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宮中女人,盡皆美女。經過篩選,她們任何一位,都比一般人漂亮,她們沒有美醜之別,只有強弱之分。女人們是彼此的情敵、仇人。汰弱留強的鬥爭,基於縝密心計,比戰士慘烈。為攫住一個男人的心,本是同路人,相煎份外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沒有一天可睡得安寧……

  天下美女的手斬之不盡。

  男人反覆之心也永遠難明。

  她只是宮中無數妒婦中的一員。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李鳳娘在公元一二○○年六月病死。五十三歲,算享年五十六吧,她老得比誰都快,死得比尋常百姓早。她的幾位姊姊,無災無難,無風無浪,比她幸福。

  史書惡評她「性悍妒」。皇帝的祖父悔恨:「是婦將種,吾為皇甫坦所誤!吾為皇甫坦所誤!」

  她根本不是什麼黑鳳凰。

  ——男人們安排她演這個角色。

  李碧華-最後一塊jú花糕

  雖說已是初秋,陽光穿過彩色玻璃,幻影斑斕地,叫江寧(今南京)清涼山麓,那座高雅的「隨園」,仍有帶不走的暑意。

  布置隨園作為自己優遊其中數十年的主人,是自號「隨園老人」的袁枚。其實購園當年他不老,三十出頭辭任江寧知縣,踏進另一人生舞台。

  袁枚此時已老了。

  「九月了,還出汗。」他望園中的柏樹,忽地嘴饞:「真想吃些清甜的小點心。」

  他就是會吃。一生享受吃。

  袁枚(1716-1797)是位才子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廿歲出頭,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少年得志,擔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知縣。官場拘謹的禮節,與他自由散漫的人生態度,有很大的矛盾。作為父母官,他對山水的情懷大於農桑,對碑帖的興趣遠勝吏牘。多留戀風花雪月,少關顧民情,赤子之心,雅士之志,令這在仕途上本有遠大前程的年輕官吏,一下子從堂堂七品知縣大人,跳進山林隱逸——他三十二歲就「退休」了。

  這座小倉山別墅處地略偏,買時只用了三百兩銀子,但擴充重建布置的花費,不止十倍。

  簇擁才子詩人周圍的有同學、朋友、妻妾、兄弟、貌美如花的女弟子、知情識趣的文壇幫閒、別具風情的孌童歌jì……生活過得豪華、奢侈、任性。

  藏中泠、惠泉的水沖泡武夷茶,以蒸燘的鰻下肉和雞湯做細面,嚐王太守八寶豆腐。喝酒的杯盞要用名瓷、白玉、犀牛、玻璃……

  午後僕人端上點心,有百果糕、青團、白雲片。另小碗鮮磨百合粉糊。

  袁枚問:

  「有小栗饅頭嗎?」

  他想起一個人了——

  蕭美人。

  江寧的益友損友圈子,從他津津樂道中,早已與這位「美人」神交。

  揚州儀徵南門外驛道邊,有家小小的點心鋪,那位年三十餘的新寡,以她一雙雪白而靈敏的巧手,做出不少可口點心。

  她做的饅頭只像胡桃般大,用蒸籠蒸,餡有鹹的有甜的,每次用筷可夾上兩個,離箸後那饅頭馬上隆起。還有小餛飩如龍眼、餃子如元寶,都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他光顧過幾趟,談得特別投緣。年齡相差三四十載,但欣賞知遇,打破了隔閡。

  「你的名字是什麼?」

  「小女子姓蕭,名字不重要。」她笑:「喚阿蕭、蕭蕭,或是『掌柜的』,都行。」

  憐惜她失去丈夫,獨力持家,但點心可口,人又容貌出眾。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素。粉臉玉手,和點心一般素白誘人。袁枚調侃:

  「不告知芳名,以後我只好喚你『蕭美人』了。」

  「袁老爺真會開玩笑!」

  面對這聲譽、地位、才情、財富都與自己有差距的名人,蕭美人嬌嗔的笑意,似亦照單全收,也拿這「頑童」沒轍。

  「隨園老人」人老心不老,吃上了癮,心癢難熬。又思訪艷,再嚐她巧制糕點。

  他吩咐婢僕準備到揚州訪友,途經儀徵,一定探望一下掌柜的美人。還打算訂製一批點心,送給各人作重陽應節小禮品。唔,究竟有些什麼新花樣?已急不及待了。

  到了南門,點心鋪重門深鎖——他愕然。

  僕從上前敲門,良久無人相應。

  袁枚急了:「你問問附近的店家,蕭美人哪去了?」

  「不用問了——」他轉身,見到蕭美人提了一籃jú花,黃白鮮妍。她匆匆趕至。睽違一段時日,恍如隔世。容貌沒大變易,添了點風霜,有點蒼白,但仍婀娜多姿,善解人意。

  「我從遠方趕至會你,袁老爺請待我收拾一下才進去小坐吧。」

  她忙了一陣,洗抹好桌椅,延袁枚入。先泡一壺jú花茶。

  「你沒多大變化,」他道:「可我又老了。」

  他呷一口jú花茶。

  她慇懃道:「jú是應時花糙,這陣子盛放。雖微寒澀,但花香味甘,你多喝,可以輕身利氣,延年長壽呢。」

  茶芳香。袁枚點點頭:「那麼,你為我設計一些糕點,得新穎有趣,你沒做過,我沒吃過,考考你。」

  蕭美人輕嘆:「唉,只怕手藝生疏——」

  「什麼?」他問:「你不是一直在做——」

  蕭美人不待言畢,馬上岔開話題:「沒有啦,我只擔心不能叫袁老爺滿意,先說矮一截。」

  「我對蕭美人永遠有信心,不然怎麼舟車勞頓還要找你?除了蕭美人點心,我不瞅其他一眼。」袁枚幾乎信誓旦旦,忘記了年紀:「你做得好,我訂三千件!」

  「多少?」

  「三千!」

  「你怎麼吃得下?別鬧了。」

  「我送人呀。重陽了,人生幾度秋涼?給你出道題:——得應節。」

  人生幾度秋涼?

  蕭美人臉色一變。

  「難倒了?」

  「難我不倒。」她勉定心神:「感謝知遇厚愛,我就為你做jú花糕。」

  她的淚水在眼眶中滾動一下。蕭美人背轉身子。待她回過頭來,煥發地一笑:

  「獨一無二的jú花糕,你以前沒吃過,以後也吃不。」

  蕭美人挽起衣袖,系上圍裙,先把jú花洗淨。籃中jú花,黃白各半,皆鮮妍悅目。

  「這花是我家自己種的,別看jú花漂亮多姿,可有家jú野jú之分——」

  「當然家jú為佳,清肝明目,補多於瀉。」袁枚道:「野jú妖嬈,雖祛毒散火,但瀉多於補。」

  她笑:「我真是孔夫子門前賣文章。不說了不說了。」

  花瓣洗淨瀝乾。

  蕭美人把上佳的杭州乾制白jú花,用清水泡煮。杭jú先以細紗布包裹,這樣就可免卻隔除渣滓雜質的麻煩了。jú花水香四溢,顏色呈淡黃。泡煮時間掌握極好,不可心急,否則jú香未逸;又不能過長,以致略帶苦味。

  花湯好了,便加糖。

  她不愛用黃糖紅糖,因為顏色濃,感覺混濁。且太甜,破壞了天然花香。蕭美人做點心,向用冰糖。緩緩加進花湯中,拈量拈量,冰糖多一些不妨,待會若注入馬蹄粉溶液,定稀釋一點了。糖水開了,還用紗布過濾一下。此時,灑一層已切碎或小朵的黃白新鮮jú花,另一半備用。

  馬蹄粉以適量清水溶解後,倒入花瓣花湯,大火蒸,至完全透明即熟。但離火後片刻,鋪灑另一層新鮮jú花瓣,因將凝未固,花瓣才不會沉澱下墜,均勻散布。

  蕭美人把早已用濕的細棉布抹擦乾淨的枸杞子拎出來,它沒經水洗水泡,顆粒不會發胖脹爛,快刀細剁,成朱紅砂狀,灑在jú花糕中,略攪拌——這陣硃砂乃神來之筆,不致因整個顆粒過大,喧賓奪主,在清澈淡黃中,細碎精緻,點染生色。

  jú花糕做好了,須擱陰涼處凍成糕。她才坐下休息。

  做點心過程,直如美景。

  袁枚在旁看得如痴如醉。

  「蕭美人,記得我第一回光顧你這小店嗎?」

  「記得。」

  「那天做什麼點心?」

  「做的是『四喜湯圓』,有四種餡心: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

  「我吃湯圓,只覺是你一雙白嫩而腴滑的玉手呢。」

  她笑:「袁老爺就愛取笑人家。」一想:「記起了,你還聊豆腐聊了老半天,太陽下山了還捨不得走……」

  她給他倒了新泡的jú花茶。

  蕭美人的纖纖素手,總叫袁枚聯想起精細糯米粉、湯圓、豆腐……

  他嚐過美食家友人的菜式,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張愷豆腐、慶元豆腐、王太守豆腐……有水煮、湯熬、油炸、乾煸、煎炒……

  「乾隆廿三年,我和朋友在揚州程立方家吃豆腐,煎的兩面黃,較乾,沒絲毫滷汁,精妙絕倫,竟有車螯鮮味,但盤中並不見車螯及其他配菜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