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俗話講,一個女婿半個兒。你可是真替孔明著急啊!」
這時,黃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對父親說:「酒已經燙熱,宴席已經備好,您快與司馬老師暢飲,請水鏡先生酒後吐真言!」
司馬徽哈哈大笑道:「丑丫備酒,是要誆老夫泄露天機!」
酒席宴上,司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訴他,即使隱姓埋名也要顯山露水。他原打算北上洛陽從軍,投靠曹孟德。我對他講,你現在的身份如果投軍,不過當個士卒,什麼時候混出模樣來?倒不如去投劉玄德,打擊曹軍,讓曹孟德吃你幾次苦頭,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名聲遠播,自然就會有個好前程。」
諸葛亮馬上悟道:「您是讓徐庶先行,為我探探劉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輔佐之主?」
司馬徽不置可否,說道:「總之,要先看一看劉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
黃承彥點頭說道:「好啊,毛遂自薦總不如名士推薦。」
司馬徽故意連連搖頭:「我可不認識劉玄德,你不要又給我安排什麼事情做。」
黃承彥一本正經地說:「怎麼是我給你安排呢?你自己已經在安排。至於認識與不認識不過是一字之差,見一面不就可以減少一個不字了嘛。」司馬徽點頭同意。
諸葛亮自編自演三顧茅廬(2)
諸葛亮說:「我看劉玄德還沒有意識到身邊無人。他大約還認為自己身邊有文臣,有武將,人才濟濟,完全可以依靠現在他身邊的人馬馳騁天下,創建偉業的。所以我還是想繼續留在隆中,鑽研戰法,完善八陣圖。」
司馬徽連連搖頭,說:「前日,我與龐德公談起你的學業,覺得你現在最急需的事情,是遊歷山川,徜徉山水之間。特別是西川五十四州,你還沒有遊歷,對那裡的風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依我所見,你應當親身體驗一番,紙上談兵容易,也容易誤事。地形地貌與人為所畫圖形畢竟還有區別,誤差也是不少的。所以真正的將才,務必要親自查勘地形地勢的。」
諸葛亮尊照老師司馬徽的教導,開始有目的遊歷山川江河。哪處可伏兵,何方易守難攻。他都一一記錄在案,並找到一張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他按圖索驥,將所觀地形地勢的心得也都在圖上有所表示。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在遊歷山川的同時,訪賢拜友,擴大了自己的資訊網絡,獲取了不少信息資源。
此時,司馬徽與黃承彥等人已經開始全方位研究劉玄德,對劉玄德的相貌、行蹤、愛好、特點,以及身邊隨行人員的情況,逐一分析,安排對策。對於劉玄德本身的優缺點和生活習慣更可謂了如指掌,以致水鏡山莊的書童對劉玄德都能夠耳熟能詳,一見到劉備馬上就能夠認出。
司馬徽在水鏡山莊不露痕跡地推薦了諸葛亮。他對劉備說:「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並沒有說破「伏龍」就是諸葛亮,原因很簡單,司馬徽知道劉備對諸葛亮有過一面的交往,他擔心劉備對諸葛亮最初的印象會影響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馬徽不愧是老謀深算,為了弟子的前程煞費苦心,在劉備面前推薦了「伏龍」這還不算完,當天晚上,他又招來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隱姓埋名到劉備駐紮的樊城應聘。
劉玄德以為徐庶就是「伏龍」,隨即拜徐庶為軍師。這徐庶,一出手就將曹操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於是曹操設計,誆徐元直進許都。徐庶明知是套,卻偏偏要往裡鑽。在去許都的路上,他對有知遇之恩的劉玄德推薦了勝過自己多少倍的諸葛亮。
此時,劉玄德還納悶哪,水鏡先生講匡扶天下的人傑是伏龍和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麼沒有聽說這個諸葛亮是那麼大的角兒啊?當徐庶說諸葛亮就是「伏龍」時,這才讓劉備恍然大悟。
徐庶告訴劉備,伏龍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劉備為了得到幫助自己得天下的大才,也豁出去了,一次登門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哪一位架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門請求呢?
劉備這一手固然奏效了,其實還是在司馬徽與黃承彥的籌劃之中。當劉備還沒有動身去隆中時,司馬徽擔心劉備還在猶豫,又親自登門找到劉備,強調諸葛亮那是「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啊。就這一句,催得劉備趕緊備馬,請求諸葛亮出山!
「劉備已經決定要聘請諸葛亮了。」司馬徽將情報迅速傳達給了黃承彥。
黃承彥又一次來到臥龍崗,告訴孔明:「機會來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諸葛亮問:「莫不是劉玄德要來登門拜訪?」
黃承彥問:「你怎麼猜到的?」
「前幾天,徐元直從我這裡走的。」
「你如何打算?」
「正在思考,沒有想到這麼快。」
「為師的,已經為你設計好了一場『三顧茅廬』的大戲。」
「這場戲大約就是以隆中臥龍崗作為場景吧?」諸葛亮猜不透岳父大人是如何籌劃的。「那您安排我幹什麼呢?」
「你沒有見小孩做遊戲所唱的嗎?『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個小尾巴魚……哈哈!你不妨先躲起來,找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去做作業。題目叫『隆中如何作對?』副標題是:『為劉備指條明路』。前面的三齣戲你就別管了,自然有人唱的。」黃承彥不慌不忙地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這時,黃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對父親說:「酒已經燙熱,宴席已經備好,您快與司馬老師暢飲,請水鏡先生酒後吐真言!」
司馬徽哈哈大笑道:「丑丫備酒,是要誆老夫泄露天機!」
酒席宴上,司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訴他,即使隱姓埋名也要顯山露水。他原打算北上洛陽從軍,投靠曹孟德。我對他講,你現在的身份如果投軍,不過當個士卒,什麼時候混出模樣來?倒不如去投劉玄德,打擊曹軍,讓曹孟德吃你幾次苦頭,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名聲遠播,自然就會有個好前程。」
諸葛亮馬上悟道:「您是讓徐庶先行,為我探探劉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輔佐之主?」
司馬徽不置可否,說道:「總之,要先看一看劉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
黃承彥點頭說道:「好啊,毛遂自薦總不如名士推薦。」
司馬徽故意連連搖頭:「我可不認識劉玄德,你不要又給我安排什麼事情做。」
黃承彥一本正經地說:「怎麼是我給你安排呢?你自己已經在安排。至於認識與不認識不過是一字之差,見一面不就可以減少一個不字了嘛。」司馬徽點頭同意。
諸葛亮自編自演三顧茅廬(2)
諸葛亮說:「我看劉玄德還沒有意識到身邊無人。他大約還認為自己身邊有文臣,有武將,人才濟濟,完全可以依靠現在他身邊的人馬馳騁天下,創建偉業的。所以我還是想繼續留在隆中,鑽研戰法,完善八陣圖。」
司馬徽連連搖頭,說:「前日,我與龐德公談起你的學業,覺得你現在最急需的事情,是遊歷山川,徜徉山水之間。特別是西川五十四州,你還沒有遊歷,對那裡的風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依我所見,你應當親身體驗一番,紙上談兵容易,也容易誤事。地形地貌與人為所畫圖形畢竟還有區別,誤差也是不少的。所以真正的將才,務必要親自查勘地形地勢的。」
諸葛亮尊照老師司馬徽的教導,開始有目的遊歷山川江河。哪處可伏兵,何方易守難攻。他都一一記錄在案,並找到一張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他按圖索驥,將所觀地形地勢的心得也都在圖上有所表示。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在遊歷山川的同時,訪賢拜友,擴大了自己的資訊網絡,獲取了不少信息資源。
此時,司馬徽與黃承彥等人已經開始全方位研究劉玄德,對劉玄德的相貌、行蹤、愛好、特點,以及身邊隨行人員的情況,逐一分析,安排對策。對於劉玄德本身的優缺點和生活習慣更可謂了如指掌,以致水鏡山莊的書童對劉玄德都能夠耳熟能詳,一見到劉備馬上就能夠認出。
司馬徽在水鏡山莊不露痕跡地推薦了諸葛亮。他對劉備說:「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並沒有說破「伏龍」就是諸葛亮,原因很簡單,司馬徽知道劉備對諸葛亮有過一面的交往,他擔心劉備對諸葛亮最初的印象會影響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馬徽不愧是老謀深算,為了弟子的前程煞費苦心,在劉備面前推薦了「伏龍」這還不算完,當天晚上,他又招來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隱姓埋名到劉備駐紮的樊城應聘。
劉玄德以為徐庶就是「伏龍」,隨即拜徐庶為軍師。這徐庶,一出手就將曹操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於是曹操設計,誆徐元直進許都。徐庶明知是套,卻偏偏要往裡鑽。在去許都的路上,他對有知遇之恩的劉玄德推薦了勝過自己多少倍的諸葛亮。
此時,劉玄德還納悶哪,水鏡先生講匡扶天下的人傑是伏龍和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麼沒有聽說這個諸葛亮是那麼大的角兒啊?當徐庶說諸葛亮就是「伏龍」時,這才讓劉備恍然大悟。
徐庶告訴劉備,伏龍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劉備為了得到幫助自己得天下的大才,也豁出去了,一次登門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哪一位架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門請求呢?
劉備這一手固然奏效了,其實還是在司馬徽與黃承彥的籌劃之中。當劉備還沒有動身去隆中時,司馬徽擔心劉備還在猶豫,又親自登門找到劉備,強調諸葛亮那是「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啊。就這一句,催得劉備趕緊備馬,請求諸葛亮出山!
「劉備已經決定要聘請諸葛亮了。」司馬徽將情報迅速傳達給了黃承彥。
黃承彥又一次來到臥龍崗,告訴孔明:「機會來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諸葛亮問:「莫不是劉玄德要來登門拜訪?」
黃承彥問:「你怎麼猜到的?」
「前幾天,徐元直從我這裡走的。」
「你如何打算?」
「正在思考,沒有想到這麼快。」
「為師的,已經為你設計好了一場『三顧茅廬』的大戲。」
「這場戲大約就是以隆中臥龍崗作為場景吧?」諸葛亮猜不透岳父大人是如何籌劃的。「那您安排我幹什麼呢?」
「你沒有見小孩做遊戲所唱的嗎?『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撈個小尾巴魚……哈哈!你不妨先躲起來,找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去做作業。題目叫『隆中如何作對?』副標題是:『為劉備指條明路』。前面的三齣戲你就別管了,自然有人唱的。」黃承彥不慌不忙地說出了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