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家這個短壽的傳統,對後來做了總統的袁世凱,也是他生命中很大的壓力——他在五十五、五十六歲的時候(與國民黨和日本鬥爭最激烈之時),他就怕他自己也余日無多了。他既有這樁迷信的恐懼,“大太子”袁克定,以迷信治迷信就乘虛而入了。克定認為只有做皇帝,做“真命天子”,才能突破他們袁氏家族傳統中的生死大關——項城顯然是聽信了太子之言,墜入“欺父誤國”的太子術中,才決心稱帝的。——這也是民國歷史上,“迷信影響政治”的實例之一吧。114

  袁氏之死,對中國當時擾攘不已的政局和處於僵持之中的各派勢力,可謂是天從人願,及時解開了一個死結。如蔡鍔所說,“項城退,萬難都解115”。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各方同意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而民元約法(即臨時約法)和舊國會(即被袁世凱解散了的參眾兩院)也得以恢復。雖不能說是皆大歡喜,也可以說是各遂所願:黎元洪沒有實力,只相當一個“虛君”,這個局面既不妨害北洋獨大,也有利於各地軍頭割據一方。袁病逝前已恢復“責任內閣制”,段祺瑞任總理,實權在握,可以滿意(此為日後“府院之爭”的張本)。馮國璋經運動當選為副總統,有望在將來圓其總統之夢。西南方面,則既解除了“倒袁”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又不同程度地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心滿意足。孫中山之最大政敵消失,其手訂的“臨時約法”得以恢復,自然,中山先生也就成了民國的締造者。進步黨、國民黨的議員們得以重拾鐵飯碗,北上赴任,冠蓋如雲,“把酒臨風,其喜氣洋洋者矣”。日本也因去一勁敵而舒了一口氣。總之,袁世凱既然混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死亡也就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解脫了。

  袁世凱死時並未退位,仍是在職的總統,故中央政府仍按在職國家元首的規格為其治喪。黎元洪除撥發五十萬元治喪費用外,還通令文武機關下半旗二十七天,停止宴樂二十七天,民間娛樂也停止七天,文武官吏及駐京軍隊一律佩帶黑紗服喪,並由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三人承辦大典喪禮,在懷仁堂附近設立“恭辦喪禮處”,有關喪葬方面的大事,均由“恭辦喪禮處”隨時請示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後才能辦理。袁世凱死後,舊怨冰釋,北洋的袍澤故舊又想起了他生前的好處,所以他身後的喪禮,算得上是備極哀榮了116。

  袁世凱的靈堂設於懷仁堂。靈堂內外滿布祭幛、輓聯和花圈,門前還搭了鮮花紮成的牌坊一座,新華門外還搭有素彩牌坊三座。京城各機關文官和駐京軍隊按日分班到靈前致祭行禮,停靈期間,京都各大寺院道觀的和尚、道士、喇嘛被請來做道場,超度亡魂,鼓號笙管齊鳴,熱鬧非常。

  6月28日出殯。起靈時用的是皇槓,棺罩所用也是皇家規制:黃緞底,繡龍紋、雲水紋。新華門內用三十二人的小槓,出新華門後換八十人的大槓。送殯的路線是由懷仁堂出新華門,經天安門向南過中華門(在現廣場紀念堂的位置)、正陽門至前門車站,路上黃土墊地,清水噴灑。總統黎元洪以下文武官員在新華門處行禮,此後由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率警察開道,陸軍儀仗隊一個團,海軍儀仗隊一個連,總計二千人組成的隊列跟隨其後。此後為靈柩和送靈的袁氏家人親屬隊伍,袁克定等男性子孫均披麻戴孝,手執哭喪棒一根在靈柩後步行,袁的妻妾、女兒、媳婦等女眷則乘轎跟在後面。其後是執紼送葬的人群和官員隊伍,外國使節、清室代表送到中華門止,國務院總理段祺瑞以下文武官員胸戴白花,臂纏黑紗,步行送靈到前門車站。整個送葬隊伍計約五千人,前頭的隊伍已到車站,後面的大槓還在新華門前,一路上四城居民擁塞在街道兩旁觀看,人山人海。

  在車站舉行路祭之後,靈柩被抬上靈車(據說是前年隆裕皇太后出殯時用過的)。當日,京漢鐵路客運停運一天,除靈車之外,路局專門撥了兩列專列,一列搭乘護衛軍隊、治喪人員和物品,一列運送前往彰德送葬的文武官員和知交故舊,著名的如徐世昌、嚴修等。

  袁的墓地在他生前即已請堪輿家采定,位置在其洹上住宅之北一里多地,占地約二百畝,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監造,墓地遍植松柏,被稱作“袁公林”。墓園四周有圍牆,牆外引漳河水環繞一周。入大門,有巨石鋪成的甬道,兩側樹木蔥鬱,排列著十二對石獸,直通享殿。甬道逐漸傾斜,通向地下墓室,墓室分為兩層,上層用紅色花崗岩砌成,高約三四丈。下層為石室,石室的大石門上雕有龍紋,中間正室三間,兩旁耳室各五間。正室中設有漢白玉制的石桌、石座,也都雕有龍紋,石桌上陳設供品和袁生前喜愛的玉器古玩。桌旁立有“金燈”兩架,高四尺,灌滿了燈油,下葬後點燃。袁之葬禮,窮奢極欲,光是參與辦理喪事的就多達一千多人,因而政府的撥款竟然不敷足用,墓地的工程拖了兩年多才全部完工。

  我父親的喪葬費用,原是由當時政府撥款五十萬元來承辦一切的。在北京辦喪事用了將近九萬元,其後的移靈、購置墓地和安葬,用了十幾萬元。當時估計,以後的墓地建築和典置祭田等項,還需用五十萬元左右。核計收支,相差很多。所以我父親生前的舊屬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八人聯名發出公啟,請求當時的內外要人解囊相助。從當時的大總統起,總理、各部總長、各省督軍,還有護軍使、鎮守使、師長等等多有捐贈。他們捐款的數目,絕大多數是一萬元,最少的是二千元,總計共收到捐款二十五萬餘元,這才算結束了我父親的喪事和葬禮。117

  袁世凱自開府山東、總督北洋以來,從封疆大吏到朝廷重臣,直至民國大總統,在政治高層幹了近二十年,他要是想斂錢發財,機會有的是,但袁雖不能說是個清官,但他不好貨,不謀私財是出了名的,否則北洋的老友故舊也不會募捐幫他辦喪事,他們多數都比他富有。據袁後期的幕僚,負責袁家經濟事務的王錫彤回憶,袁去世前一個月,不知是否預感自己來日無多,曾將自己的家財向王作了交代,使王很是感慨。

  五月一日,大總統傳見。當時人們全都說大總統有病。等到見面後,面色略顯清癯,好象沒什麼大病。因此詢問他的病狀,說是吃東西不慎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在案頭放置著一紙清單,所有存款、股票等共約二百萬元。(他)指著它對我說:“我的家產全都在這裡了。請把你經管的公司的狀況告訴我。”我略作報告,全不知此老的用意何在。……然而此老一生的宦囊,連股票統計實在只有二百萬元左右,我是全都知道的。或者他自知病情不佳,故叫我來囑託以為子孫打算吧。然而袁公的子女合計三十餘人,以二百萬元分配給他們,無論如何,可以斷言的是,十年後就會有貧窮者。總之,袁公自從擔任大總統以來,(家產)實際上未曾再增加過一錢,其為國忘家之情,實在是不可以冤枉污衊他的。世間所傳袁公有數千萬資產,污衊之言也。118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