見曾復王錱書:“舊制三百六十人為一營,茲添為五百人一營。每哨添火器二隊,刻有新營制一紙,足下之二千人,即可分為四營。”《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428頁;又與塔齊布書云:“新定營制,五百人一營。每營四哨,每哨八隊,火器占半,刀矛占半,所帶各營皆如此。足下所管寶勇,亦必照此辦理。以五百人為一營,外招長夫一百八十人。”同上,第454頁。

  108王闓運:《湘軍志·營制篇第十五》,嶽麓書社版,第159~160頁。

  109同上,第158頁。

  110曾國藩:《禁擾民之規》,《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466頁。

  111曾國藩:《與朱蓂》(咸豐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236頁。

  112曾國藩:《復林源恩》(咸豐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同上,嶽麓書社版,第328頁。

  113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嶽麓書社1994年5月版,第681頁。

  114《亭林文集·與人書二》,轉引自陳登原《顏習齋哲學思想述》,東方出版中心1989年3月版,第56頁。

  115如其在《聖哲畫像記》中將顧列為國朝學者之首:“我朝學者,以顧亭林為宗。國史《儒林傳》褎然冠首。吾讀其書,言及禮俗教化,則毅然有守先待後,捨我其誰之志,何其壯也!”欽慕之情,溢於言表。《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版,第250頁。

  116曾國藩:《與彭洋中曾毓芳》(咸豐三年九月十七日),《曾國藩全集·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224頁。

  117王定安輯:《曾文正公水陸行軍練兵志》,《清代軍政資料選粹》(第三冊),北圖縮微中心影印本,第239、245頁。

  118參見曾國藩:《報東征起程日期折》(咸豐三年二月初二),《曾國藩全集·奏稿一》,嶽麓書社版,第98~99頁。

  119同上,第99頁。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