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胡耀邦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又著重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地宣告了台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大政方針,隨後不久,我們提出了儘早實現大陸和台灣間通郵、通航、通商和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主張。國慶節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又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了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葉委員長的這個談話代表了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我們講話從來是算數的。

  胡耀邦提出,國共兩黨向前看,既往不咎,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他說,台灣問題,純屬我國內政,這個問題自然要由海峽兩岸的領導人和人民來解決。在歷史上,國共兩黨已經有過兩次合作,這兩次合作實現了北伐和抗日的大業,有力地促進了我們民族的進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為建設統一的國家而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呢?誠然,過去兩次合作都沒有延長下去,但是任何公正的人不能不承認,兩次不幸的分裂都不是共產黨方面挑起的。我們不想在這裡算舊帳,讓過去的一切都成為過去吧!而且讓過去的教訓使今後的合作做得更好吧!

  中華各民族從建立統一國家的幾千年來,一貫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的愛國傳統。歷史上的國家分裂從來只是暫時的,從來是不得人心的,因而總是復歸於統一。 194年中國人民革命的成功,在祖國大陸上永遠結束了幾十年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人民所要求的國家統一。但是,大陸與台灣至今沒有統一,始終成為籠罩在全國同胞心頭的陰影。胡耀邦由此斷言,“時至今日,中國和世界的形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快快結束台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要求,已成為日益高漲而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胡耀邦又說,現在我們的建議,對於台灣當局方面沒有任何不公平、不安全的地方。如果台灣方面還有不放心的問題,也不妨在雙方談判中提出來研究解決。胡耀邦坦誠真摯地說,“由於長期隔閡而存在著某種不信任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接觸,不交談,怎麼能消除隔閡,建立互信呢?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難題,還要讓彼此的力量在對峙中互相抵消,我們將何以上對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以來的先烈,下對海峽兩岸的各界同胞和子孫後代呢?”

  在這次講話中,胡耀邦指出,共產黨決不用國民黨曾經用過的方法來回報,同時,“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過火行為永遠不會再重複。

  “在這裡我願意告訴台灣當局,不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經過一再修茸,而且奉化塋墓修復一新,廬山美廬保養如故,其他國民黨高級官員的老家和親屬都得到妥善安置。”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難道蔣經國先生就沒有故鄉之情?就不想把蔣介石先生的靈柩遷移到奉化蔣氏墓地來?”胡耀邦向蔣經國等發出了邀請。

  我今天願以共產黨負責人的身份,邀請蔣經國先生、謝東閩先生、蔣彥士先生、高魁元先生、蔣緯國先生、林洋港先生,邀請宋美齡女士、嚴家治先生、張群先生、何應欽先生、陳立夫先生、黃杰先生、張學良先生以及其他各位先生,’邀請台灣各界人士,親自來大陸和故鄉看一看。願意談談心當然好,暫時不想談也一樣熱烈歡迎。這對子蔣經國等先生和台灣各界同胞有什麼損失呢?

  胡耀邦最後總結說,最重要最可靠最有力的還是本國10億人的愛國大團結,唯自助者天助之。自毀長城的人,無論高唱什麼不現實的口號,任何人也無法幫助他轉危為安,化否為泰。如果我們能夠互相諒解,互相尊重,長期合作,風雨同舟,使我數千年文明古國真正昂首闊步於世界,中山先生必當含笑於九泉。

  同日,根據胡耀邦講話精神,《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統一祖國、振興中華》。

  10月1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也召開會議,發出致台灣工人兄弟姐妹和工會的公開信,歡迎他們來大陸參觀、度假、探親訪友,並願意和台灣工會一起開展活動,進行接觸,加強聯繫,商談促進祖國統一的有關事宜。

  11月3日,台灣同學會在京成立。

  1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落實去台人員和在祖國大陸親屬政策的通知》。

  不久,中共中央統戰部又在北京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統戰會議。

  12月底,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成立。

  12月‘31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發表廣播講話,”號召廣大僑胞在“和平統一、振興中華”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為民族的富強、祖國的統一做貢獻。

  1986年10月9日, 胡耀邦會見愛國人士黃順興、張春男。他藉機向兩位朋友表示,祖國統一是一定要實現的,我們爭取和平統一祖國,要以台灣當權者為主要和談對象,同時也重視其他愛國力量和人民的力量。在會談中,他告訴兩位朋友,祖國實現和平統一之後,我們將照顧對統一有功的當權者的利益,同時也會照顧其他愛國力量和人民的力量。

  1987年1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決定: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辭去黨中央總書記的職務的請求。從此,他離開了中國政治生活的核心位置。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胡耀邦同志畢竟是凡人,不可能沒有過錯。正是由於他的失誤,極少數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於1986年底,在中國大地上,煽起了一股自由化思潮,許多大中城市的青年學生紛紛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活動,提出了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口號和要求。學潮鬧起來之後,胡耀邦同志只強調疏導,而未能旗幟鮮明地採取有效措施來制止這場學潮,致使事態愈演愈烈,形勢日益嚴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開創的安定團結的局面已受到影響,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危及業已進行的改革的四化建設,勢必危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這時,在黨內,越來越多的同志對胡耀邦總書記表示不滿。最後是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採取有效的措施平息了這場學潮,這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

  1987年1月16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許多領導同志都對胡耀邦提出了批評意見,這次會議的公報這樣寫道:“胡耀邦同志在會議上檢討了他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上的失誤,並請求中央批准他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會議對胡耀邦同志進行了嚴肅的同志式的批評,同時也如實地肯定了他工作中的成績。”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的決定是: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同志辭去黨中央總書記的職務的請求,繼續保留胡耀邦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就這樣,在胡耀邦政治生命中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折。從此,他離開了中國政治生活的核心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他為著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振興,為著社會主義祖國繁榮和富強奮鬥了7個年頭。

  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閉門謝客,極少在公共場合露面。1987年底,在中共十三大上,他再次被代表們選舉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了唯一的一個不負責具體工作的政治局委員。十三大以後,胡耀邦動身去外地休養。先去山東,在煙臺小住幾個月。然後又去湖南故鄉和廣西。所到之處,都是深居簡出,除了經常約請一些老戰友、老同志談心,回憶往事,閒暇時打打橋牌,遊覽名勝,卻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所以,了解他的行蹤的人不太多。他在湖南期間,正趕上湖南在寧鄉紀念劉少奇誕辰90周年活動,中央的一些主要領導人都趕赴長沙參加這次紀念活動。胡耀邦卻一個人單獨去了花明樓,寄託對劉少奇的懷念和哀思。在去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遊覽時,他婉言謝絕了當地領導人的迎送,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和少數幾個人遊玩,靜靜地享受大自然天鑿神功的美景樂趣,陶冶一個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的情操。1989年初,社會上曾一度謠傳胡耀邦投奔了蘇聯。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 為此,胡耀邦在一些公開場合露面,以澄清事實,在3月份召開的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胡耀邦和一些中央領導同志談笑風聲,顯得十分活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