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繭破一fèng,裡頭果然是條純黑色,有角有鱗,外披一層霜的僵蠶,還似有極微氣息呢,也許心情興奮看不准。不過來龍去脈以及求售者背景,都不應有詐——何況還有見多識廣的卞尚峰作驗證。
想那棄買的《四庫全書》其中一手抄本,自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編纂,共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多卷,三萬多冊,近二百三十萬頁,約八億字……編撰及抄寫員各三千多人,歷時九年始成。如此珍貴,他聽取卞尚峰意見,有政治上後顧之憂,怕朝廷殺頭沒買成。幸好沒買成,那手抄本即便來自宮中,也沒眼前來自奇山異域之冰蠶珍貴呀。
卞尚峰更說項:
「我瞧這三姨太也等著銀子早日回鄉,不如代你殺價,少付五百兩。她急你不急,婦道人家易打發。」
他對女客開口:
「三太太,這冰蠶不知可否略減五百兩成交——」
話還未了,她一言不發把錦匣兒拎在手裡,款款而起,冷冷向大門走去。頭也不回。
「且慢且慢,三太太請留步——」
二人急了,趕忙致歉:
「有話好說,我們分文不減。」
冰蠶留下了。
三千兩銀子她帶走了。
錢祖佑但求心頭好,幾乎因殺價落空,其實何吝那點折扣?到手已心花怒放,視為至寶,日夜觀賞 。
兩天後,他找卞尚峰,這人蹤影杳然。亦無留言。
三天後,有人告訴他,見到卞尚峰與當日上門求售冰蠶的三姨太在渡頭出現。二人收拾好細軟,荷包重甸甸,並肩上了船, 揚長而去,遠走高飛。
第四天,陰謀敗露。
那入水不濡之物,經過加工裝飾,里外塗了一層白蠟,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卞尚峰看不過富豪附庸風雅,誇口招搖,精心設計一個圈套,先說服錢祖佑拒絕了珍貴的手抄寶書,再與歡場相好合謀,假扮大戶姨太詐財。在他色迷迷暈陶陶又尋寶心切狀態下,欲擒故縱慾拒還迎,三千兩到手了。
光、宣之年,女服有諺:「貧學富,富學娼,娼jì學南邦。」
歡場女子以南姬衣飾最有看頭,一衣一飾一鈕一邊一鑲一嵌 ,裝扮風流入時,不失輕盈莊重,都配時勢合時宜,都有學問。處處皆是學問。何止讀書人?
博學多才心懷不軌的卞尚峰「變占上風」,那錢祖佑,「錢由左手交到他倆右手」。
卞尚峰還捏一把汗,輕點她唇邊 :「小紅,你當日那一抹朱唇,太紅了,積習難返,過於妖嬈,功虧一簣,我還怕錢家看穿了,不上當。好懸!」
白玉手、黑鳳凰 (2002.3.28)
李碧華 轉自香港《壹周刊》
南宋,四十多歲的光宗皇帝這天午睡醒來,命宮女打水洗臉。
宮中尚黃,一切器物皆明黃,亮澄澄的,連臉盆也鮮妍無比。
他正欲把手伸進臉盆,突然止住了。漣漪微動。他的心一動。
這是一雙多誘人的手啊!
年輕、稚嫩、圓潤、雪白。十指尖尖,柔若無骨。皮膚薄得像透明,微血管羞赧地上了一層淺淺的緋色。定睛看真了,還是白。玉一般,絹一樣。摸上去,滑不溜手,還似帶著甜香。
光宗見了,色授魂與,他忘了洗臉,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忘了下跪托著臉盆的宮女才十四歲,有點顫抖,被他撫弄,大氣不敢吁。眼中帶淚光。下一步是怎麼的?她完全迷惘。只怔在那兒。她也等待著,暗暗爭取著。後宮有三千佳麗,若皇帝看中,多榮幸,她的命運改寫了……
今天他這樣放恣的愉悅的撫弄一雙白玉似的手,是因為皇后不在。
不如趁此良機,臨幸佳人——
這個時候,宮門開了,進來一位凜若冰霜,雙目發出寒光的女人。
她一言不發。
而他的綺夢驚醒。
皇帝悄悄收回一雙「越軌」的手。小宮女惶恐捧著臉盆一步一步垂首倒退,逃也似地消失了。
一切歸於平靜。
皇帝也沒將此事放在心上。
幾日後,他收到一份禮物。是皇后遣人相送,一個精裝錦盒,捆了好幾道紅繩,相當結實,上手略沉。
「皇后說,知道皇上寂寞,特地送上禮物解解悶。」
光宗忙打開錦盒。
「啊!」
他一驚之下,陡地退後三步,站不穩了。
真是一份極其貴重的禮物——裡頭,是兩隻剛砍下來的,血淋淋的人手!
猶帶微溫,白玉透紅。十指像帶點怔忡、驚詫、柔情,像是一句沒說完的話,未及出口的控訴。
兩隻一度令他迷戀的,小宮女的手,現在全盤奉獻,袒露座前,請細心享用!
這是個什么女人呀!
這簡直不是女人!
甚至不是人!
她貪婪、兇殘、潑辣、嫉妒。不但離間丈夫,不准他謁見侍奉太上皇,那對她不滿想廢掉她的孝宗,老人後來因子忤逆拒見活活氣死於重華宮。還令皇帝寵愛的黃貴妃「暴斃」於睡夢中。每天她都忙於暴躁地打罵侍從宮女。只消皇帝對誰稍加青睞,一定沒有好下場。
這樣的人,可以在宮中橫行?不是自己要來的。是好些男人把她推進去的。
一切都是天意。
多麼奇怪,宮中的「禍水」,是父系社會權貴的男人,一寸一寸地,把她引進。
回到懵懂的兒時,也許自己也不知如何,走上這條路。儼有所恃,膽大妄為。
記得那一天,公元一一五三年,她六歲。
「半仙來了!半仙來了!」
「快請!」李道聞言:「快恭請!」
「皇甫半仙」,不過是名道士。
不過在唐宋之年,道士的身份漸漸高升,甚至取代僧侶,甚至躋身政界,開始有能力干預朝政。
皇甫坦是南宋高宗皇帝年間,非常著名的道士,他能言善辯,察貌觀色,目光炯炯。在朝廷宮門裡直進直出,極有江湖地位。誰不逢迎相交?
安陽城內慶軍節度使李道,今天邀得皇甫坦來作客,忙不迭禮敬款待。
李道不是沒有機心。
他老來又得女。這個女兒是妾生,喚「鳳娘」。
為什麼給改這名兒?
在娃娃下地那天,他在軍中讀詩。有手下急報:
「如夫人喜誕千金。」
「是個女的。」他淡淡地應著。手下沒有離去,他有點不耐煩:「還有什麼事?」
「回大人,剛才小的傳喜訊時,見大人營外栓馬石上,落了一隻非常高大的鳥,牠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身有五彩,但以黑為主
——小的不知是什麼鳥?」
「依你所言,莫不是鳳凰?」
「對對對,大人明鑑:這是只黑鳳凰!」
——此物誰亦未親眼目睹,也許不過手下為了討賞所以極盡美言。
但似是而非的傳聞,「有鳳來儀」的虛榮,不但欺哄了他,也開始成為一個話題:「李道女兒出生時有黑鳳凰於軍營出現」,最初傳說牠靜立不動,只冷眼瞅人,後來,又演變成振翅盤旋,最終,黑鳳凰還在軍營上的天空飛舞,灑下彩珠——
為了充份響應,李道索性立志栽培李鳳娘。
轉眼六年了,李道自忖春秋已高。一心想內調回京,安享晚年。但他還有個不可告人的心愿。
「久聞先生善於觀相,老夫特邀先生給小女們幾句贈言。」
他請了滿堂賓客,各界官紳,都同赴盛宴。
觀相之日,他的幾個女兒,最大的十來歲,依次向皇甫坦跪拜請安。「半仙」坦然接受,還一一說了觀測的話,不外平安和順,婉約孝敬,夫妻白頭……之類。
當小小的李鳳娘正欲下跪時,他突然大驚失色,自座中急起退讓,搖手相阻,還連聲:
「不敢!不敢!」
所有人目瞪口呆,見狀愕然。任人擺布的小女孩更不知所措。
皇甫坦向李道故作神秘,其實是向眾人宣布:「此女當母儀天下!」
他表示自己何德何能?怎敢接受皇后跪拜?
他一走,「李鳳娘」的異相貴命,馬上傳遍兩湖,直滲京城。
有人說,李道給了皇甫坦不少好處,還奉上了家傳之寶:硬玉作柄,軟玉為纓的拂塵,換來他一席預言。也有人說,半仙對這黑鳳凰日後的作為甚為震驚,不敢得罪,也沒有道破。
不過在那無法追尋真相,又流行以訛傳訛,渲染神話的年代,連皇帝也風聞一二。
既是天人,又有鳳姿,「母儀天下」,天命如此,再經名頭響亮的皇甫坦推薦,老皇帝高宗下令,納李鳳娘為長孫恭王趙惇的妃子。
由恭王妃,至太子妃,至慈懿皇后——她沒得選擇。
既入宮中,為了鞏固自己一席位,只好這樣走了。
想那棄買的《四庫全書》其中一手抄本,自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編纂,共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多卷,三萬多冊,近二百三十萬頁,約八億字……編撰及抄寫員各三千多人,歷時九年始成。如此珍貴,他聽取卞尚峰意見,有政治上後顧之憂,怕朝廷殺頭沒買成。幸好沒買成,那手抄本即便來自宮中,也沒眼前來自奇山異域之冰蠶珍貴呀。
卞尚峰更說項:
「我瞧這三姨太也等著銀子早日回鄉,不如代你殺價,少付五百兩。她急你不急,婦道人家易打發。」
他對女客開口:
「三太太,這冰蠶不知可否略減五百兩成交——」
話還未了,她一言不發把錦匣兒拎在手裡,款款而起,冷冷向大門走去。頭也不回。
「且慢且慢,三太太請留步——」
二人急了,趕忙致歉:
「有話好說,我們分文不減。」
冰蠶留下了。
三千兩銀子她帶走了。
錢祖佑但求心頭好,幾乎因殺價落空,其實何吝那點折扣?到手已心花怒放,視為至寶,日夜觀賞 。
兩天後,他找卞尚峰,這人蹤影杳然。亦無留言。
三天後,有人告訴他,見到卞尚峰與當日上門求售冰蠶的三姨太在渡頭出現。二人收拾好細軟,荷包重甸甸,並肩上了船, 揚長而去,遠走高飛。
第四天,陰謀敗露。
那入水不濡之物,經過加工裝飾,里外塗了一層白蠟,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卞尚峰看不過富豪附庸風雅,誇口招搖,精心設計一個圈套,先說服錢祖佑拒絕了珍貴的手抄寶書,再與歡場相好合謀,假扮大戶姨太詐財。在他色迷迷暈陶陶又尋寶心切狀態下,欲擒故縱慾拒還迎,三千兩到手了。
光、宣之年,女服有諺:「貧學富,富學娼,娼jì學南邦。」
歡場女子以南姬衣飾最有看頭,一衣一飾一鈕一邊一鑲一嵌 ,裝扮風流入時,不失輕盈莊重,都配時勢合時宜,都有學問。處處皆是學問。何止讀書人?
博學多才心懷不軌的卞尚峰「變占上風」,那錢祖佑,「錢由左手交到他倆右手」。
卞尚峰還捏一把汗,輕點她唇邊 :「小紅,你當日那一抹朱唇,太紅了,積習難返,過於妖嬈,功虧一簣,我還怕錢家看穿了,不上當。好懸!」
白玉手、黑鳳凰 (2002.3.28)
李碧華 轉自香港《壹周刊》
南宋,四十多歲的光宗皇帝這天午睡醒來,命宮女打水洗臉。
宮中尚黃,一切器物皆明黃,亮澄澄的,連臉盆也鮮妍無比。
他正欲把手伸進臉盆,突然止住了。漣漪微動。他的心一動。
這是一雙多誘人的手啊!
年輕、稚嫩、圓潤、雪白。十指尖尖,柔若無骨。皮膚薄得像透明,微血管羞赧地上了一層淺淺的緋色。定睛看真了,還是白。玉一般,絹一樣。摸上去,滑不溜手,還似帶著甜香。
光宗見了,色授魂與,他忘了洗臉,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忘了下跪托著臉盆的宮女才十四歲,有點顫抖,被他撫弄,大氣不敢吁。眼中帶淚光。下一步是怎麼的?她完全迷惘。只怔在那兒。她也等待著,暗暗爭取著。後宮有三千佳麗,若皇帝看中,多榮幸,她的命運改寫了……
今天他這樣放恣的愉悅的撫弄一雙白玉似的手,是因為皇后不在。
不如趁此良機,臨幸佳人——
這個時候,宮門開了,進來一位凜若冰霜,雙目發出寒光的女人。
她一言不發。
而他的綺夢驚醒。
皇帝悄悄收回一雙「越軌」的手。小宮女惶恐捧著臉盆一步一步垂首倒退,逃也似地消失了。
一切歸於平靜。
皇帝也沒將此事放在心上。
幾日後,他收到一份禮物。是皇后遣人相送,一個精裝錦盒,捆了好幾道紅繩,相當結實,上手略沉。
「皇后說,知道皇上寂寞,特地送上禮物解解悶。」
光宗忙打開錦盒。
「啊!」
他一驚之下,陡地退後三步,站不穩了。
真是一份極其貴重的禮物——裡頭,是兩隻剛砍下來的,血淋淋的人手!
猶帶微溫,白玉透紅。十指像帶點怔忡、驚詫、柔情,像是一句沒說完的話,未及出口的控訴。
兩隻一度令他迷戀的,小宮女的手,現在全盤奉獻,袒露座前,請細心享用!
這是個什么女人呀!
這簡直不是女人!
甚至不是人!
她貪婪、兇殘、潑辣、嫉妒。不但離間丈夫,不准他謁見侍奉太上皇,那對她不滿想廢掉她的孝宗,老人後來因子忤逆拒見活活氣死於重華宮。還令皇帝寵愛的黃貴妃「暴斃」於睡夢中。每天她都忙於暴躁地打罵侍從宮女。只消皇帝對誰稍加青睞,一定沒有好下場。
這樣的人,可以在宮中橫行?不是自己要來的。是好些男人把她推進去的。
一切都是天意。
多麼奇怪,宮中的「禍水」,是父系社會權貴的男人,一寸一寸地,把她引進。
回到懵懂的兒時,也許自己也不知如何,走上這條路。儼有所恃,膽大妄為。
記得那一天,公元一一五三年,她六歲。
「半仙來了!半仙來了!」
「快請!」李道聞言:「快恭請!」
「皇甫半仙」,不過是名道士。
不過在唐宋之年,道士的身份漸漸高升,甚至取代僧侶,甚至躋身政界,開始有能力干預朝政。
皇甫坦是南宋高宗皇帝年間,非常著名的道士,他能言善辯,察貌觀色,目光炯炯。在朝廷宮門裡直進直出,極有江湖地位。誰不逢迎相交?
安陽城內慶軍節度使李道,今天邀得皇甫坦來作客,忙不迭禮敬款待。
李道不是沒有機心。
他老來又得女。這個女兒是妾生,喚「鳳娘」。
為什麼給改這名兒?
在娃娃下地那天,他在軍中讀詩。有手下急報:
「如夫人喜誕千金。」
「是個女的。」他淡淡地應著。手下沒有離去,他有點不耐煩:「還有什麼事?」
「回大人,剛才小的傳喜訊時,見大人營外栓馬石上,落了一隻非常高大的鳥,牠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身有五彩,但以黑為主
——小的不知是什麼鳥?」
「依你所言,莫不是鳳凰?」
「對對對,大人明鑑:這是只黑鳳凰!」
——此物誰亦未親眼目睹,也許不過手下為了討賞所以極盡美言。
但似是而非的傳聞,「有鳳來儀」的虛榮,不但欺哄了他,也開始成為一個話題:「李道女兒出生時有黑鳳凰於軍營出現」,最初傳說牠靜立不動,只冷眼瞅人,後來,又演變成振翅盤旋,最終,黑鳳凰還在軍營上的天空飛舞,灑下彩珠——
為了充份響應,李道索性立志栽培李鳳娘。
轉眼六年了,李道自忖春秋已高。一心想內調回京,安享晚年。但他還有個不可告人的心愿。
「久聞先生善於觀相,老夫特邀先生給小女們幾句贈言。」
他請了滿堂賓客,各界官紳,都同赴盛宴。
觀相之日,他的幾個女兒,最大的十來歲,依次向皇甫坦跪拜請安。「半仙」坦然接受,還一一說了觀測的話,不外平安和順,婉約孝敬,夫妻白頭……之類。
當小小的李鳳娘正欲下跪時,他突然大驚失色,自座中急起退讓,搖手相阻,還連聲:
「不敢!不敢!」
所有人目瞪口呆,見狀愕然。任人擺布的小女孩更不知所措。
皇甫坦向李道故作神秘,其實是向眾人宣布:「此女當母儀天下!」
他表示自己何德何能?怎敢接受皇后跪拜?
他一走,「李鳳娘」的異相貴命,馬上傳遍兩湖,直滲京城。
有人說,李道給了皇甫坦不少好處,還奉上了家傳之寶:硬玉作柄,軟玉為纓的拂塵,換來他一席預言。也有人說,半仙對這黑鳳凰日後的作為甚為震驚,不敢得罪,也沒有道破。
不過在那無法追尋真相,又流行以訛傳訛,渲染神話的年代,連皇帝也風聞一二。
既是天人,又有鳳姿,「母儀天下」,天命如此,再經名頭響亮的皇甫坦推薦,老皇帝高宗下令,納李鳳娘為長孫恭王趙惇的妃子。
由恭王妃,至太子妃,至慈懿皇后——她沒得選擇。
既入宮中,為了鞏固自己一席位,只好這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