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不到十分鐘,中南海的醫護人員到場,又過了五分鐘,北京醫院的醫生帶著全套急救設備趕到。由於胡耀邦的病情不允許移動,趙紫陽囑咐溫家寶和楊德中留在懷仁堂現場照料。
懷仁堂成了搶救胡耀邦的臨時病房。
至當日下午4點,胡耀邦病情稍見好轉後,被轉人北京醫院治療。
因其病情尚未穩定,醫院方面對其實行嚴格的隔離措施,醫院只允許一位秘書在旁。此後隨著病情逐漸平復,“禁令”逐步放鬆,中共高層領導人,包括李鵬總理等,均獲准前去醫院探訪。
9日、 10日,胡耀邦病況繼續好轉,並能進食稀飯,大家遂感到輕鬆。直至14日,胡德平在答覆一位友人詢問時表示:“情況已經穩一些,但還不夠好。”未料到,卻因病情發生急劇轉變而突然去世,委實令人惋惜!
川流不息的人群懷著難以言說的悲痛來這裡祭奠一一這是無可阻擋的人流。
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胡耀邦同志的親屬和工作人員設置的家庭靈堂,原本是胡耀邦同志迎送來賓的客廳,往昔充滿了胡耀邦同志的朗朗笑聲,如今,卻倏然變成哀樂聲聲催人淚下的靈堂。 從4月15日上午九時半起,前往胡寓所的弔唁者絡繹不絕。他們中有喬石、胡啟立、姚依林、李鐵映、吳學謙、秦基偉、閻明復、芮杏文等領導人及科技、教育、理論、新聞等各界人士艾青、胡績偉、李昌、朱厚澤、平傑三、于光遠、嚴家其等六百多人。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兒子鄧朴方分別前來弔唁。趙紫陽委託兒子趙軍代全家在靈前悼念。李鵬、李先念分別打來電話致哀。
黑紗環繞著他的遺像,置於蒼松翠柏和君子蘭之間,更被層層疊疊的花圈輓聯花籃簇擁著,每一朵小花都是一隻淚眼,每一句悼詞都是發自內心的呼叫:耀邦同志,你去得太急了!
兩位軍人肅立在遺像兩側,胡耀邦的子女親屬輪流在靈堂守靈。胡耀邦夫人李昭率十三位晚輩敬獻的花圈擺在靈堂正中,花圈挽帶上寫著“耀邦,請您安息吧。”
哀樂聲中,人們含著熱淚,向這位為中國人民立下不朽功勳的卓越領導者致以深切的敬意。
幹部、工人、學生,一個接一個無言地走過這裡,只有輓聯上的字留下了他們的心聲:“一身正氣深得人民敬愛,
兩袖清風堪稱為人楷度’,
“至大至剛”;
“高山仰止拓荒總履險,
瓢漿甘兮飲水長思源”。
小屋裡,第一隻花籃是王光美送來的。當她去花店選購時,店員們聽說這隻花籃是為了弔唁胡耀邦同志的,執意不肯收錢,說:這花籃也代表了我們全店人的心意。
老部下張黎群與胡耀邦的小兒子德華抱頭痛哭,噩耗傳來,他夜不能寐,伏案疾書:一盞多麼明亮的智慧卓絕之燈熄滅了!一顆多麼偉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動了!一個多麼仁義正直的人民的兒子離去了!一位多麼忠貞的共產黨人停止了戰鬥!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學員代表分批前來弔唁他們的老領導。該院黨委書記帶著孩子們來到靈前,他說,同學們一提起他就哭,都要求參加追悼會。我們當晚就在學院設立了靈堂,讓師生們表達對胡耀邦的哀思,還準備舉辦胡耀邦的生平事跡展覽。五十年前在延安擔任胡耀邦警衛員的蔣文模老人,在胡耀邦的靈堂前泣不成聲地說:“半個月前他還在家裡請我吃飯,送我一件毛衣作為紀念。昨天我帶來家鄉小豆,可他如今什麼也吃不下……”。
老紅軍賴大超拄著拐杖匆匆從廣州趕來。
回憶起1933年在瑞金四中央兒童局與胡耀邦共同戰鬥的日子,他不禁老淚縱橫。他怎麼能相信充滿生氣的胡耀邦已離開了人世呢!
知名的、不知名的老幹部來了,太多了,太多了,以至親屬和工作人員無法歷數他們的姓名。有的在靈堂里號啕大哭,有的跪在遺像前悲痛欲絕,喊著:“沒有你,我的冤屈就無法平反哪!”每一個被解放、被昭雪的人,都銘記著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錯案中卓著的功勳和剛正不阿的品格。
受過胡耀邦愛護和關照的老教授葛佩琦邁著艱難的步履,一步一步移到靈堂,是胡耀邦在他的申訴信上親自批示,他才跳出沉沉苦海,今天,在胡耀邦遺像前,他怎能不思緒萬千。
楚辭專家文懷沙送來輓聯,他以沉重的語調朗頌著:“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愛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跳動,因襲放翁句,書此聯以奉靈右:民望甚饑渴,公心胡滯留。”他的聲音在顫抖,他的手也在顫抖。他對記者說:“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留。胡耀邦同志應該留下,我已經78歲,我多麼願意替他去死!”
80歲的詩人艾青拄著拐杖來了。他十分傷感地對記者說:“耀邦同志當總書記的時候,有人從廣州送來鮮荔枝,耀邦派人將這些鮮荔枝送給我、丁玲、馬海堡和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著成千上萬的人流。人們排著長隊,絡繹不絕,他們的願望就是在留言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子,然後向胡耀邦遺像鞠躬。一貫以“隱忍”著稱的中國人,此時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淚水,他們為失去領袖、良師、益友而放聲痛哭。胡耀邦,這個名宇將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並存,他在為中華民族振興的事業中所表觀出的熱忱以及他本人坦誠寬厚廉潔的品格深深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心。
4月20日, 為胡家三代人講過故事的孫敬修老人,在孫女的攙扶下來到靈堂,他泣不成聲,半晌說出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來:“你是一個大好人啊!”
胡耀邦夫人李昭在一旁也泣不成聲。她率領兒孫們在遺像前作最後的家祭:“耀邦,兒孫們都到齊了。你一生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眾,群眾才這樣悼念你。你種的樹,種的草,都已茁壯成長,你沒有死,你將與大樹小草長存。看到這些,你該含笑九泉了!”
綴著黑紗的靈車,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緩緩開出,人群潮水般地涌動起來。寬闊的長安街再次記錄下一個悲痛的史實:耀邦走了!
1989年4月22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莊嚴肅穆。
鮮紅的黨旗覆蓋在他身上。此時,他身著黑色西裝,神態安詳地躺著。他身旁環繞著潔白的馬蹄蓮和青青的松柏。腳下是一叢火一般的杜鵑花。
他在人們的記憶中總是那樣充滿活力,熱情洋溢。而此刻卻靜靜地躺著。他太累了。他操勞過度,背負的東西過多!
會場正中高懸著鑲在黑框內的胡耀邦大幅彩色照片。這張照片是4月6日拍攝的,也是他最後的一張照片。在這幅由他的夫人李昭親自選定的照片上,他比以前蒼老了、消瘦了。
唯有那雙眼睛,仍然是那樣深沉,閃爍著智慧之光……
9點54分, 李昭在王光美和親屬的攙扶下,率子女緩緩步人大廳,站列在胡耀邦的遺像下。
9點58分,鄧小平、趙紫陽等黨和國家。
懷仁堂成了搶救胡耀邦的臨時病房。
至當日下午4點,胡耀邦病情稍見好轉後,被轉人北京醫院治療。
因其病情尚未穩定,醫院方面對其實行嚴格的隔離措施,醫院只允許一位秘書在旁。此後隨著病情逐漸平復,“禁令”逐步放鬆,中共高層領導人,包括李鵬總理等,均獲准前去醫院探訪。
9日、 10日,胡耀邦病況繼續好轉,並能進食稀飯,大家遂感到輕鬆。直至14日,胡德平在答覆一位友人詢問時表示:“情況已經穩一些,但還不夠好。”未料到,卻因病情發生急劇轉變而突然去世,委實令人惋惜!
川流不息的人群懷著難以言說的悲痛來這裡祭奠一一這是無可阻擋的人流。
這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胡耀邦同志的親屬和工作人員設置的家庭靈堂,原本是胡耀邦同志迎送來賓的客廳,往昔充滿了胡耀邦同志的朗朗笑聲,如今,卻倏然變成哀樂聲聲催人淚下的靈堂。 從4月15日上午九時半起,前往胡寓所的弔唁者絡繹不絕。他們中有喬石、胡啟立、姚依林、李鐵映、吳學謙、秦基偉、閻明復、芮杏文等領導人及科技、教育、理論、新聞等各界人士艾青、胡績偉、李昌、朱厚澤、平傑三、于光遠、嚴家其等六百多人。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兒子鄧朴方分別前來弔唁。趙紫陽委託兒子趙軍代全家在靈前悼念。李鵬、李先念分別打來電話致哀。
黑紗環繞著他的遺像,置於蒼松翠柏和君子蘭之間,更被層層疊疊的花圈輓聯花籃簇擁著,每一朵小花都是一隻淚眼,每一句悼詞都是發自內心的呼叫:耀邦同志,你去得太急了!
兩位軍人肅立在遺像兩側,胡耀邦的子女親屬輪流在靈堂守靈。胡耀邦夫人李昭率十三位晚輩敬獻的花圈擺在靈堂正中,花圈挽帶上寫著“耀邦,請您安息吧。”
哀樂聲中,人們含著熱淚,向這位為中國人民立下不朽功勳的卓越領導者致以深切的敬意。
幹部、工人、學生,一個接一個無言地走過這裡,只有輓聯上的字留下了他們的心聲:“一身正氣深得人民敬愛,
兩袖清風堪稱為人楷度’,
“至大至剛”;
“高山仰止拓荒總履險,
瓢漿甘兮飲水長思源”。
小屋裡,第一隻花籃是王光美送來的。當她去花店選購時,店員們聽說這隻花籃是為了弔唁胡耀邦同志的,執意不肯收錢,說:這花籃也代表了我們全店人的心意。
老部下張黎群與胡耀邦的小兒子德華抱頭痛哭,噩耗傳來,他夜不能寐,伏案疾書:一盞多麼明亮的智慧卓絕之燈熄滅了!一顆多麼偉大的赤子之心停止跳動了!一個多麼仁義正直的人民的兒子離去了!一位多麼忠貞的共產黨人停止了戰鬥!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學員代表分批前來弔唁他們的老領導。該院黨委書記帶著孩子們來到靈前,他說,同學們一提起他就哭,都要求參加追悼會。我們當晚就在學院設立了靈堂,讓師生們表達對胡耀邦的哀思,還準備舉辦胡耀邦的生平事跡展覽。五十年前在延安擔任胡耀邦警衛員的蔣文模老人,在胡耀邦的靈堂前泣不成聲地說:“半個月前他還在家裡請我吃飯,送我一件毛衣作為紀念。昨天我帶來家鄉小豆,可他如今什麼也吃不下……”。
老紅軍賴大超拄著拐杖匆匆從廣州趕來。
回憶起1933年在瑞金四中央兒童局與胡耀邦共同戰鬥的日子,他不禁老淚縱橫。他怎麼能相信充滿生氣的胡耀邦已離開了人世呢!
知名的、不知名的老幹部來了,太多了,太多了,以至親屬和工作人員無法歷數他們的姓名。有的在靈堂里號啕大哭,有的跪在遺像前悲痛欲絕,喊著:“沒有你,我的冤屈就無法平反哪!”每一個被解放、被昭雪的人,都銘記著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錯案中卓著的功勳和剛正不阿的品格。
受過胡耀邦愛護和關照的老教授葛佩琦邁著艱難的步履,一步一步移到靈堂,是胡耀邦在他的申訴信上親自批示,他才跳出沉沉苦海,今天,在胡耀邦遺像前,他怎能不思緒萬千。
楚辭專家文懷沙送來輓聯,他以沉重的語調朗頌著:“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愛您,需要您,您仁慈的心何忍停止跳動,因襲放翁句,書此聯以奉靈右:民望甚饑渴,公心胡滯留。”他的聲音在顫抖,他的手也在顫抖。他對記者說:“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留。胡耀邦同志應該留下,我已經78歲,我多麼願意替他去死!”
80歲的詩人艾青拄著拐杖來了。他十分傷感地對記者說:“耀邦同志當總書記的時候,有人從廣州送來鮮荔枝,耀邦派人將這些鮮荔枝送給我、丁玲、馬海堡和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著成千上萬的人流。人們排著長隊,絡繹不絕,他們的願望就是在留言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子,然後向胡耀邦遺像鞠躬。一貫以“隱忍”著稱的中國人,此時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淚水,他們為失去領袖、良師、益友而放聲痛哭。胡耀邦,這個名宇將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並存,他在為中華民族振興的事業中所表觀出的熱忱以及他本人坦誠寬厚廉潔的品格深深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心。
4月20日, 為胡家三代人講過故事的孫敬修老人,在孫女的攙扶下來到靈堂,他泣不成聲,半晌說出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來:“你是一個大好人啊!”
胡耀邦夫人李昭在一旁也泣不成聲。她率領兒孫們在遺像前作最後的家祭:“耀邦,兒孫們都到齊了。你一生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你生前一心想到的是群眾,群眾才這樣悼念你。你種的樹,種的草,都已茁壯成長,你沒有死,你將與大樹小草長存。看到這些,你該含笑九泉了!”
綴著黑紗的靈車,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緩緩開出,人群潮水般地涌動起來。寬闊的長安街再次記錄下一個悲痛的史實:耀邦走了!
1989年4月22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莊嚴肅穆。
鮮紅的黨旗覆蓋在他身上。此時,他身著黑色西裝,神態安詳地躺著。他身旁環繞著潔白的馬蹄蓮和青青的松柏。腳下是一叢火一般的杜鵑花。
他在人們的記憶中總是那樣充滿活力,熱情洋溢。而此刻卻靜靜地躺著。他太累了。他操勞過度,背負的東西過多!
會場正中高懸著鑲在黑框內的胡耀邦大幅彩色照片。這張照片是4月6日拍攝的,也是他最後的一張照片。在這幅由他的夫人李昭親自選定的照片上,他比以前蒼老了、消瘦了。
唯有那雙眼睛,仍然是那樣深沉,閃爍著智慧之光……
9點54分, 李昭在王光美和親屬的攙扶下,率子女緩緩步人大廳,站列在胡耀邦的遺像下。
9點58分,鄧小平、趙紫陽等黨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