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廣州市許多幹部群眾要求為莊辛辛平反的強烈呼聲,傳到了中共廣東省委和廣州市委。
莊辛辛才重新獲得了自由。
1978年7月17日《人民日報》 介紹了莊辛辛的事跡,同時發表評論說:莊辛辛的冤案,是“四人稻’及其在《人民日報》的心腹鎮壓革命群眾的又一罪證。無產階級報紙鎮壓革命群眾,是黨報有史以來所沒有過的事。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從來是黨聯繫群眾的一條重要渠道。但是“四人幫”控制下的《人民日報》,完全改變了毛主席的辦報路線,破壞了黨報的傳統。必須肅清“四人幫”在新聞戰線上的流毒,恢復和發揚黨報的優良傳統。
當天,新華社將《人民日報》的評論和莊辛辛的事跡轉發國內外。
同年8月9日,北京舉辦了“首都青年與‘四人幫’鬥爭英雄事跡報告會”。
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署名王海力的《我們要做無產階級的好後代》一文。
王海力是北京鐵路分局豐臺電務段通信工。“四五運動”時,這位在部隊當過兵的二十三歲年輕人,寫了一張血書,悼念周總理,被“四人幫”在北京市的死黨逮捕入獄。78年夏天,北京鐵路分局黨委召開廣播大會,宣讀了北京市公安局的新決定,為王海力徹底平反。分局黨委還根據王海力早先的人黨申請,批准他為中共預備黨員。王海力在他的這篇回述往事的文章中,用了這樣三個小插題:《我們要做無愧於先烈的後代,也要做無愧於後人的先人》、《鎮壓吧,我不怕!坐牢嗎?我等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我要把一切獻給偉大的黨,做無產階級的好後代!》10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於匈厚等人的長篇通訊《暴風雨中的海燕》,滿懷激情地讚頌了北京手錶殼廠青年共產黨員賀延光帶領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英雄事跡。
10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記者王永安的通訊《在急風暴雨中)。通訊記述了共青團員韓志雄與“四人幫”英勇鬥爭的事跡。
正是這位當時二十二歲的年輕人,在天安門廣場叭民英雄紀念碑東側張貼並宣讀了《悲情悼總理。怒吼斬妖魔》的那篇史詩般雜文。
10月20日,《工人日報》發表通訊員葛運池、記者辜堅的通訊《披荊斬棘。衝鋒陷陣》,記述了北京市總工會工人評論組副組長曹志傑和他的夥伴們聲討“四人幫” 的史實。正是這二十八位平均年齡二十六歲的青年工人,於76年3月30日,在英雄紀念碑上帖出了第一篇《悼念敬愛的周總理,誓與資產階級血戰到底》的悼詞與檄文,從而開始了永垂史冊的天安門廣場“四五運動”。
正確的輿論是人民的心聲。在中國,那時候的輿論是十分堅韌有力的。當年11月15日,時為新華社社長的曾濤獲知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曾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曾濤立即給林乎加打電話,說這是事件發生地所在的最高組織負責人對這個事件的正確評價,新華社要把它當作重大新聞向國內外發布。林乎加說:“請不要提我‘林乎加’三字,還有:要不要請示一下黨中央?”
“這由新華社負責。”曾濤說。_
當天,新華社就向海內外發布了這條新聞: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
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舉行的常委擴大會議上宣布: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
會上宣布: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完全是出於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於對“四人幫”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愿。廣大群眾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復名譽。
跟著,11月18日,新華社又發出一條消息:《“天安門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多人中沒有一個反革命分子》。消息說:“l976年清明節前後,首都廣大革命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萬惡的’四人幫’ ,遭到了“四人幫”的殘酷鎮壓。從lgrs年5月開始,北京市公安局組織專門班子,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全面複查。經過大量調查證明,這是一起重大冤案。充分的事實說明:在這個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八十八人中,沒有一個是反革命分子。北京市公安局和有關部門在為這些被捕的同志平反時,都在結論中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革命行動,為他們徹底恢復了名譽。
與此同時, 中共江蘇省委、浙江省委、河南省委等紛紛宣布,ITh年清明節前後在各自省區內的廣大幹部群眾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全國多種報刊紛紛發表有關這種革命行動的通訊、回憶和評論文章:11月ZI日,《中國青年報》發了評論員文章《偉大的“四五運動”》;11月21日至22日,《人民日報》連載了該報記者的《“天安門事件”真相》,把“四人幫”利用《人民日報》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11月22日,《北京日報》發表其評論員文章《“四五”精神永放光芒》;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發表了《“四人幫”蓄謀鎮莊天安們革命群眾一罪證揭露姚文元和那個女黑幹將炮製的一份黑材料》……
各地報刊和有關省市委對天安門事件的充滿革命豪情的充分肯定,迅速得到了黨中央一些領導人的認同。11月26日上午,鄧小平會見日本民主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良作,在回答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問題時說,中共北京市委對“天安門事件”作出了決定,肯定了廣大群眾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行動是革命的。這是經過黨中央批准同意的。這就是黨中央的決定。也可以說,這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是共同一致作出的決定。
鄧小平還對日本客人說,毛主席一貫主張“有錯必糾”,“天安門事件”是個錯案,當然必須糾正。不只是“天安門事件”,如果有些問題處理不正確,也必須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有錯必糾,這正是我們有信心的表現。這樣全國人民才能心情舒暢,大家向前看,一心搞好四個現代化。
全國各大報刊隨之對這一事件作出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新一輪評論:當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以兩個版面刊登了一萬七千字的特約評論員文章《人民萬歲——論天安門廣場革命群眾運動》並在文內加了如下幾個小插題:《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殊死搏鬥》,《歷史的里程碑》,《生活在教導人們》;l679年4月5日,“四五運動”三周年,《人民日報》發表了《發揚天安門的革命精神》的社論;同一天,《中國青年報》為號召廣大青年學習《揚眉劍出鞘》一詩的作者王立山,發表了社論《發揚“四五”精神,做王立山式的突擊手》;也在這一天,《工人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發揚“四五。”精神,獻身四化事業》。
莊辛辛才重新獲得了自由。
1978年7月17日《人民日報》 介紹了莊辛辛的事跡,同時發表評論說:莊辛辛的冤案,是“四人稻’及其在《人民日報》的心腹鎮壓革命群眾的又一罪證。無產階級報紙鎮壓革命群眾,是黨報有史以來所沒有過的事。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從來是黨聯繫群眾的一條重要渠道。但是“四人幫”控制下的《人民日報》,完全改變了毛主席的辦報路線,破壞了黨報的傳統。必須肅清“四人幫”在新聞戰線上的流毒,恢復和發揚黨報的優良傳統。
當天,新華社將《人民日報》的評論和莊辛辛的事跡轉發國內外。
同年8月9日,北京舉辦了“首都青年與‘四人幫’鬥爭英雄事跡報告會”。
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發表署名王海力的《我們要做無產階級的好後代》一文。
王海力是北京鐵路分局豐臺電務段通信工。“四五運動”時,這位在部隊當過兵的二十三歲年輕人,寫了一張血書,悼念周總理,被“四人幫”在北京市的死黨逮捕入獄。78年夏天,北京鐵路分局黨委召開廣播大會,宣讀了北京市公安局的新決定,為王海力徹底平反。分局黨委還根據王海力早先的人黨申請,批准他為中共預備黨員。王海力在他的這篇回述往事的文章中,用了這樣三個小插題:《我們要做無愧於先烈的後代,也要做無愧於後人的先人》、《鎮壓吧,我不怕!坐牢嗎?我等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我要把一切獻給偉大的黨,做無產階級的好後代!》10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於匈厚等人的長篇通訊《暴風雨中的海燕》,滿懷激情地讚頌了北京手錶殼廠青年共產黨員賀延光帶領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英雄事跡。
10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記者王永安的通訊《在急風暴雨中)。通訊記述了共青團員韓志雄與“四人幫”英勇鬥爭的事跡。
正是這位當時二十二歲的年輕人,在天安門廣場叭民英雄紀念碑東側張貼並宣讀了《悲情悼總理。怒吼斬妖魔》的那篇史詩般雜文。
10月20日,《工人日報》發表通訊員葛運池、記者辜堅的通訊《披荊斬棘。衝鋒陷陣》,記述了北京市總工會工人評論組副組長曹志傑和他的夥伴們聲討“四人幫” 的史實。正是這二十八位平均年齡二十六歲的青年工人,於76年3月30日,在英雄紀念碑上帖出了第一篇《悼念敬愛的周總理,誓與資產階級血戰到底》的悼詞與檄文,從而開始了永垂史冊的天安門廣場“四五運動”。
正確的輿論是人民的心聲。在中國,那時候的輿論是十分堅韌有力的。當年11月15日,時為新華社社長的曾濤獲知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曾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曾濤立即給林乎加打電話,說這是事件發生地所在的最高組織負責人對這個事件的正確評價,新華社要把它當作重大新聞向國內外發布。林乎加說:“請不要提我‘林乎加’三字,還有:要不要請示一下黨中央?”
“這由新華社負責。”曾濤說。_
當天,新華社就向海內外發布了這條新聞: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
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舉行的常委擴大會議上宣布: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
會上宣布: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完全是出於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於對“四人幫”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愿。廣大群眾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復名譽。
跟著,11月18日,新華社又發出一條消息:《“天安門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多人中沒有一個反革命分子》。消息說:“l976年清明節前後,首都廣大革命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萬惡的’四人幫’ ,遭到了“四人幫”的殘酷鎮壓。從lgrs年5月開始,北京市公安局組織專門班子,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全面複查。經過大量調查證明,這是一起重大冤案。充分的事實說明:在這個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八十八人中,沒有一個是反革命分子。北京市公安局和有關部門在為這些被捕的同志平反時,都在結論中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革命行動,為他們徹底恢復了名譽。
與此同時, 中共江蘇省委、浙江省委、河南省委等紛紛宣布,ITh年清明節前後在各自省區內的廣大幹部群眾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全國多種報刊紛紛發表有關這種革命行動的通訊、回憶和評論文章:11月ZI日,《中國青年報》發了評論員文章《偉大的“四五運動”》;11月21日至22日,《人民日報》連載了該報記者的《“天安門事件”真相》,把“四人幫”利用《人民日報》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11月22日,《北京日報》發表其評論員文章《“四五”精神永放光芒》;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發表了《“四人幫”蓄謀鎮莊天安們革命群眾一罪證揭露姚文元和那個女黑幹將炮製的一份黑材料》……
各地報刊和有關省市委對天安門事件的充滿革命豪情的充分肯定,迅速得到了黨中央一些領導人的認同。11月26日上午,鄧小平會見日本民主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良作,在回答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問題時說,中共北京市委對“天安門事件”作出了決定,肯定了廣大群眾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行動是革命的。這是經過黨中央批准同意的。這就是黨中央的決定。也可以說,這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是共同一致作出的決定。
鄧小平還對日本客人說,毛主席一貫主張“有錯必糾”,“天安門事件”是個錯案,當然必須糾正。不只是“天安門事件”,如果有些問題處理不正確,也必須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有錯必糾,這正是我們有信心的表現。這樣全國人民才能心情舒暢,大家向前看,一心搞好四個現代化。
全國各大報刊隨之對這一事件作出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新一輪評論:當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以兩個版面刊登了一萬七千字的特約評論員文章《人民萬歲——論天安門廣場革命群眾運動》並在文內加了如下幾個小插題:《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殊死搏鬥》,《歷史的里程碑》,《生活在教導人們》;l679年4月5日,“四五運動”三周年,《人民日報》發表了《發揚天安門的革命精神》的社論;同一天,《中國青年報》為號召廣大青年學習《揚眉劍出鞘》一詩的作者王立山,發表了社論《發揚“四五”精神,做王立山式的突擊手》;也在這一天,《工人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發揚“四五。”精神,獻身四化事業》。